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日常生活圣经
8079100000011

第11章 女性日常沟通技巧(2)

我们做了事情,说了话,写了文章,自己不放心,不敢下判断,这时候我们何尝不希望有人出来告诉我们哪点好,哪点不好。有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个人,他能够忠实地、大胆地指出我们的许多错误,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敬佩他、感激他,甚至永世不忘。

可是为什么也有些批评和忠告我们不爱听,我们听了就难受,就气愤,甚至感到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受到了损伤?我们还会感到受了委屈、诬蔑以及侮辱?

一种苦味的药丸,外面裹着糖衣,使人感到甜味,容易一口吞到肚子里去。于是,药物进入胃肠,药性发生了效用,疾病就治好了。我们要对人说批评的话,在说以前,先给人家一番赞誉,使人先尝一点甜头,然后你再说批评的话,人家也就容易接受了。

有一天,某机关主任对他的下属说:“你打字的速度真是越来越快了。”那位下属突然听到主任对她这样夸奖,受宠若惊,脸孔都红起来了。主任接下去又说道:“可是,我希望你今后打字的时候,对标点符号注意一些才好。”她听了后高兴地答应了,以后的文件中标点符号果然规范多了。

主任如果不这么说,而直接对下属说,叫她对标点符号要特别注意,她心里就会觉得今天受了上司的责备,并感到十分羞愧,她也许为此有好几天都不愉快。她也许还要为自己辩护,说她自己是很小心的,因为原稿上有错误或是不太清楚的地方,所以她不能负这个错误的全部责任。这样一来,主任的规劝不但未起到作用,说不定还会由此惹来一些麻烦呢。

那么怎样的批评才能够做到忠言不逆耳呢?以下是语言大师们多年以来总结的一些原则,希望能够帮助你在批评别人时,既能提醒到别人的错误,但又不至于让对方不高兴,甚至因为理解你的批评从而与你的关系更加融洽。

原则一:真诚。在善意地批评别人时,用这样的话开头,可能效果更加好,“我曾经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可能你也不明白什么地方出了错”等。真诚往往最能够打动人。

原则二:适度。批评最好点到为止,既往不咎。比如这样说:“事情不发生也发生了,我们最重要的还是从中吸取教训吧。”

原则三:理解对方。谁愿意犯错误呢?特别是当事人内心已经很自责时,他们更加需要别人的心理支持。因此,多说说这样的话,远比批评更重要:“我想你现在可能很难受。”“抽空,我们找个时间,一起分析一下失误的原因,好吗?”“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做好的。”

原则四:切勿指责。指责只会让人与人之间陷入恶劣的情绪之中,导致影响理智和判断力。这样的话最好以后不要再说了:“我都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为什么总犯同样的错误呢?”“我看你真的是无药可救了!”

原则五:委婉暗示。面对直接批评时,任何人内心的第一反应都会不舒服,因为批评就是惩罚。暗示如同苦药丸外面的糖衣,利用含蓄的、委婉的方式,更能达到治病救人的最终目的。

原则六:分清对象。跟不同的人沟通,肯定要说不同的话。对长辈说的话跟晚辈不一样,男性跟女性不可能都一样,对朋友与对对手更是立场不一样,对家人与对同事考虑的问题不一样。千万不要使角色混乱,说出不合适的话,否则,批评的效果不但达不到,还伤了和气。很多话本身并没有问题,但用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身上,就有可能闹大笑话。

例如,一个很自卑的人犯错时,我们给予其适当的安慰会胜过千言万语,因为他本身已经非常自责。对于一个很爱面子的人,我们一边批评一边给其台阶下,他会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而对于一个心服口不服的人,我们没有必要死抓住不放,重要的还是看他的行动。

很多沟通失误,其症结在于角色不清。

如果很好地做到以上几点,那我们就可以让别人很高兴地接受我们的批评了。

用事实把道理讲透彻

我们总想让别人听了自己的一番劝解后,立刻点头叫好,改弦易辙,并称赞自己“一言惊醒梦中人”。事实却并非如此。别人的看法、想法、做法,不是一天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要对方改变看法也非一日之功。即使对方当时表示心悦诚服了,回去细想后可能还会固执己见。所以,要想彻底地说服对方,你还要通过事实,把道理讲得更透彻些。

1.采用有力的数据

在劝说别人的过程中,统计数字和调查研究有很大的说服力。比如,“事故多发地段,请注意安全”和“这里一个月有3个人死于车祸”,显然后者的作用会大得多。当然,如果不是非用不可,统计数字应该尽量少用。要知道,如果数字成堆,往往会使听者感到厌烦。

2.运用经验和例证

我们做事受个人的具体经验的影响比受空洞的大道理的影响要大得多。对于一个病人来说,如果医生劝他服某种药物,那么即使医生再三证明这种药物有效,并且讲了许多的药理知识,病人总不免心存疑虑。但如果医生说:我自己也服过这种药,只用了一个疗程就痊愈了。听了这样活生生的个人体验,病人一定不会有顾虑了。

3.论据要坚实

什么样的论据才有说服力呢?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一个很基本的要求就是论据要坚实可靠,不可使人产生不信任感。向听者提供切实的资料比提供主张更有力。但对于一个犹豫不决的人来说,资料来源也是很有影响的,并且其影响之深不亚于资料本身。这并非因为人们只信任特定来源而不信任其他的来源,而是因为他们听到引述的话来自十分可信的权威,便不会再为自己的成见辩护。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心理作用。不过,引述权威的意见也不宜过多。

4.情理交融

一个小伙子因名落孙山而想自杀,村里的一位老汉这样劝他:“如果都像你这么想,我早该死了!我都70岁了,一辈子光棍一条。但我心里还是热腾腾的,想多活几年!因为我觉得活着还是有意思的。我用这双手种过五谷、栽过树、修过路……我栽下一棵树时,心里就想,我死了,后人在那棵树上摘果子吃,他们就会说,这是以前村里的光棍老汉栽下的……”

这位老汉通过自我人生体验的解剖,激起了小伙子生活下去的信心与希望。因为这种方式给人以推心置腹的平等感、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走进了对方的心里,让他接受了你及你的观点。

现身说法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因为,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遭遇劝导别人,感受真实,情真意切,容易引起对方的情感共鸣。

说服他人的技巧

在生活中需要说服的对象有很多,可能有你的父母、你的上司、你的顾客、你的朋友、你应聘的主考官……有时候,某些人欲在你身上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你更应该临危不惧,巧妙地使用说服技巧,使他放下“屠刀”,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在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要说服别人的情况,如果不掌握技巧,说服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为此本文总结了以下6个说服技巧供大家参考。

1.调节气氛,以退为进

在说服时,你首先应该想方设法调节谈话的气氛。如果你和颜悦色地用提问的方式代替命令,并给人以维护自尊和荣誉的机会,气氛就是友好而和谐的,说服也就容易成功;反之,在说服时不尊重他人,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那么说服多半是要失败的。毕竟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就连三岁孩童也有他们的自尊心,谁都不希望自己被他人不费力地说服而受其支配。

有一位中学老师接了一个差班班主任的工作,正好赶上学校安排各班级学生参加平整操场的劳动。这个班的学生躲在阴凉处谁也不肯干活,老师怎么说都不起作用。后来这个老师想到一个以退为进的办法,他问学生们:“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怕干活,而是都很怕热吧?”学生们谁也不愿说自己懒惰,便七嘴八舌地说,确实是因为天气太热了。老师说:“既然是这样,我们就等太阳下山再干活,现在我们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玩。”学生一听就高兴了。老师为了使气氛更热烈一些,还买了几十根雪糕让大家解暑。在说说笑笑的玩乐中,学生接受了老师的说服,不等太阳落山就开始愉快地劳动了。

2.争取同情,以弱克强

如果你想说服比较强大的对手时,不妨采用这种争取同情的技巧,从而以弱克强,达到目的。

有一个15岁的山区小姑娘,不幸被拐到上海卖淫。当天晚上,天下着小雨,小姑娘的房门被打开了,一个中年上海男人走了进来。小姑娘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儿。不过,她还是很快地镇静下来,机智地叫了声:“伯伯!”中年男人一愣,人像是被魔法定住了似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说:“我一看伯伯就是好人,看你的年龄,与我爸差不多,可我爸就比你苦多了,他在乡下种田,去年栽秧时,他热得中暑……”说着说着,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男人的脸涨得通红,短暂的沉默后,低低地说了一句:“谢谢你,小姑娘。”然后开门走了。面对强壮的男人,何不让自己显得更弱小,来激发他的同情心呢?聪明的小姑娘正是这样做的。一句“伯伯”,一下子拉开了两人年龄距离,让男人不由得想起自己那同样处于花季的儿女。同情的种子开始在他心头萌发了。接着小姑娘又不失时机地给他戴上一顶“好人”的帽子,诱导他的心理向“好人”标准看齐。用“我爸”和男人对比,进一步强化了男人的同情心理。

3.善意威胁,以刚制刚

很多人都知道用威胁的方法可以增强说服力,而且还不时地加以运用。这是用善意的威胁使对方产生恐惧感,从而达到说服目的的技巧。

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当大家风尘仆仆地赶到事先预定的酒店时,却被告知当晚因工作失误,原来订好的套房(有单独浴室)中竟没有热水。为了此事,领队约见了酒店经理。

领队:对不起,这么晚还把您从家里请来。但大家满身是汗,不洗洗澡怎么行呢?何况我们预定时说好供应热水的呀!这事只有请您来解决了。

经理:这事我也没有办法。锅炉工回家去了,他忘了放水,我已叫他们开了集体浴室,你们可以去洗。

领队:是的,我们大家可以到集体浴室去洗澡,不过话要讲清,套房一人150元一晚是有单独浴室的。现在到集体浴室洗澡,那就等于降低到通铺水平,我们只能照通铺标准,一人降到50元付费了。

经理:那不行,那不行的!

领队:那只有供应套房浴室热水。

经理:我没有办法。

领队:您有办法!

经理:你说有什么办法?

领队:您有两个办法:一是把失职的锅炉工找回来;二是您可以给每个房间拎两桶热水。当然我会配合您劝大家耐心等待。

这次交涉的结果是经理派人找回了锅炉工,40分钟后每问套房的浴室都有了热水。

威胁能够增强说服力,但是,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态度要友善;第二,讲清后果,说明道理;第三,威胁程度不能过分,否则会弄巧成拙。

4.消除防范,以情感化

一般来说,在你和要说服的对象较量时,彼此都会产生一种防范心理,尤其是在危急关头。这时候,要想使说服成功,你就要注意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如何消除防范心理呢?从潜意识来说,防范心理的产生是一种自卫,也就是当人们把对方当做假想敌时产生的一种自卫心理,那么消除防范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反复给予暗示,表示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这种暗示可以采用种种方法来进行,嘘寒问暖,给予关心,表示愿给帮助等等。

有个“的姐”(出租车女司机)把一男青年送到指定地点时,对方掏出尖刀逼她把钱都交出来,她装作害怕样交给歹徒300元钱说:“今天就挣这么点儿,要嫌少就把零钱也给你吧。”说完又拿出20元找零用的钱。见“的姐”如此爽快,歹徒有些发愣。“的姐”趁机说:“你家在哪儿住?我送你回家吧。这么晚了,家人该等着急了。”见“的姐”是个女子又不反抗,歹徒便把刀收了起来,让“的姐”把他送到火车站去。见气氛缓和,“的姐”不失时机地启发歹徒:“我家里原来也非常困难,咱又没啥技术,后来就跟人家学开车,干起这一行来。虽然挣钱不算多,可两口子过得也不错。何况自食其力,穷点儿谁还能笑话我呢!”见歹徒沉默不语,“的姐”继续说:“唉,男子汉四肢健全,干点儿啥都差不了,走上这条路一辈子就毁了。”火车站到了,见歹徒要下车,“的姐”又说:“我的钱就算帮助你的,用它干点正事,以后别再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了。”一直不说话的歹徒听罢突然哭了,把300多元钱往“的姐”手里一塞说:“大姐,我以后饿死也不干这事了。”说完,低着头走了。在这个事例中,“的姐”典型地运用了消除防范心理的技巧,最终达到了说服的目的。

5.投其所好,以心换心

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能给他人一种为自己着想的感觉,这种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知己知彼十分重要,唯先知彼,而后方能从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

某精密机械工厂生产某项新产品,将其部分部件委托小工厂制造。当该小厂将零件的半成品呈示总厂时,不料全不合该厂要求。由于迫在眉睫,总厂负责人只得令其尽快重新制造,但小厂负责人认为他是完全按总厂的规格制造的,不想再重新制造,双方僵持了许久。总厂厂长见了这种局面,在问明原委后,便对小厂负责人说:“我想这件事完全是由于公司方面设计不周所致,而且还令你吃了亏,实在抱歉。今天幸好是由于你们帮忙,才让我们发现竟然有这样的缺点。只是事到如今,事情总是要完成的,你们不妨将它制造得更完美一点,这样对你我双方都是有好处的。”那位小厂负责人听完,欣然应允。

6.寻求一致,以短补长

习惯于顽固拒绝他人说服的人,经常都处于“不”的心理状态之中,所以自然而然地会呈现僵硬的表情和姿势。对付这种人,如果一开始就提出问题,绝不能打破他“不”的心理。所以,你得努力寻找与对方一致的地方,先让对方赞同你远离主题的意见,从而对你的话感兴趣,而后再想法将你的主意引入话题,而最终求得对方的同意。

有一个小伙子固执地爱上了一个商人的女儿,但姑娘始终拒绝正眼看他,因为他是个古怪可笑的驼子。这天,小伙子找到姑娘,鼓足勇气问:“你相信姻缘天注定吗?”姑娘眼睛盯着天花板答了一句:“相信。”然后反问他,“你相信吗?”他回答:“我听说,每个男孩出生之前,上帝便会告诉他,将来要娶的是哪一个女孩。我出生的时候,未来的新娘便已经配给我了。上帝还告诉我,我的新娘是个驼子。我当时向上帝恳求:‘上帝啊,一个驼背的妇女将是个悲剧,求你把驼背赐给我,再将美貌留给我的新娘。’当时姑娘看着小伙子的眼睛,并被内心深处的某些记忆搅乱了。她把手伸向他,之后成了他最挚爱的妻子。

善赞要投其所好

谁不喜欢听好话,聪明女人结交朋友要会说话,说好话。

没有人不喜欢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好处,自己的优点。有些人往往不注意自己的谈话方式,话语里挑别人的毛病,而不善于真诚地赞美一下别人的优点,结果常常不受欢迎。

1.善言先要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