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习惯决定命运的秘密
8122500000033

第33章 聪明的人一再投资,不能让钱空闲着——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3)

你可以用其他友善的方式接济你的朋友,但不要借钱给他。借钱给他人就是掏钱为自己买了一个敌人。

可是在生活中,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经济困难,面借钱也是常常发生的事。

借钱一般有几种情况,其一是紧急支出,如家中发生事情,这种情况可以用储蓄来支付。其二是买价值较高的东西,如车子、房子或土地等,先付一部分款项,剩下的部分再贷款。借贷之前,应先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是否已亮红灯。首先,检查自己是否有过度消费。是滞对支出没有什么概念?刷信用卡好像不用付钱?生活十分浪费?还未到月底就已经没钱可用了?其次,检查自己有没有借新债还旧债的习惯。是否为了要弥补以前的财务漏洞,就借钱还以前的债,结果洞越来越大?如果有以上的情况,你就必须先调整好财务,比如兼职增加收入,在衣食住行或娱乐开支上节省消费,先度过这段“经济危机”,确信自己有还款能力的时候,再谈融资比较恰当。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任何借款一定要在约定的期限内还清,否则你的信誉会降低,造成再次借贷的困难。

给你的信用卡减减肥

关于信用卡的产生,有过这样一段趣事:有一天,美国商人麦克纳马拉在纽约一家饭店请客吃饭。在结账时才发现没有带钱包,他深感难堪,不得不打电话叫妻子带现金来结账。这事让他产生了一种想法,并于1950年与朋友合作,创立了“大莱俱乐部”。该俱乐部为会员提供一种证明其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卡片可以记账消费。

这种商业信用卡后来随着银行的介入,逐渐转变成了以银行信用为特征的信用卡。这种信用卡很快风靡起来。但是很快也出现了问题,由于发行信用卡的银行之间互不联系,持有它的人只能在一定地区使用,超出一定范围,根本就没人理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州银行率先站了出来,开始和加利福尼亚以外的一些银行定合同,主要就是准许它们发行美洲银行卡。1976年,美洲银行卡改名为VISA卡,即我们常说的维萨卡。这就是VISA卡组织的由来。随后,在与VISA卡组织的垄断作风的竞争巾,许多银行联合起来,组建了一个新的组织,该组织的成员也像VISA卡组织的内部成员一样相互之间建成了一个网络。从而组成了MasterCard组织,即我们常说的万事达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VISA和MasterCard两个组织日见壮大,许多银行不再试图建立新的组织,而直接加入这两个组织中的一个。加入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在卡上标上它所加入的信用卡组织的徽记。我们现在使用信用卡或与信用卡相关的金融工具时,都会看到这两个标志。这两个组织在当今的信用卡组织中始终充当着领路人的角色,而且相互之间的竞争与垄断也如火如茶地进行着。

可见,信用卡的出现,其初衷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种信用凭证,使得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济收入和人格,从银行获得一定的信贷额度。

目前,我国除少数信用卡如招商银行的一卡通、上海东发展银行的普通东方卡等不允许透支以外,多数信用卡发卡行都允许用户善意透支。可透支金额从1000元到10000元不等,一般普通卡多为1000元-5000元之间,金卡多为5000元以上。透支通常需经发卡行的同意。透支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0天。透支利息自银行记账之日算起,15天内按日息万分之五计算;超过15天的,按日息万分之十计算;超过30天的,按日息万分之十五计算。透支计息不分段,按最后透支时间的最高利率计算。

使用信用卡时虽然不必先付钱,但付钱时却十分痛苦,而且如果不小心处理,还会莫名其妙变成冤大头,使用者不可不慎。

小张最近接到发信用卡的银行寄来的帐单,有好几笔的消费都不是自己花的,惊疑之余,他打电话到银行去查询。银行要求查看当初的客户留存联,但他早就丢掉了,由于没有证据,他只好付款了事。

透支对信用卡用户来说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透支消费到底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透支消费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其实办理消费透支几乎不需要任何手续,只要拥有一张信用卡就可以了。对不同类型的信用卡来说,可以允许透支的额度是不同的。由于银行为客户提供透支便利实际上等于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了一笔贷款,因此,从透支发生当日起,银行便要向客户收取贷款利息。目前,各家银行收取透支利息的利率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的,利率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以单利计算。也就是说,客户在透支后,要按照透支的实际金额和时间,每天向银行支付透支金额万分之五的利息,利息按照最初的透支金额为基础进行计算,收取的利息部分不进入透支本金。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是金卡客户,你在购物时向银行透支的金额为5000元,透支10天后,你向信用卡帐户内补足了款项,那么这10天你应当向银行缴纳的透支利息为5000元(本金)×5‰。(透支利率)×10天(透支天数)=25元。

信用卡越多,你的压力越大,你会无休止的为信用卡担心。

给你的信用卡减减把,可谓一劳永逸,好处多多。如果只有一张信用卡,你的生活岂不是轻松很多?心动不如行动,从现在开始给你的银行卡减肥吧!

别用购物发泄坏情绪

不论男女,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的起伏波动,但不知是社会风气使然还是由于强烈的自尊心,大家都习惯性地在人前挂上一张面具,隐藏起内心真实的感受,于是,当情绪积压到某个无法承受的限度时,就会寻求一些比较极端或疯狂的方式来宣泄,伤身、伤财,甚至还会不小心伤了身边的人。

我们都知道,过分地压抑可能会造成心理上沉重的负担,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卸下脸上那张戴得太紧的面具。所以,跑到人声嘈杂的地方逃避面对自己,花了一堆钱买了一堆东西,试图想“买”回一点快乐,结果呢,每当看见那些东西时,也许又勾起那些不快乐的记忆。

一个朋友和交往了很久的男友分手后,刷爆了几张卡,买了一大堆的东西想要以此填补心里的那份失落,结果呢?真的成功地转移了悲伤、重新找回快乐了吗?当然不是了。每当听见一首和她遭遇相近的歌曲时,她又会开始发狂地刷卡。在美国有一位叫凯琳的女网友,因为刷卡刷爆没钱还,竟然异想天开,自己建一个网站,呼吁全世界网友捐钱给她,“请大家救救凯琳(saveKayn)”,没想到三个月来,捐款已经多达美金一万多元。

用血拼来发泄坏情绪的女人,一定不只她一个。在刷卡的时候,她们的情感已经战胜理智。其实,抱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回到家之后,就会发现那些导致心情低落的原因和问题并没有消失或解决,反而因经济出现不良状况而增添新痛。所以,依靠疯狂购物来转移情绪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其实,何苦这样和自己过不去呢?受挫的时候,试着静下心来思考跌倒的原因,想出方法重新出发。沮丧的时候,找个谈得来的朋友聊聊;悲伤的时候,去看场感人的电影大哭一场;或者,和三五好友相约到户外走走,大口地呼吸新鲜的空气;找个健康而又积极的方法调整心情,适时地释放压抑的情绪。总之,生活可以随性却不能任性。

远离遗憾消费

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青年人,在购买商品时总是兴致勃勃,信心十足,但是买到家后,不是觉得价钱贵,就是感到质量不好,有的甚至是不适用的。这时,想退又嫌麻烦,不退心里又懊恼不停。这种情景在消费心理学上叫做“遗憾消费”。

据某消费者协会对1000名妇女的问卷调查显示:有13%的人承认她们经常花一些不该花的钱,购物后常常后悔,因为在心血来潮时买的东西根本用不上或很少使用。有位离异的中年妇女在苦闷孤独中每天逛商店,买下许多她在当“姑娘”时爱穿的衣服。这些色艳形瘦的服装显然已不合适她的年龄和发福的体态,但她说:“很想重新活一次,回到恋爱的年龄,因此在商店里就有一种难以控制的欲望。”

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指出:“遗憾消费”可以说是轻微心理变态的一种表现。在购物中,压抑的心情虽可以有所缓解和得到发泄,但为此却常常付出了可观的金钱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