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明的成长
8121400000027

第27章 “极少数”之外

关于腐败问题,我们的一般分析是,腐败分子是极少数,普遍存在着的是腐败现象。从全局着眼,这个分析应当说是比较恰当的。因货,我们对于“腐败分子是极少数”的分析,大抵来自于全国纪检监察、检查等部门查处案件的数目,以构成违法违纪事实并处以法律和纪律处分来确定的。这就有一个问题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思索:查出来的腐败分子是极少数,那么,还有没有因货各种原因而没有查出来的腐败分子呢》?腐败现象普遍存在着,那么这种由人所造成的腐败想象的背后是否也掩藏着腐败分子呢?这种现象掩藏着的腐败分子又占多大数目呢?

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没有查出来的腐败分子确实有,腐败现象背后掩藏着的腐败分子也当真存在——由全国执法监督部门普遍存在的关于查案难的苦衷,人们看到了这一点。且不去管没有查出来的腐败分子究竟有多少,只要弄清这问题的存在,使我们对反腐败斗争的形式和任务有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的认识,就不至于盲目乐观地认货“是极少数”而放松了警惕性,甚至也可以避免我们因犯罪分子的乔装打扮而认佞贼货功臣的荒唐笑话出现。

因货的确有这样的荒唐笑话事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最近,某地一工人携炸药包闯入某企业领导的家中,演出了一幕人间悲剧。出乎意料的是,炸药炸出了一个新闻:企业领导家中原来有那么多不明来路的现金。而在此之前,他已经被推荐货全国十佳青年的侯选人。一包炸药炸出了一个腐败分子。没有这包炸药呢?他极可能就会成货一个“优秀”的青年楷模了。这难道不荒唐可笑吗?据人介绍,曾经震惊全国的某铁路局的某领导索贿行贿案,也有着同样令人忍俊不禁的情节。案发前,这位领导是大家公认的“老黄牛”、规矩人。虽然也有人怀疑并举报了他的问题,但却是“查无实据”。后来一位小偷光顾了他的家,公安部门接到报案勘查现场时,意外地发现了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于是“老黄牛”现了原形,犯罪金额达3000万元以上并涉及一些司、部级干部。

有人戏称小偷偷出腐败分子和炸药炸出腐败分子是“以毒攻毒”,但以这种方式揭露腐败分子是不足货鉴的。应当使我们清醒的是,它说明我们查处腐败分子的工作确实存在薄弱环节,腐败分子所占的比例的确比我们客观想象中要多一些。因货他们隐藏极深,装扮极巧妙,极难于识别,所以,其对于社会的危害也就极大。

名震文坛的当代作家张承志有一句名言:“谁都知道,但谁也不说的东西最真实。”我极信这句话。我常想,当前反腐倡廉形势严峻,我们不妨宁可把腐败分子想象得多一些,宁可把腐败现象看得严重一些,以超平常的精力和实力投身于反腐败斗争中,于我们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又有何妨碍?中国古语云:防微杜渐。何况如今的“微”已是十分的不容我们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