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应怎样选择该如何放弃
8122700000033

第33章 选择与放弃如何恰到好处(1)

成功之前你需要做的

一个商人需要一个小伙计,他在商店里的窗户上贴了一张独特的广告:“招聘:一个能自我克制的男士。每星期4美元,合适者可以拿6美元。”“自我克制”这个术语在村里引起了议论,这有点不平常。这引起了小伙子们的思考,也引起了父母们的思考。这自然引来了众多求职者。

每个求职者都要经过一个特别的考试。

“能阅读吗?孩子。”

“能,先生。”

“你能读一读这一段吗?”

他把一张报纸放在小伙子的面前。

“可以,先生。”

“你能一刻不停顿地朗读吗?”

“可以,先生。”

“很好,跟我来。”商人把他带到他的私人办公室,然后把门关上。他把这张报纸送到小伙子手上,上面印着他答应不停顿地读完的那一段文字。阅读刚一开始,商人就放出六只可爱的小狗,小狗跑到小伙子的脚边。这太过分了,小伙子经受不住诱惑要看看美丽的小狗。由于视线离开了阅读材料,小伙子忘记了自己的角色,读错了。当然他失去了这次机会。

就这样,商人打发了70个小伙子。终于,有个小伙子不受诱惑一口气读完了。商人很高兴。

他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商人问:“你在读书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你脚边的小狗吗?”

小伙子回答道:“对,先生。”

“我想你应该知道它们的存在,对吗?”

“对,先生。”

“那么,为什么你不看一看它们?”

“因为我告诉过你我要不停顿地读完这一段,所以我不会轻易放弃阅读。”

“你总是遵守你的诺言吗?”

“的确是,我总是努力地去做,先生。”

商人在办公室里走着,突然高兴地说道:“你就是我要的人。明早七点钟来,你每周的工资是六美元。我相信你大有发展前途。”

小伙子的发展的确如商人所说。

克制自己、不要停顿就是成功的要素!太多的人喜欢玩小狗,而不能克制自己,不能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他们的工作中,完成自己伟大的使命。这可以解释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区别。

青年人,即使天掉下来,你也要克制住自己,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美好的事业。

满怀希望 斗志昂扬

乐观支撑你的斗志。生活中,有的挫折单靠个人的努力难以改变现状,因此,有的人便会不战而败,捶胸顿足,怨天尤人。这样的人永远也无法走出困境。真正的成大事者,则会满怀希望。

有一位外国女人的头部被抢劫犯击中了五枪,竟然还能继续活下去,医生把她的康复归功于求生的希望。她自己也说:“积极的求生意念是我活下去的两大支柱。”同她一样,许多癌症患者在面临死神的威胁时,对生寄托着希望,竟然活了许多年。在挫折面前只有充满希望,永不放弃,才有机会取得成功。

希望使人增强了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经历过挫折打击而能心平气和地忍下来的人都有一种切身体验:人之所以能够忍耐,是因为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比如,一些受到不公待遇的人产生了极强的挫折感,他们本来可以找有关人去讨个公道,可是,又怕因此会给有意整他们的人留话柄,说他们计较个人名利。为了今后的前途,他们忍了,一次、二次、三次,每次忍让时他们心中想的都是希望,否则,如果一个人绝望了,对未来不抱任何希望,他就不会忍耐,而会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不去做任何努力。对一点点挫折都失去了承受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希望是奔向前途的航标和指路明灯。人若没有了希望就会迷失方向,生活就会失去意义。成大事者之所以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强,就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乐观。

成大事者在对人生充满希望的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成大事者积极乐观的态度就是在挫折中主动寻找幸福。即使道路坎坷,荆棘绕身,强者也能主动地寻找幸福,愉快地享受着生活。他们在不能取得大胜利的时候,也乐于接受小小的胜利。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日本的自杀人数逐年上升。很多人遇到挫折,首先想到的是“勇敢”的切腹自尽,而不是思索该怎样战胜困难。生命对于一个人只有一次,是否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那是大有讲究的。

有这样一则故事很能说明乐观者的人生态度。

一个人同一位准备远航的水手交谈,他问:“你父亲是怎么死的?”

“出海捕鱼,遇着风暴,死在海上。”

“你祖父呢?”

“也死在海上。”

“那么,你还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吗?”

水手问:“你父亲死在哪里?”

“死在床上。”

“你的祖父呢?”

“也死在床上。”

“那么,你每天睡在床上不害怕吗?”

这个故事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言简意赅,反映出了水手明知祖父、父亲都死在海上,却没有因失去亲人的痛苦挫折而改变自己的奋斗目标,仍然乐观地从事自己的事业。

乐观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打击时,仍坚信情况将会好转,前途是光明的。从情感智商的角度来看,乐观是人们身处逆境时不心灰意冷、不绝望或抑郁消沉的心态。与希望一样,乐观能施恩于人生。当然,乐观必须根植于现实,如果盲目乐观,其后果绝不乐观。

乐观对挫折中的人有如下作用:

第一,乐观能为人排遣痛苦。乐观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特征,能排遣和挫败一切痛苦与烦恼,给人生活的勇气、信心和力量。医学家认为,愉快的情绪能使心理处于怡然自得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各种激素的正常分泌,有利于调节脑细胞的兴奋和血液循环。马克思也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第二,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和事业。持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参与活动,你会发现很容易与人和谐相处。乐观者浑身充满活力,容易与社会合拍,由于心情舒畅,在与人交往中就会对别人谦虚、尊重、理解,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敬,双方情感的相悦就能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同样,强者受挫后不气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暂时的失败,这样就会使他有一种自信的动机力量。这种力量把自己展现于外,参与人群和事业,从而得到成功和成就。成功和成就的愉快情感会使自己更乐观地去继续从事未完的事业或开辟新的天地,这样的良性能环使人们的事业充满生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和意义。成长中的人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将形成较为聪颖、开朗和进取的个性。

第三,乐观能促进身体健康。乐观者一生中收益最大的是他们的身体机能完好。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没错,乐天派自然心宽体胖,乐天派会笑对人生中的坎坷与挫折。他们不容易被疾病击垮,他们抗御心脑血管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难治病的能力远胜过悲戚忧郁者。

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证明了乐观与健康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对自我前途和未来持冷淡态度是身体健康不良的前兆。有一位外国的流行病学家断言,长期有这种绝望意识的人,其死亡率高于心脏病、癌症和其他病因造成的平均死亡率。这说明乐观态度对于健康的确大有裨益,悲观绝望则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乐观的情绪呢?

保持乐观情绪的秘诀主要有三个,一是善于幽默,善于找乐;二是遇到失败挫折决不气馁,有继续努力、再创辉煌的信念;三是为人和善,与人为友。

每件事都需全心贯注

努力付出去做每一件事,这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交待。

法国马赛有一名叫多梅尔的警官,为了缉捕一名强奸杀害女童埃梅的罪犯,查了十几米高的文件和档案,足迹踏遍了四大洲,打了30多万次电话,行程几万公里。几十年来,由于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追捕凶犯上,结果两任妻子都离他而去。他仍矢志不渝,经过52年漫长的追捕,终于将罪犯捉拿归案。当他用手铐铐住凶手时,已经是73岁。他兴奋地说:“小埃梅可以瞑目了,我也可以退休了。”有记者问他,这样做值吗?他回答:“一个人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这辈子就没有白过。”

“一生干好一件事”,这个标准似乎并不高,但要真正干好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也不是那么简单。当年莱特兄弟为了让飞机飞上蓝天,一辈子忙得连结婚都没时间。为此,他们却幽默地说:我们没时间既照顾飞机,又照顾妻子,只能干好一件事。

只要再多一点坚持。只要再多敏捷一点。只要再多准备一点。只要再多注意一点。只要再多培养一点精力。只要再多一点创造力。

一所大教堂的牧师许多年前问一位美国学者:“你知不知道任何有关南非树蛙的事?”

“不知道。”学者有点儿惊讶地回答他。

他说:“你可能不想知道南非树蛙的事,但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钟阅读相关资料。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有人会邀请你到他们总公司,还付你一大笔钱就为听听你对南非树蛙的意见。当然,这是很专业的一门学问,听众可能不多,但想想看,只要持续5年内,每天花5分钟阅读相关资料,你就能够成为南非树蛙这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

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每天投资5分钟的时间(与5个钟头的时间相比实在是少之又少)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

伍迪·艾伦说过,生活中90%的时间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车、为工作而工作、为了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却很少有时间从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标。

就这样,一直到老死。

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距离,并不如大多数人想像的是一道巨大的鸿沟。成功与不成功只差别在一些小小的动作: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示、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试验一次。

伟大的哲学家冯·哈耶克说:“如果我们多设定一些有限定的目标,多一分耐心,多一点坚持,那么,我们事实上便能够进步得更快且事半功倍;如果我们‘自以为是地坚信我们这一代人具有超越一切的智慧及洞察力并以此为傲’,那么我们就会反其道而行之,事倍功半。”

在实践理想时,你必须与自己做比较,看看明天有没有比今天更进步——即使只有一点点。

龟兔赛跑,乌龟虽然笨拙,但它贵在坚持,有目标,有毅力,所以胜了兔子。

我们都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一只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因为速度快,没几分钟就领先乌龟一大段路,而也就因为领先太多了,兔子便停下来休息。没想到一休息,竟然睡着了,也不知睡了多久,一觉醒来,乌龟已到达终点啦!

这只是故事,是人编出来的,因为动物界绝对没有兔子和乌龟赛跑这种事,但在人的世界里,却天天上演这种故事。

有些人一出社会便呼风唤雨,飞黄腾达,有些人却抑郁不得志,可是过了几年,情况反过来了。

像这种情形,到底是命运捉弄人,还是人为造成的呢?

恐怕两个原因都有,以命运来说,的确有人因为不可抗拒的客观环境的影响而迟滞了他的发展,但有些人的不得志却是自己造成的,就像故事中的那只兔子,因为它停下来,懈怠了,所以被本来落后的乌龟迎头赶上。人也会因为满足现状,不再追求进步而被天资、能力比自己差的人赶上——甚至被远远地抛在后头。

你的资质是“兔子级”还是“乌龟级”的呢?

如果是“兔子级”的,那么恭喜你,因为你拥有比别人优秀的条件,两个蹦跳,就可到达终点,但我也提醒你,别在半途睡着了。因为有“兔子级”资质的人最容易骄傲、自满而停顿,甚至“睡着了”,这也是“兔子型”的人的悲哀。

不管你的资质是属于什么型,都最好把自己当成“乌龟型”,也就是说,做乌龟,而不要做兔子。

“乌龟”的精神就是永不停止地努力,不管阳光多强烈,也不管兔子在树底下乘凉是多么舒服,只是永不懈怠地向前。如果你有乌龟的精神,又有兔子的资质,那么你的成功自可预期,如果你的资质是属于乌龟型的,那么你的努力,也将获得佳绩,你可以不赶上兔子,但你一样可以到达终点。

有“兔子型”资质的人若把自己当成“乌龟”则是谦卑,可避免自满,而有“乌龟级”资质的人了解自己是“乌龟”则是明智之举,反而更踏实,不妄想,也不妄求,一个一个脚印,虽然辛苦煎熬,但却最实在。或许人们不会送鲜花给落后的乌鱼,但却会给它鼓励的掌声。

不管如何,努力不懈,至少也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杰克·伦敦在19岁以前,还从来没有进过中学。他在40岁时就死了,可是他却给世人留下了51部巨着。

杰克·伦敦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贫困与艰难,他整天像发了疯一样跟着一群恶棍在旧金山海湾附近游荡。说起学校,他不屑一顾,并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偷盗等勾当上。不过有一天,当他漫不经心地走进一家公共图书馆内开始读起名着《鲁滨逊漂流记》时,他看得如痴如醉,并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在看这本书时,饥肠辘辘的他,竟然舍不得中途停下来回家吃饭。第二天,他又跑到图书馆去看别的书。一个新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一个如同《天方夜谭》中巴格达一样奇异美妙的世界。从这以后,一种酷爱读书的情绪便不可抑制地左右了他。他一天中读书的时间往往达到了10至15小时,从荷马到莎士比亚,从赫伯特·斯宾塞到马克思等人的所有着作,他都如饥似渴地读着。当他19岁时,他决定停止以前靠体力劳动吃饭的生涯,改成用脑力谋生。他厌倦了流浪的生活,他不愿再挨警察无情的拳头,他也不甘心让铁路的工头用灯揍自己的脑袋。

于是,就在他19岁时,他进入加州的奥克兰德中学。他不分昼夜地用功,从来就没有好好地睡过一觉。天道酬勤,他也因此有了显着地进步,他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把4年的课程念完了,通过考试后,他进入了加州大学。

他渴望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在这一雄心的驱使下,他一遍又一遍地读《金银岛》、《基督山恩仇记》、《双城记》等书,随后就拼命地写作。他每天写5000字,这也就是说,他可以用20天的时间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他有时会一口气给编辑们寄出30篇小说,但它们统统被退了回来。

后来,他写了一篇名为《海岸外的飓风》的小说,这篇小说获得了《旧金山呼声》杂志所举办的征文比赛头奖。但是他只得到了20元的稿费。他贫困至极,甚至连房租都付不起了。

那是1896年——令人兴奋和激动不已的一年。人们在加拿大西北柯劳代克,发现了金矿。

跟随着像蝗虫一样的淘金者人流,杰克·伦敦踏上了柯劳代克之路。他在那呆了一年,拼了命似的挖金子。他忍受着一切难以想像的痛苦,而最后回到美国时,他的囊中却仍然空空如也。

只要能糊口,任何工作他都肯干。他曾在饭店中刷洗过盘子;他擦洗过地板;他在码头、工厂里卖过苦力。

后来,有一天——他饥肠辘辘,身边只剩下两块钱了——他决定放弃卖苦力的劳苦工作,献身于文学事业。这是1898年的事。5年后的1903年,他有6部长篇以及125篇短篇小说问世。他成了美国文艺界的最为知名的人物之一。

没有坚持的耐力,幸运是不会落到你头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