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提高办事效率36计
8123200000007

第7章 成为运筹时间的高手(1)

“人生天地之间,犹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如果你跟得上时间的步伐,你就不会默默无闻”。因此,我们应当学会用现代人的标准来严格地要求自己,紧紧跟上时间的步伐,成为一个有崇高生活目标的人,一个攀登不息的人,一个刻苦进取的人,一个不畏牺牲的人,一个有着深刻时间观念的人。

时间属于有崇高生活目标的人

在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看来,时间不是个物理概念,不是时针的转动,而好像是个道德概念。在他看来,浪费时间就好比夺走科学研究的时间,就好比滥用和抢走他服务对象的时间。他相信,时间是宝贵的财富,不能乱用到呕气上,不能乱用到竞争角逐或满足虚荣心上。在他看来,对待时间的态度是个道德问题。

时间观与人生观相关联。一个人的人生观决定他的时间观,研究人生,必须研究人是怎样生活在时间中、人与时间的关系;时间观中包含着人生观。研究时间,必须研究时间中的人、时间与人的关系。许多年轻人,也包括中年人和老年人都知道时间的可贵,但却仍然缺乏内在的力量去把握时间,让时间白白流失。那么把握时间的力量在哪里?它就在你身上,在你高尚的生活目标里。一个人只要有了崇高的生活目标,明确在什么地方有权使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在什么地方无权滥用,有一个使用时间的道德限度,才能正确对待时间,把握时间,利用时间,成为运筹时间的人才。

16世纪意大利思想家康帕内拉(1568-1639)在法庭上受审时,曾与罗马教皇的使节有过一段对话。使节问:“你从哪里知道你从来没有学过的东西呢?”康帕内拉愤怒地回答:“我点过的灯油比你们一辈子喝的酒还多。”

康帕内拉年轻时为探索真理,晚上就独自躲在修道院的单人房间里的灯下看书,常常学个通宵,积累了非凡的学识。后来因反对意大利南部的西班牙统治而入狱,受了最残酷的长达40小时的“维里亚”(不眠)刑讯折磨后,因失血过多而昏死过去。他从昏迷中苏醒后的第一个信念是:“我能思索,我还活着!”他不怕死,但绝不能让他的理想与他一同被火刑场的烟雾吞没。他多么希望在死亡来临之前,能写出充满理想生活的《太阳城》!狱医给他拿来了纸。可是,他的胳膊似乎已经僵死,连一杯水都够不着,更无法托起写字的小木板。但他没有屈服,他忍着剧痛让父亲和弟弟给他揉手,终于能勉强拿住笔杆,以惊人的毅力写出第一个弯曲的字母。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写成了《太阳城》,这时他才33岁。

人生,就是这样的不同。为什么?因为在堕落的人看来,时间就要用来“及时行乐”。而在具有崇高生活目标的人看来,“时间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去的时间相比了”。电学巨匠富兰克林,因家境贫寒,自幼当印刷徒工,他利用工作间隙学习正在印刷、装订的书刊。他深有体会地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

马克思从1842年投身于社会活动起,直到1883年长眠在自己的写字台前,四十多年如一日,起早睡晚读书或写作,经常到深夜两三点钟,为了完成某一个问题的研究和写作,常常通宵达旦。为了写作《资本论》,他曾经在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的阅览室里工作了25年之久,翻阅和研究了1500多种书籍、文献。根据他搜集的资料,整理成的手稿就有23本,1472页。正像他后来风趣地说过:“我们在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奋斗,可是我们自己的工作时间却往往两倍于此……”我国的一位史学家说过,治学要下“二冷”的决心,一是要坐冷板凳,二是要吃冷猪肉。意思是告诫人们要摆脱患得患失思想,不能斤斤计较当前名利。要树立较高的目标,必须下许多年硬功夫,绝不能把许多宝贵时间花在凑“热闹”上。

时间属于有崇高生活目标的人。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公正而无情。当罗马教皇的使节们烂醉如泥、昏昏欲睡时,康帕内拉却积累了非凡的学识;当康帕内拉的名字永远载入史册,被人们传颂的时候,罗马教皇的使节们却早已进入历史的垃圾堆。

时间属于攀登不息的人

时间老人公正无私,分配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天24小时,一个小时都是60分钟。每个人都在时间这杆秤上,生命的轻重却是那样悬殊:有的人硕果累累,有的人枉活一世;有的人活的似乎少于他的实际年龄,有的人的“生命”却与世长存。究其原因,不能不考察其对待时间的道德态度。古今中外一切成功者,都是热爱时间的人,时间属于登攀不息的佼佼者。正如朱克曼女士在《科技界的精英》一书中写道:“几乎所有的诺贝尔奖得主都极为关心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这个有限的资源,正如其中一位所说:‘我一向关心时钟和日历’。他们自己一心一意把时间用于追求知识”。这从有关他们枕头的趣闻轶事中就可窥见一斑:《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枕头是用圆木做的,他读书困倦时就枕着圆木睡觉,只要一翻身,枕木就会滚走,人就会惊醒。他用这种方法来强制自己,挤时间刻苦读书。英国细菌学家欧立然,在研制消灭人体内的锥虫、螺旋体病原虫的药物过程中,经常几个晚上彻夜不眠。实在困了,便用书本当起枕头,和衣躺在实验室的长椅上稍睡片刻,然后又投入紧张的工作,最后,终于研制出六○六药物。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各种电器设备的过程中,也是经常彻夜不眠,困了就伏在椅子的扶手上睡一下,醒了又继续进行研究。德国的细菌学家柯赫,在研究细菌的生命代替规律时,往往用劈柴做枕头,日夜不停地进行致密的科学观察。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多斯塔之窗”写作时,夜以继日,工作非常紧张。疲倦时,他也常常用块大劈柴当枕头,使自己不至于睡得过久。正因为这样,他们赢得了比常人多得多的时间,做出了比常人大得多的贡献。

时间属于登攀不息的人。司马光一生与那个名曰“警枕”的枕头作伴,用了19年时间,编写了共294四卷300多万字、所载史实历1362年、囊括16个朝代的我国第一部最富史料价值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全稿完成后,在洛阳存放的未用残稿就堆满了两间屋子。俗话说:“苍天不负有心人。”苍天就是时间。时间决不会辜负一切热爱、珍惜它的人们。

学习掌握科学知识,需要有登攀不息的精神。清末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地。”王国维这段话的确道出了治学的真谛。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是一个笔耕不辍的书法家,相传他为了写字,40年不下楼,写秃的笔头装满了五大竹簏,将这些废笔埋于地下,谓之“退笔冢”。据记载,他“兼能诸体,于草最优”。苏东坡评他的书法“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他的书法,对唐初的书坛影响很大。他在世时,每天请他写字的人川流不息,门坎磨穿了,用铁叶包裹起来,谓之曰“铁门坎”。

时间属于登攀不息的人。那些徘徊在知识宝库门外的“散兵游勇”,白白消磨了自己的宝贵生命,那些走到知识宝库的门口,轻轻地叩一下门或伸进头去看一眼,就自以为登堂入室,而不肯不断登攀的人,也只能白白浪费大好光阴。就是在科学上取得了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也还要不断登攀,否则也会白白消磨时间,而半途而废。即使像牛顿那样的举世闻名的一流科学家也不例外。

时间属于刻苦进取的人

马克·吐温曾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是美国着名的聋盲女作家、教育家。她出生后19个月便患了一场猩红热,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变成了又聋又瞎,同时嘴巴也发不出声了。看来这么一个五官三废的一岁半的幼儿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是后来由于她顽强不屈、刻苦奋斗和老师的指导,不但奇迹般地学会了读书和说话,而且知识渊博,她学懂的文字就有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之多,出版了14部着作。她从24岁大学毕业后到她逝世这60多年的期间,跑遍美国各地,周游世界各国,全心全意为聋盲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做贡献,曾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人民和高等院校的赞扬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可以想象,一个自幼五官三废,世界对于她来说是一片黑暗和寂静的聋盲人,要学会读书、说话、写字,最后成为着名作家和学者,要克服多么大的困难啊!然而海伦在她的老师安妮·苏利文小姐的指导帮助下,锲而不舍,刻苦学习,终于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读书关、写作关……,正如海伦·凯勒所说:“我碰到了不可胜数的障碍,跌倒了,然而我一次次坚强地爬起来,迈步上去。一次次奋斗的结果都是一个胜利,而沿着这胜利连接起来的云梯,我就一定能到达那光辉的云端,碧天的深处——我希望的绝顶”。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但是有的人,却不想沿着斜面向上走,而是向下溜。比如每当一个工作开始时,订计划,写保证,“决心”很大,可是中途一遇到困难便垂头丧气地放弃了计划。到了年终的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所成,便又后悔起来,于是重新再下决心。但是,当再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又和过去一样,决心又消失了。这些人每次所下的决心,都因为屡次所遇到的困难不能加以克服而落空了。时间属于刻苦磨练、永远进取的人。

时间属于不畏牺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