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有技巧做事需手段
8125300000067

第67章 不拘泥形成,留好退路(7)

突然问,他情绪激动了,言词直指那位企图勒索烈土遗孀的出纳员。最后,他满含激情地说:“现在事实已成了陈迹。1776年的英雄早已长眠地下,可是,他们那衰老而可怜的遗孀还在我们面前,要求我代她申诉。不用说,这位老妇人曾经也是位美丽的少女,曾经也有过幸福愉快的家庭生活,不过,她已牺牲了一切,变得贫穷无依,不得不向我们请求援助和保护。试问,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听众被林肯的话感动了,一致要求法庭通过保护烈士遗孀不受勒索的判决。老妇人胜诉了。

战争使烈士遗孀的生活本来就很艰苦,出纳员却还向她搜刮高额的手续费,这确实令人气愤。在法庭上,林肯没有过多探讨收取手续费本身是否合理,而是采用了以情动人的策略,充满感情地回顾那场使老妇人失去丈夫的战争,引导人们进入那一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让人们去想像老妇人当年的年轻和美好,以及她为战争胜利所作出的重大牺牲。回顾以往,对照今天,人们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无法不对老妇人的不幸寄予特别的同情。

2.怎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有一个着名的实验:给两个人100元,由甲决定自己拿多少,乙决定自己是否接受甲的分配方案。如果乙接受甲的分配方案,则双方按照方案各拿各的钱;若乙不同意甲的提议,则两个人都一无所获。

如果按照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甲自己拿99元,给乙1元,而且告诉乙应该接受这个提议,毕竟得到1块钱比没有钱要好,但现实的情况是,这样的提议往往要遭到乙的反对,而使两个人什么也得不到。甲这样的提议是反中庸的,档次拉得太大,它使乙非常气愤而加以反对,宁可自己得不到这1元钱,也不让甲得到那99元。因为乙觉得这种分配方案虽然能够给自己带来1块钱的好处,但不公平程度太高,所以宁可不要这1块钱,也不让甲“吃独食”。乙这样做不仅考虑了利益问题,还着重考虑了公平问题。

这个实验里,双方都能够得到钱而且都很高兴的分配方案,是甲提出来两人平分,这是最公平的分配。但大多数人的方案都在70:30和60:40之间,很少有人提出99:1的方案。这说明作为甲的一方,除了考虑自己的福利增加问题之外,也还得慎重考虑公平问题,也就是权衡对方能够接受的不公平程度。

因此,要真正地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仅有自利是不够的,还必须利他。所以想得到利益,必须付出。为别人付出看起来不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这种不能最大化,是在显示公平的条件下不能最大化。在兼顾公平的情况下,虽然不能实现自己利益理论上的最大化,但比起显失公平条件下自己利益的最终损失,自己的利益还是能有所增加。所以,爱自己,还要爱别人。

1997年9月,美国(;NN的大股东泰德·特纳宣布要捐出10亿美元,这是他当时净资产的三分之一。他指定这笔巨资的受益者是联合国,用于处理人口控制及传染病防治等事务。特纳为什么要给联合国捐助这么巨大的一笔资金,给那些他素不相知的人们?对此,特纳直言不讳地说:“我发现,我越是做好事,钱进来得越多。”他这样说没有任何羞耻感,虽然这表明了他捐助慈善事业的动机不纯。特纳相信,在给联合国捐助了10亿美元之后,自己的财富只会有增无减。他这次出手很大方,而且看起来毫无私心的捐助使他赚得了无法估量的人缘。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自从他给联合国送了这笔大礼以后,他的财富直线上升,光是美国在线并购案就带给他单日30亿美元的增值。到2001年的时候,他的身价已经达到90亿美元,是他1997年9月决定给联合国捐助10亿美元时家产的整整3倍。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即使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要记得,除了利己,还要利他。虽然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富裕到可以随意给别人捐献巨资的程度,但我们还是尽可能地给别人以关爱,使自己的生活因彼此之间的关爱而充满幸福和快乐。

3.使自己被更多的人接纳

有些人原本能成就大事,建立大业,但却往往失败了,原因在于,这些人不被他人接受与支持,他们有主观猜疑之心,有固执己见之心,有自私之心。

内心始终将“我”摆在第一位,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有本领,于是滋生自高自大的念头。宋代薛文清说:“人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就是因为有‘我’。面临一件事时,只想自己富有,只想自己高贵,只想自己平安,只想自己快乐,只想自己健康,别人是否贫贱、苦难、危险、艰辛,不去体贴,漠不关心。这样,和动物有什么分别?克制自己,对人公平一些,对事公正一些,就会到处受欢迎,到处受尊敬。”

《曾宪梓传》中写道:曾宪梓事业的成功,与他处世作风有着极大的关系。曾宪梓说:“无论各地的情况如何不同,各个顾客的要求如何差异,只要我们本着以诚待客、处处设身处地地为客人着想的精神,就会被人们接纳,一切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曾宪梓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并达到了他所说的效果。从不忘记为他人着想,从不遗漏任何一个顾客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

有一次,一个瑞典顾客结着金利来的真丝领带去打网球,结果汗水使得领带上的染料染坏了他的T恤衫。这位顾客写信到金利来投诉真丝领带脱色。曾宪梓知道这个情况后,亲自接见了这个客人,并很认真地跟他解释说:“真丝领带是不宜沾汗的。因为所有丝质领带遇上带酸性的汗水,都会产生化学反应而脱色。”而且,曾宪梓在请对方提出进一步的意见的同时,还赔偿了他新恤衫和新领带,并仔细告诉客人一些关于领带和恤衫的日常保养办法。

当客人跟曾宪梓告别的时候,激动又开心地说:“曾先生,我实在佩服你对顾客的真诚,以前我也曾遇到类似的情况而投诉其他的牌子,但都没有下文。这一次我实在是太开心、太惊喜啦。”曾宪梓笑着说:“你开心,我比你还开心。你能来提意见,证明你对我们的牌子是很关心、很爱护的。我应该多多感谢你才是。”

曾宪梓常告诉下属:“你要是希望这个朋友是长期的,这个关系是长久的话,你首先一定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想一想,看看对方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益。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有单方面长久的商业关系。是的,我们是应该为自己着想,立场坚定地维护公司的利益,但是只维护公司的利益、没有考虑对方的利益、甚至伤害了对方的利益,这种关系绝对无法长久。”

1960年代末期,当曾宪梓还是做泰国丝领带的时候,位于香港中环的龙子行是当时中等偏上的百货公司之一,也是曾宪梓早期的重要客户。

有一次,曾宪梓因为急着要去泰国订购泰国丝领带原料,临行前给龙子行订购泰国丝带的经理报了价。对方也预订了20打领带。不过因为时间关系,双方当时都没有签定合同,只是限于口头协议。

当曾宪梓在泰国进货的时候,发现泰国丝的价格已涨,如果按照自己原来的报价领带卖给龙子行,就意味着这笔生意会亏本。但曾宪梓想到做生意最关键的是“执事以信”,宁可自己亏本,也要坚守信诺。所以从泰国回香港后,虽然前后的价格已经大有不同,而且,龙子行的经理也是行家,十分了解不断变化的市场行情,但是曾宪梓还是按照当初口头协议的价格,将领带卖给他们。

龙子行的经理十分佩服曾宪梓诚实可信的经商作风,因为曾宪梓在当时那个时刻要为六口之家的生存奔波的日子里,能够做到信守诺言,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以后,双方相互合作,十分信赖亦十分默契。

所谓自知之明,就是要知道自身哪些东西有害于做人;要想得到更多人的接纳,不可有太重的私心,尤其不可有欺心。要人可欺,心不可欺;心可欺,天不可欺。我们每做一件事,别人都会看到,都会听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件坏事,一句谎言,能欺骗一人,不能欺骗十人,不能欺骗百人,更不能欺骗所有的人;能欺骗一时,不能欺骗一生,不能欺骗一世,更不能欺骗千百世。做人肩负重大使命,做事心系事业盛衰,所以上不能欺骗苍天,下不能欺骗大地,内不能欺骗自己,外不能欺骗别人。存心动念之间,举手投足之际,光明磊落,没有什么不可公开的,没有什么不可言说的,这才称得上适当。

欺心不戒除,处世不会成功。真诚能粉碎欺骗,忠诚能粉碎虚假,真实能粉碎奸诈,呆拙能粉碎智巧。所谓欺心,也就是伪心、假心。一个人怀着虚假之心,就不可能有真诚之心。心不真诚,就会去欺骗。《大学》告诫人们:“不要自欺欺人。自欺欺人的人不仅可耻,而且没有道德。”

4.确定以什么姿态与人交际

人的一生会出现许多变迁。从学校到单位,从此地到彼地,从旧环境到新环境,每个人都少不了这样的经历。每有这种变迁,你都面临着一个陌生的交际空间,要涉足一个新的交际圈,要重构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段时间就是人际关系的磨合期。在这个磨合期,如果你处之不当,就会与新环境格格不入;处之得当,你就会很快融人其中。如何有效地度过人际关系的磨合期呢?

摆正自己的新位置。每个人在交际中都有相应的位置,这是交际规律的反映,也是社会规范的要求。不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交际位置,在交际圈中必然显得唐突、冒失、蹩脚,也会受到社会群体的责怪、怨愤、抵触、嘲弄和打击。

交际关系复杂多变,交际者难以一眼窥清,不易正确把握。自己在交际圈中到底处于何种地位。如何调适好自身位置,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面对新环境、新朋友,第一步你要好好认识自己、评估自己,确定好以什么面孔、怎样的交际基调进入新的交际角色。

某公司总部从分公司调来三名员工,小章照样我行我素,保持本色,结果在经理眼里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小吴一改往日孤傲性格,待人唯唯诺诺,谦虚恭谨,结果不仅让人看轻他,甚至有人怀疑他的能耐。只有小夏洞察交际环境,不动声色,妙得自然,不断调适自己的交际位置,不仅很快进入了新角色,还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摆正自己新位置,是一个精深的过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成功的。这其中需要交际悟性,需要良好的心理素养。保持平常心往往在自己位置调适中起着突出的作用。

人与人相处而被彼此接受要经历一个磨合期,这是一个双方逐步熟悉,互相适应,彼此认同、接纳的过程。人们的性格差异及各自背景的千差万别,因此人和人之间总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你作为一个新面孔,在进入陌生的交际领域的时候,一开始就无所顾忌,目空一切,张牙舞爪,是无法与他人磨合的。似乎性格外向者或青年人常有这样的现象,这是可以克服的问题。而采取沉稳的交际姿态才是得宜的,更有助于实现你与新环境的磨合。这是一个以静观动的方法,在自我保留节制中,你会对新的交际环境作个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和把握,从而有针对性且有实效地实现与新环境的契合和交融。表面上看来这是一种消极的方式,实质上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技巧,更能积极有效的实现人际沟通。

5.怎样让领导认可你

让领导认可,领导就会放心地让你做事;领导看重你,你做事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汉元帝刘爽上台后,将着名的学者贡禹请到朝廷,征求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这时朝廷最大的问题是外戚与宦官专权,正直的大臣难以在朝廷立足,对此,贡禹不置一词,他可不愿得罪那些权势人物,只给皇帝提了一条,即请皇帝注意节俭,将宫中众多宫女放掉一批,再少养一点马。其实,汉元帝这个人本来就很节俭,早在贡禹提意见之前已经将许多节俭的措施付诸实施了,其中就包括裁减宫中多余人员及减少御马,贡禹只不过将皇帝已经做过的事情再重复一遍,汉元帝自然乐于接受,于是,汉元帝便博得了纳谏的美名,而贡禹也达到了迎合皇帝的目的。

汉代晁错自认为其才智超过文帝,更是远远在朝廷诸大臣之上,暗示自己是五伯时期的佐命大臣,想让文帝把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全部委托给自己。这正是功高盖主的表现。后来,晁错被处死了。唐宣宗初即位,看到功高权重的李德裕,心里忌惮,很不平衡,以至头发被汗水浸透了,这与汉大将军霍光为汉宣帝护卫车乘,而宣帝严惮心畏,像有芒刺在背有什么区别?功劳高了,人主震慑,这样的功臣当然会有自我矜傲的表现。

如何被他人尤其是上司认可与接受呢?

一要守法。从历史上看,循吏最易保全。《史记·循吏列传》中,司马迁所说的循吏,就是遵循法规,忠实执行命令,能知时务大体的臣子。后世人们以为只有慈爱仁惠、和善愉快,以仁义为准则的官吏,才称得上“循吏”,那就大错特错了,首先应该是遵守法令,严格地约束自己,这才是循吏的作为。

二不参与。即不把自己的私利参与在自己所执掌的权力中去加以实现。《论语》中有“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即舜和禹真是很崇高啊,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一点也不为自己。把自己的私利参与在政事之中是很不廉洁的举动,似乎可得一时之利,但最终为人们所厌恶,他的功劳再多,苦劳再大也终会抵消。

三不长久。古人说:“日慎一日,而恐其不终。”身居高位如同行走在危险的高崖之上,一天比一天更谨慎。位置越高,权力越大,怀疑猜忌的人越多,不可不防,不可不严格约束自己。

四不胜任。古人说:“懔懔若朽索之驭六马,栗栗危惧,若将殒于深渊。”即身居高位所面临的危险惊心动魄得就像以腐朽的缰绳驾驭着六匹烈马,万分危惧,所以千万不要居功自傲,要时时谦让,功成身退,可得善始善终。

五不重兵。在古代,功高的臣子如果能够主动交出兵权,那么对君主的威胁就减少了,所以“不重兵”,就是自我裁军,以求自保的意思。

六多请教。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你的上司,他必然有其独到之处,所以在做事之前一定要主动向你的上司请教,探听他的意见,这样在办事时就有所凭借。

6.把握说“不”的分寸

当朋友、家人、亲戚找你办事时,对于那些无法办到的事情,你会深感头痛,可是拒绝,总让人难以启齿,以致自己左右为难。所以,学会拒绝既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也是对他人的一种交待。对别人的言语和行为进行否定与拒绝,容易伤害彼此的感情,导致尴尬局面的出现。但是,若掌握了否定的技巧,让拒绝的话语含蓄一些,就可以避免尴尬的出现。

你应该向对方解释自己拒绝的理由;拒绝的言词最好用坚决果断的暗示,不可游移;不要把责任全推在人家身上,含糊其辞。

你千万不要伤害他人自尊心,否则,他定会迁怒于你,让对方明白你的拒绝出于万不得已,你对他很是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