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园林风景(新课程百科知识)
8103300000011

第11章 北京宅园

北京在明、清两朝是王公、贵族、达官、文士聚居之地,营建了不少宅园。据记载,著名的明代宅园有50多处,著名的清代宅园有100多处。目前保存较完整、部分尚存或有遗址可查考的有50多处。

勺园是明朝米万钟的宅园,在海淀,今为北京大学校园的一部分。水源充沛,以水面、弯堤、偏径、高柳、白莲和临水楼台构成一幅烟水迷离的图景。据《春明梦余录》描述:“园仅百亩,一望尽水,长堤大桥,幽亭曲榭,路穷则舟,舟穷则廊,高柳掩之,一望弥际。”米万钟自绘的《勺园修禊图》可以看到勺园的大体布置。

英国公新园是明末英国公张维所建的,位于什刹海银锭桥的观音庵,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布置简朴,仅一亭、一轩、一台。选址极佳,三面临水,一面对古木园林。坐园亭中可望园外桥上行人、北海万岁山,东有稻田,北为村舍,西接西山。山、水、林、田,美景尽皆入园中。

恭王府为清恭亲王奕昕的府邸,位于前海西街。府邸有中、东、西三组院落,后花园名萃锦园,也有三条轴线和府邸对应。花园东、南、西三面被马蹄形的土山环抱。中路进园门后,土山起障景作用,穿越山洞门后,豁然开朗,正中置一峰石,名“飞来峰”。峰东为流杯亭,峰北正中有一“凹”形的水池,面池是一组厅堂。穿过厅堂进入中部庭园,有一座石山,为全园主景。山前有小池,池后是山洞。洞中有康熙书写的“福”字碑。洞的东、西部各有爬山洞,可盘旋上洞顶的平台,台名“邀月台”。台上的榭是全园中轴线上最高点,居高临下,全园在望。石山后面有一列书斋,平面曲折,如蝙蝠展翼,名为“蝠厅”。花园西路以一个长方形大水池为主景,池中心有岛,岛上有水榭。池北岸有一卷棚顶的大厅,和水榭成轴线相对。花园东路是一组建筑庭院和戏楼,用爬山廊连接中路的厅堂。恭王府花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是研究明清造园艺术不可多得的实例。

恭王府

半亩园位于东城的黄米胡同,是清初兵部尚书贾汉复的宅园,现仅存遗迹。园中假山是李渔所掇,当时誉为京城之冠。据记载,园内垒石成山,引水为沼,平台曲室,有幽有旷;结构曲折、陈设古雅,富丽而不失书卷气。

明清宅园的园主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富裕的经济条件。即使是在野政客,也多和当朝政治息息相关。宅园的设计思想,除了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的享受而建造“城市山林”外,还追求气派,以显示政治地位。这和江南宅园追求超凡脱俗的意境有明显的不同。

宅园的布局受到了四合院建筑和宫苑的影响,园林空间划分数量少但面积大,经常使用中轴对称布局。如恭王府的主要空间划分不过五六个,花园的布局有明显的轴线贯穿。

园林以得水为贵,一般宅园的选址要考虑靠近水系的地方。明代北京西郊海淀一带是私人别业集聚之区,至清代大部分改为宫苑;以后高梁河水系的积水潭、后海一带,私人宅园逐渐增多。城内宅园缺乏水源,一般仅挖小池,以所得土方堆土山,体量也不大,常模拟大山的余脉或小丘。叠石亦多为小品,偶得奇石就独立特置供欣赏。

明代宅园风格受到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影响,着重于运用水景和古树、花木来创造素雅而富于野趣的意境,因景而设置园林建筑,并巧于借景。清代乾隆以后,宅园中建筑增多,趋于繁琐富丽,和明代风格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