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8124500000004

第4章 轻微心理障碍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2)

(3)凡事漠不关心,仿佛与己无关。不关注他人,不关心他事,严重者对自己的事也懒得应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典型的表现。

(4)对人怀有戒心甚至敌对情绪。不能容忍别人的失误,不容易相信别人,常常处于无动于衷的状态。

(5)漠视、轻视甚至歧视的行为表现。很少大喜大悲,不容易激动,爱心丧失,兴趣减弱,对未来并不抱有期待。

(一)测验指导

与冷漠相对的心理特征则是热情,很多时候我们会用“你不够热情”意指“你是一个冷漠的人”,你是否正为被贴上了“冷漠”的标签而苦恼呢?下面的题目,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选择答案。

(二)自我测验题目

(三)测验计分与测评结果

第3、12、14、21、25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2分。其余各题答“是”记2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你的总分:

0~10分:你是个极热情的人,冷漠与你无缘。相信性格开朗、豪放的你肯定拥有好人缘,不少人对你注目和乐于亲近。

12~20分:你比较理性化,虽然偶尔有“低温”的时刻,但也是人之常情,这样的你给人一种颇为亲切的感觉。

22~40分:你不是热情的人,但也未必是一个“冷血动物”,只是较不容易将心中的感情表现出来。而你有一个优点,就是不容易发怒。小心别乱发脾气。

42~50分:可以肯定地说,你有冷漠的倾向。请小心改变一下自己的处事态度,不然你会和“社交”脱节,从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冷漠作为一种心理问题,通常是个体在遭受挫折后,随之产生的一种漠不关心与无动于衷的态度。这是由于当事人对引起挫折的对象无法或无力进行攻击,又找不到合适的替代物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并且无法避免现实和改变环境,就只能以冷漠来获得心理平衡。这种冷漠往往含着心理的痛苦和恐惧。

冷漠与思想情操低下、极端自私面对他人的不幸无动于衷甚至幸灾乐祸是不同的,与帮助或救助别人却受到嘲讽甚至打击而对助人变得心灰意冷也是不同的,与受“只扫自己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传统旧意识的影响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表现也是不同的。当然,与性格内向、情感强度较弱而外露表现不明显或因工作、家务等过于劳累而整日处于疲惫状态、难以对人表现出高涨的热情更是不同的。所有这些,都应该予以区别。

冷漠还有其深刻的心理成因。一般说来,当人们失去亲友、事业不顺或健康不佳时,会失去生活的动力和信心,这时,冷漠就可能产生。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至爱,一旦失去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创伤,甚至让人觉得生命已无意义,这时还会有什么兴趣呢?尤其是年轻人,对生命、事业、朋友、爱情都有很高的希冀。殊不知,希望越高,一旦不能实现,失望也越大。所以,冷漠源于一种观念的狭隘和过高的成就动机。成就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动力。然而过高的成就动机带来沉重的心理负荷,往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冷漠也不同于作为心理障碍的情感淡漠。前者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是情感反应的自我抑制;后者属于心理障碍,是情感反应和内心体验的缺乏,对引起正常人极大悲伤或愉快的事,如生离死别、久别重逢等也无动于衷、漠不关心。情感淡漠通常是慢性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痴呆病人的主要症状。

(1)客观地评价自己。具有冷漠心态的人往往不能自爱自重,对自己的能力和发展的可能性估计过低,不但要能看到自己的不如人之处,也要看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适当降低标准,不必强己所难;另一方面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方法稍作变通。实际上,冷漠的背后是爱的缺乏。改变冷漠不是要有惊天动地的功绩,而只是从身边的小事开始。

(2)正确地表现自己。冷漠心态往往是由于屡受挫折而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所致。要消除这种怀疑,要学会适当地表露自己的才能。具有自卑冷漠心理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

(3)正确地补偿自己。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不要背思想包袱,应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这便是积极而有效的补偿。扬长避短,生活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事实屡见不鲜。

(4)多与他人交流。交流不仅是克服冷漠的良方,也是攻克一切情感障碍的武器。

(5)接触大自然。孤独、冷漠时,不妨出去走一走,转一圈,呼吸几口新鲜空气,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消除胸中的苦闷和忧郁。

(6)欣赏艺术。无论是文学、音乐或美术,都蕴含着让人不得不折服的魔力。可以改变你冷漠的心。

第五(节)急躁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

急躁是指遇事焦躁不安、心烦意乱的人格表现缺陷。急躁是一种性格反映,是一种心态,是对人、对事的看法、态度、要求,是情绪化的比较激烈的表现。急躁的人往往缺乏定性,凡事恨不得立即办成。急于达到目的,又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激动不已,躁动不安,急躁情绪积累多了,便成了问题和毛病。

急躁往往伴有强烈的外部表现,如心急如焚、焦虑、心神不宁、惴惴不安等。具体来说:

(1)遇事忙忙碌碌、慌慌张张。不能定心做事情,不能冷静地分析现状,莽撞行事,结果通常是事倍功半或事与愿违。

(2)缺乏耐心,沉不住气。急于要达到某种目的,一旦未达到目的,又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激动不已,躁动不安。

(3)常表现出心急、焦躁、不安、担忧,常会发怒甚至暴跳如雷。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因小事生气或发怒。

(4)伴有身体的反应。如经常疲惫、神经脆弱,有时失眠或经常性头痛。

(5)长期的急躁会造成人格的缺陷,如缺乏韧性、不能坚持等。

(一)测验指导

日常生活中的急躁常常使我们事倍功半,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你是否正为自己急躁的毛病而烦恼呢?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完成下列题目。

(二)自我测验

(三)测验计分与测评结果

第7、8、10、12、18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2分。其余各题答“是”记2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你的总分:

0~10分:你脾气随和,好说话,通常心平气和,不斤斤计较,待人和气,人际关系好。通常知足常乐能保持内心的平衡。

12~20分:你紧张适中,遇事能冷静思考,生活充实,偶有高度紧张之感,可积极加以控制和调节。

22~40分:你的脾气有些问题,你可能比较爱计较,心情容易烦躁,耐心不够,通常情况下能与周围人友好相处,但时常会有些情绪,需要积极调整才好。

42~50分:你时常被焦躁的情绪困扰,缺乏耐心,心神不定,过度兴奋时常感觉疲乏,又无法摆脱以求宁静。建议你提高警惕,努力改变现状。

“急躁”往往和“易怒”联系在一起。性情急躁的人由于自我抑制能力较差,容易情绪失控,常常表现出特有的情绪激昂,有时甚至大发雷霆,与人争吵。性情急躁的人只会自讨苦吃。

急躁作为人格表现缺陷方面的一般心理问题,其情景性同样是很明显的,即一般只有遇到与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或与维护自尊和自身形象紧密相关的事情时,急躁性格才会显露出来,而与自己的切身利益、自尊等无关的事,可办可不办的事,或虽与自己的切身利益、自尊相关,但目前无法办成,其相关紧密度又不是很高的事,或与将来的切身利益、自尊紧密相关,但如今无伤大雅的事等,则通常不会表现出急躁的心情。如给友人复信、帮人购物、在学习期间想到毕业后的出路等,自知可急可不急或急也没有用,因而很少甚至不会表现出急躁情绪。

当然个性特质也是产生急躁心理的原因之一。个性特质主要是指人的性格,像人们常说的,有的人是急性子,有的人是慢性子;有的人脾气躁,有的人脾气温和。这些虽然有后天因素的影响,但基本属于遗传因素。

(1)注重自身素质和性格培养。急躁是一种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是一种暂时的心理过程,也是没有耐性的表现。克制急躁性格,摆脱急躁情绪,是一个不断修养自身、完善自己的过程。努力培养遇事不慌,处变不惊,面临大事能够冷静、镇定和从容地加以处理的素质。

(2)转移注意力。脾气急躁就意味着感情容易冲动。当引发急躁脾气的情景出现时,如果立刻转移注意力,把注意指向与此情景不相干的对象,或者立刻离开情景场合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则往往就能在时过境迁后使心情平静下来。

(3)增强自制力。矫正急躁脾气最重要的方法还是不断提高自制能力。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事,但只要持之以恒,把每次出现的引发暴躁脾气的情景当作机会,不断地锻炼,久而久之,必定能逐渐提高自制力而控制暴躁脾气。

(4)行动中时刻保持清醒,多分析,细思考,三思而后行。遇到不顺的情况,首先借助自制力,提醒自己尽快冷静下来,控制情绪的进一步发展。

(5)自我暗示法。当急躁情绪已经产生时,要及时进行心理上的自我放松,鼓励自己“不要急”,暗示自己“这件事根本就不值得着急”,“着急会把事情办坏”等等。通过这种心理上的自我放松,使冲动和急躁的心情平静下来,心情平静后,再从容不迫地进行工作。

第六(节)自卑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

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自卑的人常常情不自禁地过分夸大自己的缺陷,甚至毫无根据地臆造出许多弱点,还总爱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不能冷静地分析自己所受的挫折,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过失,不能认真地思考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也不能客观地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致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失去自信心,对那些稍加努力完全能够完成的任务也轻易放弃。

自卑是心理上的一种失调,是一种把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的自我意识。它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具体表现:

(1)总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表现为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胆小孤僻等。

(2)自我贬低,常将过错归咎于自己。自认是弱者。常无中生有地怀疑别人讨厌自己。当工作或学习成绩受到挑战或质疑时,不能成功地为自己辩护。

(3)缺乏稳定的自我形象。往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以掩饰自己的弱点。常倾向于超脱现实而陷入幻想世界。

(4)缺乏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有严重的孤独感。尽量回避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一切事物都很敏感,因而很容易遭受挫折。

(5)对批评很敏感,缺乏竞争意识。害怕竞争,容易受暗示。

(一)测验指导

自卑是阻碍我们人生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它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困扰。完成以下的心理测试,看看你是否也心存自卑感。

(二)自我测验

(三)测验计分与测评结果

第3、7、9、18、20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2分。其余各题答“是”记2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你的总分:

0~10分:你很有自信心,能与他人和睦相处。无论实际情况发展趋势如何,你都是乐天派,你对自己的才能和外表充满自信和骄傲,一般是很少有自卑感的。

12~20分:你很可能缺乏自信心,行事可能因保守而缺乏魅力。但这也许能使你安于现状,生活在一种平静的环境中。如果你认真反思一下,把你认为你能做的事列成表格,你会发现,事实上,你能做的事要比你想做的事多一些。

22~40分:你在做事前就贸然断定自己不行,自认为不如别人。主要是你不了解周围人们的真实状况,不清楚思考事情的本来面目,所以你会焦躁。若能搞清楚的话就会恍然大悟,随之则坦然自如。你的自卑感主要是你的无知所导致,缺点在于自认为不行就心灰意冷。

42~50分:你有强烈的自卑感,易用消极悲观的眼光看待事物,对自身的体魄和外貌缺乏自信,光是看到不利之处,在行动之前就自认为不行而转向消极。你必须立即行动起来,消除自己的自卑感。

自我评价过低。这是自卑的实质,表现在自卑者对自己的生理条件如外貌、身高等,以及对学习、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的评价上,认为自己明显不如他人;由于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于是怕别人看到自己所谓的“不足、缺点、缺陷”,不敢与人交往,或与人交往特别少,说话犹豫,缺乏应有的气魄和胆量。

有生理缺陷或智力缺陷的人易产生自卑。因为有缺陷,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偏差,认为其他各方面也比别人差,即出现了泛化。自我认识不足和过低的期望是形成自卑心理的最主要原因。自卑者在认识自己时,通常都是建立在不正确的社会比较上,他们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越比越觉得不如别人,从而形成了自卑心理。自卑者在活动中对自己的期望也过低,在任何活动之前,由于认识不足,他们常有一种“我很难成功”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自卑感并不是如影随形似地时时处处都会产生。自卑感通常产生于失败的体验之后,尤其是经历过多次失败之后,往往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就会对这种失败耿耿于怀而难以自拔,失去自信,从而把失败归咎于自己的无能。自卑感也产生于别人消极的评价,尤其是这些消极评价来自于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权威人士时,容易形成自卑感。虽然由于以上情景产生的自卑心理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以致在这段时间内沉默寡言甚至自暴自弃,严重影响人际交往和活动范围,但在这种诱发性情景不出现的大多数时间里,自卑心理并不会时时作祟,有自卑倾向的人同样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参加各种活动。

(1)提高自尊,确立内在自我价值感,相信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努力提升自己,形成一致的、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积极的自我评价。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任何人都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长处,也有短处。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去发现蕴藏着的优势,才能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2)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具有自卑心理的人,总是过多地看重自己不利和消极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积极的一面,缺乏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

(3)通过补偿作用“以勤补拙”和“扬长补短”。“以勤补拙”是指勤奋能够弥补笨拙。尽管自卑者有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只要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勤奋地学习,就一定能克服种种困难,取得同别人甚至是聪明人一样的效果。

(4)要不断地体验成功。能力再差的人,只要把期望值定得适当一点,不要好高骛远,凡事从小从低做起就能不断地体验成功。

(5)在积极进取中弥补自身的不足。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大都比较敏感,容易接受外界的消极暗示,从而愈发陷入自卑中不能自拔。而如果能正确对待自身缺点,把压力变成动力,奋发向上,就会取得一定的成绩,从而增强自信,摆脱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