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名书(学无涯丛书)
8139900000003

第3章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典籍,为春秋末期吴国军事思想家孙武所著。全书共分为十三篇:

第一《始计篇》,主要讲的是怎样在开战前和战争中时行谋划的问题,并提出了谋划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孙武认为,在开战之前,必须对敌我双方的基本条件作周密的研究和比较,认真地时行谋划,才能制订正确的作战计划。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有五项,就是“道”(道义)、“天”(天时)、“地”(地利)、“将”(将帅)、“法”(法制)。只有对这些条件比较清楚了,才可以判断战争的胜负。在战争时行过程中,也必须根据利害关系和不断变化的形势来时行研究和谋划,采取机动灵活的措施,做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孙武认为,谋划周密就可能在战争中获胜,谋划不周难于获胜,根本不进行谋划是肯定要失败的。

第二《作战篇》,主要讲述的是速战速胜的重要性。出兵打仗要损耗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拖久了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财货枯竭,别的诸侯国会乘机进行进攻。从速胜的思想出发,孙武反对以简陋的兵器去攻打坚固的城池,也反对在国内一再征集兵员和调运军用物资,而主张在敌国就地解决粮草,主张厚赏士兵,优待俘虏,主张用缴获来补充军力。只有这样做,才能迅速战胜敌人。

第三《谋攻篇》,讲述用计谋打败敌人的方法。孙武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善中之善者”,“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地强迫敌人屈服投降是最佳的作战方案,“破国”、“破军”、“破旅”、“破卒”、“破伍”地用武力击破敌人则次一等。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孙武认为上策是“伐谋”,其次是“伐交”,再次是“伐兵”,即主张通过政治攻势、外交手段和武装力量来征服敌人。在和敌人斗争时,如果敌强我弱,应该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敌人,做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即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设法分散敌人,和敌人的兵力相等就要善于战胜敌人,比敌人的兵力少就要善于退却,战斗力不如敌人就要避免与敌人作战,不能强拼硬打。孙武在此篇中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光辉思想,认为谋略必须建立在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基础上。

第四《军形篇》,论述用兵作战要先为自己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以等待战胜敌人的时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孙武认为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要想战胜敌人,就必须在力量的对比上使自己处于绝对优势,造成一种迅猛不可抵挡之势。除此之外,还要等待战胜敌人的有利时机,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孙武认为,要在作战中取胜,必须善于对待攻和守的问题。兵力不足就防守,兵力有余就进攻。防守时要十分严密地隐蔽自己,进攻时要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这样,就能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

第五《兵势篇》,论述用兵作战要造成一种可以压倒敌人的迅猛之势,并要善于利用这种迅猛之势。对于什么是势,孙子说,势就像是可以漂起石头的激流,就像一触即发的拉满的弓弩,就像圆石从千仞高山上滚下,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用这种力量打击敌人,就能够以一当十,所向无敌。怎样造成这种势呢?首先,要给自己创造有利条件,使自身具有战胜敌人的强大力量。其次,要“择人而任势”。选择熟知军事、知人善任的将帅,指挥士兵作战灵活自如,并且善于用假象迷惑敌人,用小利调动敌人,引诱敌人陷入圈套,然后用伏兵狠狠地打击敌人。

第六《虚实篇》,讲述用兵作战须采用“避实而击虚”的方针。怎样才能做到避实击虚呢?首先,要使我方处于主动地位,使敌方处于被动地位,把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能够设法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其次,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击敌人兵力空虚之处。再次,要集中自己的兵力,并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造成战术上的我众敌寡。

孙武指出,采用避实击虚的作战方法,要从分析敌情出发,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因为战争过程中的众寡、强弱、攻守、进退等等关系处在急剧变化之中,“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第七《军争篇》,主要讲述在战争中要争夺制胜的有利条件,使自己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问题。本篇为《孙子兵法》的中心篇。对于如何掌握战争主动权,孙武认为:首先,必须了解各诸侯国的政治动向,必须熟悉地形,必须使用向导,做到情况明了。其次,必须行动统一,步调一致,做到“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再次,要求指挥正确,机动灵活,“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第八《九变篇》,论述将帅指挥作战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处置问题,不要机械死板而招致失败,并对将帅提出了要求。

孙武强调,将帅处置问题时必须要兼顾有利和有害两方面。在有利的情况下要想到不利的因素,在不利的情况下要想到有利的因素。另外,要根据不同的斗争目标,采取不同的斗争手段。其次,要立足在充分准备、使敌人不可攻破的基础上,不能存侥幸心理。更重要的是,要克服偏激的性情,全面、慎重、冷静地考虑问题。只有做到了这些,方能“得地之利”、“得人之用”。孙武认为,将帅要从实际出发处置问题才能战胜敌人,所以对于国君的违背实际的命令可以不执行,因此,他大胆地提出了“君命有所不受”的军事名言。

第九《行军篇》,主要讲述行军作战过程中安置军队和判断敌情的方法,还论述了军队在山地、江河、盐碱沼泽地、平原等四种地形上的不同处置办法,还论述了军队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特殊地形的处置办法。孙武还提出了31种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把看到、听到和侦察到的各种现象加以分析,掌握真实的敌情,才能制订出正确的作战方案,才能获得胜利。另外还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文武兼用的治军原则,即要用道义来教育士兵,用法纪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一定能取得胜利。

第十《地形篇》,讲述用兵作战如何利用地形的问题,重点论述深入敌国作战的好处。孙武分析了六种战地的特点,相应地提出了在这些地区用兵的不同措施,认为深入敌国,等于把士兵投置在危地、陷入死地,他们会迫不得已拼死作战,发挥更大的战斗力,而且,深入敌国,还可就地补充军粮,还可因离家太远而不会逃散,服从指挥,一心一意作战,夺得战争胜利。

第十一《九地篇》,本篇讲的九种地形和前篇讲的六种地形,同为“地形”,但迥不相同。前篇讲的六种地形,系讲排兵布阵的地理形势,所以,专就地形的广狭、险易和距离远近说。本篇讲的九种地形,系指远征军进入敌境后,所遇的战地形势和士兵的心理,所以,兼就人情说。用“九地”名篇的缘故,实因本篇开场先讨论九种地形的性质和战法,篇末结束语里又有九地之变一语。

第十二《火攻篇》,讲述在战争中使用火攻的方法、条件和原则等问题。

孙武认为,火攻有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五种,即焚烧敌军的营寨、积聚、辎重、府库和运输设施这五种。着眼点在于摧毁敌人的人力、物力和运输线。这五种火攻方法必须变化运用,我军可以掌握,敌军也可以掌握,应该注意防备。火攻必须具备条件。除了发火的器材必须平时有准备之外,纵火时还要选择天时,要在天气干燥和刮风的日子放火。实施火攻也必须和士兵的进攻互相配合,这样才能发挥火攻的作用,达到夺取胜利的目的。

第十三《用间篇》,讲述了使用间谍侦察敌情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并论述了间谍的种类和使用间谍的方法。孙武十分重视间谍在作战中发挥的作用,认为正确用间是作战取胜的一个关键,军队依靠间谍提供的情报而采取行动。孙武把间谍分为五种: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所谓因间,就是利用敌国的普通人为间谍。所谓内间,就是利用敌国的官吏为间谍。所谓反间,就是利用敌方的间谍来为我方所用。所谓死间,就是故意对外散布虚假的信息,让我方间谍知道,然后传给敌方。所谓生间,就是派往敌方侦察敌情以后能亲自回来报告的间谍。这五种间谍,前三种是利用敌方人员,后两种是我方潜入敌人内部的。这五种间谍都使用起来,情报的来源就十分广泛,打起仗来使敌人茫茫然不知怎样应付,确实是神秘难测。从反间得来的情报最重要。因此,要特别重视反间,对待反间的待遇应该特别优厚。

《孙子兵法》十三篇,各有侧重,波澜起伏,分析透彻,见解精到,实用性强。为了使吴王阖闾能够任用他,他在兵法开头就说:“今将听吾所陈之计而用兵,则必胜,我乃留此矣;将不听吾所陈之计而用兵,则必败,我乃去之他国矣。”为了使吴王阖闾读兵法感到亲切,他在兵法中经常运用当时吴、越两国冲突的战例,有针对性地阐述。他在兵法中自比商朝开国大臣伊尹和周朝开国大臣姜太公,希望能够辅佐吴王统一王朝。

作者简介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具体的生卒年月不可考。晚年在隐居之地,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法。共著兵法十三篇。这十三篇兵法,讲的全部都是如何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全书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