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7康熙皇帝智除鳌拜
——巨龙深潭且藏身真正有作为的人总是懂得韬光养晦,默默地积蓄力量。一方面可以保全自己,另一方面可以待时而动,等时机成熟后便一举达成自己的目的。
清朝的皇帝康熙从小就心怀大志,机智过人。他的童年非常不幸,八岁丧父,十岁丧母。这更加磨炼了他的坚强个性。
在少年康熙的父亲顺治帝驾崩之前,特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少王。四位大臣虽在顺治帝面前发誓保证,但事后,他们的做法却是事事与康熙作对。四位大臣中,鳌拜是个野心勃勃、专横跋扈的人物,他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疯狂地扩张自己的权力和财富;并以维护祖宗之法为借口,把顺治时期一些有进步意义的改革一个一个地推翻。鳌拜还欺康熙年幼,经常在康熙面前呵斥大臣,甚至吼叫着同康熙争吵不休,直到康熙让步为止。面对这样一个咄咄逼人的家伙,康熙应当怎么办呢?下令逮捕吗?不成。因为这个人不仅大权在握,而且还有一大批党羽,弄不好要出大乱子。康熙六年(公元167年),玄烨(康熙皇帝的名字)已经十四岁,依照规定,他可以开始亲政了。此时他虽然还是个少年,但天资聪慧,机智过人,加上平素努力学习历代统治经验,已经积累了许多才识。于是,他不动声色,悄悄地开始了铲除鳌拜的准备。玄烨对鳌拜采用的是麻痹战术。他曾给鳌拜父子分别加过“一等公”、“二等公”的封号,以后又分别加了“太师”、“少师”封号。至此,鳌拜父子也真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然而,加封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玄烨亲政后不甘作傀儡皇帝,他同鳌拜的矛盾无法掩饰地日益激化起来。到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鳌拜自恃位高权重,经常借口有病不上朝。有一次玄烨去探望鳌拜,御前侍卫和托发现鳌拜神色反常,便迅速走到鳌拜床前,揭开席子发现一把匕首。鳌拜见此情景十分紧张。玄烨却出人意外地笑了,说:“刀不离身是满人的习俗,不足为怪!”当场稳住了鳌拜。回宫后,玄烨以下棋为名,立即召大臣索额图入宫,谋划铲除鳌拜之事。在此之前,他以演习摔跤为名,训练了一批身强力壮的少年,为擒拿鳌拜作了准备。现在,终于到了实施他的计划的时刻了。一天,当鳌拜入宫去见玄烨时,当场被一群演习摔跤的少年擒住,并立即被投入监狱。玄烨监禁了鳌拜后,公布了鳌拜的三十条大罪状,逮捕、惩办了鳌拜集团的首要分子。后来,鳌拜死于狱中。玄烨解决了鳌拜之后,还为以前受鳌拜打击迫害的人平反昭雪,下令永远禁止圈占民地,限制奴仆制度,放宽逃人法。他的这些决定深得人心。
铲除鳌拜这一伙人的势力后,康熙的政权得以巩固,再加之人心所向,这为他日后大展才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智慧解读:
没有足够的能力或影响力去干一件事,就大张旗鼓的草率行事,大多会失败。《易经》里说:“上九,潜龙勿用。”意思是说,作为真的人杰,应该暂时潜身藏形,就像巨龙一样,暂时隐藏在深潭之中,到时机成熟再出手。康熙皇帝在势力还小的时候,表面上处处忍让鳌拜,其实是一方面积蓄力量,一方面静待良机,最终一举将其除掉。
青少年朋友通常用一杯水的知识,展示一桶水的能量,这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厚积薄发,拉弓蓄力,才能在最需要的时刻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