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领导者如何掌握说“不”的艺术 (1)
特别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由于你的地位与声誉,别人或巴结于你,或求助于你,或违反你的意愿,都需要你勇敢地说“不”。但是,拒绝又是一件极尴尬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喜欢讲人情的中国人来说,它会使被拒绝者不快,严重点还会使气氛变得阴冷,甚至影响彼此交情。所以,领导者应该掌握说“不”的艺术,让别人心平气和的接受拒绝。
委婉相拒,不留痕迹
在许多场合,经常遇到一些原则上不能应允的要求,直言相拒又显得有失身份,可借用委婉的说法或提出明知对方也难以应允的要求,以达到拒绝的目的。周恩来的口才可谓上乘,不论什么场合都能应付自如,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1943年7月,周恩来、邓颖超一行百余人,由重庆返回延安,途经西安稍事停息。国民党西安最高军事首脑胡宗南设宴招待周恩来一行。事前,他授意部下席间把周恩来灌醉。宴会开始,主持人致祝酒辞,在其结尾时说:“在座的黄埔同志先敬周先生一杯,欢迎周先生光临西安。并请周先生与我们一起祝领导全国抗战的蒋委员长身体健康,请干一杯!”周恩来站起来,举起酒杯笑着说:“主持人提到的全国抗战我很欣赏。全国抗战的基础是国共两党合作,为了表示国共两党合作的诚意,我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愿为蒋委员长的健康干杯。各位都是国民党党员,也请为毛主席的健康干杯!”胡宗南所料不及,一时愣住了。其他作陪者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周恩来举目环顾四周,仍然笑着说:“看来各位有为难之处,我不强人所难,这杯酒就免了吧!”
胡宗南一开场就败下阵来,于是,使出第二伎俩。他让花枝招展的各路夫人举杯走向周恩来。其中一位娇声嗲气地说:“我虽然没有进过黄埔军校,但我们都知道周先生在黄埔军校倡导的‘黄埔精神’,为了发扬黄埔精神,我们每人敬周先生一杯!”周恩来见状微微一笑,风趣地说:“各位夫人很漂亮,这位夫人的话更漂亮,不过,我想请诸位答答看,我倡导的黄埔精神是什么?谁答对了,我就同谁干杯!”
众夫人听罢,个个张口结舌,面红耳赤,退也不是,进也不是,十分尴尬。胡宗南见状忙过来挡驾:“今天只叙旧情,不谈政治。”众夫人见有台阶可下,同周恩来寒暄几句,忙匆匆而去。
推托拖延
推托拖延的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借他人之口加以拒绝。营业员小王在自行车商店工作,一天,他的一个朋友来店购买自行车,看遍了店堂里陈列的车子,他都不满意,要求小王领他到仓库里去看看。小王面对朋友,“不”字出不了口。于是他笑着说:“前几天经理刚宣布
过,不准任何顾客进仓库。”尽管小王的朋友心中不很满意,但毕竟比直接听到“不行”的回答减少了几分不快。二是拖延时间。小张得知小周的店里卖彩电。他来到小周的店里,说自己急着想买台彩电,小周示意他看看排队的顾客,对小张说:“今天看来不行了,下次吧。到时间我再告诉你。”
有时候也可以把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某单位一个职工找到车间主任要求调动工
种,车间主任心里明白办不了,但他没有马上回答说:“不可能”,而是说:“这个问题涉及好几个人,我个人决定不了,我把你的要求带上去,让厂部讨论一下,过几天答复你,好吗?”这样回答可让对方明白:调工作不是件简单的事,存在着两种可能,使对方思想有所准备,这比当场回绝效果要好得多。
隐晦曲折
有时,对一些明显不合情理或不妥的做法必须予以回绝,但为了避免因此引起冲突,或由于某种原因不便明确表示,可采用隐晦曲折的语言向对方暗示,以达到拒绝的目的。请看下面一段对话:
甲:“我们的意图是使下次会议能在纽约召开,不知贵国政府以为如何?”
乙:“贵国饭菜的味道不好,特别是我上次去时住的那家旅馆更是糟糕。”
甲:“那么您觉得我今天用于招待您的法国小吃味道如何?”
乙:“还算可以,不过我更喜欢吃英国饭菜。”
乙方用“美国饭菜不好”,“法国的饭菜还可”,“喜欢吃英国饭菜”,委婉含蓄地拒绝了
在美国、法国开会的建议,暗示了希望在英国举行会议的想法。也可以用绕圈子形式来达到回绝的目的。有一个老板,一天把一个青年雇员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小伙子,我真难以设想,如果我们公司没有你,我们日子将怎么过,但是从下星期一开始,我想试试看。再见。”这位老板绕着圈子,避开了“辞退”的字眼,用动听的语言达到了回绝对方的目的。
还有一个故事:苏轼、苏辙兄弟在京当官时有一个老友来访,想求他们帮忙,弄个一官半职,但许久未见着落。有一天,那人见了苏轼,说:“请你给想想办法吧!要不让你令弟给我帮帮忙也好。”苏轼没有表态,却给那人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有一个人穷得混不下去了,想靠盗墓弄点钱财。他连挖了几个墓,一无所获。他看到跟前有伯夷和叔齐的墓,就先挖开了伯夷的那个墓。墓里面有人叹声道:‘我伯夷在首阳山挨饿,瘦成了一把骨头,我是无法满足你的要求的。’盗墓人听了,懊丧地说:‘那我只好再把叔齐的墓挖开,碰碰运气!’伯夷说:‘你还是到别处另想办法吧!你看我这般模样,就知道我老弟那里也是无能为力的了!’”那人听了后,开始一愣,但很快便面红耳赤,知趣而去。
苏轼面对老友的请求,既不愿破坏旧日情谊,又不愿答应其非分之求。于是便用故事曲折地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他采用引喻的办法,用故事中的伯夷和叔齐自比为他和弟弟苏辙,从伯夷的嘴里说出拒绝的话毕竟方便些,终于间接地拒绝了当年的好友。
避实就虚
避开实质性的问题,故意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做出具有弹性的回答,既无懈可击,又达到在要害问题上拒绝作出答复的目的。
第二十四届奥运会在汉城举行,第二批中国奥运代表团到达汉城时,记者纷纷问李梦华:“中国能拿几块金牌?”“中国能超过南朝鲜吗?”李梦华答道:“10月2日以后,你们肯定能
知道。”记者又问:“中国的新华社曾预测能拿8至11枚金牌,你认为客观吗?”李梦华回答
很巧妙:“中国有充分的言论自由,记者怎么想,就可以怎么写!”
吴佩孚原是直系军阀中一支。后来势力逐渐强大,成为权倾一方的人物。他少年时的同学王兆中前来投靠。吴知道他的才能平平,看在同学份上,只好给他安置了一个上校副官的闲职。但王想过当县长的瘾,要求派往河南。吴佩孚以“豫民何辜”断了他的念头。不久,王兆中又请求调任旅长。在申请书上说:“兆中愿率一旅之师,讨平两广。将来班师凯旋,一定解甲归田,以种树自娱。”
吴佩孚批上了五个字:“先种树再说。”
其实吴佩孚早就有轰王兆中的意思,但总碍着同学的面子。“豫民何辜”是反说。意为河南的老百姓有什么罪过值得派一个无能的人,用庸政来惩罚他们呢?后次正好又是个机会,于是他顺水推舟。抓住对方申请书上“种树”一词做文章,故意不理其“率旅”的要求,弃主取次,避实就虚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
延时拒绝
在别人向你提出请求时,如果你能做到,就可以答应别人,但如果你感到这一请求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时,你当然可以立即回绝:“不行,这个忙我帮不了!”但是你如果用延时法来说:“嗯,我来想想办法,是不是能办成我一定尽快给您一个回音,您看怎么样?”如果你过一两天再打电话表示无能为力,那至少你不是“一口回绝”,你是已经尽心尽力了。有时候,被拒绝的人耿耿于怀的往往是别人回绝时的态度,或是官腔十足,或是盛气凌人,或是漫不经心。若是别人已经尽心竭力,那么即使事情最终没有办成,也不至于牢骚满腹的。
有时,在直接拒绝时也可使用“延时”法,例如,小张想观摩一位特级教师上课。那位教师显然出于谦逊婉言谢绝,他说:“行啊,说开课就开课。不过这课要开得成功、开得学生、老师都满意,还得符合教改精神,得让我好好考虑考虑教学方案。看来你得给我一年时间。这365日我得天天想,多痛苦啊!”
这位教师对小张的请求采用延时法予以拒绝,本来,别人慕名来观摩自己的课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尊重,如果直接拒绝,会使对方认为自己不识抬举。而采用“拖延”的技巧来拒绝对方,先爽快地答应,然后把时间推到一年之后。谁都知道,准备一堂课怎么也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因此,请求者也明白这位教师是在间接地谢绝,当然也不会勉为其难了。
幽默拒绝
在拒绝别人时,采用幽默的方式往往能使对方对我方的委婉回绝心领神会,从而避免了尴尬。那么,幽默拒绝法为什么能起到改善气氛、避免尴尬的作用呢?就因为幽默逻辑所起的作用。幽默逻辑与一般逻辑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像一般逻辑那样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证明,而是通过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只要运用得当,一般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据说美国总统罗斯福当年在军界服务。他的一位朋友想从他嘴里打听一项机密。罗斯福当然不能泄密,但他也不愿伤害朋友。于是他悄悄地向朋友问道:“你能保守秘密吗?”那位朋友以为罗斯福要他保证不向别人说才肯将机密告诉他,于是便连声答应:“当然,我一定保守秘密,不告诉任何人!”这时,罗斯福说:“你能保守秘密,那么,我也能!”他的朋友一怔,然后抱着罗斯福的肩膀大笑起来。这里罗斯福的幽默拒绝法收到了成效。
但当朋友们的要求是善意的,并且是为你着想的,但你又不想接受,这时该怎么办呢?如果你能够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告诉别人你的心意,那就太好了。
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生于1792年2月29日,因为每4年才有一个闰年,所以等他过第18个生日时,他已72岁。他说这样可以省去许多麻烦。在过生日的前一天,一些朋友来告诉他,他们集了两万法郎,要为他立一座纪念碑。他听了以后说:“浪费钱财!给我这笔钱,我自己站在那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