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先交朋友后做生意
8122400000048

第48章 好口才是生意人的必修技能(3)

一旦你想方设法让不愿说话的人开了口,你就要立即停住讲话。如果你在他们说话时插嘴,陈述你的看法,你就会使他们有借口停止说话。而此时,要再想让他们开口会非常之难。即使你想到一个重要问题,或有什么高见,你都不要急着说出来,你要等到不愿说话者已经说完之后,再把你的见解说出来。

适当反馈

要想让不愿说话者继续讲话,你需要告诉他们,他们说的细节非常有趣、非常有价值,这些内容会引起许多人的兴趣,你非常希望他们能继续说下去。但注意,不要用太多的语言来鼓励他们,这只会让他们分心。

你要运用身体语言,通过看得见的信号对他们作出积极反馈。同意时点点头,赞许时微微一笑。饶有兴趣地盯着说话人的眼睛,就好像他在说一件你从未听说过的、有意思的事。

善言谈更要善倾听

很多时候,话之所以不投机,通常是因为大家都在自说自话,不愿意花一点心思去注意听听对方在说什么。

听人说话是建立和谐互助的人脉关系网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礼貌,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而且,越是仔细听人说话,就越能鼓励对方说得精彩动人、妙语连珠,同时你自己也会得益匪浅。

所以,在别人说话的时候,静静地听着,用点头或者微笑不时地加以回应,在对方没有讲完以前不去打断他,这是一件非常受欢迎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你不能一边听,一边脑子“开小差”去想别的心事,以至于把别人的话都漏掉了。你要认认真真地去听,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身上,抓住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把握到他讲话时的态度神情。你最好能够在事后准确地复述出对方所讲过的话,直至连对方用什么语调,说话时做了些什么手势,你都能记得清清楚楚。

许多人误以为在听人说话的时候自己没有什么事做,所以总是不耐烦听别人讲,一定要别人停下来时,自己来讲才觉痛快。他们实在不知道一个人在听人说话的时候,其实是有许多事情可做的。

第一,谈话的目的是在于增进双方的了解,喜欢听别人说话,就是深入、细致地了解对方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在听人说话的时候,必须仔细地把握对方说话的内容,以及从他的声调、神态中流露出来的心情。有时,对方说得很清楚,听来就比较容易;有时,对方的话说得很不清楚,零乱或者含糊,拐弯抹角或者隐晦,这时听起来就需要多下一点工夫,要细心地一面听,一面加以分析、整理、揣摩、研究。

第二,在听人说话的时候,我们同时还可以有一段思考的时间,以便整理我们自己的思想,寻找恰当而明确的词句来回应对方和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

很会说话的人总是先倾听别人的说话,用微笑、点头、偶尔的问话鼓励别人畅所欲言,而他却静静地在听,到了一个适当的段落他才开口。当然他的三言两语却常常能抓到要点,紧紧地抓住别人的注意力,深深地打动别人的心,很快就可以使人信服,顺利地解决很多问题。人们听了他的话之后心悦诚服,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总之,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你可以看,可以想,可以观察对方、了解对方,可以寻找恰当有力的字句,你可做的事情很多。照一般的情形来讲,如果两个人交谈,至少有一半的时间你可以静静地好好听;如果有十个人在一起谈话,那么,你就至少有十分之九的时间在听。与其你打断别人的话,抢别人应该说话的时间,不如你就让自己多听、多想、多准备,待自己讲话时,话虽然不多,却句句有分量、有道理、有趣味,句句动听,句句精彩!

充实你的说话素材

口才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思辨能力。要想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艺术魅力,光靠技巧是不够的,一味地追求语言技巧而忽略自身的素质培养,就只能是舍本逐末。因此,生意人在学习语言技巧的同时,还应全面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就是我们自己。而好的口才,也在于平时我们自己的积累和锻炼。所谓“厚积薄发”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言语是以生活为内容的。一个人有生活,有实践经验,才会有谈话的内容;有丰富的生活内容,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谈话的内容才能丰富起来。因此,对于家事、国事,都要经常关注,以吸取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对于平时的所见所闻,都要认真地加以思考、研究一番,尽量去了解其发生的过程、意义,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这些都是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计划、安排、改进生活,不能随意性太强,让机会白白溜掉。

如果你不安于做一个井底之蛙,就应静下心来努力地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你若不想说话空洞无物,就应下决心积累大批雄厚的、扎实的知识本钱,不断地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说话的内容逐渐地丰富起来。

下面介绍一些充实说话素材的方法。

多读书多看报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报纸、杂志和书。在读书看报时,备一支笔、一些卡片纸和一把剪刀,把所见到的好文章或让自己心动的话语画出来,或者剪下来,或摘抄在卡片上;每天坚持做,哪怕一天只记一两句,也是很有意义的。日积月累,在你谈话的时候,会不经意地用上曾抄下来的语句,也许它们会随时随地从你的头脑里冒出来,让你尽情地谈吐,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积累警句、谚语

在听别人的演讲或别人的谈话时,随时都可以听到表现人类智慧的警句、谚语。把这些话在心中多重复几遍,或记在本子上,久而久之,你谈话的题材、资料就越来越多,你的口才就越来越成熟了,你就可以说起话来引经据典、条理清楚、出口成章。

灵活运用积累的谈话素材

对于谈话的题材和资料,一方面要广泛收集积累并认真地去吸收,另一方面还要有意识地去运用。懂得如何运用,一句很普通的话也可以带给你惊人的效果。学习吸收的目的是为了很好地应用,如果不能很好地应用吸收,更多的知识也毫无意义。

捉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你只要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时的敏锐的眼光,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有大大增强的想象力、敏感性,就能提高自己的口才。

随着口才的提高,你的生活也将丰富多彩,整个人的个性品质和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提高,从而成为一个播种人脉、收获成功的赢家。

电话交流的五个原则

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日益变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倚重高科技的通讯手段,如电话。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网络电话等,用电话交流自有一套艺术技巧,是语言技巧中的一种。电话交谈要掌握哪些原则呢?

时间控制原则

电话交谈所持续的时间一般以3-5分钟为宜,如果要占用较长的时间,最好询问对方方便与否。切忌自己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而不管对方是否还有急事要办。

如打通电话,先征求对方的意见,“您现在有空吗?我想和您谈谈某方面的事情,可以吗?”这样,既显示出你的礼貌、教养,又尊重了对话者的时间要求。

起始语控制原则

要求接通电话后的第一句话应先报出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寻人时称呼要明确,特别是打电话到一个不太熟悉的单位找人,更不宜直接用简称,这是很不礼貌的表现。

音量、语调控制原则

打电话时,口要对着话筒,嘴唇离话筒大约1.2cm,用适当的音量讲话即可。说话时应注意语调清晰、柔和。语调过高、语气太重,会使对方感到尖刻、严厉、生硬和冷淡;语气太轻、语调太低,会使对方感到你无精打采,有气无力;语调过长,显得懒散拖沓;语调过短,显得心不在焉、不负责任。

电话语言往往体现出通话者此时的心境和情绪。当你紧锁眉头,电话里的声音也一定沉闷、无力;当你面带微笑,电话会传递你的欢乐、喜悦。恰当控制语音、语调,实际上就是控制你自己的情绪。

回话控制原则

电话铃响后应及时去接。通话者拿起话筒要先自报单位、姓名,再问“您是哪位”。替别人接电话也应注意礼节,要向对方做出充分的解释,而不能简单地说“他不在”、“不知道”,而应说“他刚出去,如需要,我帮您留话好吗?”

挂机先后原则

假如是与外宾、上级或长辈通电话,谈话结束后,要听到对方确实把话筒放下了才可以把电话挂掉,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和应有的礼貌。同样道理,商店、酒店等单位接到顾客的咨询电话,也是要先等顾客放下话筒才能挂断电话。

另外,现在许多地方的移动电话是双向收费,因此,你在打别人的移动电话时,最好问一下对方是否在办公室或家里,可与对方商量好,转打对方的固定电话比较好。

把好你的“嘴门关”

在你的周围,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有之。社交“路”上既有坦途,也有暗礁。如果你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不把好自己的“嘴门关”,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因此,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无疑是有益的。一个信口开河、喋喋不休的人,会让人觉得他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

在任何情况下,一切争辩都应该避免

你如果喜欢和人争辩,是否以为你可以用结论压倒对方,就会得到很大的益处呢?其实,这样你未必压得倒对方。即使对方表面屈服了,心里也必悻悻然,对你的人脉发展一点好处也得不到。过多的、激烈的争辩会损害别人的自尊心,对方会因此对你产生反感,因此失掉一些朋友。好胜是大多数人的特点,没有人肯自认失败的,所以一切争辩都是不必的;如果你能够常常尊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也会被人尊重。如此,你所主张的,就会很容易得人拥护。你可以实现你的主张,你可左右别人的计划,但绝不是用争辩的方法来获取。

用质问式的语气来谈话,是最易伤感情的

许多争吵,都是由于一方喜欢用质问式的态度来与对方谈话所致。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除遇到辩论的场面,质问是大可不必的。如果你觉得对方的意见不对,不妨从正面直接把你的意见说出,何必一定要先来个质问,使对方难堪呢?有些人爱用质问的语气来纠正别人的错误,这足以破坏双方的情感。被质问的人往往会被弄得不知所措,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尊敬别人,是谈话艺术首要的前提。如果为一点小事就想将对方为难一下,图一时之快,于人于己皆无好处。你若不想别人损害你的尊严,你也不要损伤别人的自尊心。

纠正对方时,最好用请教的语气

对方谈话中不妥当部分,虽须加以指正,但对正确的部分须首先加以肯定和赞扬,对方会因你的公允而心悦诚服。你若想改变对方的主张时,最好能设法把自己的意思暗暗移植给他,使他觉得是他自己的主动修正,而不是由于你的批评。对于那些无可挽救的过失,你应当站在朋友的立场上给予恳切的指正,而不是严厉的责问,使他知过而改。纠正对方时,最好用请教式的语气,因为朋友之间是平等友好的关系,用命令的口吻效果很不好。要注意保护或激励对方的自尊心。

不要故意地与人为难

有的人在交谈时,专门喜欢表示自己与别人意见不同。这种处处故意显示自己与别人看法不同的人,和处处随声附和的人一样,都是不真诚的。口才是帮助你为人处世的一种方法,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口才虽很好、却到处不受欢迎的人。不要在众人面前为了表现你的口才,而到处逞能,惹人憎厌,口才一定要正确而灵活地表现时,才会让人心悦诚服、深受鼓舞,从而提升你的人格魅力。

对于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

不懂装懂是一种不老实的自欺欺人的行为,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没有人要求你做一个“百科全书”。即使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也必有其所不知。所以,坦白地承认你对于某些事情的无知,这绝不是一种耻辱。相反的,别人会因为你不虚伪,没有吹牛而认为你的谈话更有值得考虑的价值。

别对陌生人夸耀你的个人生活

不要在公共场合炫耀你个人的成就,你的富有,或是你的儿子怎么了不起,而把朋友的缺点和失败当作谈话的资料,不要老是重复同样的话题,更不要到处诉苦和发牢骚,对人诉苦和发牢骚并不是一种争取同情的最佳办法。

把好了“嘴门关”,你将不会因出言不逊而将自己苦心经营的人脉关系网在顷刻之间四分五裂。

克服说话时容易产生的小毛病

有的人在说话时常犯些小毛病,虽然无关紧要,但也会降低对方与你交谈的兴趣,甚至惹起别人的反感,所以还是小心防范,设法加以纠正才好。

咬字不清

有的人在谈话中,常常会有些字句含含糊糊,叫人听不清楚,或者误解了他的意思。所以,不说则已,只要开口,就最好把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清楚准确地说出来。

用字笼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