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恰到好处办事水到渠成
8125400000011

第11章 营造好氛围,求人办事不再难(2)

例如,对方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真正自信而有实力的人,反而会探身谦虚地听取别人讲话;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闲的表现。

懂得心理学的人常常通过人体的各种表现,揣摸对方的心理,达到自己办事的目的。

推销员在星期天做家庭访问,必定会注意受访夫妇翘腿的顺序。如果是妻子先换脚,然后丈夫跟着换,可认为是妻子比较有权利。只要针对妻子进行进攻,90%可以成功;若情形相反,当然是丈夫比较有权利,这就需要针对丈夫进攻了。

办事之前,通过察言观色把握住对方的心理,理解他的微妙变化,有助于我们把握事态的进展。

使对方对你有好感

求人办事,最重要的一条是不能犯忌,如果犯了所求对象的忌讳,恐怕谈成的事也难办成了。

对性格外向、爱好交际的人,在办公室与他们的谈话,一般不会有什么副作用,而对性格内向、胆小怕事、敏感多心的人则容易产生副作用。此时,就应当换个环境,在室外、院子里随便谈心,才容易达到说服的目的。

托人办事时只一味地谈自己的事,并不停地说“请你帮忙,请你帮忙”之类的话,会让人感到万分的嫌恶、不耐烦的。

假如想把自己的请求向对方说明,就应该先摆出愿意听取对方讲话的姿态来,有倾听别人言谈的诚意,别人也才会愿意听你说话。

谈话的话题应该视对方的情形而定,再好的话题,若不能符合对方的需要,就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最好是想办法引起彼此共同的话题来,才能聊得投机,然后再设法慢慢地把话题引入自己所要谈论的范围里。

在日常谈话中,一般人都是说些身边琐事,这或许想向对方表示亲切。在正式交谈中,希望你不要把老婆、儿女当做谈话的资料,否则总不免给人娘娘腔和不务正业的感觉。

谈话先从政治、经济等比较严肃的题目开始,然后再涉猎到文学、艺术、个人的兴趣方面等比较轻松的话题。总之,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堂堂正正地说出来,使得彼此都能有共同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谈话。

一个善于托人的人,一定很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致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因为他知道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即使事后想再弥补也来不及了。相反地,如果你的举止很稳重,态度很温和,言辞中肯动听,双方自然就能谈得投机,托办的事自然也易办成。

所以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会引起别人皱眉头,自己却还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心直口快的朋友平时要多培养一下自己的深思慎言作风,切不可像随地吐痰似的不看周围是何处就脱口而出,那样会影响到自身的形象和办事的效果。

称赞他人能够起到非凡的效果

华克公司承包了一件建筑工程,预定于一个特定日期之前,在费城建立一幢庞大的办公大厦,一切都照原定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大厦接近完成阶段,突然,负责供应大厦内部装饰用的铜器的承包商宣称,他无法如期交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整幢大厦都不能如期交工,公司将承受巨额罚金。

长途电话、争执、不愉快的会谈,全都没效果。于是,杰克先生奉命前往纽约,当面说服铜器承包商。

“你知道吗?在布鲁克林区,有你这个姓名的,只有你一个人。”杰克先,生走进那家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之后,立刻就这么说。

董事长吃惊:“不,我并不知道。”

“哦,”杰克先生说,“今天早上,我下了火车之后,就查阅电话簿找你的地址,在布鲁克林的电话簿上,有你这个姓的,只有你一人。”

“我一直不知道,”董事长说。他很有兴趣地查阅电话簿。“嗯,这是一个很不平常的姓,”他骄傲地说,“我这个家族从荷兰移居纽约,几乎有200年了。”一连好几分钟,他继续说到他的家族及祖先。当他说完之后,杰克先生就恭维他拥有一家很大的工厂,杰克先生说他以前也拜访过许多同一性质的工厂,但跟他这家工厂比起来就差得太多了。“我从未见过这么干净整洁的铜器工厂。”杰克先生如此说。

“我花了一生的心血建立这个事业,”董事长说,“我对它感到十分骄傲。你愿不愿意到工厂各处去参观一下?”

在这段参观活动中,杰克先生恭维他的组织制度健全,并告诉他为什么他的工厂看起来比其他的竞争者高级,以及好处在什么地方。杰克先生还对一些不寻常的机器表示赞赏,这位董事长就宣称是他发明的。他花了不少时间,向杰克先生说明那些机器如何操作,以及它们的工作效率多么良好。他坚持请杰克先生吃中饭。到这时为止,你一定注意到,杰克先生一句话也没有提到此次访问的真正目的。

吃完中饭后,董事长说:“现在,我们谈谈正事吧。自然,我知道你这次来的目的。我没有想到我们的相会竟是如此愉快。你可以带着我的保证回到费城去,我保证你们所有的材料都将如期运到,即使其他的生意都会因此延误也不在乎。”

杰克先生甚至未开口要求,就得到了他想要的所有的东西。那些器材及时运到,大厦就在契约期限届满的那一天完工了。

用赞扬的方式开始,就好像牙医用麻醉剂一样,病人仍然要受钻牙之苦,但麻醉却能消除苦痛。

要想改变一个人而不伤感情,不引起憎恨的话,应该学会从称赞和让对方感到满足着手。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

一位催款小姐到某公司催款已有数次,都没得到分文。一次,她在总经理办公室等候,观察到进进出出的人夸他点子好,主意对头,做成大事情,总经理露出得意的微笑,乐颠颠地陷入自我陶醉之中,要是有事请他办,他都一一批准,顺顺当当。

催款小姐发现了这位总经理好大喜功、经不起吹捧、爱面子的弱点,于是对“症”下起药来。在以后与总经理的交谈中,催款小姐对欠款公司的发展、规模、能量、信誉等展开了评论,讲得有根有据,头头是道,时而透露出敬佩之意,总经理越听越高兴,索性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起“治厂经”,这位小姐马上变成了一个耐心的“听众”,偶尔说几句助兴的话,总经理觉得两人谈得很投机。

催款小姐见时机成熟,便恭维说:“总经理,像您这么稳重成熟,思考周密,一般人很难做到啊!”一句话又引起对方把自己的经历和盘托出。最后转人正题,催账小姐叹道:“难啊,就像我催款一样,总也不见效,对上面不好交账。你这么洒脱的人,给我办了,有为难之处吗?”

总经理先是重复了领导班子有统一意见,不能随便支付欠款的话,但他沉思了一会,爽快地拍板说:“你也跑了好几趟了,很不易。下个周一,你找王副总经理拿款吧!我给打个招呼就行了!”

终于,坚冰迎刃而解。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受到别人称赞,他会感到愉快和喜悦。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就是在最好的、最友善的、最单纯的人际关系中,称赞和赞扬也是必要的,正如润滑剂对轮子是必要的,可以使轮子转得快。”人们内心中最基本的需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这些长处正是个人价值的生动体现。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看到和肯定自己这些长处,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因此,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赞美之词,也会使人感到信任、友好、欢心、温馨。

让他人很情愿地满足你的请求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忙。在求人办事的时候,想做到左右逢源并不太难,只要你愿意遵循下面的策略:

①把握求助时机。什么时候请人帮忙最合适呢?快用到他的时候,再提出请求?或者,早点提出来,越早越好?答案是后者:早点提出来,越早越好!因为如果时间紧迫,对方的焦虑程度便会升高。他必须得帮你吗?干嘛要受你的“逼迫”?所以,你获得协助的可能性将会减小。当然,有时会急需帮手,那该怎么办呢?研究指出,此时,你该向那些不怎么忙、手头没什么活的人求助,因为他们提供协助的可能性更大。

②运用互惠原则。在国外,有些宗教团体会在机场派送点小礼品给旅客,比如花或别的什么东西。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们知道,大部分人会在收到花或别的礼物后,觉得自己非得拿出一笔小小的捐款不可。虽然知道自己不是一定要捐款,况且,礼品又不是主动向他们讨的。但要是不捐点钱,我们的心里就会忐忑不安。要是某人送过东西给我们,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欠了他人情。如果你给“目标人物”送过东西(什么都行),那么你获得对方承诺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你的“礼物”可以有很多种,比如,挤点时间出来注意他,在他面前献献殷勤;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或者一句赞美的话。

③谨防“旁观者效应”。社会学家发现,助人者的百分比随旁观者人数的增加而降低。该现象被称为“旁观者效应”。该效应几乎适用于所有情境。所以,如果你想让人家帮你的忙,那么让他知道,你求助无门,因为除了他没别人能帮得了你。如果他觉得,你还可以另请高明的话,那么他帮你的责任感就会被分散;责任感一分散,那他就不用背负什么帮你的道义了;没了道义的压力,他干嘛还要出头做这个“好人”呢?

④针对对方不同心情采取相应策略。你也许会问:“最好等他心情愉快的时候再请他帮忙,是吗?”也不尽然。因为实际上,是否答应帮忙的原因还是挺复杂的。不过,情绪的不同确实会带来一点点的差别,所以我们该根据对方的具体情绪,采取相应策略。研究显示,如果他心情不错,那么请他帮忙时,你得让他清清楚楚地知道你需要他做什么。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让他感觉很好。为什么呢?因为,要是你所提的请求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或者帮你会给他带来不快,那么他的好心情反倒让他不想帮你了。试问:你心情好的时候,希望被别人搅了兴致,倒了胃口吗?研究还显示,消极情绪能提高人们助人的愿望。因为助人会让人感觉很好,心情差的人呢?当然希望自己的心情好起来。现在有了助人的机会,不是正好吗?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也不是说人家不开心时,你提什么请求人家都会答应你。一般来说,对方如果觉得你的忙相对好帮、也能帮得成,而且他帮了你之后显然会给他换个好心情,那么他才会帮你。所以,在对方的心情不大好的时候,你必须得强调,你请他做的举手之劳的事,不会费他太多力气;而且干完之后,他一定会很开心,先前的不快一定会烟消云散的!

⑤获得对方的同情。如果对方觉得你的窘境是源自你的无知、无能,那么他对你就不是同情,而是无情了。要是连对方的同情同感都得不到,又怎能得到他的帮助呢?研究显示,如果人们认为困境不是由当事人自己造成的,那么他们帮助该当事人的可能性会增大。这里,顺便说一下。我们中的很多人都热衷于帮助生病或受伤的动物(如一只狗),却对同样处境的人表现得很冷漠,比如街头的流浪汉,大城市里的很多人都会漠然地从他们身边走过。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对比呢?我们那么同情动物,因为我们知道那不是它的原因,它不该受那样的惩罚。流浪汉就不同了,看到他们潦倒的样子,人们或许在心里嘀咕:“这家伙要么吸毒、要么酗酒;咳,他怎么把自己搞到这步田地?”人们认为流浪汉是自作自受,是活该!不啐上一口已经很不错了,还有谁会同情他们,会帮他们呢?记住,只有当个体的困境并非“咎由自取”时,我们才会同情他,才会热切地想帮他一把。所以,如果想获得对方的协助,那么你得让他知道:你目前的处境是外在的原因造成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个人是环境的牺牲品。当然,事实得确实如此才行。

⑥我们更倾向于帮助那些和我们相似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事实上,我们总是更想帮助自己喜欢的人。谁会讨我们的喜欢呢?常常是那些和我们相似的人:他们“就像我们”,或者在某些方面和我们相像。

⑦借助榜样的力量。知道别人“做了一件好事”之后,我们也会受潜意识的驱使而做同样的事。不言而喻,正面的社会榜样确实能促进利他行为。不过,你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希望别人做某事,可你却没办法让他亲眼目睹其他人正在做那件事。这倒没什么,因为就算没让他实际看到别人帮你的场面,你照样可以运用该条法则。你可以用隐喻或故事,这是威力强大的说服工具!

⑧别威胁到他的自我。研究发现,只有在朋友的成就未对我们自身造成威胁时,我们才更愿意帮助他们。所以,与熟悉的朋友相比,我们可能更愿意帮助一个陌生人。如果你想让对方帮你,那么你得确定你没给他造成威胁,或者别给他造成“某种意义上说你正同他竞争”的感觉。还有,任何程度的羡慕或嫉妒之情,都会抑制合作氛围的形成。所以,试着消除存在于你们之间的任何竞争的因素。别让他感到:“噢,我在帮你获得你想要的”;你要激发他产生这样的感觉:“我和你,我们俩,正共同对抗别的什么事情!”

⑨坚持到最后。大多数人说“不”,是因为他们抗拒改变。不要被人拒绝一两次就放弃了,你要一直请求下去,要求满“六次”才能罢手。研究指出,“六”是个魔术数字。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在被请求六次之后,往往都会欣然应允的。当然,只请了几次,离“六次”还早着呢!也会有人立即就说“好”的。不过,谁知道对方的心什么时候被软化呢?一次两次,还是五次六次?所以你得不停地请求,一直坚持到最后,直到他点头!

向他人借东西的技巧

向同事或朋友借东西,这是每个人都可能碰到的事。但是,由于借东西时所用的语言不同,其结果必然大不相同:有的人可能空手而返,有的人却可满意而归。借东西时,应当注意哪些语言技巧呢?

①不要用“肯不肯”发问。如果这样问,可能会使被借一方感到不快。因为,“肯不肯”包含两重意思:肯与不肯。而后面一层意思明显地表明了你对别人的不信任,容易使人产生误会。即使你借到了东西,主人未必心甘情愿。

②求借语言因人而异。向好朋友借东西不妨随便一些,知心朋友更应直截了当,以免让对方感到你“虚伪”;若是一般朋友,关系平常,不妨先试探一下,然后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比如借钱,老朋友之间可以这样说:“这两天手头紧,借点钱用用!”若是一般朋友,你不妨这样说:“唉,这几天花钱真多,买这样又买那样,到月底还有十多天,这日子过得真紧!”若朋友能悟出你的意思,主动提出帮助你,那你再说借款数字;或对方也大谈钱如何如何不够用之类的话,你就不宜开口提要求了。因为,对方的意思很明显:他不想借或真的借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