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哲理枕边书
8125500000013

第13章 生命境界(2)

海明威有事要提前离开重庆,莱德勒陪他去机场,海明威微笑道:“我并没忘记,这就给你上第6堂课。”在飞机的轰鸣声中,他说:“在描写别人前,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作家接着说:“第一要有同情心,第二能以柔克刚,千万别讥笑不幸的人。”莱德勒说:“这与写小说有什么相干?”海明威一字一顿地说:“这对你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正在向飞机走去的海明威突然转过身来,大声道:“朋友,你在为你的告别酒会发请柬前,最好把你的酒抽样检查一下!再见,我的朋友!”

回去后,莱德勒打开一瓶又一瓶酒,发现里面装的全是茶。他明白,海明威早就知道了实情,然而只字未提,也未讥笑人,依然遵诺践约。此时,莱德勒才懂得,海明威教导他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的含义。

人生哲理

古龙小说《绝代双骄》中有个恶人谷,恶人谷中的恶人有个叫做“损人不利己”白开心,他的下场很不“开心”。别人上当吃亏、遭遇不幸时,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慈悲与智慧

日本的白隐禅师,是位生活纯净的修行者,因此受到乡里居民的称颂,都认为他是个可敬的圣者。

有一对夫妇,在他住处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不料,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

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好端端的黄花闺女,竟做出不可告人的事。在父母的逼问下,她起初不肯招认那个人是谁,但经过一再苦逼之后,她终于吞吞吐吐说出“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

“就是这样吗?”

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以为然,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他没有表示,也没有趁机教训他们;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霎时即逝。

白隐超乎“忍辱”的德行,赢得了更多、更久的称颂。

想想我们所遇到的挫折或耻辱,比之白隐,又算得了什么?白隐泰然自若,淡然处世的情怀,真不愧为一代禅师!

“就是这样吗?”那么慈悲,那么轻柔。那是恒久的忍耐化为无形的坚毅,那是凡事包容化成无上悲悯。

“就是这样吗?”无数的干戈,都化成了片片的玉帛。

“就是这样吗?”短短的一句话里,蕴涵了无限的慈悲与智慧。

人生哲理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看到和尚的名片上印着“处级待遇”时,我们不必讥笑他,而是应想一想,我们心中是否有佛?

富翁的大房檐

从前有位善心的富翁,盖了一栋大房子,他特别要求营造的师傅,把那四周的房檐,建得加倍的长,使贫苦无家的人,能在下面暂时躲避风雪。

房子建成了,果然有许多穷人聚集檐下,他们甚至摆摊子做起买卖,并生火煮饭。嘈杂的人声与油烟,使富翁不堪其扰;不悦的家人,也常与在檐下的人争吵。

冬天,有个老人在檐下冻死了,大家交口骂富翁不仁。

夏天,一场飓风,别人的房子都没事。富翁的房子因为屋檐特长,居然被掀了顶。村人们都说这是恶有恶报。

重修屋顶时,富翁要求只建小小的房檐,因为他明白:施人余荫总让受施者有仰人鼻息的自卑感,结果由自卑成了敌对。

富翁把钱捐给慈善机构,并盖了一间小房子,所能荫庇的范围远比以前的房檐小,但是四面有墙,是栋正式的屋子。许多无家可归的人,都在其中获得暂时的庇护,并在临走时问这栋房是哪位善人捐建的。

没有几年,富翁成了最受欢迎的人,即使在他死后,人们还为继续受他的恩泽而纪念他。

人生哲理

施恩虽不图报,但也总不至于结怨呀,好的愿望还需有好的方法才会有好的结果。

两种贫穷

这是两个人写的。

一个人写道:一位富甲一方的企业家到西南某省的一个贫困地区考察。当他目睹当地一户贫困人家吃饭的情形时,禁不住直落泪。原来这户人家全家老小吃饭装饭的碗,竟是几只破得不能再破的陶罐,更让他吃惊的是全家连一双筷子也没有,吃饭时都是直接用手抓。

菩萨心肠的企业家无比地同情,便许诺给这户人家物质的帮助。可是当他走出他们的家门后,又马上改变了主意:他看到这户人家的房前屋后都长着极适合做筷子的竹子。

另一个写道:一位记者到一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女工家里“送温暖”。这位女工的男人早几年病逝,欠下了好多钱,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有残疾。女工微薄的薪水养三个人,还要还债。但记者在见到这位女工时,却发现她脸上的笑容就像她的房间一样明朗:漂亮的门帘是自己用纸做的,灶间的调味品尽管只有油盐两种,但油瓶和盐罐却擦得干干净净。记者进门时女工递给她的拖鞋,鞋底竟是用旧解放鞋的鞋底做的,再用旧毛线织出带有美丽图案的鞋帮,穿着好看又暖和。

女工说,家里的冰箱洗衣机都是邻居淘汰下来送给她的,用用蛮好;孩子很懂事,做完功课还帮她干活……

这是两个人看到的。

一个人看到:在一个美丽的乡村,一天来了一个乞丐,这个乞丐看上去只有30来岁,长得很结实。乞丐每天端着一个破碗到村民家中讨饭,他的要求不高,无论是稀饭还是馒头他从不嫌弃。

日子稍稍长了,便有人看中他的身材和力气,想让他去帮着打打零工,并许之以若干工钱。岂料此等好事,该乞丐竟一口回绝。说:“给人打工挣点钱多苦,远不如讨饭来得省力省心。”

另一个看到:每天傍晚,某居民新村都会有一个老人到垃圾箱里捡垃圾。老人是个驼背,这使得他原本就矮小的身材愈发显得矮小。老人每次从垃圾箱里拾垃圾都仿佛是在进一场战斗。为了拾到垃圾,他必须将脸紧紧地靠在垃圾箱的口子上,否则他的手就不足以够到里面的“宝贝”。而那个口子正是整个垃圾箱最脏的地方。

老人每次拾完垃圾都像打了一场胜仗。他完全不顾及别人脸上的那种鄙夷。看着那些可以换钱的“战利品”,走在新村的小路上,他总是显得格外的高兴。

这是两个人说的。

一个人说:同样是贫穷,一种是不思进取的懒惰,一种是直面生活的勤勉;一种是人格的湮灭,一种是不屈的抗争。两种境遇确实让人欷歔。

另一个人说:是呀,同样是贫穷,有的人会贫困潦倒,有的人却心在梦在。难怪有人断言,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

人生哲理

解决不了精神上的“困难”,就无法根治经济上的“困难”。

放慢生活的脚步

当我和4岁的儿子走到街边准备过马路时,突然听到汽车轮胎刺耳的嘶叫声。一辆失去控制的轿车飞速向我们直冲过来,这时我们已来不及躲闪,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千分之一秒内。

轿车撞到了离我们只有几步之隔的人行道上。那辆红色轿车的影像永远都不会从我的记忆中抹去。其实当时我并不确知那辆车距离我们有多近,在最后的一刻我将身体背转了过去,但那辆车真的就停在了我们跟前。人们都停下车来询问我和儿子的情况。车没有撞到我们。我从巨大的惊吓中醒过神来,连忙对周围关注的人们说道,好像他们看不到我与儿子毫发无伤一样。接着我蹲下身,将儿子紧紧地拥抱在怀中。

“妈妈,那辆车刚才差点儿朝我们开过来。”儿子声音清朗地说道,手里仍然握住那只上午在幼儿园用纸折成的小猫。他完全不了解一辆时速50公里,重达一吨的汽车冲过来时,会对他这个35斤重的小男孩造成怎样的伤害。他头脑中的观念显然并不属于这个现实且残酷的世界,动画片使他深信某个人身处危难时,一定会有神勇英雄从天而降,使人摆脱险境。

我走到那辆轿车前,里面坐着一位六十多岁的妇女,双手仍然握着方向盘。

“你还好吗?”我问她,言下之意是说:你差点撞死我和我儿子,你知道吗?“有一辆车在我面前突然转弯,让我的车失去了控制……”她开口说道。

那天的事发生之后,我在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一百多株球茎花卉——蝴蝶花、藏红花和水仙花,它们在寒风料峭的早春就会奇迹般地绽放,一位做园艺师的朋友把它们称做“与未来的契约”。

我告诉丈夫我爱他,并写了三封迟到的感谢短笺。我还思考了很多有关生活中的危险与匆忙之间的关联。

无疑那位差点撞死我们的老妇人当时行色匆忙,好像她是想要赶下一个路口的绿灯。而那位突然开车转弯的司机肯定也是在赶时间,才会冒险如此横冲直撞。

而我自己也并不是全无责任。由于每日忙碌的生活,我想节省下两分钟,就没有多走半条街到十字路口去过斑马线,而是想在中途横穿马路,结果却险些葬送我与儿子两条性命。

平日我并不是轻易冒险的人。就在一周前,我刚结束九天的旅行,从日本回来,飞越了2500公里。其间转过6趟班机,经历了6次飞机的起落,有12次机会成为晚间新闻的头条。

那次的旅行是哥哥送给我的礼物,但由于那几经周折的长途飞行的危险性,当时我几乎把机票寄回去。

此刻我不禁在心中想着飞行2500多公里都安然无恙的我,却差点死在离家只有两条街的地方;想着儿子幼小的生命几乎就此被夺走;想着我的丈夫险些要同时面对两个至爱亲人的丧生。而这一切仅仅源于无谓的匆忙。

如今我决定要放慢自己的脚步,想一想即将到来的春天、美丽的花朵以及我们纯真的孩子——我们与未来的契约。

意外发生后的那个周日,一句歌词始终在我的脑海中回响,“教给我们发现自身的弱点,也许智慧便会从心底油然而生。”

我还想说:让我们放慢脚步.也许生活会从此顺遂平安。

人生哲理

有几个城市的交规已然是“撞了白撞”了,不明白有些人怎么想的:什么事忙成这个样子,为了省两分钟而用生命开玩笑?能否给人生道路也定些“交规”?

坏脾气与钉子的故事

从前,有个脾气很坏的小男孩。一天,他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都必须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由于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愤怒,小男孩每天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数目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要容易多了……最后,小男孩变得不爱发脾气了。

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他父亲又建议说:“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对小男孩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的那么多小孔,栅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了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其实,口头上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们的肉体没什么两样。”

人生哲理

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心灵被“钉”得千疮百孔,那么就请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与嘴巴。

人与人

电影明星洛依德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女工接待他。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俊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

整个巴黎全知道他,但这位姑娘却丝毫不表示惊异和兴奋。

“您喜欢看电影吗?”他禁不住问道。

“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

她手脚麻利,很快修好了车:“您可以开走了,先生。”

他却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