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低调做人高标做事
8077500000009

第9章 低调做人者成就大事(3)

一天,美国前陆军部长斯坦顿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命令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很好。”林肯高声叫道,“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你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说。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不同的情绪往往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洼,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像麻子一样。

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

“诸位先生,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情绪,却会产生如此不同的效果。人的情绪是何等的奇妙,但如何去想的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里。

在非洲的草原上,有一种小动物叫吸血蝙蝠。它的身体极小,但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动物专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就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发疯地蹦跳、狂奔都无法驱赶掉这种蝙蝠。而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或是落在野马的头上,直到吸饱吸足后,才心满意足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

动物学家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微不足道,远不至于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是由于它本身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这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正常的人遇到不痛快的事,都难免要发点脾气。喜怒哀乐,无可非议。但如不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盛怒之下,容易做出傻事、蠢事,过后连自己都后悔。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南迪·内森的一项研究发现,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因此,人们常常需要与那些消极的情绪作斗争。急躁、固执、自负、易怒、神经质等等都属于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常常会在我们的一些神经生理活动中表现出来。比如:当我们听到自己失去了一次本该到手的晋升机会时,我们会怒气冲冲,坐卧不安;当我们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议论会愤愤不平等等。

我们对不良情绪的危害都有深切的体会,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经常困扰我们的生活。对于如何才能控制那些不良情绪,让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平衡,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1.训练情绪、情感。首先是认知情绪,然后再分析、评估情绪。了解自己的情绪有哪些缺欠,缺欠在哪里?再接下来,控制情绪,调解情绪,顺境的时候不要忘乎所以,逆境的时候不要垂头丧气。

2.避免急躁情绪,主要是培养自己的忍性,目标适当,张弛有度,沉着冷静,学会冷处理。

3.摆脱消极情绪,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热情的心态。

4.推迟动怒时间。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个圈”,即动怒之前并不讲话,以缓和不良情绪。

5.适当的转移情绪。即当需求受阻或遭受挫折时,可以用满足另一种需求的方式来减弱自己的挫败感,以发挥自身的优势,激发自信心。

6.增加自己的幽默感。幽默感会使人得到生活中最珍贵的礼物——微笑。笑是一剂良药,可以消除抑郁的心理,对不良情绪起到调节作用,使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控制。

总之,我们应当相信自己的能力,应当去,而不应让不良情绪困扰我们的生活。充分的自信、科学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将会给我们追求身心健康的道路铺上成功的基石。

拒绝别人要讲艺术

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海军助理部长时,有一天一位好友来访,谈话间朋友问及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建立基地的事。

“我只要你告诉我,”他的朋友说,“我所听到的有关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

这位朋友要打听的事在当时不便公开,但既是好朋友相求,就不便于直接拒绝。

只见罗斯福望了望四周,压低嗓子向朋友问道:“你能对不便外传的事情保密吗?”

“能。”好友急切地回答。

“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好友无奈地笑了笑,表示理解。

罗斯福让我们懂得了拒绝的艺术。

富兰克林·罗斯福采用的是委婉含蓄的拒绝,其语言轻松幽默,表现了罗斯福的高超艺术。他在朋友面前既坚持了不能泄露秘密的原则立场,又没有使朋友陷入难堪,取得了极好的语言效果。以至于在罗斯福死后多年,这位朋友还能愉快地谈及这段总统轶事。罗斯福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机智,不但达到了拒绝透露情报的效果,而且在拒绝的同时还保持了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是拒绝的高境界。

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演讲大厅里,中国当代女作家谌容的演讲,赢得了一阵阵掌声。结束演讲前,她照例留下一点时间,接受听众的提问。这时,有人提出了一个尴尬的问题:“谌容女士,听说你至今还不是共产党员。请问,你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如何?”问话者也许别有用心,如果拒绝回答会让对方失望,也会影响自己的形象。于是谌容从容不迫,笑着说道:“这位先生的情报真灵通,我确实还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不过,我的丈夫可是个老共产党员呀!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和他离婚。你看,我和共产党的感情有多深。”

谌容也是一个会婉转拒绝的高手,她的回答幽默机智,既拒绝了对方提问的本来要求,又不伤害对方的感情。

着名钢琴家肖邦有一次在巴黎举行一场盛大的演奏会。有一位贵妇因没有买到票而向肖邦求援,肖邦手中也没有票。而且肖邦不愿给主办者添麻烦,又不能直接拒绝。于是他答道:“遗憾的很,我手上一张票也没有。不过,在大厅里我有一个座位,如果您高兴……”贵妇非常兴奋地问道:“这个位置在哪儿?”肖邦说:“很容易找,就在钢琴后面。”这个座位是肖邦演奏时坐的。贵妇只好失望地走了。但她心理上觉得受到了尊重,既不觉得面子扫地,又自然地接受了他的拒绝。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的亲人、老师、好朋友或者一些陌生但又善意的朋友,他们提出的要求如果不能接受,但又不想伤害他们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婉转拒绝。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会遇到需要拒绝别人的时候。尽管你真的很想帮助别人,但是也必须量力而行。要是你对对方求助的事自知力不能及又不加拒绝,勉为其难,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种种麻烦和苦恼,还会因无法把事情办到,而使对方由希望到大失所望,甚至会因此耽误了对方的事,使对方恼怒。

但拒绝要讲究艺术。人家满怀希望、带着信任而来,你却只给人家一个“不”字,岂不像给人家泼了一盆凉水?以下是几点拒绝别人的技巧:

1.当对方提出要求时,千万不要直接拒绝,除非你想失去一个朋友或是想多树立一个敌人,如果对方属于领悟能力较强的人,你不妨试着用暗示方法来拒绝。

2.言语要幽默婉转。

3.要替对方考虑一下其他可行方案。

4.学会倾听,真心说“不”。

当对方向你提出请求时,你不要简单地马上说“不”,而是注意倾听对方的诉说或询问,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对方的想法。这样对方会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在平和的状态下拒绝对方,可以避免伤害。

5.根据场合,适时说“不”。

很多情况下,我们很难正面拒绝对方的要求。我们要考虑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婉转地拒绝,不伤害对方的感情。

6.注意语气,温和说“不”。

我们听了对方的请求,并认为应该拒绝的时候,态度要坚决,但也要温和。

多为别人着想

你轻视一个人,你就会对他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不会把他放在心上。你重视一个人,你就会关心他的感受,关心他所处的状况。

戴尔·卡耐基的侄女乔瑟芬·卡耐基曾在纽约担任他的秘书。她当时只有19岁,高中毕业,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在刚开始的时候,她十分敏感脆弱。有次戴尔·卡耐基准备指责她,却又马上对自己说,“等一下,戴尔·卡耐基,等一下。你几乎有乔瑟芬两倍的年龄,做事的经验更是多出好几倍,怎么可以要求她能有你的看法、判断和主动自发的精神——何况你自己也并不出色?还有,戴尔,你在19岁的时候是什么德行?记得你像蠢驴一样犯下的错误吗?”

一想到这里,戴尔·卡耐基不得不如实地下个结论:乔瑟芬比我19岁时要好得多,而自己却从来只是责备她。于是,一遇到乔瑟芬犯错时,戴尔·卡耐基总是这样说:“乔瑟芬,你犯下了一项错误。但是,老天知道,我以前也常常如此。判断力并非生来具备,都全得靠自己的经验,何况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比不上你呢。我实在没有资格批评你或别人,但是依我的经验,假如你这么做的话,不是好些吗?”

在他的鼓励之下,乔瑟芬成为了一位十分干练的秘书。

卡耐基说:“处理人际关系,就像钓鱼一样,你想得到对方的认同,就要考虑他们喜欢什么?你有什么可以满足他们,并将他们吸引到自己身边来?你想钓不同的鱼,就要投放不同的饵。”他说:“每年夏天,我都去梅恩钓鱼。以我自己来说,我喜欢吃杨梅和奶油,可是我看出,鱼更爱吃小虫。所以当我去钓鱼的时候,我不想我所要的,而想鱼儿所需要的。我不以杨梅或奶油作为钓饵,而是在鱼钩上扣一条小虫或是一只蚱蜢,放到水里。”

曾有一位流浪的画家请求为爱因斯坦画像,爱因斯坦回答是:“没有时间”,画家就说:“但是我需要画你来为我自己做宣传,这样我才能挣钱吃饭啊!”爱因斯坦回答:“哦,既然是这样,那我当然可以坐下来让你画。”

将心比心才能以心换心,爱因斯坦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替别人着想,这是关心别人、尊重别人的举动。我国古代有很多谏官也有这样的美德,他们随时随地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

在古代齐国,某年大寒,连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雪,仍然未有停歇的现象,齐景公穿着轻暖的狐裘,靠在内殿柱上,心想若能多下几天雪,景色将会更动人,这时善观气色的大夫晏婴走进来,立在景公的旁边,望着片片雪花。

景公便对晏婴说:“今年的下雪,一连三天不停,地面积雪已是一尺多深啦!怎么丝毫不觉寒冷呢?反而像是春天似的宜人。”

晏婴看到景公穿着轻柔温暖的裘衣,室内又烧着熊熊火炉,就故意说:“这种天气真是一点不冷吗?”

景公微笑着点点头,仿佛认为自己活了这一大把年纪,还分不清冷与不冷似的。晏婴知道景公不明白他的意思,就直接向他说:“臣听人说:古时候的贤明君王,在吃饭的时候,总会想到是否还会有人挨饿,穿裘衣时总会考虑到是否有人会受冻,过享受的生活时,会想是否有人受苦受难,而您怎么一点也不替别人想想呢?”

景公被晏婴一说,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多替别人着想,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尊重与友谊;多替别人着想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凝聚人心,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

世界上唯一能够爱护对方的方法,就是时刻关心对方的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是经验之谈,是智慧的总结。

亨利·福特说:“如果你想拥有一个永远成功的秘诀,那么这个秘诀就是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维也纳着名心理学家亚佛·亚德勒,写过一本叫做《人生对你的意识》的书。在那本书中,他说:“不对别人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之于这种人。”

生活中有很多的问题,就是因为一方不把另一方放在心上、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而带来很多麻烦和不理解。如果每个人都对别人多一份关注,多一份重视,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那么他将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进忠言不必逆耳

唐太宗李世民重用魏征,以人为镜,开创了贞观年间的太平盛世,被称为善于纳谏的典范。但是魏征的直谏有时也让他很难堪。一次,唐太宗要去郊外狩猎,魏征进言道:“眼下时值仲春,万物萌生,禽兽哺幼,不宜狩猎,还请陛下返宫。”唐太宗兴趣正浓,坚持出游。魏征就站在路中央,坚决拦住去路。唐太宗怒气冲冲地返回宫中,见到皇后长孙氏,义愤填膺地说:“一定要杀掉魏征这个老顽固,才能一泄我心头之恨!”皇后柔声问明了缘由,也不说什么,只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然后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唐太宗惊奇地问:“何事如此庄重?”皇后回答:“妾闻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征言直,由此可见陛下之明,妾故恭祝陛下。”唐太宗转怒为喜,打消了给魏征治罪的念头。

魏征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谏臣,他的一片忠心,自是无可非议,不过他所用的方法实在值得商榷。而皇后长孙氏的劝谏方法则高明得多。她没有直接替魏征求情,而是巧避锋芒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从臣子的刚直与君主的开明之间的密切关系,来说明正直敢言的忠臣的重要性,而且由于是在恭维皇帝,自然令皇帝龙颜大悦。可见,同样是忠言,顺耳的话比逆耳的话更能让人接受。

因此,当我们向别人提出忠告时,应尽量避免用逆耳的话刺人,而应该尽可能多地把它转化成顺耳之言,因为这样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在谈判中如果发生意见分歧,不直接争论,巧避锋芒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人都有不甘示弱的精神,但要看具体的情况,需要强势的时候可以不甘示弱,不能针锋相对的时候就要巧避锋芒。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像想像的那样完美,难免会有冲突和矛盾。一般的人会在冲突面前暴躁,甚至失去理智;而低调的人则会头脑清醒、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巧避锋芒,并不是让人听天由命,而是教我们要正视矛盾,认识现实。同时,又对现实持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争执能够进行自控。

对于如何能平心静气,巧避锋芒有以下经验可以借鉴:

1.管住自己的舌头,不要牢骚满腹,怪话连篇。

很多人在有争执的时候,爱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舌头,他们口不择言,怪话连篇,想骂谁就骂谁,岂不知正是这不饶人的舌头,不知会害多少人。口不择言,看似爽快了舌头,实际上是害了自己。

2.用平静的心情去谈判。

在谈判中如果发生意见分歧,一时难以得到统一时,不必急于要求达成协议,要能够平心静气,运用智慧,巧避锋芒。

谈判中也可以通过运用“装傻”的幽默技巧巧避对方锋芒。在谈判过程中,可以装作没有听到或没有听清楚对方的话,或者装作没弄懂对方的意思,以便巧避锋芒,避免尴尬。

3.用平静的心情去工作,不要沉溺于哀,沉迷于乐。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迈向成功的最美满的跳板。

4.平心静气,与人为善,努力工作。

总之,能够平心静气地面对各种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是一种修养,也是对自己人格与情绪的冶炼,从而使自己的心胸趋向博大;也是一种智慧,使自己的视野变得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