书城成功励志低调做人高标做事
8077500000011

第11章 隐忍、修养助你成为低调之人(2)

荀息说:“还不到时候,只有使虞虢相离,我们才能各个击破。”

献公又问:“那么,爱卿有何良策可以离间虞虢呢?”

荀息说:“可厚贿虞公,容我军假道于虞,以伐虢国。”

献公说:“然则师出无名,虞君肯答应我们吗?”

荀息又说:“有办法,我们在晋虢交界处,制造事件,引诱虢人出兵攻我们,我们就有借口了。那时候虞国知道了,便可保成功。”献公又采纳了荀息的计策,使虢人中计,发生了边境冲突,两方治兵相攻。

献公再对苟息说:“今伐虢不患无名了,但不知贿虞当用何物?”

荀息说:“虞公虽贪,但非至宝,不可动之,必须用二物前去,但不知主公是否舍得?”

献公说:“卿试言所用何物?”

荀息说:“虞公最爱美玉良马,主公不是有垂棘之璧,屈产之骏马吗,若以此二物去贿赂虞公,虞贪于璧马,必中吾计。”

献公说:“可是,此二物乃寡人之至于宝,何忍弃之虞人?”

荀息说:“臣固知主公舍不得此二物。可是,如虞公答应我们假道伐虢,虢无虞救必亡。虢亡,虞也存在不下去,璧马能从虞国跑走吗?这不过是暂时把主公的玉璧寄存在虞公处几天,让虞公把宝马代养几日,还有何舍不得的呢?”

献公听后大喜,即以璧马交给荀息,命其去虞。

虞公起初听说晋兵要假道虞国伐虢,十分生气,威怒之下,召见荀息,但当荀息献上璧马后,乃问荀息道:“此为你们的国宝,天下罕见,为何送给寡人?”

荀息说:“寡君献公恭君之贤,思君之强,故献此二宝,以通好于大国。”

虞公说:“话虽然这么说,看大夫似有话尚未说完吧?”

荀息说:“虢人屡侵我边境,寡君一意求和,但均未成功,故欲假道虞地以伐虢。倘幸而胜虢,所有虏获,尽以归虞,不知可否?”

鱼见食而不见钩,虞公手弄璧而视马,听说又将从晋伐虢得到一大笔财富,不觉大喜过望。时虞有二贤臣,一名宫之奇,一名百里奚。

宫之奇谏道:“主公万万不可应允。俗话说:‘唇亡齿寒’,晋吞并同姓之国已非止一国了,所以不敢进攻虢虞者,乃虞虢有唇齿之助的关系,如虢今亡,明日祸必及于虞矣!”

虞公不高兴地说:“子少言,不要管我的事,晋君不惜重宝,以交欢于寡人,正是吾人求之不得之好事,更何况晋强于虢十倍。失虢而得晋,有何不利。因小失大,那才是傻子呢!”于是虞公乃答应了荀息假道的要求。

荀息归后,晋以大将里克率师伐虢,虢公正与犬戎相持,万万没想到晋军会假道虞国,出于自己之后,仓促之间,无以为阵,犬戎又乘机相攻,大败而逃,只带少数人奔东周京城洛邑去了,晋军追入虢京,安集百姓,秋毫无犯,将府库宝藏,尽数装载,又回到虞国,以不过十之二三献与虞公,虞公更加高兴,对晋军毫无防备,里克却乘机把得胜大军,尽屯虞京附近,自己却装病不出,推说病愈即行,不肯撤军。

不几日,忽有急报:晋献公亲率大军前来,虞公出城相见,献公说:“吾欲与公于箕山校猎,不知可否?”于是,虞公尽出城中甲兵,一心与晋公校猎取胜,忽有人报:“城中火起。”献公说:“此必民间取火引起,不必惊慌。”虞公放心不下,乃辞别晋公,率军回城,半路上只见人民纷纷逃窜,虞公忙问:“何事慌张?”百姓回答:“城池已被晋军占领了。”

虞公此时仍未醒悟,说:“不可能。”乃来到城边,只见城楼一员晋将,倚栏而立,盔甲鲜明,威风凛凛,对虞公说:“多谢君大度,先假我以道,现又假我以国,多谢多谢!”虞公方省,不由得大怒,欲攻城,城头一声梆子响,箭如雨下,虞公只好命车速退。未及数箭之地,后军亦来人急报:”后军已被晋公截住,或杀或降,车马尽为晋有矣!”至此,虞公才后悔莫及。说话间,晋献公大军已到,传令虞公相见,虞公不敢不去。献公对虞公说:“寡人此来,乃取我宝玉良马。怎么样,这么几天不会瘦了吧。”虞公欲哭无泪,只得眼睁睁地看着晋军入城,荀息左手托璧,右手牵马,向献公行礼说:“臣谋已行,请还璧于府,还马于厮!”

常言说:“有一利必有一弊。”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人在生活中,无论是办事还是交易,切不可贪心。

《韩非子·说林下》记载了一则“愚人误国”的寓言故事,说的是晋国的执政官知伯要去攻打紧邻的仇由国,因道路艰险阻塞,无法行军。若派兵劈山开路,又会暴露军事企图。于是,知伯心生一计,他先铸造了一口贵重的大钟,赠送给仇由国君。仇由国君非常高兴,准备开辟通路,迎取这口大钟。此时,仇由国大臣赤章曼枝向国君建议说,这件事非同小可,赠送贵重的礼物,一般都是小国服侍大国的做法,现在一反常态,大国给小国送重礼,其中必然有诈,我们万万不可接受。仇由国君不听忠言,执意接受知伯赠送的大钟,赤章曼枝预见形势不妙,悄悄地跑到了齐国去了。事过七个月,仇由国果然被知伯发兵所灭。

这就像《古诗源》所说的:“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意思是说,甜瓜连的蒂是苦的,美枣长的枝是有刺的。贪吃甜瓜会吃苦,贪摘美枣易伤身。因为利旁有把刀,贪利者犹如倚在刀口上,必遭灾祸。这首诗旨在告诫我们:不要贪利,贪利者必得祸。

占人说:“香饵之下,必有悬鱼。”意思是说,军事作战的双方,无不是为利而战,也就容易为利所惑。实际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无不如此,谋取利益是人类所共有的主观愿望。正如《兵经百篇》所云:“行兵用智,必相其利。”但利与害总是密切相连的,“智者千虑,必杂于利害。”因此,辩证地看待利害,权衡利弊,趋利避害,关键的问题是决不能贪小便宜,否则就难免像楚怀王一样,见利忘义,最终必然为利所惑,成为“贪饵之悬鱼。”

可以说以利诱之,使其就范,是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所以古人云:“凡与敌战,其将愚而不知变,可诱以利。”

要有向对方学习的精神

在交际中如果出现了失误,没有必要觉得丢脸或因此而气馁,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谁都会有失误的时候。在交际场上如果出现了失误,就要诚实、坦率地向对方表示歉意,说声“实在对不起”、“真抱歉”、“真是不好意思”,以后只要不再发生类似的失误就行了。

在交际场上,即使再有能力的人也必定有过一两次失败的经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吸取教训,设法减少失误的发生。而对于自己来说,平时注意听取前辈或上司的失败经验谈,是减少失误的捷径,虚心听取他人的经验教训,不但可以警戒自己,而且还可以注意避免重蹈覆辙。

所以,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虚心向他人请教,出现了失误,就要及时向对方说明,请他提醒批评自己,总之,也要和做学问一样,掌握不耻下问的方法,即使出现失误触怒了对方,只要能够诚恳地表示认错的态度,一般也会得到对方的谅解,如果不小心触怒了对方,也不要太爱面子,老老实实地向别人认错就是了。

日本人对羞耻之事反应特别敏感,长期以来,日本人都不知不觉地继承了宁死也不愿丢脸的观念,这种品性在日本的商界也屡见不鲜,一旦出现失误马上向上级提出“辞职申请”或要求对方予以“裁判”,有时甚至原因还未查清,就轻率地做出“辞职”的决定,或许是因为觉得周围的人都在冷眼相看,自己实在太丢面子了,所以才不得不采取如此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