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恰到好处办事水到渠成
8125400000019

第19章 说话左右逢源,心想事成(5)

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其近范围为4~7英尺(1.2-2.1米)。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一次,一个外交会谈座位的安排出现了疏忽,在两个并列的单人沙发中间没有放增加距离的茶几。结果,客人自始至终都尽量靠到沙发外侧扶手上,且身体也不得不常常后仰。可见,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关系需要有不同的人际距离。距离与情境和关系不相对应,会明显导致人出现心理不适感。

社交距离的远范围为7~12英尺(2.1-3.7米),表现为一种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公司的经理们常用一个大而宽阔的办公桌,并将来访者的座位放在离桌子一段距离的地方,这样与来访者谈话时就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如企业或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谈判,工作招聘时的面谈,教授和大学生的论文答辩等等,往往都要隔一张桌子或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就增加了一种庄重的气氛。

在社交距离范围内,已经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说话时,也要适当提高声音,需要更充分的目光接触。如果谈话者得不到对方目光的支持,他(她)会有强烈的被忽视、被拒绝的感受。这时,相互间的目光接触已是交谈中不可缺少的感情交流形式了。

(4)公众距离

这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其近范围为12~25英尺(约3.7-7.6米),远范围在25英尺之外。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的空间,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空间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予交往,因为相互之间未必发生一定联系。因此,这个空间的交往,大多是当众演讲之类,当演讲者试图与一个特定的听众谈话时,他必须走下讲台,使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为个人距离或社交距离,才能够实现有效沟通。

(5)空间距离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依赖于具体情境、交谈双方的关系、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等。

社会地位不同,交往的自我空间距离也有差异。一般说来,有权力有地位的人对于个人空间的需求相应会大一些。此外,人们对自我空间需要也会随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无法考虑自我空间。若在较为空旷的公共场合,人们的空间距离就会扩大,如公园休息亭和较空的餐馆,别人毫无理由挨着自己坐下,就会引起怀疑和不自然的感觉。

我们了解了交往中人们所需的自我空间及适当的交往距离,就能有意识地选择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而且,通过空间距离的信息,还可以很好地了解一个人的实际社会地位、性格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不要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里,龙的喉部之下约直径一尺的部分上有“逆鳞”,全身只有这个部位的鳞是反向生长的,如果不小心触到这一“逆鳞”,必会被激怒的龙所杀。其他的部位任你如何抚摸或敲打都没关系,只有这一片逆鳞无论如何也接近不得,即使轻轻抚摸一下也犯了大忌。

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只要我们不触及对方的“逆鳞”就不会惹祸上身。而所谓的“逆鳞”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在人际关系的发展上,我们有必要事先研究,找出对方“逆鳞”的所在位置,以免有所冒犯。

小李从卫校毕业后,直接到当地的一所医院当护士,试用期三个月,合格的话就会被留用,她的运气确实不错。嘴甜、勤快使得医院里的护士都很喜欢她,尤其是护士长赵姐,对她就像亲妹子一样。眼看三个月的实习期就要满了,小李却在这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一天午休时,几个护士聚在一起闲聊,小李突然问了赵姐一句:“赵姐,你家孩子几岁了?怎么不带到医院来玩啊!”大家都愣了,赵姐勉强笑着回了一句:“啊,我还没要孩子呢!”一名老护士连忙岔开话题说起了旅游的事,偏偏小李没眼色,又补了一句:“赵姐,那你可得抓紧时间了!不能只顾着事业呀,没有孩子可是女人一生最大的遗憾哪!”小李自以为话说得很得体,没想到话音刚落,赵姐就脸胀得通红,大骂了起来:“你算哪根葱哪根蒜,我的事你管得着吗?”小李目瞪口呆,委屈地直哭,把赵姐劝走以后,一名老护士才告诉小李,赵姐根本不能生育,在这家医院里,尤其是在赵姐面前,关于孩子的事,大家是连提都不敢提的!结果可想而知,小李的实习不合格,被退回学校去了。小李错就错在太过冒失,不该触人痛处,当赵姐回答没要孩子,其他护士又岔开话题的情况下,实在不应该再继续问下去,但她偏偏又自以为是地加了一句,结果惹了大祸。

每个人总有自己的弱点、缺点或者污点,在和对方谈话时一定要避开这些他(她)所忌讳的东西。因为忌讳心理,人皆有之,就连鲁迅笔下的那位惯用精神胜利法的阿Q也有忌讳。虽然他惯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因而少有耿耿于怀之事。别人欺他骂他,他能控制自己,心理很快能平衡,惟独忌讳别人说他“癞”,因为他头皮上确有一块不大不小的癞疮疤。只要有人当着他的面说一个“癞”字,或发出近于“赖”的音,或提到“光”、“亮”、“灯”、“烛”等字,他都会“全疤通红地发起怒来,口讷的便骂,力小的便打”。

在封建时代,因说话不留神,犯了人家忌讳而人头落地、身首异处的事例不胜枚举。当过长工,后来揭竿而起的农民英雄陈胜就忌讳别人说他是庄稼汉出身。他的几位患难兄弟因在他面前不知趣地提起有损他“领袖形象”的往事,结果招来杀身之祸。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当过和尚,做过“贼”(起义在封建时代是贼的同义语),自从当了皇帝后,就很忌讳人家提他以前的那段“不体面”的往事,如果有人当他的面说“和尚”、“僧”、“生”、“贼”、甚至与“贼”音相近的“则”字都会招来杀身之祸。在封建时代,这种忌讳心理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便是大兴“文字狱”,许多文人学者因犯了当权者的忌讳而白白丢了身家性命,可悲可叹。

大凡普通之人也有忌讳心理,你在谢顶者面前如果说他“怒发难冲冠”或“这盏灯怎么突然不亮了”等话,人家肯定会愤而变色,有时甚至于怒目圆睁、拂袖而去,到时候你就会尴尬不已。

那么,该怎样避讳呢?

首先应该先了解对方有无忌讳之处,对对方的忌讳之物要视为禁区,十分谨慎地避开,以免触痛对方。谢顶者面前不说“亮”,胖子面前不说“肥”,瘦子面前不说“猴”,矮子面前不说“武大郎”,其貌不扬者面前不说“丑八怪”,跛子面前不说“举足轻重”,驼背面前不说“忍辱负重”。对人家失意之事也应尽量避开不谈。比如.在高考落榜者面前少炫耀自己的大学生活。在久婚不育者面前少谈生儿育女事,在曾有偷窃行为者面前莫谈论《十五贯》中的娄阿鼠。

暴露自己的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所以和别人相处时,要小心翼翼地避开雷区,不要提及他人自认是弱点的地方,更不能用侮辱性语言攻击他人身体上的缺陷。

要处处体现你的修养

有些人就像榴莲一样,本质里很好,但光看外表却让人望而却步。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交际中不注重细节,因而让人难以接受。

某公司新来了两名女职员,一位是狂野型的,姓欧;一位是斯文型的,姓杨。两人都在试用期,但最后只能留下一个。欧小姐是时尚女性,打扮得非常新潮,热裤吊带背心、拖鞋,什么都敢穿进办公室,头发几天染一个颜色,前卫的妆扮,叮叮当当的饰品,走到哪里都要吸引一大串目光。而另一位杨小姐,恰恰相反,每天都是一套中规中矩的套装,简直乏善可陈。有一天,大家正在上班,突然闻到一股怪味,大家找来找去才发现都是一包海鲜惹的祸,谁把海鲜带到公司来了?欧小姐大声笑着说:“是我的,晚上要吃,所以中午就买回来放着!”大家没说什么。可整个下午都工作得很不开心!两个月到了,两个人的工作做得都不错,但最后还是选杨小姐留下,因为她和同事相处得比较和谐,而欧小姐已经成了同事眼中的“公害”。

有些人在与他人来往时,不注意交际中的细节问题,言谈举止随随便便,还美其名曰:不拘小节。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交际中的举手投足都是判断一个人品行的标准,若是你像欧小姐那样不注重细节,那你的形象和人际关系就将受到影响。

有一个人,对别人特别热心,谁家要是有什么事,他都会帮一把。可是他有一个毛病,就是不注重细节。如果谁家正在吃饭,正巧让他赶上了,没等人让他吃,他会马上坐到饭桌前,喝酒吃饭,毫不客气。一开始,由于大家对他印象好,谁也没有往心里去,可是时间长了,就对他产生了看法,认为这个人也太随便了,虽然人是好人,可是这一点却让人无法忍受。有一次,邻居家正在吃午饭,他一进屋便说:“好香啊!我看一看做的是什么菜?唷!是鱼香肉丝啊!今天我有口福了。”说完,他找了一个椅子坐下,等着吃饭。这一吃不要紧,从下午两点多一直吃到晚上六点多,一边吃一边唠嗑,天南海北,无所不谈。吃了一下午,他也不觉得累,菜凉了,他说:“再给热热。”等热完了,再接着吃。没完没了,实在无法让人忍受。可是谁也不好意思对他说出来,平常邻里关系都不错,如果不让他吃,那让人家多没面子,以后怎么相处啊!

不注重细节的人在交际场合并不受人欢迎,常常会遭到他人的反感与不满。人际交往中,常常是在细枝末节上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如果你不注意这些细节,在社交中就会受到别人的排斥,即使你再热情、再善良,你的社交还是不会成功。

给自己搭台唱戏

在原始森林里,到处都生长着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乔木,它们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令人望而生畏。

有一种善于飞腾、跳跃的灵猿,生活在这原始的大森林里,却如鱼得水。它们在这些又粗又直的乔木之间轻盈敏捷地攀援,嬉戏玩耍,逍遥自得,神气活现,俨然就是这深山老林中的活神仙一般。由于它们的身体十分灵巧,行踪无定,很少有猛兽恶禽能够伤害它们。

然而,如果将这群灵猿赶到一片荆棘丛生的灌木林中去生活,那就变成另外一番景象了。那里尽是长刺的柘树、酸枣树、味道酸苦的枳树等等。在这些灌木丛中,灵猿稍有不慎,就会被灌木上尖利的刺扎得疼痛难忍,因此,它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在林间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战战兢兢地爬行,全身紧张得直打哆嗦。

所以,每一个人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就需要为自己寻找舞台。如果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逐渐地被埋没。所以,当我们由于条件的限制,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舞台时,要学会为自己搭台唱戏,建桥铺路,为以后的人生打好基础。

给自己搭台唱戏,关键的一步是要学会包装自己。如今已成为东北纸巾大王的王秀华原来是一家锅炉厂的普通职工,她为了创业,到一家知名大酒店推销纸巾,第一次是骑着自行车,穿着运动服去的,保安没让她进门;第二次她刚一进酒店大厅,就被保安撵了出去;第三次,她特意到理发店做了头发,穿戴了当时流行的服饰后,保安才放她进去。可以看出,外表的包装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法国把上土豆从美洲引进后一直得不到推广。有人说它是“魔鬼的苹果”,吃了会伤害身体;有人说它是“土地杀手”,种上会使土壤变得贫瘠……各种各样的错误说法层出不绝。

着名的法国农学家安端·帕尔曼切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在一块众所周知的低产田栽培土豆,然后,请求国王派一支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军队来看守这块土豆地。人们互相打听着,猜测着,然后趁着士兵在深夜“疏忽大意”的时候来偷挖“专供皇室食用的‘天果’”,并把它们栽种到自己的菜园里。原本无人问津的土豆就这样迅速推广开来。

给自己搭台唱戏就是一种自抬身价的做法,比如父母想让孩子多看书、多学习,但孩子就是贪玩,于是父母假装把书藏起来,不给孩子看,勾起了孩子的好奇心,自己偷偷把书翻出来津津有味地看,这样,父母的目的就达到了。运用这种方法,在求人办事时,当自身力量确实不够用时,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制造一些神秘感,不惜余力地将所有的“资本”都集中在一个点上,让对方从你这一点上的强大,对你的整体实力产生一种错觉,或者给自己所求之事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对方不敢也无法拒绝。

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也都假托天命,制造舆论,其实这就是在为自己将来称王称霸而搭台唱戏,如同名角即将上场之前的锣鼓铺垫。就像陈胜吴广渔腹丹书、篝火狐鸣,更有夜半之吼叫声“陈胜王”。

汉高祖刘邦在斩白蛇后发现有一个老太太在那里号哭。后面的人问她为何夜晚在此哭泣,老太太竟说她的儿子本是白帝的儿子,化成一条蛇,在此挡道,如今被赤帝的儿子斩杀,说完忽然就消失不见。刘邦于是借这些传说自命为真龙天子的化身,完成西汉的霸业。这样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帝王,使得民众无不云合景从。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社会环境中,就要有给自己搭台唱戏的本事,让自己与众不同,卓然而立,自然会吸引大批的朋友帮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学会效仿他人

不论什么人,刚刚开始从事交际活动的时候,对交际方法、交际手段当然毫无经验。据说“学习”一词就是源于“模仿”。

古时候,学者或艺人在学习时,他们的前辈、师傅很少有直接传授知识、技艺的,而是要求学生、徒弟们在旁边看、听,效仿老师或师傅的做法,把他的知识、技艺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并不是说这些老师、师傅是如此狂妄自大,摆架子,不肯轻易泄露知识或技艺,而是他们深深懂得:知识和技艺只有自己花功夫去模仿、去消化,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比如你初次参加一个舞会,不知道如何去邀请人跳舞,不知如何应对别人的邀请,那就请稍安毋躁。《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惟恐走错一步,招来笑话,她“留心”、“在意”,就是仔细看别人的做法。听听、看看别人是怎么说话的,怎么待客的。我们也可以像林黛玉那样,效仿他人的做法,才不致出错。如果没把握,最好别去做,多学一段时间。

虽然模仿工作或交际技术很重要,但盲目地效仿和自己性格、兴趣完全不同的人的处世方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此首先要“解剖”一下自己,弄清楚自己属于哪一类型的人,然后再选择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为“师”。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果自己是属于直率性格的人,就要选性格热情直爽、外向的人;如果自己属于沉着静默的内向性格的人,那你最好选性格稳重内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