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即席讲话
808900000024

第24章 )(1)

第十八章.即席演讲的语言艺术 (1)

开头——少来客套话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演讲来说,这句话也同样适用。好的开头对一次演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要做好演讲的开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有的人在演讲的开头总爱说上几句谦虚之词。比如:“同志们,我没有什么准备,实在说不出什么。既然让我讲,只好随便谈点,讲错了请大家原谅”等等。这虽是谦虚之词,却是一堆没用的废话。演讲还没开始,就把听众弄烦了。也有的演讲者,往往爱用诉苦式的开场白:“同志们,这几天实在太忙了,始终抽不出时间,加之身体欠安,恐怕讲不好,请大家原谅”。既然有这么多的客观原因,何必硬来演讲?这类开头都是不好的,必然会影响讲的效果。

演讲的开头,可以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开场白,都一定要注意,不要说太多的客套话,不要故弄玄虚,而要提纲挈领地说明演讲的主旨。

鲁迅先生的演讲《少读中国书》的开头:“今天我的讲题是:《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我来学校是搞国学研究工作的,是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的,论理应当劝大家埋首古籍,多读中国书。但我在北京,就看到有人主张读经,提倡复古。来这里后,又看到有些人抱着《古文观止》不放,这使我想到,与其多读中国书,不如少读中国书好。”这样的开头不仅交代了演讲的题目,而且点明了演讲的主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口语表达应具备较好的声音

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领导演说时,都十分重视演讲的口语表达艺术,刻苦训练努力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古雅典民主派政治家德摩斯提尼,为了克服演讲发音不清的先天毛病,经常嘴含石子发奋苦练,终于成了著名的演说家。美国总统林肯,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他们重视演讲口语表达艺术训练的程度,迄今被人们传为佳话。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伟大人物演讲的口语表达能力,也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领导演讲时,讲稿并不十分理想或根本没有讲稿,只因掌握了口语表达技巧,具备训练有素的口语表达能力,而讲起话来有声有色,令人鼓掌喝彩。可有的领导却不然。秘书写的稿子并不差,经他一讲,不是哼哼哈哈,就是重复罗嗦,令人生厌,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不重视口语表达艺术,不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见,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领导演讲的成败。

①声音正确清楚。为了有效地传达出演讲者的思想情感,首先要求吐字正确清楚。如果

发音不对,听众就不知其所云。

要达到正确清楚的标准,需从两方面努力:一是要正确运用发音器官。发音器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器官在发音过程中只有协调配合,才能形成正确清楚的语音。二是要注意会场空间的大小和扩音器的使用。演讲者一定要视会场空间的大小来控制自己的声音,使每个听众都能听得清楚明白。使用扩音器也要注意保持距离适度。

②声音有力、耐久。演讲的声音除了要符合上述要求外,还需要有力、耐久。为此,演讲者一定需要克服喃喃自语的演讲习惯,在演讲的时候,要有力度,让人受到鼓舞和振奋。声音如果没有力度,就无法起到感染听众的作用。

此外,演讲时,声音还需要持久,有的演讲者开始演讲的声音还可以,比较有力量,慢慢地,越讲越没劲了。这种有始无终的声音,必将大大削弱整个演讲的效果,听众会对演讲者的自信心表示怀疑,进而怀疑演讲的内容。演讲的嗓音是否优美,直接影响到演讲的效果;演讲的嗓音运用有其内在的规律,经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

口语表达应注重郑重性

领导者的社会角色及其领导演讲的内容、目的、形式、场合,决定了领导演讲一般都具有郑重性。具体表现在口语表达方面,则是选词用语规范、恰切,重音、停顿、速度、节奏使用适当,语言中肯有力,语调和谐自然。

选词用语规范、恰当,主要是指用词准确、恰当,用语合乎语法,符合逻辑。领导演讲选词用语不仅要从词语的意义、感情色彩和语法特点等语言因素上斟酌推敲,而且要从国家政策、领导身份、讲话场合等因素上考虑,使演讲的语言规范、严密。反之,乱用生活语词,信口开河地乱讲一通,就会失去口语表达的郑重性。

重音、节奏、语调等方面,也是体现领导演讲口语表达郑重性的重要因素。在领导演讲中,常常出现以下一些有失郑重的口语表达现象:一种是演讲的口语表达没有重音,任意停顿,讲话的速度很快,像“连珠炮”似的。节奏过于紧促,整个演讲显得慌里慌张。这种现象大多出自刚走上领导岗位的领导者,其主要原因就是不能恰当地控制口语表达的重音、停顿、语速和节奏。第二种是口语表达的语言轻浮,乱用语气词,口头语过多,不是“哼、哈”

,就是“嘛、啊”。有人曾对某位领导演讲的这种毛病作过统计,竟然在十分钟演讲之内,

说出150多个“啊”字,平均4秒钟一个,这样一来破坏了语言的一般规范,肢解了语句的意义,必然会使演讲失去口语表达的郑重性。第三种是不能正确运用语调,语调没有起伏变化,平淡而无声色,甚至故作姿态,耍弄花腔,怪声怪调。这三种不良现象,势必都影响领导者演讲的郑重性。

善用幽默的表达方式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增强领导者讲演的表现力,既能深化主题,又能使讲演的气氛轻松和谐,既可调整讲演的节奏,又可使听众消除疲劳。

那么,怎样才能使演讲时的语言幽默、风趣呢?

①说笑话或用诙谐的语言。说笑话,用诙谐的语言可以使听众产生联想,从而造成幽默的情趣。美国前总统里根在演讲时,就善于运用风趣幽默的言语来赢得对手的称赞和支持。 在竞选总统时,里根在与蒙代尔的一次电视辩论中,曾就年龄问题进行辩论,里根深知自己七十岁高龄在竞选中是一大障碍,当一记者既尖刻又彬彬有礼地询问里根总统是否过于

年迈,不宜当总统时,里根满怀信心且微笑了一下,回答说:“我希望你能知道在这场竞选中我不愿把年龄当作一项资本,我不打算为了政治目的而利用我对手的年轻和缺乏经验。”这一令人生畏的简短妙语,使年轻的竞选对手意识到自己为竞选所作的四年努力在电视屏幕上已付之东流了,他无可奈何地笑了一下,仿佛他的年轻又成了竞选总统的一大障碍。里根靠这次幽默机警的对话赢得了选民的支持,为他的竞选扫清了障碍。

②用漫画式的描写。这种方法就是领导者用语言来画漫画。

例如周恩来在《反对官僚主义》这篇演讲稿中,给各种官僚主义者画像:

“第一种,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不抓具体政策,不做政治思想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旦发号施令,必将误国误民。这是脱离领导、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第二种,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主观片面,粗枝大叶;不抓业务,空谈政治;不听人言,蛮横专断;不顾实际,胡乱指挥。这是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

第三种,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对事情没有调查,对人员没有考察;发言无准备,工作无计划;既不研究政策,又不依靠群众,盲目单干,不辨方向。这是无头脑的、迷失方向的、事务主义的官僚主义。

口语化

所谓口语化,就是要求领导者的讲演,语言要“上口”、“入耳”。“上口”、“入耳”

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上口”是对“说”方面的要求,就是讲起话来与平常说话没有什么差别;“入耳”是“听”方面的效果,叫人听起来没有什么语言障碍,如同平时说话一

样顺当。所以领导者的讲演要经得起说与听的考验。

所说的口语化,并不是日常口头语的复制,而是经过加工提炼了的具有规范化、逻辑性的口头语言。比如有些领导者的即兴讲话,常常出现重复、罗嗦、零乱、模糊和用词不当,词不达意、词语搭配不当以及音节拖沓、脱落、停顿、习惯上的口头语等问题,是不符合口语化规则的。为了使讲演口语化,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①尽可能地使用短句。句子过长,讲起来费劲,意思不好把握,听起来也感到紧迫,令人费解。例如:“我们不能不从实际出发,尤其应考虑到这个地方经济落后的因素来制定政策。”如果改成:“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尤其是要考虑到这个地方经济落后这个因素,来制定政策”。这样,读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

②改倒装句为正装句。倒装句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法,具有强调某种成分的作用。但有的倒装句在讲演中显得很别扭,不够“入耳”,改成正装句后,就容易为听众所把握。例如:原句:在工作没开始的时候就被困难吓倒,是没有勇气的领导者。改句:没有勇气的领导者,在工作没开始前就被困难吓倒了。

③改换或删去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或成语。讲演者用声音来交流感情,而文字的字形不起媒介作用。如果在讲演中掺杂一些不便于听的或为听众所不熟悉的文言词或成语,听众听起来吃力,就会影响效果。这样,就必须斟酌使用,如“宜于”可改为“适合”、“即”可改为“就是”,“何其相似乃尔”可改为“这是多么的相似啊”等等。

④改单音词为双音词。因为单音词声音短促,不容易听清楚;双音词声音存在的时间长,留给听众的印象深。因此,讲演中的单词要尽可能地改用双音词。如:曾——曾经、已——已经、恰——恰好(恰似)、因——因为、若——倘若(如果)、应——应该、时——时间(时候、时刻、时节)。

⑤改生僻的词为常用的词。所谓生僻的词,主要指不常用的、意思晦涩的词。演讲中要特意把它们改成常用的、现成的词。例如:奔驰——奔跑、诅骂——咒骂、驳诘——驳斥、喧杂——嘈杂、恒久——永久等等。

⑥不用生造的、怪模怪样的词。生造的词是指个人生编硬造的、不合实际不合汉语规律的词。如:“绪思”、“姿影”、“壮彩”、“步态”等等。叶圣陶又说:“这些怪模怪样的词语,是语言里头生造的东西,是意思里头不合用的成分……生造词好比私印的钞票硬拿到市场去流通。假钞票不起交换作用。”

⑦用明白的语言解释难理解的术语。领导者在演讲时,常常运用一些专业术语和比较抽象的科学概念。怎样把它们解释明白,这就是语言的通俗化问题。一是要注意用浅显易懂的形象事物解释抽象的概念;二是用举例来说明听众陌生的事物;三是用对比的手法解释某种现象。

简洁明快

语言是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演讲者的技巧和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大大加快,就更需要用简洁、准确、明晰的言谈,而领导者或企业家对时间更应珍惜如金。简洁、明快地运用语言,对领导者来说,尤为重要。

历史上不少演讲大师惜语如金,言简意赅,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篇章。1863年11月19日,为巨大伤亡而深感悲痛的林肯总统,在葛提斯堡国家阵亡将士墓园落成仪式中发表了一篇著名演讲。那天的主要发言人是享有盛名的演说家爱德华?埃弗雷。他的演讲长达两小时。林肯的讲话只有10句话,花了两分钟,但效果极佳。

现在,爱德华·埃弗雷的两个小时的演讲早已被人遗忘,而林肯那铿锵有力的演讲,则难以为后人忘怀,成为世界上不朽的文献之一。林肯成功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语言简洁、明快,一下子抓住演讲的中心,用省俭的语言表达出了深刻的内涵。

林肯演讲的成功,给了我们这么几点启示:

一是要想达到语言简洁、明快,就要对演讲词反复推敲,千锤百炼。

当时,美国负责葛提斯堡公墓的委员会决定举行一个正式的献词仪式,大家公推著名演讲家爱德华?埃弗雷做献辞演讲。出于礼仪,直到只剩有两个多星期时,才给林肯发了邀请信,让他在指定的发言人演讲之后,适当地讲几句话。林肯接到邀请信后,立即着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