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天 提高你的口语表达能力
俗语是高贵的
——但丁
一、巧用俗语更精彩
抗战胜利后的一天,上海一幢公寓里传出阵阵欢笑
。原来,画家张大千要返回四川,他的学
生们为他送行,梅兰芳等名流也到场作陪。宴会开始,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
,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众宾客都愣住了,梅兰芳也不解其意,笑着询问
:“此话作何解释?”张大千笑着朗声答道:“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满
堂来宾,笑声不止,宴会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张大千简单的几句话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他灵活运用了“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一
俗语。
1985年5月,美国总统里根到前苏联访问,两国领导人举行了会谈。在欢迎仪式上,前苏联
导人戈尔巴乔夫说:“总统先生,你很喜欢俄罗斯谚语,我想为你收集的谚语再补充一条,
这就是‘百闻不如一见’。”
戈尔巴乔夫之意,当然是宣称他们在削减战略武器上有行动了。
里根也不示弱,彬彬有礼地回敬道:“是足月分娩,不是匆匆催生。”
里根通俗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里根政府不急于和前苏联达成削减战略武器等大宗交易的既定
政策。
口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广泛运用的语言形式,人们接触口语的机会总是比接触书面语
的机会多,往往不习惯于听书面语词和句式。说话人为了让听话人迅速、完整地理解自己
语义和思想感情,需要普遍地使用通俗易懂的词语和简短明快的句式。有口才的人往往能很
好地运用人们喜闻乐见、新鲜活泼、朴素自然、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口语化的语言来说话,
口语往往通俗平易,浅白清晰,好说易懂,说着上口,听着入耳,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
口语的通俗平易表现在词语的通俗生动上,要尽量不用或少用古语词、生僻词、方言词、专
业词、抽象词,多用现代词、通行词、规范词、形象词和格言、俗语(惯用语、谚语、歇后
语)。例如,不说“大纛”说“旗帜”,不说“驳诘”说“驳斥”,不说“眸子”说“眼睛
”,不说“就诊”说“看病”,不说“造影”说“拍片儿”,等等。再比如有一个副词“很
”,几乎可以修饰一切形容词,用起来倒是省事,如“很快、很白、很瘦、很硬”,可是不
生动,到了群众嘴里就变成了“飞快、雪白、精瘦、梆硬”这样一些十分传神的词了。另外
,像“哭鼻子”、“耍嘴皮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巴掌拍不响”、“三个臭皮
匠,顶一个诸葛亮”、“阴天晒被子——白搭”、“电线杆子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
子”等俗语的恰当运用,也是词语表达通俗生动的有效手段。
《神曲》的伟大作者、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伟大诗人但丁曾在《论俗语》的专文中阐
了通俗词的种种优点,其中主要的有“自然”、“优美”、“清晰”、“流畅”、“流通广
”和“感情色彩强烈”等,他斩钉截铁地说:“俗语是高贵的。在我们之前,从来没有人讨
论过俗语这门学问,而事实上,我们看到这种语言对一切人都是极为必要的。不只是男人,
就是女人和小孩,也需尽其所能地掌握它。”
“口语化”语言“灵活多变”特征主要表现于两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的“灵活多变”,即
在一次讲话中围绕表达目的,既可义正词严,又可寓庄于谐;既可声振寰宇,又可轻言细语
;既可快人快语,又可委婉含蓄。只要有利于传情达意,则可随机变换说话的方式。也就是
说,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具有非常实在的随机性、可变性或灵活性,不像“书面语”那样要风
格前后统一,“一次定终身”。二是句型结构的灵活多变。所谓句型的灵活多变,主要是指
“口语化”语言的句子结构类型的多样化。这一特点,你可从口才家或善于辞令者的日常言
谈、社交谈话、会议报告、节目主持以及一些论辩和导购、导游等多种口才表现形式中看出
来,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刘吉等与人的对话,孔子《论语》中的语言,毛泽东以及美国前
总统里根风趣的日常交谈,欧美许多国家电视节目主持人及奥斯卡金像奖仪式上明星们的讲
话,陈毅元帅的外交谈话,老舍笔下的人物对话等,就都是典型的好材料。
由于口才表达形式的不同,口才语言“口语化”的强弱程度自然也不应一样。如论辩与演讲
、作报告相比,其“口语化”色彩就要浓一些;反过来说,后者的“口语化”色彩又相应谈
一点。但无论如何,当你开口讲话的时候,请记住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要想说好话,
就得口语化”。
二、表达技巧要娴熟
在日常生活中,口语表达技巧的娴熟运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我们为你介绍几种
常用的表达技巧:
(一)明确与模糊
明确是口语表达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同时也是一种表达技巧。
所谓表达明确,是指口语表达的语义要准确、鲜明,不模棱两可。
具体来说,明确的叙述要求我们在运用词汇时要做到准确、精当,词语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思
想,表情达意要明确。如果涉及数量、方位的内容,要恰如其分地运用数量词、指代词等,
尽量做到明确、清晰,避免含糊不清或界限不分明。另外,在客观的把握上,要做到融会贯
通,思路清晰,重点分明,逻辑严密,表达时要详略得当,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胡乱
讲一通,结果毫无层次感,感情也不会表达鲜明。
语言的模糊性与语言的明确性一样,都是语义本质属性的一种表现。所谓模糊表达,是指在
语义上指的概念在外延上没有明确的界限,或出于表达策略的需要,故意使用一些语义模糊
的话,达到特定的交际效果。
模糊语言的存在有着必要性。由于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还存在许多空白点,对其很难做
出更为明确的论断,这时不妨通过模糊语言来进行表达。这种伸缩度较强的表达方式,有利
人们对不完全掌握的事物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另外,模糊语言以较为接近事物本质的范围
反映所要表达的对象,在某种情况下这种模糊的判断有其合理性。由此看来,模糊语言在口
语表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值得我们注意。
(二)简洁与啰嗦
简洁不只是口语表达的一种基本要求,还是一种表达风格和技巧。
简洁表达的语言要求是:
1减少不必要的修饰词或感叹词,增大说话的信息含量,紧扣事物的关键,三言两语揭示
本质。
2做到字斟句酌,剔除与主题和主体意思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枝叶,突出主干,力求一针见
血,一语千金。
3短语简说,快人快语。紧扣核心,避免空话大话废话,切忌重复。
4养成思维缜密的习惯。避免思维混乱,前言不接后语。要善于抓精髓、抓灵魂,表达思
维的结果而不是思维的过程。这样,就可以做到简洁明了,而不是拖泥带水了。
在口语表达中善于运用啰嗦技巧,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这里讲的啰嗦与本来
意义上的啰
嗦有所不同,由于口语表达有易逝性、连续性的特点。在书面语中视为累赘的话,在口语表
达都极为有用。如果啰嗦得恰到好处,有其积极的意义,它的运用主要是:
1为某种需要所说的多余的话。
2必不可少的解释、说明和细节描绘。
3必要的反复句式。
4恰当地运用口头语和语气词。
(三)直述与委婉
直述即直言表述自己的观点、介绍事情原委的方式。其特点是陈述事情直截了当,表明态度
旗帜鲜明,表露感情真情自然,说话语气恳切坦率,不拐弯抹角。
直述方式不提倡拐弯抹角,更不需要太多的修饰。直述方式说一就是一,直爽坦白,有助于
办事、交际速度的提高。
委婉表达是表达者将某些不宜直说或不想直说但又必须要说的意思加以语言的伪装和掩饰,
用委婉、暗示的方式表达出来。
委婉表达在比较复杂或一些涉及机密的场合显得极为有用。一方面不能说,一方面下不来台
,通过委婉隐含的方式说出,既巧妙地应对,又不违背自己的本意。或者在面对一些难以做
出直接判断或难以回答的问题时,不妨绕个弯再表达出来,让对方明白其中的“弦外之音”
或“言外之意”,收到曲中存直的效果。另外,当遇到一些不得不告知当事人,而又不能直
来直去的事情,或不得已批评别人时,不妨先做一点铺垫或“裹一层糖衣”,这样,于己于
人都会有所帮助。
(四)反复与省略
在口语表达中,反复是一种突出重点、强调要害、加深印象的表达技巧。它常常通过词语、
句式或内容的重复出现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
反复方式,有助于听者对所述内容加以深化理解。
与反复不同的是我们要讲到的省略技巧。在口语表达中,因特殊的语境和表达习惯,在进行
口语表达时往往不讲究语言的完整性,不要求像书面语言中的主谓宾多种成分齐备,讲究结
构的严谨,而是常常省掉主语或谓语,一个字或一个词就代表了一个句子所要表达的含义。
这种表达的简明,不会影响交流,在双方能够的理解的范围内,交际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三、必不可少的日常口语
(一)寒暄
寒暄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极为必要的方式。一句温暖人心的问候,一个充满灿烂的
笑,一个满怀亲切的眼神,都能拉近与对方的距离,引起彼此的认同感。
寒暄的形式很多,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1问候式
两人见面可点头微笑,或说“你好”,或关心地询问近况:“最近工作还行吧。”或“家
里都好吗?”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彼此便可以聊起来。
2夸赞式
需要赞美是每个人心中潜藏的渴望,诚心的赞美别人是寒暄的一个很好切入点,较之别的方
式更受人青睐,如果对方新买了一条裙子,你可以说:“你买的裙子可真漂亮,你穿的很得
体,人显得自然、大方。”
这时对方会说:“啊,谢谢你!”
极其经济的话语,双方都很受用,交谈的顺利程度可想而知。
3描述式
彼此相见,可以对另一方的目前状况做一个适度的描述。如“刚下班”、“最近看你太忙
了”、“出来散步啊”等,都有利于和对方找到共同的话题。
如何积极有效地寒暄呢?一般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积极的姿态。
面对不同的人,寒暄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素不相识的人在一起需要得体而内容较多的回答往
复过程。而熟人之间的寒暄,往往三言两语就欣然领受,甚至一个注目礼,一个手势即可。
(2)集中注意力。
和对方交流时要打起精神,不要一副漫不经心或毫不在乎的样子,让对方感到被轻视。
(3)讲究方式。
与别人相遇的刹那,要尽快焕发愉快的情绪,主动地和对方交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热情
,而有一种被尊重的心理满足。
(二)提问
提问的形式可有以下几种方式:
1限制型提问
这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提问技巧,它能减少被提问者说出拒绝的或提问者不愿接受的回答,
帮助提问者获得较为理想的回答。
这种提问方式有目的、有意识地要求对方在一定的可供选择的范围内做出应答,提高了提问
的效率。
据说,香港的一般茶室因为有些客人在喝可可时需要放个鸡蛋,所以侍者在客人要可可时必
问一句:“要不要放鸡蛋?”
这种提问,留给对方选择的范围是“要不要”。
专家经过研究后提出,侍者不要问“要不要放鸡蛋”,而要问“放一个还是两个鸡蛋”。
这样,提问就缩小了对方的选择范围,把范围限制在“放一个还是两个”之内,这样一来,
鸡蛋自然能多卖了。
2直接型提问
这种开门见山式的提问在许多情况下很奏效,往往能一针见血地说出问题的实质,令应答者
一时难以对付,运用这种提问法时须注意,切不可触及个人隐私或进行人身攻击,否则最终
会出现尴尬的场面。
3婉转型提问
这种提问先构筑一道“防火墙”,避免提问可能遭到的难堪。在没有弄清对方的虚实之前
,向对方“投颗石子试水深”,既探清对方的虚实,又达到提问的目的。
(三)答问的技巧
我们常常会碰到答记者问、竞聘应答、论文答辩等情况,这种应答随机性很强,类似于即席
式发言。答问有两个特点:
1广泛性
大到国际风云变幻,小到你的生活起居,都属于被提问之列,答话者的思维要敏捷,应急能
力要强,不要陷进问话者的“圈子”。
2随机性
对方提问时不会系统地进行,临场提问往往很突然,跳跃性也很强,你很难周密地策划,只
能随时思考,临时应对。如果反应方法不佳,产生的影响会很大。
有个小村庄,人们庆贺一位99岁高龄的老人过生日。村长很自豪,高兴地向老人道贺:“衷
心祝贺您,我希望明年能给您庆贺百岁大寿。”
老人却莫名其妙,他答道:“为什么不行呢?您身体好像挺结实哩。”
显然,老人没有理解村长的话,把祝愿他活到百岁的含义,误以为村长自己能否再多活一
年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应答不妥,结果会弄巧成拙。
(四)请求帮助
前些年,某厂某车间接到国库券认购任务,几百名工人都认购了不同数额的国库券,最后只
剩下几
个“老顽固”。任凭车间主任磨破了嘴皮,这几个拥有30年左右工龄的老工人依然
不肯认购,他们说:“不是说要自愿吗?我不自愿!”
车间前后已经开了三次动员会,依然毫无结果。下班铃响了,车间主任把这几位老工人送到
车间门口,轻声说:“我只讲最后一句,我现在很为难,请大家帮个忙。”
奇怪,刚才态度还强硬的老工人,听了这句语重心长的话,竟纷纷表示:“主任,我们不会
让你为难的。”说完,大家立即走回去签名认购。
一句充满人情味的求助话语,居然比通盘大道理更具有说服力。作为老工人,虽然文化程度
不高,但重情义。现在,领导不宣讲大道理,而是请他们帮忙,他们就会想:领导看得上咱
,岂能不给面子,就这样,气一下顺了。
那个车间主任在正面强攻不下的情况下,改用避实就虚、迂回包抄的战术,先了解对方心理
相容的需求,然后由虚而实,从而达到目的。可见,诚恳的请求,可以变为有效的说服方法
。
向别人请求帮助时,要让对方觉得自己的作用很大,你的困难迫切需要他帮助解决,这样,
对方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也消除对你的隔膜,而伸出援助之手。当然,在提请求时
,要充分考虑到会不会给对方造成压力,尽量在对方能力的许可范围之内。
(五)表示谢意
“谢谢”这个词,似乎极为普通,但运用恰当,将会产生无穷的魅力。
1说“谢谢”时,必须诚意,发自内心,这样,对方才不会感到是一种应酬的客套话。
2说“谢谢”时,应有明确的称号,通过称呼被谢人的名字,使你的道谢专一化。如果感
谢几个人,最好要一个个向他们道谢,这样会在每个人心里引起反响和共鸣。
3说“谢谢”时,要及时注意对方的反应。对方对你的感谢感到茫然时,你要用简洁的语
言向他道出致谢的原因,这样才能使你的道谢达到目的。
4说“谢谢”时,要有一定的姿态,头部要轻轻点一点,目光要注视着你要感谢的人,而
且要伴随着真挚的微笑,这样在对方心里引起的反响更为强烈。
别人在帮你的忙时,总会耗费一些精力,有时还通过第三方间接地帮忙,欠下一笔“人情债
”。在表示谢意时,要将恳切之情表达出来,让别人感觉帮有所值。
四、口语表达艺术的原则
古时候有一个卫国人迎娶新媳妇。新媳妇一坐上车,就问道:“驾车的三匹马是谁家的?”
驾车人说:“借的。”新媳妇就对仆人说:“要爱护马,不要鞭打它们。”车到了夫家门口
,新媳妇一边拜见家人,一边吩咐随身的老奶妈:“快去把灶里的火灭掉,要失火的。”走
进屋里,看见了石臼,又说:“把它搬到窗台下面,放在这里要妨碍别人走路的。”夫家的
人都觉得十分可笑。
故事中新媳妇的三句话都是至善之言,为什么反会被人讥笑呢?原因在于她说的话与语言环
境不切合,不谐调。
她违反了口语表达的得体原则,为了让你在日常生活中不犯类似的错误,在此,我们为你介
绍口语表达的四大原则:
(一)得体原则
口语表达和行为举止都要恰到好处,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这就是得体的原则。
我国宋朝学者
杨时说:“言不贵文,贵于当而已。”他认为谈话不贵在言辞华丽动听,而贵在恰当得体。
谓得体,是指言语表达要适应交际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既包括交谈双方的言语大环境,如
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目的、文化背景等等。
一个人说话首先必须符合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即身份、职业,还有文化、性别、年龄,等等
。一个公司职员对着任何人都颐指气使,大呼小叫,肯定人缘极差;而男人说话带娘娘腔,
也会令人生厌。
有一个姑娘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往张村去还有多远?”连问三次,老大爷才开
口说:“三拐杖。”姑娘奇怪了,说:“应该论里呀,怎么论拐杖呢?”老大爷说:“论‘
里’呀,你应该叫声‘老大爷’,你不懂理,我才拿拐杖教训你哪!”在这则笑话里,面对
一位
长者,年轻的姑娘必须以晚辈的身份说话,叫人家“老头”很不合身份,碰钉子是很自然的
。
(二)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是口语表达时应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能体现出口语表达活动双方(或
各方)的社
会距离、身份关系以及文化教养。俄国大文学家、哲学家赫尔岑说:“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有
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礼貌就是一个社会约定俗成的言语行
为规则,是促进友好交际的一种较为固定的格式。
文明礼貌除了用一举一动来表示,还需要用有声的语言来表示。一个人的谈吐,综合体现了
他的思想水平,文化状况,心理素质,个性特征以及文明的程度。文明礼貌的口语是人际交
往的润滑剂,是营造良好氛围的重要方式,更是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
文明礼貌的口语还讲求文雅、可亲,一句充满美感的语言,让听者如沐春风,获得极大的身
心愉悦。我国历来是礼仪之邦,传统的言语中间包含着许多美感,适当地运用古典的语言风
格,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在辩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中,反方
三辩
严嘉说:“我们不能仅仅让医学来参与!在非洲很多地方,艾滋病已经导致了‘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还要让医学这个‘孤舟蓑笠翁’来‘独钓寒江雪’吗?”他的发言赢得了
全场热烈的掌声,体现了汉语文雅形象的美质。
(三)经济原则
语言学家范继淹曾说过:“编码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特定的语义内容用最经济、
最简明的语言形式输出,而又保证最低限度的剩余信息。”可见,经济原则是良好口才的重
要原则。作家海明威的小说以简洁精炼著称,当记者问他写作秘诀时,他回答:“我总是站
着或者在冰冷的室外写作,不得不告诉自己简短些,再简短些。”语言学家张志公曾说过:
“总之,要用最经济的语言,能够传递尽可能大的信息量。要能引起听众去思考,去联想,
去想像,要使自己的讲话具有尽可能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让人家好懂,一听就明白。”
在口语表达中省略常常使表达更加简洁有力,例如,军队中教官喊口令,一般会喊“立正!
”、“稍息!
”短促有力,就不会喊成“请同志们立正!”或“请同志们稍息!”小公共汽车的售票员招徕
生意,会说:“一块!”、“两块!”、“一块五!”他们不会说“一块钱!”或“一块五毛
钱”。少
用一个“钱”字,既简洁,也符合乘客心理。邓小平同志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绝不开不必
要的长会。有一次召集中央常委开会,只讲了几分钟,事情讲完就散会,毫不拖拉。他的发
言常常获得极好的效果。
(四)合作原则
口语表达是一种双向性的言语交际活动。表达的双方为实现特定的言语效果,必须共同遵循
一些基本原则。因此,口语表达活动双方为了一定的目的,相互配合一致,共同遵守一定的
原则,这就是合作原则。
交流的双方不论在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上有多大的差距,在人格面前人人都是平
等的,各自都是独立的,双方之间没有依附关系,更无贵贱之分。因此,在口语表达过程中
,彼此之间要坦诚相待,相互尊重,不要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更不要以貌取人,一意孤行。
表达时应温和自然,避免有咄咄逼人,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现象出现。
在口语表达活动中,应尽量增加有利于合作的因素,如宽厚待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彬
彬有礼,再加上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口语表达双方就有更多的一致性,能促进合作,大大
利于口语表达活动的开展,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容易沟通思想感情,互相理解,取得
共识。寻求口语表达过程中的一致性因素,无疑是走向最佳表达效果的重要渠道。
当然,遵循口语表达的合作原则,要求双方要言之有物,信息量的不足和内容的贫乏会让
交谈变得索然无味。此外,口语表达要紧扣中心进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表面上看起
来乐不可乎,结果双方却不知所云,毫无收获。
口语表达双方因各种条件不同,对各个准则的把握上也有不同的侧重,对遵守或
违反合作原
则的程度轻重情况应作具体分析,才能有利于合作原则在口语表达活动中的
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