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性的优点全集
8123800000026

第26章 活力充沛的妙招(2)

不容忽略的是,存在愤怒情绪中的能量,同样是一股实现目标的动力。如果运用得当,它将能够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有自信、坚定的人,能够适切地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并且得到自己生命中梦寐以求的事物。但请务必谨慎处理。

拨开乌云见阳光

你为什么总是失败?无数次的失败将你推入黑暗的世界,享受不到成功的阳光,你想过没有,是谁挡住了你的阳光?

每一种心态都是每个人对人生的不同看法。在如铁般的现实里,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遭受这样或那样的打击和挫折:因为高考落榜而精神萎靡或是因为失恋而痛苦忧伤,因为无法适应快节奏的工作而丧失斗志……这些心理多半是人们意志薄弱、心态不成熟的一种表现。而这些异常的心理和悲观的心态往往导致痛苦的人生,往往影响对环境的正确看法。悲观者实际上是以自己悲观消极的想法看待客观世界,在悲观者心中,现实是或多或少被丑化了的。现在社会上许多人,对未来和生活,常常持有一种悲观的迷茫心理。对自己的过去,不管有无成败,不管有无辉煌,都一概加以否定,心理上充满了自责与痛苦,嘴上有说不完的遗憾;对未来缺乏信心,一片迷茫,以为自己一无是处,什么事都干不好,认知上否定自己的优势与能力,无限放大自己的缺陷。

戴高乐曾经说过:“困难,特别吸引坚强的人。因为他只有在拥抱困难时,才会真正认识自己。”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有时,我们需要把困难当成机遇。

你自己努力过吗?你愿意发挥你的能力吗?对于你所遭遇的困难,你愿意努力去尝试,而且不止一次地尝试吗?只试一次是绝对不够的,需要多次尝试。那样你会发现自己心中蕴藏着巨大能量。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只是因为未能竭尽所能去尝试,而这些努力正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仔细查看列出的失败清单,看看过去你是否已竭尽所能。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试试克服困难的第二个重要步骤,这就是学会真正思考,认真积极地思考。我确信积极思维的力量是惊人的,任何失败均能通过积极思维来解决,你能以积极思维来解决任何问题。

有一个14岁的男孩在报上看到应征启事,正好是适合他的工作。第二天早上,当他准时前往应征地点时,发现应征队伍已排了20个男孩。

如果换成另一个意志薄弱、不太聪明的男孩,可能会因为如此而打退堂鼓。但是这个小伙子却完全不一样。他认为自己应动脑筋,他不往消极面思考,而是认真用脑子去想,看看是否有法子解决。于是,一个绝妙方法便产生了!

他拿出一张纸,写了几行字,然后走出行列,并要求后面的男孩为他保留位子。他走到负责招聘的女秘书面前,很有礼貌地说:“小姐,请你把这张便条交给老板,这件事很重要。谢谢你!”

这位秘书对他的印象很深刻,因为他看起来神情愉悦,文质彬彬。如果是别人,她可能不会放在心上,但是这个男孩不一样,他有一股强有力的吸引力,令人难以忘记。所以,她将这张纸条交给了老板。

老板打开纸条,看后笑笑交还给秘书;她也把上面的字看了一遍,同样笑了起来,上面是这样写的:

“先生,我是排在第21号的男孩。请不要在见到我之前做出任何决定。”

你想他得到这份工作了吗?你认为呢?像他这样会思考的男孩无论到什么地方一定会有所作为。虽然他年纪很轻,但是他知道认真思考。他已经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抓住问题核心,然后全力解决它,并尽力做好。实际上,你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当你遇到问题时,一旦认真进行思考,便更容易找到解决办法。

要想克服失败的思维方式,学会积极思考非常关键。人必须调整心态,直到否定思维转变成肯定思维为止。

让每天都有一个愉快的开始,则一天里所有的事都会变好。

生活因你的态度而改变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电台节目,主持人问我:“你认为自己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是什么?”我的答案很简单:“思想的重要性。”如果知道你在想些什么,我就可以推断出你是什么的人。每个人的思想不同,也就造就了性格的差异。

我们每个人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怎样正确地思想。我们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曾经统治古罗马帝国的大流士留下一句发人深思的名言:“生活是由思想组成。”

当我们想到的都是快乐时,我们真的会快乐:当我们想的都是忧伤时,我们真的会忧伤;当我们想到恐怖,我们内心开始惧怕;当我们认为自己会失败时,我们最终会失败;当我们总是自怨自艾时,别人也会远离我们。诺曼·文森·皮埃尔说:“你不是你所想到的模样,但你却会成为你想像的人。”

我并不是提倡人们要盲目地乐观,而是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就是正视问题,但不过分忧虑。正视问题就要了解研究问题因何而来,再找出解决的办法,多余的忧虑和担心,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一个人可以在正视棘手问题的同时,在衣领上插一朵鲜花昂首漫步。洛威尔·托马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曾经协助洛威尔·托马斯拍摄一部电影,讲述艾伦贝和劳伦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他带着助手在前线拍摄了许多珍贵镜头,记录了劳伦斯和他手下那支骁勇善战的阿拉伯军队,也拍下了艾伦贝征服胜地的进程。最令世界为之轰动的,是贯穿整部影片的旁白“巴勒斯坦的艾伦贝和阿拉伯的劳伦斯”。在这部影片获得巨大成功后,他又用了两年时间准备拍摄一部印度和阿富汗的纪录片。

在遭遇了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糟糕的境地——他破产了。

当时,我们经常在一起。我十分清楚地记得,我们不得不到街头的小饭店去吃廉价的食品。如果不是着名的苏格兰画家詹姆斯·麦克白接济的话,我们恐怕连那点儿微薄的食物也吃不到。

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的要点,问题的关键在于:当罗威尔·托马斯身处债务危机时,他对此予以重视,但并不因此而感到忧虑。因为他深深懂得,如果自己因厄运而垂头丧气的话,自己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尤其对那些债权人来说更是如此。为此,他每天早上出门前,总是要把一朵花插在衣襟上,然后再昂首挺胸地走上牛津街。他的头脑中充满了积极和勇敢,绝不让挫折将自己击倒。对他而言,挫折不过是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攀登高峰时必须经历的有益训练。

人的精神状况对自身的肌体也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作用力。英国着名心理学家哈德菲在那本虽然只有54页但内容非凡的小书《力量心理学》里对此有杰出的论述。“我请来三个人,”他在书中写道,“来测试心理对生理的影响,以握力计来测量。”他要求那三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用尽全力抓紧握力计。

在一般情形下,他们的平均握力是101磅。第二项实验则是对他们进行催眠,并给他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他们非常虚弱。实验的结果是,他们的握力只有29磅——不到正常力量的三分之一。然后,哈德菲又让同样一批人作了第三琐实验,即在催眠之后,告诉他们说他们十分强壮,结果他们的平均握力达到了142磅。也就是说,当人们在潜意识里肯定了自己的力量后,其力量几乎增加了50%。

这就是我们难以置信的心理力量。

为了进一步证明思想的巨大魔力,我想再告诉大家一件发生在美国内战期间的最奇特的故事。这个故事完全可以写成一大本书,这里我们只长话短说。

很多人都知道基督教信仰疗法的创始人是玛丽·贝克·艾迪,但是在最初的时候,她却认为生命中只有疾病、痛苦和不幸。她的第一任丈夫在他们婚后不久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和一名已婚女人私奔,也抛弃了她,虽然他最后流落在一个贫民收容所里死去。她生有一个男孩,但因为贫困和疾病,不得不在孩子四岁那年把他送给了别人,而且从此之后下落不明,以至于长达31年都无法再见到他。

因为自身的健康状况很差,她一开始就对“信心治疗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她生命中具有戏剧色彩的重大转折却是发生在麻省理安市的一个很冷的日子里。那天,她走在结冰的街道上,路面太滑,她突然摔倒了并昏死过去。由于脊椎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她不停地痉挛,连医生也认为她不可能活得太久了。他们说:“即使出现奇迹,她能留下一条命的话,也绝对无法走路了。”

躺在一张仿佛在等待死亡的病床上,艾迪打开了《圣经》,读到了马太福音里的一句话:“有人用担架抬着两个瘫子到耶稣面前,耶稣对瘫子说:放心吧,你的罪被赦免了……起来,拿着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来,然后走回家去了。”

后来她回忆说,《圣经》中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信仰,一种能够医治她生理疾病的信仰的力量,使她“立刻下了床,开始行走”。

“这种经验,”艾迪太太说,“如同引发牛顿灵感的那只苹果一样,使我发现自己是如何好起来的,也意识到如何能使别人也做到这些……现在,我可以充满信心地对别人说:一切根源都在你的思想里,一切影响力都是一种心理现象。”

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家伙是不是在替基督教信心治疗法作宣传?”不!你错了!我并不是这个教派的信徒,完全没有传教的意思。但是,我活得越久,就越相信思想的伟大力量。在从事成人教育事业35年以后,我懂得了男人和女人都能够消除忧虑、恐惧和种种疾病的方法:改变想法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我亲眼见过几百次这种转变,因为见得太多,已经见怪不怪了。

再举一个例子,它发生在我的一名学生身上,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转变,同样可以证明思想的力量。这名学生的精神曾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原因就是忧虑。后来这名学生告诉我说:“我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忧虑。我担心自己太瘦了;担心自己不断地掉头发;担心自己可能永远无法赚到足够的钱娶老婆;担心自己永远无法做一名好父亲;担心自己无能而失去想要娶的那个女孩子;担心自己会给别人留下许多不好的印象;担心自己已经得了胃溃疡而无法再找到工作。我的内心充满了紧张感,就像一个没有安全阀的锅炉,压力终于到了无法承受的程度,突然有一天爆发了——我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如果你没有经历过精神崩溃的话,感谢上帝,千万不要有这种经历,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肉体上的痛苦能够超过精神上的极度折磨。“我的精神崩溃甚至严重到无法和家人交谈的程度。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内心充满了恐惧感,一点声音都会吓得我跳起来。我逃避所有的人,常常无缘无故暗自哭泣。

“我终日痛苦不堪,觉得自己被世界抛弃了,甚至连仁慈的上帝也抛弃了我。有的时候,我真想跳河自杀,一了百了。

“也许换个环境能对我有所帮助,于是我决定到佛罗里达州去旅行。上火车之前,父亲交给我一封信,并叮嘱我到了目的地以后再看。我到佛罗里达的时候正是当地的旅游旺季,许多旅馆都客满,我只好住在一间汽车旅馆里。当时我想在迈阿密一艘不定期航行的货船上找一份工作,但没有成功,因此我就把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海滩上。

“在佛罗里达的日子比在家里更难过,于是我拆开了父亲的信。他在信中写道:‘儿子,现在你在离家1500英里的地方,但你并没有觉得有什么改变,对不对?我也知道你不会觉得有什么两样,因为你依然带着所有烦恼的根源——你自己。事实上,无论是你的身体还是你的精神,都毫无毛病。并不是你所遭遇的环境使你受到挫折,而是由于你自己的想像。一个人心里所想的,就是他将要成为的。当你了解这一点后,儿子,回家来吧,因为你已经痊愈了。’

“父亲的信令我非常恼怒,我认为应该他同情我,而不是指责我。我再也不想回家了。就在那天晚上,我无意中路过一家教堂,因为无聊,就决定进去看看。里面正在传道,讲的是‘战胜精神,甚于攻占城池’,大意竟然和父亲的信如此相同,我不禁沉思起来,我终于吃惊地明白自己有多么愚蠢,还曾想过改变世界和他人,原来我唯一需要改变的,正是我自己思想相机上的焦距。

“第二天我就回了家,一周后我恢复了工作。4个月后,我娶了心爱的姑娘。如今,我们有5个孩子,生活快乐幸福。上帝一直都很眷顾我。以前我只是一个小主管,现在我是拥有450名员工的工厂厂长。我理解了生命的真正含义,我常常提醒自己,注意调整思想的焦距,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我感激自己曾经的精神崩溃,才会让我发现思想的强大能量,现在的我充分运用思想带来积极的影响,不再让身心疲惫焦虑……”

我们的平静和快乐并不取决于外在的条件,诸如我们身在何处,我们拥有什么,或我们的身份,而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状态。

让我们以老约翰·布朗为例。他曾强占过美国一家军工厂,并企图鼓动奴隶叛乱,后被判处绞刑。他是坐在自己的棺木上被送往刑场的,当时在他旁边的警长都很紧张,而布朗却极为平静,欣赏着弗吉尼亚州衬着蓝天的崇山峻岭,他感叹道:“多么壮丽的国家,我从来没有真正看清楚过。”

我们也可以以斯科特为例。他是第一位抵达南极的英国人。在他们回程时几乎经历了人类最严酷的考验。他们在途中断了粮,也短了燃料。他们寸步难行,因为吹过极地的狂风已肆虐了11个昼夜——这风的威力强大到可以切断南极冰崖。斯科特一行知道自己活不下去了,便拿出原先准备的一些鸦片以应付这种情势。因为一剂鸦片可以叫大家躺下,进入梦乡,不再苏醒。但最终他们没有这么做,反而是在欢唱中去世。我们对他们的最后诀别壮举是后来才发现的,就在八个月后,一个搜索队找到了他们,并从冰冻的遗体上发现了一封告别书,告别书上是这么写的:如果我们拥有勇气和平静的思想,我们就能坐在自己的棺木上欣赏风景,在饥寒交迫时欢唱。

失明了的米尔顿在300年前就发现了同样的真理:心灵,是它自己的殿堂,它可成为地狱中的天堂,也可成为天堂中的地狱。

拿破仑与海伦·凯勒可谓米尔顿观点的最佳诠释者。集荣耀、权力、富贵于一身的拿破仑说道:在我的生命中,找不到六天快乐的日子。

反观既聋且哑又瞎的海伦·凯勒却说:我发现人生是如此美妙!

活了半百,如果我真的学到了什么,那就是:“除了你自己,没有别人能带给你平安。”让我重复爱默生短文《自我依赖》的精彩结尾:一次政治上的胜利,地产收益的提高,病体康复,久未晤面的朋友出现,或任何其他外来的事物,会使你士气高昂,你以为好日子就在前面。切勿轻信,世事并非知此,除了你自己,没有别人能带给你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