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8124500000024

第24章 性心理障碍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1)

本章主要帮助你解决下列一些心理障碍:

1.同性恋

2.恋童症

3.恋物症

4.异装症

5.露阴症

6.窥阴症

7.易性症

8.摩擦症

9.性虐待

10.性洁癖

第一(节)认识性心理障碍

人类的性活动是一种基本的生理心理现象。这方面的障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性功能失调,指人的正常性欲受到抑制,导致性生活障碍,男性为阳萎、早泄,女性为性冷淡、性高潮缺乏等。据国外调查认为,心理原因是主要原因,由单纯心理原因和心理生理混合原因引起的占这类障碍的70%。另一类称作性心理障碍,主要指个体的性意向异常。

性心理障碍又称性变态,专指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和性指向障碍。不包括单纯表现为性欲减退或亢进和性生理功能方面的障碍。性心理障碍(性变态)厌恶正常性行为,其变态性冲动呈强迫性,往往难以克制和摆脱,性心理是以异常行为作为满足个人性冲动的主要方式的一种心理障碍,其共同特征是对常人不引起性兴奋的某些物体或情境,对患者都有强烈的性兴奋作用,而在不同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性行为方式。当已歪曲的性冲动付诸行动时多导致违纪,一般是有完全责任能力或限定责任能力。

关于性心理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理,简言之,其相关因素有以下几点:

1.遗传因素。性心理障碍的发生与一定的人格缺陷有关,但各型间缺乏特定的和一致的人格,如露阴癖最多见于具有抑制性特征的内向性人格的人。双生子调查资料支持同性恋的发生有遗传素质基础;家族性易性癖病例的发现也提示其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2.躯体因素。性心理障碍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类性腺活动阶段有关,一般在青春期开始明显,随年龄增长至更年期,性心理障碍的行为亦趋向缓和。关于胎儿的激素影响与性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发现:胎儿期雄激素的存在会使出生后的性行为类型为男性,而出生前雄激素的缺乏,则会发生同性恋行为。有学者认为,性腺内分泌不平衡是同性恋的生理原因。

3.环境因素。家庭的影响对性心理障碍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儿童期是性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家庭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与社会经济地位及文化程度也有一定联系。

4.性心理障碍的病理心理本质。弗洛伊德认为变态的性活动是他们幼年性经历的再现和延续。因此,在成人表现出强烈的幼年儿童式性活动就是性心理障碍的病理心理本质。怕羞、胆怯拘谨及缺少排解心理困境和应变能力的个性、创伤性心理诱因等都是发病的条件。

(一)性心理障碍综合诊断测验

为了明确你是否确实存在性心理障碍,请你进行“性心理障碍综合诊断测验”。你只需在下面的27个描述中,就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即可。

(二)测验记分与测评结果分析

只要符合每项中其中的一项内容就答“是”,记5分。选“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你的总分就是你的“性心理障碍综合测验”的总体得分。这个得分说明你是否存在性心理障碍。分数的意义如下:

如果你的得分在85分以下,说明你的性心理没有异常,不存在任何性心理障碍;

如果你的得分在90分~110分之间,说明你具备一些轻微性心理障碍的特征,但只要平时自己注意,并不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

如果你的得分在115分以上,说明你存在严重的性心理障碍,可能会影响你的生活与工作。建议你深入分析自己的心理问题,在运用本章提供的方法进行矫正的同时,立即寻求有关帮助。

第二(节)同性恋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

异性相吸、同性相斥,本是不可辩驳的自然规律,然而在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里,却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情爱发生了错位,所追求的性爱对象是同性,而不像正常人那样追求异性。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历史上、在各个文化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行为模式,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还是在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无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还是在远古时代。各种文化都曾斥责和反对过这种行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理解,人们已经开始慢慢接受了这一现象,其总的趋势是采取开放、宽容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同性恋,顾名思义即同性之间的爱恋。它属于性偏离中的一种。指在行动中或幻想中,喜欢与同性个体发生性关系,通常以同性个体作为性恋和性欲满足的对象,而对异性却反感厌恶,但满意自己的生物学性别。同性恋者男女均有。同性恋中,有的是绝对的同性恋,对异性毫无兴趣,有的既恋同性,但与异性也可有正常的性亲昵。那些因缺乏与异性接触机会或由于环境因素影响而暂时转向同性恋的,多是假性同性恋。同性恋者以抚弄阴部、乳房刺激、身体接触、口淫、相互手淫等为常见方式。

男女均可发生同性恋。其特点是对异性缺乏兴趣,甚至厌恶,而对同性则有爱慕,甚至迷恋。其性欲满足方式各种各样,性生活中有主动方和被动方,惯用的性行为方式是相互手淫、口交和肛交,也常有抚摸、接吻、拥抱等。具体来说:

(1)对同性的迷恋。对异性毫无兴趣甚至厌恶,对同性产生性爱的思想和感情,而不管是否发生性行为。大部分不仅表现为躯体的爱,而且有着很深的感情联系。

(2)寻求同性性行为,以同性亲昵行为来满足性欲。对同性伴侣有性幻想和性欲望,为此感到痛苦。有与同性的性活动,并为此感到迷茫、内疚和焦虑。并对他人隐瞒性认同。

(3)男女同性恋的不同。男性同性恋者远远多于女性。同性恋者之间的联系,女性之间比较固定,男性之间较不固定。女性同性恋多较隐蔽,不易发现。只有少数几个同性伴侣。男同性恋者的性冲动较正常人更为强烈,性生活的频率及性伴侣的数目均较正常人多。

(4)外在行为表现。部分男性同性恋者的行为带有女人气,俗称娘娘腔,喜欢按照女性的活动方式行事。部分女性同性恋者的行为则带有男子气息,俗称假小子,喜欢从事男性的活动和以男性的方式办事。

(5)其他表现。同性恋的性取向远远发生在性成熟之前。从少年时期开始,在可与异性经常接触的环境中,持续表现出对同性成员的性爱倾向。对异性成员可持续缺乏性爱倾向,因此难以建立和维持与异性成员的家庭关系。由于性倾向的不确定常导致婚姻冲突。同性恋者一般在郊外、公园或其他场所寻找相同嗜癖者。

(一)测验指导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男人爱上男人,女人爱上女人,也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生存、生活的方式而已。在选择爱情的时候,他们存在着一点点自己的想法。想知道自己是否也有同性恋倾向吗?不妨来测试一下吧。

(二)自我测验题目

(三)测验计分与测评结果

第1、10、19、25、28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余各题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你的总分:

0~5分:你完全没有同性恋的倾向,与同性感情过界的可能几乎是零,你对爱情抱着极其郑重的态度,希望找到一个可靠的可以信赖的异性伴侣度过终生。

6~10分:你对同性有时会产生好感,但不太容易出现同性恋。当你要面临生活的重要时刻时,如果有同性对你发动猛烈的爱情攻势,你就会倒向那一边。然而大多数时间,你还是希望自己可以和异性交往的。

11~20分:你是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喜欢与同性朋友在一起,但这并不说明你一定会往同性恋的方向发展。你并不排斥也并不歧视同性恋者。因此可以说如果有强烈的机会推动,你就有可能向同性恋方向发展。

21~30分:你是一个同性恋倾向严重到可以被直接归类为同性恋的人。即你是绝对的同性恋,完全不会有任何其他的性倾向。这与你对异性的某些性格的不满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你来说,只有对同性产生爱恋的可能性。

同性恋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同性恋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于人类这样一种偏离常态的性倾向和性行为,人们传统上认为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加以治疗和矫正。虽然在强调尊重个体、主张张扬个性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同性恋者和同性恋现象的态度越来越趋向宽容,但是,同性恋仍然被看作一种不符合社会期望的反常规现象。

真正的同性恋者是指那些在正常的社交环境中只对同性发生性爱,对异性不感兴趣的人。多数同性恋者并非绝对不对异性产生性爱兴趣,只是主导倾向以同性恋为主,对异性兴趣长期淡漠而已。在幼年时同性恋者即可出现种种迹象,如爱扮演异性角色等,但这些迹象常常是模糊而不自觉的,只有到了青春期开始后,同性恋行为才会突显出来。另外同性恋的一大特点是在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中多见,发生率的高峰处于两个极端。同性恋的持续时期有所不同,有的人一生都是同性恋者,有的人只有一个时期是同性恋者。

同性恋指以同性亲昵行为来满足性欲。男性同性恋者远远多于女性。女性同性恋多较隐蔽,不易发现。同性恋者还可按他们行为的主动性和被动性进行角色划分。前者多扮演丈夫的角色,后者多扮演妻子的角色。同性恋者的行为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只限于对同性心理上的欣赏,欣赏同性的美,肉体上不发生关系,这叫精神性同性恋。但是多数同性恋者有行为表现。

研究表明,同性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与遗传、激素失调、体格特征及社会文化的影响都有一定关系。就同性恋形成的心理特征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早期形成的对性欲的敌视,其后发展为对性欲、特别是对异性恋的否定;二是自尊心和自信心很低,未成熟的感觉根深蒂固;三是对同性恋性满足的强迫性不断增强。其形成有生理上的原因,但只占同性恋人群的很少比例。而大多数属于“后天”形成的性异常行为。在幼年时期,往往受到环境,主要是家庭环境对性角色期望倒错的影响,男性被按女性的角色培养,女性按男性的角色培养,从而导致儿童在性别认同上发生倒错。这样,到了青春期时对同性产生好感,对异性失去兴趣,甚至对异性反感、厌恶。

一般来说,同性恋者在失去同性恋关系或被人知晓面对社会压力时,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或抑郁反应,即使能维持同性恋关系也无他人知晓,同样也常常会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而苦恼万分。个别的同性恋者由于不堪忍受精神折磨而企图自杀。同性恋者虽可有与异性正常的性行为,但性爱倾向明显减弱或缺乏,因而难以建立与维持同异性成员的家庭关系。

(1)接受自己是同性恋者的现实,不带羞耻和内疚地去看待自己。同性恋为绝大多数人所接纳并不是件易事。而自身接纳却能从根本上解决同性恋者的痛苦,提高广大同性恋者的生活质量。要认识到同性恋并非邪恶,也不是道德败坏的表现,从而减轻内心的压力,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

(2)建立起能克服同性恋行为的信心,关键是使其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全面减少与性认同有关的焦虑的频率和强度,以便日常功能不受到影响。加强对同性恋这种性心理障碍的认识,建立治疗意愿,增强治疗信心,否则无法通过多种心理治疗完成其性心理和性行为的再塑工作。

(3)厌恶疗法。将厌恶性刺激与同性刺激对象相结合,以使同性恋者丧失对同性的性兴趣。即当看到同性刺激对象引起性兴奋时,立即口含一片事先准备好的黄连使之产生强烈的苦味体验,或者立即拉弹预先套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圈,使手腕产生疼痛刺激,以抑制变态的性兴奋。这样持续若干次以后,同性刺激对象就会转化成苦味体验的信号刺激,从而形成厌恶性条件反射,以后见到同性刺激对象时就会立即产生苦味的情绪体验而对之失去性兴趣。

(4)用“配对一淡化”法使当事人对同性的性兴奋转为对异性的性关心。即让同性恋者先观看同性照片以唤起性兴趣,当性兴趣引发性兴奋时,迅速取走同性照片并用异性照片替代,从而把性兴奋的余波转嫁迁延到异性身上,使其逐渐对异性产生性兴趣和性兴奋。

(5)脱敏疗法。合理安排其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对当事人进行与异性交往的训练。增强与异性接触的信心,提高对异性的好感,并让患者自己指定所要接触的异性,最终达到与异性正常交往的目的。

(6)暴露疗法。让同性恋者结婚与异性发生性关系,也有让同性恋者反复体验与异性接触所获得的情绪体验,从其内部机制上逐渐消除对异性的厌恶体验,最终产生好感,改变同性恋行为。

第三(节)恋童症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

“恋童”毋庸质疑是个敏感话题,更是个让人谈及色变、惟恐避之不及又实在有些难以言表的另类问题。在大多数人的心里,不仅对所谓“恋童”者难以理解,更是把这样一种“怪癖”归于超变态的“妖魔附体”。尽管“恋童”古今中外都不乏记载,但在如此高度文明的今天,他们还是会被全数国家置于法律严惩的范畴。

恋童症是指对成年异性没有性欲望,而专门选择儿童作为性满足对象的一种心理病态。恋童症的性要求和性反应部分或全部有意识地指向那些通常是13岁以下的儿童。其性满足对象可指向异性儿童,也可指向同性儿童。此症主要见于男性,可分为同性恋童症和异性恋童症两类。性行为方式,同性恋童症者通常采取口交和肛门交(鸡奸);异性恋童症者采取口交、肛门交和阴道交媾,采用较多的是阴道交媾。这两类恋童症者在性交时都会在儿童身上造成外伤和咬痕,有时甚至因为恐惧和羞辱而杀死儿童。

恋童症患者是作为一种性变态的恋童癖,是指成年人对成熟的异性不感兴趣,专门以性发育尚未成熟的儿童为性行为对象。其获得性快感的方式有:窥视、触摸儿童阴部、拥抱接吻、鸡奸、腿间性交、手指插入与强奸等。

(1)多见于男性。对13岁以下或尚未进入青春期的儿童,产生性幻想、性冲动,并希望与其发生性行为,追求的是心理上的性满足和性快感。

(2)采取各种变态行为包括玩弄儿童的生殖器,或插入女童阴道,或令儿童抚弄其性器官或从事口与阴道交合等。常常通过窥视或玩弄儿童的生殖器来达到性满足,性接触往往未达到性交的地步就中止了。

(3)随着时间的延长,心理满足便会演变成生理满足,即出现性交要求、玩弄儿童、折磨儿童等行径,还用些诱惑或其他手段使少年儿童无法脱身受到身心暴力的摧残,给受害儿童带来很深的情感创伤和身体伤害。

(4)对反复发生这类冲动行为或因这类性冲动而感到明显痛苦。这种冲动可能造成患者社交、工作等日常功能明显的挫折或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