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性的弱点全集
8123700000039

第39章 让生活五彩缤纷起来(4)

后来有一天,有个小孩在学校的院子里抓起一把鸡屎,丢在我的脸上。我把那小子痛揍了一顿,结果交上了好几个朋友,他们说那家伙活该。我对罗福亭太太买给我的一顶新崭的帽子感到非常得意。有一天,有个大女孩把我的帽子扯了下来,在里面装满了水,帽子被弄坏了。她说她之所以把水放在里面,是要那些水能够弄湿我的大脑袋,让我那玉米花似的脑袋不要乱晃。我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哭过,可是我常常在回家之后嚎啕大哭。有一天,罗福亭太太给了我一些忠告,使我消除了所有的烦恼和忧虑,而且把我的敌人都变成了朋友。她说:‘罗夫,要是你肯对他们表示兴趣,而且注意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的话,他们就不会再来逗你,或叫你‘小臭孤儿’了。我接受了她的忠告,我要用功读书。

不久后我就成为班上的第一名,却从来没有人妒嫉我,因为我总在尽力帮助别人。我帮好几个男同学写作文,写很完整的报告,有个孩子不好意思让他的父母亲知道我在帮他的忙,所以常常告诉她母亲说,他要去抓袋鼠,然后就到罗福亭先生的农场里来,把他的狗关在谷仓里,然后让我教他读书。

死神侵袭到我们的身边,两个年纪很大的农夫都死了,还有另一位老太太的丈夫也死了。在这四家人中我是唯一的男性,我帮助那些寡妇们度过了两年。在我上学或是放学的路上,我都到她们的农庄去,替她们砍柴、挤牛奶,替她们的家畜喂饲料和喂水。现在大家都很喜欢我,每个人都把我当做朋友。当我从海军退伍回来的时候,他们向我表露了他们的感谢之情。我到家的第一天,有两百多个农夫来看我,有人甚至从八十里外开车过来。他们对我的关怀非常真诚,因为我在忙碌的同时也乐意去帮助其他人,所以我没有什么忧虑,而且十三年来再也没有人叫我‘小臭孤儿’了。”

华盛顿州西雅图已故的佛兰克·陆培博士也是一样。他因为风湿病在床上躺了二十三年之久。但是《西雅图报》的记者史都华·怀特豪斯写信告诉卡耐基说:“我去访问过陆培博士好几次,我从来没有看过一个人能这样不自私,这样好好过日子的。”

一个像他这样躺在床上的废人,怎么能好好过日子呢?他的做法是:把威尔斯王子的名言“我为人服务”作为座右铭。他搜集了很多病人的姓名和住址,写充满快乐、充满鼓励的信给他们,使他们高兴,也激励他自己。事实上,他组织了一个专供病人通信的俱乐部,最后,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组织,称之为“病房里的社会”。他躺在床上,平均每年要写一千四百封信,把别人捐赠的收音机和书籍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成千上万的病人带来了快乐。陆培博士和别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那就是陆培博士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有一个目的,有一个任务,有知道自己是在为一个比自己高贵得多也重要得多的理想服务所得到的快乐,而不做一个像萧伯纳所说的“以自我为中心,又病又苦的老家伙,一天到晚抱怨这个世界没有好好使他开心。”

不管你的处境多么平凡,你每天都会碰到一些人,你是怎样看待他们呢?你是否只是望一望他们?还是会试着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比方说一位邮差,他每年要走几百里的路,把信送到你的门口,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去问他家住在哪里?或者看一看他太太和他孩子的照片?你有没有问过他的脚会不会酸?他的工作会不会让他觉得很累呢?或者是杂货店里送货的孩子,卖报的人,在街角上为你擦鞋的那个人。这些人都有他们的烦恼,他们的梦想和个人的野心,他们也渴望有机会跟其他的人来共享,可是你有没有给他们这种机会呢?你有没有对他们的生活流露出一份兴趣呢?你不一定要做南丁格尔,或是一个社会改革者,才能帮着改善这个世界。你可以从明天早上开始,从你所碰到的那些人做起。这对你有什么好处?这会带给你更大的快乐,更多的满足。亚里斯多德称这种态度为“有益于人的自私”。

古波斯拜火教的始祖佐罗亚斯特说:“为别人做好事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快乐,因为这能增加你自己的健康和快乐。”纽约心理治疗中心的负责人亨利·林克说:“现代心理学上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以科学证明:必须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或者是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自我了解与快乐。”多为别人着想,不仅能使你不再为自己忧虑,也能帮助你结交很多的朋友,并得到很多的乐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看看耶鲁大学的威廉·李昂·费尔浦教授说的话吧,他说:“每次我到旅馆、理发店或者商店去的时候,我总会说一些让每一个我所碰到的人高兴的话;也就是把他们当作是一个人,而不是一部大机器里面的一个小零件。有时候我会恭维一个在店里招呼我的小姐,说她的眼睛很漂亮——或者说她的头发很美。我会问一位理发师,这样整天站着,会不会觉得累?怎么干上理发这一行的?在这一行干了多久?我发现,你对别人感到兴趣的时候,就能使他们非常高兴。我常常和那个帮我搬行李的服务员握手,使他觉得很开心,整天都能打起精神工作。

在一个特别炎热的夏天,我走进纽海文伯路餐车吃午饭,里面挤满人,几乎像一个疯人院,服务非常慢,等到那个侍者终于把菜单交给我的时候,我说:‘那些在闷热的厨房里烧饭的人,今天一定苦极了。’那个侍者开始骂了起来,他的声音充满了怨恨。起先,我以为他是在生气,他大声地说,‘到这里来的都埋怨东西不好吃,骂我们动作太慢,抱怨这里太热,价格太高,我听他们骂已经十九年了。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对炊事员表示同情的人,我真想求上帝能多几个像你这样的客人。’这个侍者之所以这样吃惊,是因为我把后面那些黑人炊事员也当作人看待,而不是一个大铁路机构里面的小螺丝。一般人所要的,只是别人把他们当人来看待。每次我在街上看到牵着狗的主人时,总是夸那条狗很漂亮,然后我继续往前走,再回过头去,通常都会看到那个人用手拍着那条狗表示喜欢,我的赞美使他也喜欢起他那条狗来。

洛克菲勒早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全心全意追求他的目标。据他的朋友说:“除了生意上的好消息以外,没有任何事情能令他展颜欢笑。当他做成一笔生意,赚到一大笔钱时,他会高兴地把帽子摔到地上,痛痛快快地跳起舞来。但如果失败了,那他会随之病倒。”就在他的事业达到顶峰之时,财富像威苏维火山的金黄色岩浆那样,源源不绝地流入保险库中,而他的私人世界却崩溃了。许多书籍和文章公开谴责标准石油公司那种不择手段致富的财阀行为,他们利用和铁路公司之间的秘密回扣,无情地压倒任何竞争者。

在宾夕法尼亚州,当地人们最痛恨的就是洛克菲勒。被他打败的竞争者,将他的人像吊在树上泄恨。充满火药味的信件如雪花般涌进他的办公室,威胁要取他的性命。他雇用了许多保镖,以防遭敌人杀害。他试图忽视这些仇视怒潮,有一次还以讽刺的口吻说:“你尽管踢我骂我,但我还是按照我自己的方式行事。”但他最后还是发现自己毕竟也是凡人,无法忍受人们对他的仇视,也受不了忧虑的侵蚀。他的身体开始不行了。疾病从内部向他发动攻击,令他措手不及,疑惑不安。起初,他试图对自己偶尔的不适保持秘密。但是,失眠、消化不良、掉头发——这些病症却是无法隐瞒的。最后,他的医生把实情坦白地告诉他。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财富和烦恼,要么性命。他们警告他:必须在退休和死亡之间作一抉择。他选择退休。但在退休之前,烦恼、贪婪、恐惧已彻底破坏了他的健康。美国最着名的传记女作家伊达·塔贝见到他时吓坏了,她写道:“他脸上所显示的是可怕的年老,我从未见过像他那样苍老的人。”医生们开始挽救洛克菲勒的生命,他们为他立下三条规则——这是他终生彻底奉行不渝的三条规则:

①避免烦恼。在任何情况下,绝不为任何事烦恼。

②放松心情。多在户外做适当运动。

③注意节食。随时保持半饥饿状态。洛克菲勒遵守这三条规则,因此而挽救了自己的性命。退休后,他学习打高尔夫球,整理庭院,和邻居聊天,打牌,唱歌等。但他同时也做别的事。

温克勒说:“在那些痛苦及失眠的夜晚里,洛克菲勒终于有时间自我反省。”他开始为他人着想,他曾经一度停止去想他能赚多少钱,而开始思索那笔钱能换取多少人的幸福。简而言之,洛克菲勒现在开始考虑把数百万的金钱捐出去。有时候,做件事可真不容易。当他向一座教堂奉献时,全国各地的传教士齐声发出反对的怒吼:“腐败的金钱!”但他继续捐献,在获知密西根湖湖岸的一家学院因为抵押权而被迫关闭时,立刻展开援助行动,捐出数百万美元去援助那家学院,将它建设成为目前举世闻名的芝加哥大学。他也尽力帮助黑人。像塔斯基吉黑人大学,需要基金来完成黑人教育家华盛顿·卡文的志愿,他就毫不迟疑地捐出巨款。他也帮忙消灭十二指肠虫,当着名的十二指肠虫专家史太尔博士说:“只要价值五角钱的药品就可以为一个人治愈这种病,但谁会捐出这五角钱呢?”洛克菲勒捐出数百万美元消除十二指肠虫,解除了使美国几乎一度陷于瘫痪的这种疾病。然后,他又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国际性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致力于消灭全世界各地的疾病、文盲及无知。像洛克菲勒基金会这种壮举,在历史上前所未见。

洛克菲勒深知,世界各地有许多有识之士,进行着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但是这些高超的工作,却经常因缺乏基金而宣告结束。他决定帮助这些人道的开拓者,并不是“将他们接收过来”,而是给他们一些钱来帮助他们完成工作。今天,你我都应该感谢约翰·D·洛克菲勒,因为在他的金钱资助下,发现了盘尼西林以及其他多种新药。他使你的孩子不再因患“脊骨脑膜炎”而死亡;他使我们克服了疟疾、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白喉和其他目前仍危害世界各地的疾病。洛克菲勒把钱捐出去之后,是否已获得心灵的平安?他最后终于感觉满足了,洛克菲勒十分快乐。他已完全改变,完全不再烦恼。

其实在生活中,快乐要靠自己去找寻的,它不会轻易地降临到你的身边,它需要你去创造,去发掘,而当你拥有快乐时,你会发现快乐也有很多种,比如让藐视你的人尊敬你时的快乐,给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快乐,让敌视你的人信服你的快乐,驱除烦恼和忧虑时候的快乐等等。既然世上的快乐有很多种,那么就让我们去找寻快乐,享受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