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路决定出路全集
8123500000045

第45章 好思路是一种境界(12)

有很多母亲认为,给孩子丰厚的物质就是爱他;给他上各种辅导班就是给他良好的教育。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母亲用心的关爱;知识和技能什么时候都能学,但品质和道德的教育错过了时间,就会给邪恶乘虚而入的机会。

也有很多母亲认为,教育孩子就是给他讲讲人生的大道理,这样的想法也不完全正确。在孩子的心智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时候,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还很低,对他们的教育应该是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比如第二个母亲,她通过让两个儿子比赛而得到苹果的方法,告诉孩子们一个简单但深刻的人生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天使,就看母亲是帮他们找到飞翔的翅膀还是对他置之不理。每个母亲的手里都有一个特殊的苹果,在让儿子得到它的时候,就是母亲在选择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天使,还是失去飞翔的机会。

学会装扮自己

装扮自己,在给别人留下深刻而美好印象的同时,自己也拥有了一个自信而美丽的心态。

在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以貌取人”是大家都不太喜欢的一种评判标准,然而有意无意,在未能深入了解某个人时,我们常常根据他的外貌或者衣着来判断这个人的喜好、性格,甚至会先人为主地留下不容易改变的第一印象。而我们自己也常常被别人以这种方式评价。

我们购买一本书时,往往通过它的封面和目录来判定它的价值,同样道理,在我们和陌生人交往时,也常常从他的穿着来判定他的身份地位。的确,一个人的衣着打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人的个人修养、审美倾向以及个性风格。

而在现实生活中“只认衣裳不认人”的心理,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群体意识。当我们通过某个人外貌对他留下第一印象时,一般这个印象很难改变,除非后来他又有特别的表现。在面试这种可以说是“以貌取人”的淘汰赛中,外貌和举止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无怪有太多的培训机构、包装公司门庭若市,生意红火了。

记得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风起云涌出现了不少“皮包公司”,这些所谓的公司既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也没有相对完善的职工体系,甚至有的是光杆司令,然而他们却真的骗成了多笔生意。他们计谋能够得逞,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自己的包装,当一个西装革履,谈吐幽默的人和你侃侃而谈时,你会为他的见多识广而钦佩,而不会怀疑他鼓囊囊的皮包里装的竟然是卫生纸。正是这些“皮包公司”的“老板”们抓住了人们凭外表看人的心理,才能一次次使自己的计谋得逞。

一位年轻人到律师事务所应聘,负责接待的律师见他穿着普通的运动装,言谈举止没有严肃的样子,认为他是来这里凑热闹的,连简历也没有留便拒绝了他。

第二天,这个年轻人换上名牌西装,夹着公文包又来到这家律师事务所,这次律师和颜悦色地接待了他,很认真地看了他的简历,甚至和他面谈了很长时间。

由于穿着打扮的不同,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无意去评判那个律师做法的对与错,只是通过这个事情,我们感受到了适当打扮自己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不难发现:一个衣衫不整形容憔悴的人向我们问路,我们多半会不耐烦地回答甚至置若罔闻地走开;而如果是一个风度翩翩谈吐不凡的人向我们问路,我们大都会停下脚步为他指点迷津甚至亲自带他去。并不是我们对这两种人有什么偏见,我们只是下意识地通过这个人的外表来评判他是好是坏。

而在许多的五星级酒店的大门口,就直接醒目地写着:衣衫不整者谢绝人内!可见,一个人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适当的衣着打扮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适当的衣着打扮不仅有助于树立他人对自己的良好印象,而且还能直接影响我们自己的心理。当我们在社交场合中,因为得体的衣着打扮而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时,自己在气势上往往就占据了优势,而气势上自信让我们的心理也就处在优势地位,从而使自己处在社交中的有利地位。可见,学会装扮自己,是有巨大影响的无形价值。

为成功而穿着为胜利而装扮,日益为现代人所接受和推崇。曾风靡一时的青春文学新秀郭敬明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对自己的成功装扮。郭敬明的身高只有一米五多,而且体格瘦小,但是他懂得在衣着打扮上包装自己,通过他拍的照片就可以看出来。他每一次的签名售书或者上镜头,都有专门的化妆师和造型师为他提供个性的包装,所以,在文字之外,他懂得为成功装扮自己的技巧,也是他能在青春文学界走红的原因。

美丽的外貌是天生的,这是很多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弥补来挽救自己生得不漂亮这个小小的遗憾。真正的美丽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之上的,自信的人身上会散发一种人格的光辉。当我们能够选择合适的服饰,搭配协调的颜色,将自己装扮起来的时候,就踏入了美丽的门槛;当我们能够拥有得体的言谈举止,展现出个人魅力的时候,我们就是以自信的姿态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学会装扮自己,为给别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第一印象,更为自己有一个自信而美丽的心态。

为以后的人生起步

婚姻需要有一个“起步价”来给爱情一个栖息地。而这个“起步价”应该是在支付能力范围之内的,更是需要两个人共同支付的。

在当下的社会中,服装、房子、各种消费都有起步价,最常见的出租车也有起步价。在这个处处流行“起步价”的年代,很多人也开始给婚姻制定“起步价”。

婚姻中只有爱情没有面包是不行,婚姻也需要有一个物质基础,这个基础不一定多么坚实,但最起码应该能给爱情一个保障,因此,很多人认为,婚姻也要有一个“起步价”来为以后的人生起步。

婚姻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现实中的吃穿住行,婚姻是过日子,不同的是陪所爱的人过日子。很多人陶醉在甜蜜的爱情中忘记了现实的物质需求,一旦进入了婚姻殿堂,面对经济这个敏感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就是说爱情是充满理想和激情的精神追求,如果没有物质提供载体的婚姻,注定了不会长久。爱情是需要承担责任的,而婚姻就是承担爱情责任的扁担,要想挑起这个担子,男女就要努力,为婚姻奠定一个基础。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书上描绘的美丽往事,我们所面临的是快节奏的生活及无止境的工作和社会压力。当整个社会变得崇尚物质时,很多人就开始变得现实,当我们为生计而拼命奋斗时,爱情就开始需要有经济保障,婚姻也就有了起步价。

在给婚姻制定“起步价”的时候,我们要首先明白,“起步价”不是免费走的路程,而是最低消费价。就像上出租车,只要坐上去了,不管走多远,都得把这油耗之外的钱掏出来。

那么,婚姻的起步价应该是什么标准呢?

很多网站对此进行了调查,在百位女性征婚者中有九成女性把“有房”作为婚姻“起步价”;其中又有三成的女性把对方“有房有车”作为“起步价”;而在百位男性征婚者中,有一半男性征婚者也向对方提出了明确的物质要求,比如说有稳定的收入,但没有像女性这样“明码标价”,有四成的男性对学历有特殊的要求。

而某婚介所的业务员介绍说,在前几年,征婚者对精神的要求基本等同于物质要求,而且不确定到具体的数字上。而最近一段时间,“有房,甚至是多少平方米的房”开始成为征婚者要求对方必须满足的条件,“有房有车”逐渐成为一部分女性征婚的“起步价”。

“婚姻需要爱情,但也需要‘起步价’,不然日后的生活太累”,已经相过几次亲但至今仍没有结婚的一位女性征婚者说,她给婚姻定的“起步价”不算太高:没房是不行的,但可以两人一起努力供房还贷。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男性也开始要求婚姻有“起步价”,他们认为既然婚姻是两个人共同的事情,不能是单方面的起步。于是,他们也开始要求有“起步价”,但他们的“起步价”大多是对方要有工作,比如必须是事业单位的,有编制等。

其实婚姻要求有“起步价”,是为了婚后能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古代婚姻中所说的门当户对也是给婚姻提出的物质条件。我们不否认爱情的至高无上和纯洁,可生活的现实我们也必须面对。只有我们为爱情提供了现实中的房子,它才有所寄托,才能不飘浮于理想中。

对个人来说。“起步价”有不同的标准,如果是为了单纯的爱,起步价就是结婚证的价格;如果是为了衣食无忧,起步价就是一份工作和一间屋子;如果是为了享受人生,起步价就是一栋房子,一辆汽车,还有丰厚的收入;如果是为了自由自在的生活,起步价就会更高。如果你追求漂亮,起步价就是外貌;如果是追求素质,那起步价就是学识修养;如果追求秀外慧中,起步价就是品学兼优。

就像我们坐出租车,夏利和桑塔纳的起步价不同,而奥迪或者红旗的起步价更高,就看你是怎么选择了,想更舒适或者更有面子,就得付那个等级的价格。婚姻的“起步价”没有这么直白和赤裸,但也是和你想要过的生活水平相适应的。

那么,婚姻的“起步价”应该是谁来支付呢?

大家都认为,女性提出的“起步价”由男性支付,而男性提出的“起步价”应该由女性兑现,这种想法并没有错,既然是为了给爱情-个保障,当然要付出。可是很多人都把这个“起步价”转移到父母身上,把我们养大又供我们读书,父母的负担已经很沉重,而现在,还要为子女婚姻的“起步价”而大伤脑筋。这样的做法是可耻的,即使父母有能力为我们支付,接受他们的帮助也是一种耻辱。

婚姻是两个人共同的事情,如果没有能力支付高档汽车的起步价,那就先坐坐低价位的,毕竟,我们是因为有爱才能走到一起,不肯为爱情迁就物质,是对两个人感情的亵渎。如果坚持要享受较高的生活水平,那就两个人共同支付“起步价”,而不是完全依靠对方的力量,毕竟婚姻是需要两个人共同为之奋斗的。

婚姻需要有一个“起步价”来给爱情一个栖息地,而这个“起步价”应该是在支付能力范围之内的,更是需要两个人共同支付的。

跳槽惯性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所谓的潇洒自我是万万不能有的,我们必须认清楚一个事实,在职场中,普通员工已经远远供大于求了,我们所面临的竞争在所难免。

李博奇是个着名的实业家,他在年轻时也经常换工作,但他始终都有一个固定的目标,那就是成为某家大房地产的领导。他在交易所里上过班,也在木料公司打过杂,还干过出纳等十分琐碎的工作,经过千辛万苦,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