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大计划
8077600000007

第7章 在竞争中获得生存(3)

(1)给我们谈谈你个人的一些情况;

(2)在此之前,你在什么地方做过事?

(3)你为什么喜欢做我们这种工作,以前有做过这种工作的经验吗?

(4)为什么你离开以前的工作?

(5)你打算把这种职业做终身职业吗?

(6)除此之外,你还喜欢什么工作?

(7)在经济上你有什么要求?

(8)你能刻苦耐劳吗?

(9)除了你现在应征的工作之外,你还愿意做些其他零碎的事情么?

(10)你来工作,是为了赚薪水,还是学些经验?

(11)你有信心胜任这个工作吗?

(12)你对此处所经营的事业,过去有所认识么?

(13)你来应征前到别处应征过吗?

(14)你想找一份什么样的职位?

(15)你的弱点或者不足是什么?

(16)你知道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哪家公司吗?

(17)你认为自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吗?

(18)你内心对这家公司的印象如何?

(19)你喜欢这个环境吗?

要留意,凡是负责接见求职者的人,你要假定他们都有锐利的眼光、正确的判断,他们会一眼就看出你有没有交际的经验。大多数善于交际的人,都有掩饰其本身弱点的习惯,这并不为对方所喜,因为对方接见你,就是想了解你的真相,所以你说的话一定要让他们深信不疑。

面试时,大家都抱着很大的成功希望,害怕失败,这种心态会导致患得患失,斤斤计较。遇到不顺利或出现错误,就容易气馁或造成过度紧张,而不能发挥正常水平。最好的办法是不要过分有非得到不可的态度,这样遇事反而就容易坦然处之。

有这么一个笑谈:某公司招聘雇员,面试时,主试者问某应征者:“你初恋过多少次?”

应征者答:“二次”。

他答得很“可爱”,引得主试者哈哈大笑起来,因为初恋只能有一次。这就是应征者由于情绪紧张造成的。

除了上述笼统性的询问之外,你还要“应酬”其他的问题,包括有:关于你应征的公司或机构的事情,关于你的待遇和日常生活的事情,关于你的性格和健康的事情,关于你的思想和趣味的事情,关于结婚和家庭的事情,关于家庭和学业的事情等。

依照许多位主试者的见解,他们对于来应征的人谈到机构本身的事时“茫然不知”,心里极不愉快。

例如,某汽水厂招聘职员,一定问及“你以前有喝过我们的汽水吗?”之类的事情,答以“喝过”是不够的,因为他还会问你“觉得我们的汽水与别的汽水有什么不同之处”等等。

有入在问及待遇问题时,大都会答以“只求录用,薪金不论”,或者“金钱对于我不那么重要——机遇才是我最关注的”,这也不是最好的答复。金钱的重要不仅在于说明它如何来支配生活,而且在于表明这份工作和工作职位的重要。在事前你需要掂量一下“一般情况下,他们对这样的职位会付给多少”,你可根据这项工作的性质、难度和你本人的素质,提个不高不低的范围。提少了,对方怀疑你是否有真本事,要求太高,对方会认为你太挑剔太讲究。

记住,薪水的问题不是你提出多少他们就会给你多少的,他们或许在事前就已定了下来。只要是个有前途的职位,不必现在就计较得失。

在此基础上巧妙地表达出你的意愿,要注意说得实在。主试者一般不会对你产生误会的。因为活在这个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明白: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至少,你还可以这样表示:“最好能够有较佳的待遇”,或“希望录用之后,待遇会逐步提高。”这样才是真实而受到对方信任的讲法,因为人的本性是“往上爬”的。

有些主试者喜欢应征者和他有同一嗜好,比如他喜欢看文艺名着,他可能问你有没有看过某名家所写的新书。但要当心,如果你真的没有看过,你要坦白承认“还没有看过”,但可补充说,“在报纸上常常见到这本书的介绍文章”之类,也是一样叫他听了高兴的。

答复“你为什么离开以前的职业,外谋新职?”时,多数人答以“嫌薪水少,工作时间长”等都是不好的,对方听了会不舒服,因为总有一大你会以同样的理由嫌他的。

主试者十分注意考察你是否因为在工作中没有起色而被终止工作、免职或者辞退,更确切地说,面试人注重的是你与人相处的能力。对此,最好是如实回答,不过方式是不要损害到自己。

你可向面试人提供一个可以让人接受的完美解释。例如,你离职是由于公司不景气,没有发展潜力等等。

如果你被炒了鱿鱼,千万不要说:“我不能使上司满意。”而应这这样答:“我认为那份工作不能让我充分施展我的才能。”其实,最好的说法如何,应因人而异,我以前听见一个应征者答得较妥,他说:“我总觉得能来贵行工作比以前更好。”

被问及“你喜欢怎样的上司?”时,你就应该清楚主试者这样问是看你是否爱顶撞上司,是否与本单位的上司合作得好。

如果该单位的主管大致是属不保守的一类,你可以说:“我喜欢那些有进取精神,有胆有识的领导者,这样的上司可以给我发挥才能的机会。”

如果他可能是不开明、不易相处的一类,你可以说:“只要我服从领导,而在他的领导下我又可以干好工作的,我都喜欢。”

谈到“你的不足是什么”时,试图回避或不提自己的缺点,不是一个好策略,既要做到有话可说,说得出来,又不必贬低自己。

可谈1到2项不足之处,谈时要把缺点、不足说得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危害,是一些易于弥补的缺点。

当对方要你谈谈个人的情况时,主试者最忌讳你像记“流水帐”一样无边无际,又忌你毫无根据地自夸和捏造事实。针对所求职位的性质特点,你应简洁、有用、重点地谈及你的文化程度、所受教育或培训情况、应聘前的工作经历、工作经验、专长、兴趣。

然后讲“正因为这些,促使我今天到这儿来谋职”,接着再谈一下为什么你适合这个职务。关于家庭方面的询问,也是应聘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家庭对个人的性格、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影响。

一个不健全的家庭可能会使人性情孤僻、行为放纵等。因此,主试者一旦知道你来自有问题的家庭,会对你是爽朗还是孤僻,是任性还是自制,是轻浮还是稳重等性格和行为习惯多加注视和考察,故你的言行举止都要注意,以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还有,许多大机构的主事者都私下表示不愿雇用家境太贫穷或太富有的人,这种见解虽然不一定合理,但事实如此,我们应该在回答时注意,即使不说谎,也不该对于家庭的贫富过分夸张。先尊重别人!

相互尊重,是成大事者非常注重的人性习惯——显而易见,没有尊重的交往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认可,体验对方的心情,让对方乐于接受。对成大事者而言,他们的习惯方式是:先尊重别人!

身上具备唯我独尊这种弱点的人往往想当然地以为这种态度是那些伟大人物或领袖们所独有的,它是充满自信的表现。然而,叮悲的是,他们错了。那些真正的大人物或领袖之所以能蜚声海内上,获得众多人的尊敬和认可,并不是因为唯我独尊,而是在于他们从来不说太过自信的话,在于他们敢于不顾自己的身份而拿自己开玩笑。正是这种肯于和多数平凡人打成一片,而不是在他们中问显得高高在上,才使他们取得了真正的成大事。

富兰克林有一种很好的摆脱唯我独尊的方法,这使他在必要时可以改变化了的心思,他养成了一种习惯,在他表明他的意见时,用一种比较模糊灵活的言词,以致40年之中,没有一个人认为他说过任何武断的话。

这里有一条很好的交际原则:不要说太过自信的话。如果你能坚持这一条原则,则你将来发现你曾经说过的话有错误时,也不必收回你以前所说的话。你应该知道:你所表达的意思或信仰,毕竟还只是你个人的意见和信仰而已,而别人也还仍然保留着他自己的意见和信仰,并且拥有取舍的权利。做到了这一点,别人自然不会盯着你的错误不放,而你呢,也不用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坚持着错误,这样一来,自然就避免了陷入唯我独尊的可怕境地。

自尊心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无论他是高高在上的一国领袖,还是沿街乞讨的流浪者。然而,在待人处世方面,我们往往是过分地强调了自己的自尊心,而把别人的自尊心踩在了脚底下。

有一个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写作业,特别是数学,那些加、减、乘、除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障碍。这就难免会出问题,有一次数学测验他得了49分——全班就他一个人挂“红灯”,数学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怒气冲冲地当着办公室许多老师的面就把他狠批一顿:“你数学到底怎么学的?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及格,你还有指望吗?……”他那时还小,时老师说的许多词语并不十分明白,但他的小小的自尊心是明显地受到伤害了,而且印象很深,直到成年后还能回想起那个令人伤痛的场景,当着许多老师的面,被无情地数落……后来他就真的“没有了指望”,数学课经常无故缺课,他对那门课产生了厌倦,对教课的老师产生了反感,他讨厌她。幸亏父母发现及时,给他补了许多课,才使他期末考试“幸免于难”。后来过了一年后换了个数学老师,老师尽管在上课时极其严肃,对作业要求也很严格,但他从来不发脾气。知道这个孩子基础差,老师总是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捕捉住这个孩子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对他鼓励,这使他信心大增,他对数学逐渐产生兴趣,直到现在,他一直对那位有着一颗仁慈之心的老师心存感激。

故事说明着一个简单但又常常为人所忽视的道理:没有人愿意被别人伤及自尊,人们总是希望得到肯定和赞美。许多人看着不顺眼就想指责别人,别人一有失误就抓住“把柄”加以“发挥”,似乎这样才能使自己心情舒畅,但谁又能去考虑那些自尊心被深深伤害了的人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