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性的优点全集
8123800000040

第40章 增强活力促发展(2)

光是看见桌上堆满了还没有回的信、报告和备忘录等等,就足以让人产生混乱、紧张和忧虑的情绪。更坏的事情是,经常让你想到“有一百万件事情待做,可自己就是没有时间去做它们”,这样不但会使你忧虑得感到紧张和疲倦,也会使你忧虑得患高血压、心脏病和胃溃疡。

宾州大学药剂研究教授约翰·斯脱克博士在美国药剂协会宣读过一份报告《机能性神经衰弱所进发的器官疾病——病人的心理状态需要什么?》,这份报告共列举了11种情形,其中第一项是:“强迫性履行义务的感觉,没完没了的一大堆待办事项。”

但是,这种“没有止尽,做不完又必须做”的感觉,又怎么可能凭借清理桌面这种如此简单的方法而加以避免呢?对“连续不断的待办事件”,真的必须处理完毕吗?着名的精神病医师威廉·萨德勒提起过这么一件事,他有一个病人,就是用了这个简单方法而免除了精神崩溃。

这位病人是芝加哥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第一次去见萨德勒的时候,整个人充满了紧张、焦虑和郁闷不乐。他工作繁忙,并且知道自己状态不佳,但他又不能停下来,他需要帮助。

“这位病人向我陈述病情的时候,电话铃晌了,”萨德勒医师说道,“电话是医院打来的。我丝毫没有拖延,马上作出了决定。只要能够的话,我一向速战速决,马上解决问题。挂上电话不久,电话铃又响了,又是件急事,颇费了我一番唇舌去解释。接着,有位同事进来询问我有关一位重病患者的种种事项。等我说明完毕,我向这位病人道歉,让他久候。但是这位病人精神愉快,脸上流露出一种特殊的表情。”

“别道歉,医师。”这位病人说道,“在这10分钟里,我似乎明白自己什么地方不对了。我得回去改变一下我的工作习惯……但是,在我临去之前,可不可以看看您的办公桌?”萨德勒医生拉开桌子的抽屉,除了一些文具外,没有其他东西。

“告诉我,你要处理的事项都放在什么地方?”病人问。

“都处理了。”萨德勒回答。

“那么,有待回复的信件呢?”

“都回复了。”萨德勒告诉他,“不积压信件是我的原则。我一收到信,便交待秘书处理。”

6个星期之后。这位公司主管邀请萨德勒到其办公室参观。令萨德勒吃惊的是,他也改变了——当然桌子也变了,他打开抽屉,里面没有任何待办文件。“6个星期以前,我有两间办公室,三张办公桌,”这位主管说道,“到处堆满了有待处理的东西。直到跟你谈过之后,我一回来就清除了一货车的报告和旧文件。现在,我只留下一张办公桌,文件一来便当即处理妥当,不会再有堆积如山的待办事件让我紧张忧烦。最奇怪的是,我已不药自愈,再不觉得身体有什么毛病啦!”

良好的工作习惯之二: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行事。

遍及全美的都市公司的创始人亨利·杜哈提说,不论他出多少钱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具有两种能力的人。

这两种能力是:第一、思想的能力;第二、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行事的能力。

白手起家的查理·鲁克曼经过12年的努力后,被提升为派索公司总裁一职,年薪10万,另有上百万其他收入。他把成功归功于杜哈提谈到的两种能力。鲁克曼说:“就记忆所及,我每天早晨5点起床,因为这一时刻我的思考力最好。我计划当天要做的事,并按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

全美最成功的保险推销员之一弗兰克·贝特格,每天早晨还不到5点钟,便把当天要做的事安排好了——是在前一个晚上预备的——他定下每天要做的保险数额,如果没有完成,便加到第二天的数额,以后依此推算。

长期的经验告诉我,没有人能永远按照事情的轻重程度去做事。但我知道,按部就班地做事,总比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要好得多。

假使萧伯纳没有为自己定下严格的规定,保持每天写出5页稿子的文字,他可能永远只是个银行出纳员。他度过了9年心碎的日子,九年总共才赚了30块钱稿费,平均每天才一分钱!由于他一直把写作当成最重要的事去做,终于成了世界着名的作家。就连漂流到荒岛上的鲁宾逊也不忘每天定下一个作息表呢!

良好的工作习惯之三:当你碰到问题时,如果必须做决定,就当场解决,不要迟疑不决。

前面曾经提过世界着名的亚历西斯·卡锐尔博士的话:“不知道怎样抗拒忧虑的生意人都会短命而死。”

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已故的H·P·豪威尔告诉我,当他在美国钢铁公司任董事的时候,开始董事会总要花很长的时间——在会议里讨论很多很多的问题,达成的决议却很少。其结果是,董事会的每一位董事都得带着一大包的报表回家去看。

良好的工作习惯之四:学会如何组织、分层负责和监督。

很多生意人替自己挖下了个坟墓,因为他不懂得怎样把责任分摊给其他人,而坚持事必躬亲。其结果是,很多枝枝节节的小事使他非常混乱。他总觉得很匆促、忧虑、焦急和紧张。要学会分层负责,是很不容易的。我知道,我以前就觉得这个很难,非常的困难。我由经验也知道,如果找来负责的人不对,也会产生很大的灾难。可是分层负责虽然很困难,一个做上级主管的,如果想要避免忧虑、紧张和疲劳,却非要这样做不可。

行动是良方

许多人害怕负起做决断的责任——决定不下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因为他们担心,事情若是做不成功,他们便要成为承摆者的对象。因此,他们尽可能避免负责。如有必要,他们会陷入忧愁、疑惧、或不知所措。这种焦虑和紧张,往往使身体和精神趋于崩溃。1942年,有位住在加拿大尼加拉瓜瀑布地区的年轻小伙子,名叫柯思迪罗。他退伍之后,立刻在“安大略水力发电代办处”找到一份修理机械的工作。18个月以来,他一直表现良好,而且工作得很愉快。一天,上司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他被升任做领工,负责管理厂内重机油的设备。

“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忧愁了。”柯思迪罗描述道:“我曾是个快乐的机械工,但调升为领工之后,日子便不再快乐了。我所负的责任带给我许多压力,不论是清醒时或在睡梦里、不论在厂内或家里、焦虑常是我最亲密的伴侣。”

“然后,事情发生了——我一直埋怨的紧急变故终于发生了。我当时正走向一个碎石坑,那里应有四部牵引机在工作。但坑里那时是一片宁静,我急忙跑过去看,原来四部牵引机都发生故障。”

“我从没碰到这样的大事故,因此脑子空空不知如何是好。我跑去找监督,告诉他这个天大不幸的消息,然后静等着他向我大发雷霆。”

“但屋顶并没有掉下来,相反的,这位监督转过身来,若无其事地向我微微一笑,然后说了几个字眼——假如我有幸活到一千岁的话,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字眼。他对我说:

“把它修好啊!”

“就从那一刻开始,我所有的忧愁、恐惧和焦虑,完全一扫而空,整个世界又恢复了正常。我急忙拿了工具出去,马上开始修理那四部牵引机。这几个神妙的字眼可说是我一生的转折点,并且改变了我的工作态度。感谢那位监督,我不但再度对工作燃起了热忱,也下定决心——遇事不要惊慌,不要忧烦,只要赶紧‘把它修理好’,就可以啦!”

住在印第安那州的泰德·史坦堪普先生,便是位幸运人士。他的父亲不仅了解积极行动的价值,并且知道如何把这个观念和习惯传授给儿子。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当泰德年方12岁的时候,临近住了一个小太保。时时跑过来欺负他。小泰德因此不敢出门,认为躲在家里较为安全。一天,小泰德帮父亲割草,父亲为了表示酬谢,便给了一些钱要他去看电影,或吃些冰淇淋。但小泰德不想出门,因此虽然拿了钱,却一直没有出去看电影——这是他最喜欢的嗜好,但因害怕小太保纠缠,所以宁愿放弃。

“父亲问我是不是病了。”泰德·史坦堪普先生回忆道:“我只含糊地答了几句。第二天,我冒着危险在巷子里玩弹珠,不幸就看到小太保远远走过来。小太保一见到我,马上冲了过来,我则没命地躲进车库里,上气接不着下气,而且吓得脸色发自。更不幸的是,我又与父亲碰个正着,他问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只好骗他我正和朋友玩捉迷藏。这时,小太保的声音在巷子里响起:

“‘出来呀,你这胆小鬼!’”

“父亲听了,转身走开,不多久便取来一条两尺长的皮带。他告诉我,看我是愿意到巷子里面去面对小太保,还是宁愿留在车库里吃皮鞭子。我犹豫不决,父亲的皮带立刻抽过来,狠狠落在我的后臂部,那痛楚使我愿意马上去面对任何其它的打击。”

“我像炮弹一样冲出车库,并且狠狠地给站在巷子里的小太保一个出其不意的攻击。由于他完全没有预料到,一时反应不过来,因此给我一个大好时机向前猛攻,最后当然是把恶人摆平了。”

“接下去的几天。可说是我童年时期最称心如意的日子。我享受到重获自尊的快乐,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不可逃避现实,要勇敢地面对它。这种体会,使我往后的日子受益无穷。而这完全得自父亲的皮鞭和理解。”

不仅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具有决断和行动的能力,这同时还是我们“自我保护装备”的重要元素。对大部份人来说,生活总是在几个固定形式中摆动,没什么特别,因此一旦意外事件发生,便会惶然不知所措。我们若是能在平时便养成行动的习惯,能很快地评估出自己所处的状况,能选出最好的解决方法,则一旦碰到生死关头或紧急时刻,我们才有可能化险为夷。

害怕采取行动害怕出问题的心理。只有鼓舞自己面对事实、勇往直进的做法才能克服下来。若我们能在年轻时便受到这样的训练,以后将受益无穷。

住在俄亥俄州春田市的艾尔·比夏先生,便曾遇到这样的危机。比夏先生和妻子及三岁大的女儿一同开车到科罗拉多欢度圣诞佳节。那一天,风雪交加,高速公路上的车子都减速慢行。忽然,开在他们前面的几部车子都停住了,比夏也急忙煞车停下来,并试着倒转车子往回开。但风雪实在太大了,他们一不小心便陷入车道的积雪当中,动弹不得。

“我们停在那里几乎有一个钟头,内心实在焦虑不已。”比夏先生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道:“在那一个钟头里,我们担忧的程度超过了所有以往的经历。夜色降临了,气温愈来愈低,风雪也变得更厉害了。路上的积雪愈来愈厚,我们的车子是绝对无法再开动了。我望着太太和女儿,心里知道必须赶紧采取行动,以求取生存。”

“我记得方才开车的时候,曾路过一栋农舍,距离我们停留的地方约四分之一里远。假如我们能走到那里,生存或许有望。于是,我把女儿抱在怀里,便和太太一同向农舍出发。这真是一趟艰苦的路程!积雪高到我们的臀部,得费极大的力气才能向前走一小步。那真是痛苦的经历,但我们终于走到了农舍!”

“接着的廿四小时,我们都留在那栋有四间房的农舍里,还有另外33个人也因风雪而困在那里。但我们都觉得十分温暖、安全,简直就像到了天堂一样。事过境迁之后我们回想,假如那时我们没有毅然决然采取行动,而只呆坐在车里等侯,相信我们早就冻死在风雪中了。”

是的,紧急的情况往往逼使我们要当机立断,立刻采取行动,不能多有犹豫、考虑的时间。否则情况将难以补救。

说出心中的忧虑

1930年,约瑟夫·普拉特博士——他曾是威廉·奥斯勒爵士的学生——注意到,很多波士顿医院来求诊的病人,生理上根本没有毛病,可是他们却认为自己有那种病的症状。有一个女人的两只手,因为“关节炎”而完全无法使用,另外一个则因为“胃癌”的症状而痛苦不堪。其他有背痛的、头痛的,常年感到疲倦或疼痛。他们真的能够感觉到这些痛苦,可是经过最彻底的医学检查之后,却发现这些女人没有任何生理上的疾病。很多老医生都会说,这完全是出于心理因素——“只是病在她的脑子里”。

可是普拉特博士却了解,单单叫那些病人“回家去把这件事忘掉”不会有一点用处。他知道这些女人大多数都不希望生病,要是她们的痛苦那么容易忘记,她们自己就这样做了。那么该怎么治疗呢?

他开了一个班,虽然医学界的很多人都对这件事深表怀疑,但却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从开班以来,18年里,成千上万的病人都因为参加这个班而“痊愈”。有些病人到这个班上来上了好几年的课——几乎就像上教堂一样地虔诚。我的那个助手曾和一位前后坚持了9年并且很少缺课的女人谈过话。她说当她第一次到这个诊所来的时候,她深信自己有肾脏病和心脏病。她既忧虑又紧张,有时候会突然看不见东西,担心失明。可是现在她却充满了信心,心情十分愉快,而且健康情形非常良好。她看起来只有40岁左右,可是怀里却抱着一个睡着的孙子。“我以前总为我家里的问题烦恼得要死,”她说,“几乎希望能够一死了之。可是我在这里学到了忧虑对人的害处,学到了怎样停止忧虑。我现在可以说,我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下一次我们再碰到什么情感上的难题时,何不去找个人来谈一谈呢?当然我并不是说,随便到那里抓一个人,就把我们心里所有的苦水和牢骚说给他听。我们要找一个能够信任的人,跟他约好一个时间,也许找一位亲戚,一位医生,一位律师,一位教士,或是一个神父,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希望得到你的忠告。我有个问题,我希望你能听我谈一谈,你也许可以给我一点忠告。也许旁观者清,你可以看到我自己所看不见的角度。可是鼬使你不能做到这一点,只要你坐在那里听我谈谈这件事情,也等于帮了我很大的忙了。”

把心事说出来,这是波士顿医院所安排的课程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下面是我们在那个课程里所得到的一些概念。其实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做到这些事。

准备一本“供给灵感”的剪贴簿——你可以贴上自己喜欢的令人鼓舞的诗篇,或是名人格言。往后,如果你感到精神颓丧,也许在本子里就可以找到治疗方法。在波士顿医院的很多病人都把这种剪贴簿保存好多年,她们说这等于是替你在精神上“打了一针”。

一、不要为别人的缺点太操心——不错,你的丈夫有很多的错误,但如果他是个圣人的话。恐怕他根本就不会娶你了,对不对?

在那个班上有一个女人,发现她自己变成一个专门对人苛刻、责备别人、爱挑剔,还常常拉着一张脸的妻子。当人家问她“要是你丈夫死了你怎么办?”的问题时,她才发现自己的短处。她当时着实吃了一惊,连忙坐下来,把她丈夫所有的优点列举出来。她所写的那张单子可真长呢。所以下一次要是你觉得你嫁错了人,何不也试着这样做呢?也许在看过他所有的优点之后,会发现他正是你希望遇到的那个人哩。

二、要对你的邻居有兴趣——对那些和你在同一条街上共同生活的人,有一种很友善也很健康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