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健康36计
8124400000039

第39章 第19计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2)

安徒生有一则名为《老头子总是不会错》的童话故事:乡村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惟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子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口袋烂苹果。在每次交换中,他都想给老伴一个惊喜。

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三个人于是一起来到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充满了对老头子的钦佩。她嘴里不时地说着:“哦,我们有牛奶了!”“羊奶也同样好喝。”“哦,鹅毛多漂亮!”“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结果,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就要学会不要为失去的一匹马而惋惜或埋怨生活,既然有一袋烂苹果,就做一些苹果馅饼好了,这样生活才能妙趣横生,和美幸福,这样,你才可能让自己生活在快乐的境界里,获得意外的收获。

生命有得到是正常的,有失去也是正常的,如果你紧紧抓住失去不放,得到就永远也不会到来。放下失败,抓住成功,就可以让生命重放光彩。而这一切,需要你有一颗淡泊名利得失、笑看输赢成败之心。个性乐观的人对得失看得很淡,他们认为“得”是劳作的结果,无论劳心劳力,“得”都是心愿的实施,了得了心愿,却难免会失去追求。得到功名利禄的时候,满心喜悦,但同时也失落了沉思与警醒;得到婚姻的时候,爱情的光芒免不了黯淡;得到虚荣的时候,灵魂却在贬值;失去最爱的时候,便是得到永恒的寄托;失去依赖的时候,便得到人生必备的磨砺;失去憧憬的时候,便得到现实的选择。

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有时你会赢,有时则会输。你应该训练自己掌握游戏的规则,这样你就会尽可能多的在游戏中获胜。两个工程师合作承担了一个研究项目,在项目即将完成时,作了一次试验,结果,出乎意外地失败了,他们从中发现了一些以前未曾预见的问题。面对挫折,一位工程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完成这项研究项目的能力,而另一位工程师却为此感到欣慰:幸好现在及时发现了问题,这样可以在这个项目投入实际运作时避免许多错误。

毫无疑问,只有抱着积极的心态,才能使你有勇气迎战突如其来的挫折,不被挫折所击垮。也只有这样,你才能从挫折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继续走上成功的道路。

对得与失的认知,看似平淡,却折射出一种对人生使命的思考,对物质和精神关系的透彻理解。人的一生,就是得与失互相交织的一生。得中有失,失中有得,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暂时放弃一些物质上的享受,去追求让更多的人过上舒适幸福的生活,这种精神不仅让人尊敬,而且那种目标达成后的精神愉悦,是一般人所体验不到的,是超越物质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和享受。

人的情绪是一个定数,腾不出空间来快乐,就会腾出空间来忧伤,腾不出乐观的情绪,就会腾出悲观的情绪。

释放你苦闷

有苦恼就要宣泄,应该选择理智而道德的一种方式。

一个总经理模样的人训斥了一名职员;职员无奈,便转而训斥他的下属;下属挺火,回家后莫名其妙的把气撒在妻子的身上;妻子气极,便把受到的委屈一古脑儿发泄在儿子身上,打了儿子一个耳光;儿子恼怒之际,飞起一脚踢向小狗;小狗疼的乱窜,发疯似的冲出门乱咬,正好咬着从这路过的总经理。看,这里的职员训斥下属,下属训斥妻子,妻子打了儿子,儿子踢了小狗,其实这是一种情绪“宣泄”方式,只不过方式不太恰当。

我们应该承认,人受了委屈或者憋了一肚子气时,常常需要“释放”他的怒气,正如火山需要喷发。因此,“宣泄”并不奇怪,乃是宣泄者企图谋取心理平衡的一种客观需要。

我们还应承认,选择什么宣泄方式,常常会因人而异,比如,理智者会冷静而从容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卤莽者会因其冲动而“莫名其妙”的误伤他人。而愚蠢者则会莫名其妙的走向极端,甚至采用不可取的自罚形式,这就是一句老话所说,生气时踢石头,疼的是脚指头。

不信你看,妻子何辜?儿子何辜?小狗何辜?他们平白无故的挨打挨骂挨踢,不就是宣泄者的方式不对头吗?由此可见,莫名其妙的宣泄,常常会使人感到不近情理,这样的发泄,也只能被视为一种糊涂,一种可怜巴巴的“孩子气”。

其实,有苦恼就要宣泄,应该选择理智而道德的一种方式。

让清凉的春风把苦恼吹跑,让夏日的流水把苦闷冲走,让优美的歌声给你个诗意,让书中的乐趣送你份安定,如此赶走“苦闷”,不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与智慧吗?

但有些方法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合的,所以要自己创造一些宣泄方法。

摔打一些无关紧要的物品能够有效地宣泄或是对空大喊缓解一下自己的冲动。最好是跑到楼下,再爬上楼,每步登两个台阶,跑步上楼更好。还可以与别人聊聊。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会产生一些矛盾或意见,这很容易使人发怒。如果我们把心中的不满或意见坦率地讲出来,即可泄怒,又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同志间的团结。或者讲给自己信得过的朋友,以便得到安慰。这种释放的方法也是很可取的。高度压抑的日本社会里,商人发明付钱砸东西的“解脱室”,供怒气难扼又无处发的人宣泄。来到解脱室的人需付费,依照费用高低拿到各种陶瓷花瓶、器皿或小雕像,客人通常会先写上痛恨者的名字,边破口大骂边将手中小雕像往墙壁用力一砸。

不过,砸东西、踢家具等藉着外物转移情绪,虽然可暂时抒解怒气,但许多人开始担心会不会演变成暴力行为性格?专家认为,若不去察觉情绪的细微变化,而总是以宣泄方式排解,其实怒气并没有真正被消化,反而会形成恶习,重复发生。

找人谈一谈:当压力越来越大,心情越来越糟时,不妨与家人、好朋友或当事人聊聊。倾诉是改善不良心情的最好方法。但这时要注意原则,掌握分寸。不该说的隐私、涉及人际关系的事、面对不能对其畅谈的人等等,都不能为图一时心情痛快全倒出去,为以后留下麻烦。

还可以写信,可以像拳击队员一样对沙袋之类的物品猛击,可以大哭一场,可以唱唱卡拉OK。还有参加体育活动、朋友联聚会、逛商店、休假、外出旅游等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换自己的不良心情。

阿Q精神也是一种宣泄。看开点,实际点,凡事别想太多的后果,越想越烦恼。对某些事,把它想到最坏,并告诉自己“不过如此,还能怎样呢?”这样你反而轻松了。以前跑江湖的人常说一句话:脑袋掉了不过碗大的疤瘌。这话听起来令人害怕,但江湖中人这种洒脱的习性值得借鉴。也不要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是自己的不用争也跑不了,不是自己的争也争不来。即使争来了,付出与所得之比是不是合算呢?

除了宣泄以外,还要自己寻找乐趣。如:蹦迪、卡拉OK、看足球、电子游戏、打牌、体育活动等等,只要有兴奋点,就能使你快乐。

学会向人倾诉

把心中的苦处能和盘倒给知心人并能得到安慰甚至计谋的人,心胸自然会像打开了扇门。

好的心情是每一个人的渴望。人们都愿意自己经常并永久处于欢乐和幸福之中。

但是,由于人们的期望太多,对唾手可得的成功又常不经意,就会出现“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的感觉。再加上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千变万化的形势,甚至某些天灾人祸,人的情绪更是遭受各种各样的侵袭和打击。心情不快是不良情绪的一种表现。

那么,如何对待心情不快呢?及时转移与及时倾诉是我们给你的建议。

1.分析、了解是什么造成了心情不快。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漫无头绪是很难化解不良情绪的。知道了不快的根源,积极面对,主动自觉地消除这些因素,至少是降低自己的要求和期望,达到相对的均衡。

2.转移。

转移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是思路转移。当扫兴、生气、苦闷和悲哀的事情临头时,可暂时回避一下,努力把不快的思路转移到高兴的思路上去。例如,换一个房间、换一个聊天对象、有意去干一桩活、去串门会一个朋友或有意上街去看热闹等。

其次是对象转移。亲近宠物有意饲养猫、狗、鸟、鱼等小动物及有意栽植花、草、果、菜等,有时能起到排遣烦恼的作用。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主动与小动物亲近,小动物凭与主人感情的基础,会逗主人欢乐,与小动物交流几句更可使不平静的心很快平静。摘摘枯黄的花叶,浇浇生菜或坐在葡萄架下品尝水果都可有效调整不良情绪。

再则是目标转移。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既然不可能爬上那座山,到旁边山谷看看风景也好。

3.倾诉。

心情不快却闷着不说会闷出病来,有了苦闷应学会向人倾诉的方法。可以向朋友倾诉,学会广交朋友。如果经常防范着别人而不交朋友,也就无愉快可谈。没有朋友的话,不仅遇到难事无人相助,也无法找到可一吐为快的对象。把心中的苦处能和盘倒给知心人并能得到安慰甚至计谋的人,心胸自然会像打开了扇门。家人也是很好的倾诉对象。即使面对不很知心或陌生人,学会把心中的委屈不软不硬地倾诉给他,也常能得到心境立即阴转晴之效。当然,经济实力许可的情况下,经常找心理医生倾诉,往往能够更有效地调节情绪,有时还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指点。

初次之外,你还要修养身心。这往往从爱好、品德和思想境界着手。

人无爱好,生活单调,而且与那些有着一、两种令人羡慕的爱好的人相比,心中往往平添几分嫉妒与焦躁。除少数执着追求自己本职事业者外,许多人能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集邮、打球、钓鱼、玩牌、跳舞等都能使业余生活丰富多采。每遇到心情不快时,完全可全身心一头扎到自己的爱好之中。

善良,和顺是最能够有效消除心情不快的美德。往往能够防患于未然。

慷慨大方,多舍少求,不必斤斤计较。这就是我提出的“非我”疗法。知足者常乐,老是抱怨自己吃亏的人,的确很难愉快起来。多奉献少索取的人,总是心胸坦荡,笑口常开。整天与别人计较的人心理不可能平衡。太多关心别人应该怎么样的人,也不可能有效放松。对别人能广施仁慈之心,包括当素不相识的路人遭遇困难时也能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往往很少出现烦心事。

装傻、视而不见、难得糊涂用在对待这类既烦心却又无关紧要的琐事时,也是改善心情再恰当不过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