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低调做人高标做事
8077500000005

第5章 人生贵在低调做人(3)

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过去有许多当地有名望的人调解过,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没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让我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我毕竟是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未免会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他进一步说:“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绅士、侠客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算作他们完成此一美举吧。拜托了。”

郭解把自己的面子扯下来,决意送给其他有名望的人,其心态之高,其心态之平,实在令人感佩。

当然,给别人面子一定要自然,不要让对方明白,这是你有意使然,否则便显得你很虚伪,别人对这种面子也不会感兴趣。其中最难的是,起初你还能以理智自持,到后来,或许感情一时冲动,好胜之心勃发,担心自己没有珍惜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而不肯让步,也是常有的事。当你有意无意间在语气上、举止上流露出故意让步的意思时,那就白费心机了。

给人面子应成为自己处身立世的自觉行动,这样才能实现它的真正意义,否则便违背了人情账户的操作规则。

不要随便显露锋芒

孟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是人不知我,我心里一定老大不高兴,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年轻人,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别人知道你是个不平凡的人。

要使别人知道自己,当然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是从言语行动方面努力的话,会很容易在言语或行动中锋芒毕露。

锋芒是激励别人的有效方法,但若仔细看看周围一些有人缘的人,却与你完全相反,他们“和光同尘”毫无棱角,无论言谈,还是举止,个个都深藏不露,好像他们都是庸才。其实他们的才能,颇有出于你之上者;他们个个都很讷言,其实其中颇有能言善辩者,好像他们个个胸无大志,其实他们是有雄才大略不愿久居人下者,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语上露锋芒,在行动上露锋芒,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锋芒,便要得罪旁人,得罪旁人便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行动锋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如果你的四周,都是你的阻力或你的破坏者,在这种形势之下,你的立足点都会被推翻,哪里还能实现你求知于人的目的?

年轻人往往容易激动,树敌太多,与同事不能水乳交融地相处,就是因为言语、行动锋芒过露的缘故。言语、行动锋芒过露也是遭人妒忌的重要原因。

某人在年轻时代曾以拥有“三头”自负,即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狠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入社会,还是这样锋芒毕露,结果得罪了许多人。但是还好,总算觉悟得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也消除了不少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终究还是遭了挫折。俗话说:久病亦如医。他在受足了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言语行动锋芒就是为自己的前途设下荆棘,有时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故意效法古人之三缄其口,即使不得不开口,也是多方谨慎。尽管“矫枉者必过其正”,但是要掩盖先天的缺点,就不能不如此。

当然你也许会说,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是永无人知了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本领的机会,你把握这个机会,做出过人的成绩来,大家自然就会知道。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的成绩不能使人特别满意,你自己有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要赶快准备。

《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锋芒对于你只有害处,额上生角,必触伤别人,你不磨平你的角,别人必将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伤害更多,而锋芒就是人类额头上的角。

心胸宽广,乐于助人

真正的领袖常常致力于寻找价值的真谛,他们常常会牺牲一己的虚荣心,因此,在他的周围常会发现能干的助手,以及有才能和乐于助人的朋友。

那些只求虚名的人,常常不愿意和比他们更能干的人在一起,他们不喜欢称赞人,喜欢的只是瞧不起人,有时候虽和有名望的人在一起,但却以此沾沾自喜,并表示自满,此外,他所选择的心腹朋友也都是些巧言令色之徒。因此,凡真能帮助他而有坚强意志或真才实学的人都与这种人绝缘。

大发明家和制作家马克西姆曾说:“人们想从别人那儿获得的,不外是两种意见:一是‘颂扬’,一是‘亲爱’。然而立身行世,要把颂扬抛开,让别人对你亲爱,因为一经颂扬,就有人嫉妒,嫉妒便造成仇恨了。”

有一位书店经理,无意中发现一封信,在这封信里,店员对他极尽辱骂讽刺,并且认为他是个差劲的经理,还希望副经理能马上接替他的职务。然而,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这封信,而是那位经理应付这封信的办法。

这位书店经理后来成了《毕克·老瑞欧周刊》的发行人。当时,这封信原是寄给副经理的,可是他们两人常常互相折阅信件,恰巧副经理当时不在,毕克便把这封信拆阅了。

毕克读了这封信以后,就带着信跑到老板的办公室里。

毕克对老板说:“我虽然是一个没有才能的经理,但我居然能用到这样的一位副经理,连我雇佣的店员们都认为他胜过我了。”毕克一点也没有嫉妒,也没有损害自己的虚荣心,只是为自己用了那样能干的副经理而感到自豪。

后来,他的老板不但没有撤换他,反而更重用他了。

毕克确实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他对比自己能干的人非但毫不嫉妒,反而大加肯定,为别人感到高兴,这种人的精神着实可嘉。最终他还是得到了老板的信任。

迈克尔·乔丹是驰名世界的篮球明星,他在篮球场上的高超技艺举世公认,而他待人处世方面的品格更为人称道,皮彭是公牛队最有可能声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但乔丹没有把队友当作自己最危险的对手而嫉妒,反而处处加以赞扬、鼓励。

为了使芝加哥公牛队连续夺取冠军,乔丹意识到必须推倒“乔丹偶像”以证明“公牛队”不等于“乔丹队”,1个人绝对胜不了5个人,一次,乔丹问皮彭:“咱俩3分球谁投得好?”“你!”皮彭说:“不,是你!”乔丹十分肯定;乔丹投3分球的成功率是28.6%,而皮彭是26.4%,但乔丹对别人解释说:“皮彭投3分球动作规范,自然,在这方面他很有天赋,以后还会更好,而我投3分球还有许多弱点!”乔丹还告诉皮彭,自己扣篮时多用右手,或习惯用右手帮一下,而皮彭双手都行,用左手更好一些,而这一细节连皮彭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乔丹把比他小3岁的皮彭视为亲兄弟,“每回看他打得好,我就特别高兴;反之则很难受。”

正是乔丹这种心底无私的慷慨,树立起了全体队员的信心和凝聚力,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1991年6月,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决战中,皮彭独得33分,超越乔丹3分,成为公牛队这个时期的17场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这是皮彭的胜利,也是乔丹的胜利,更是公牛队的胜利。

相反,恶意的嫉妒像把利剑,给人造成重大伤害。1981年11月3日的《人民日报》曾刊出令人震惊的消息:北京化工学院一位姓王的副教授由于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受到周围一些人的嫉妒、冷遇、讽刺以至被逼疯了!

其实嫉妒心人人都有,它往往是一个人才能意志缺乏的体现,伏尔泰说:“凡缺乏才能和意志的人,最易产生嫉妒。”因为自己技不如人,却只能用嫉妒的心理去排解心中的不平,一旦任嫉妒心理随其发展,你就会疏远那些各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到头来不仅会孤立了自己,而且也阻止了自己的前进。

灵活圆滑,切勿愚直

有一所着名的大学,曾经举办一个为期三十天的经营管理研习班,主题就是“诚实与坦率的好处”。一年后,有人作了调查,发现当时参加研习班的人,有一半以上已经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经过一连串的追踪采访,才知道他们把研习中所学的管理方法应用到工作上,却因此而遭到严重的矛盾冲突,最后不得不弃职而去。

合理的坦率与正直,乍看之下是非常可爱的,但是如果一再应用,却会把友谊、婚姻、商场交易、事业等慢慢导向破灭之途。仅仅学会基本管理常识的人,常常会落入“瞎子赛跑”的境地。这种人在迈向成功的路上时,不能观察其他对手们的动静。他们的目标是要抵达终点,而对对手毫不在意,只顾自己往前冲刺,没有发现由于自己的愚直和鲁莽,却把灰尘和泥土都溅到别人身上。即使发现了,也毫不在乎,所以竞争对手第一场败给他之后,就一直耿耿于怀,到了最重要的一场决赛,终会合力将他推倒。

一个满口讲理论,个性坦率而耿直的职员,多半不会受到周围人的欢迎。这种人如果担任公司的主管职务,等于将最脆弱而无防的一面,暴露给一些想讨好他上级主管的下属,为他们制造许多越级打小报告的机会,同时将自己的把柄也落在工作上的竞争对手中,更甚者,还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许多不必要的敌人。

最好采取不经冲突,也不招惹别人来达到所期待的目标,一个崇尚坦率作风和理论主义而又同时具备巧妙政治手腕的人,才是最理想的。

单凭“诚实和正直”处理事情的人,绝不会发现一般人都具有自我优越性,因而高估了自己的“形象”,这里所说的形象,并不是纯指客观上的,而是带有一些主观性的执着。

如果坦率而愚直地评价一个人,即使评价得毫无偏颇,也会伤害当事人心目中的自我形象,无论是上司、同事或下属,都不愿将真实的自己暴露在别人面前,因为任何人都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身为主管的人,可能会有如下的自我形象——我待人亲切又体贴,我的薪金虽然不多,但这并不代表我的能力不好,我在所属的单位,担任重要的职务,贡献很大,使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收到许多订单,这都是我个人能力的体现,我的下属也因此受惠而能保住这份工作……

但是,在一个诚实而又愚直的下属眼里,这位主管的形象就不是这样了。在他心里可能是这么想——我的主管好像还不知道,大家都对他敢怒不敢言。工作效率不但差劲,领导统筹也不好,在这次找到十美元的订单前,他不是一连三次改变销售计划吗?还有,由于他的贪杯酗酒和无礼行为,不知道失去了多少次交易的机会,否则,收到的订单远不止这些……

每个人都有自我形象,且在心中以最高的诚意供奉着这个形象,不容别人加以诋毁,更不欢迎那些心直口快的人,任意将事实点破,或作毫不留情地批判。因此,自认坦率正直的人,不得不对这个问题多费一点心思去深入地了解。

很少会有上司主动征询下属对他的感受如何,或是提及这类有关的敏感话题,大多数人想必都会无条件地赞同马克·吐温的这句话:“我欢迎批评,但那必须投我所好。”

在《皇帝的新装》中,我们已经知道:如果你看到国王光着身子,就直谏:“陛下其实什么东西都没穿呀”时要谨言慎行。因为国王不但不会坦然接受你的这个忠谏,反而会认为你不忠。

假定有一天你和上司到酒吧喝酒,上司突然问你:“老实说,在你心目中,我是怎么样一个人?”你一定会回答:“你很了不起,经理!”这时上司也许还会执意地说:“你尽管告诉我,我不会怪你,我想听你说真话!”

这时你可千万别上他的当,由于直言陈述对上司的不满而断送了锦绣前程的例子,已是屡见不鲜了。

平等交往,重视他人

人们注意的总是自己,当一张团体照发到你的手里,你第一个注意的是谁?肯定是你自己。但是人生活在社会中,不能只靠一个人孤立于世而生存,所以还必须时时注意别人。

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愿意趋近那些权势大、地位高的“显赫”人物,对他们趋之若鹜,许多人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找人托人帮忙要与这些人拉上关系,说到底无非是为了在适当的时候捞到一点好处,但这种靠溜须拍马,送礼拉关系建立的人缘是为人们所不齿的,也是不牢靠的,一旦对方“风吹墙倒”,原来那帮人早就逃之天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