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名胜(学无涯丛书)
8140000000018

第18章 古代最高建筑物之一——亚历山大灯塔

提起埃及,人们的脑海里立即会浮现出那巍峨的胡夫大金字塔,然而,知道埃及在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中独占两名,除金字塔外,在距开罗以北20多千米的亚历山大城还有一座气势磅礴的灯塔。殊不知这座灯塔仅比胡夫金字塔低约10米,是古代世界第二座最高的建筑物,而且,那时候它的名声甚至远远超过了金字塔呢?

公元前332年,血气方刚的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途中占领埃及。他在前往埃及西部锡瓦绿洲朝拜阿蒙神时,途经地中海海滨的拉库台通村,看中了这儿的地理位置,下令以他的名字在此建立一座城市。到托勒密一世(公元前305—前283年)时,这座默默无闻的小村一跃成为繁华的大都市、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地中海最大的海港。由于对外商品交换发达,船只来往频繁,迫切需要有一座灯塔来指引船只靠岸进港。古代这一奇迹就这样应运而生。

关于这座灯塔,历代旅行家和史学家虽有所记载,但均不完整。生于安达鲁斯(今西班牙南部)的阿拉伯史学家伊本·谢赫(公元1132—1207年)于1165年访问了亚历山大,写成《艾列夫巴》(意为“入门”)一书,较详尽地描述了灯塔。1909年,德国工程师特里希根据各种文献绘制了灯塔的复原图。这两份资料成为我们今天了解灯塔的主要依据。

距亚历山大海岸约1000米的地中海中,有一座与陆地相平行的小岛,名叫法罗斯。据考证,远古时它曾是大陆的一部分,岛长2 600米,宽400~500米。岛的东端为一整块长230米,宽200米的巨石。托勒密一世时,修筑了一座全长为1 300米的人工桥,把大陆与小岛连接起来,成“工”字形东、西两港,东港为主要出入大港,大约在桥建成后便在上述岩石上修建灯塔,到托勒密二世初期(公元前280—前278年)正式使用。

塔由四部分组成。下层高60米,底部呈正方形,由底往上逐渐缩小。它有十几层,300多个房间,供管理人员和卫兵居住,并作存放物资器材的仓库。它的顶部为平台,四角竖有海神波西顿的巨大青铜雕像。平台下面,正门上方镌刻着建筑师的一行题词:生于开俄斯的台克西凡斯之子——苏恩特拉图斯以海员的名义敬献给两位救世神。第二部分为八边柱状的建筑,高30米。第三部分为圆柱形,高15米,8根花岗石柱支撑着8米高的穹窿状圆顶,它是夜间导航的灯室。再往上便是海神波西顿的立像。塔身高120米,加上塔基整个高度约135米。塔内有螺旋形石级通灯室,塔外有升降的吊车往上输送燃料。整个灯塔由石灰石砌成,柱用花岗石,有些部分饰以大理石和青铜。

确切的导航方法,未见记载。一说那矗立于岸的高大塔体,成为亚历山大港的标志,船只驶近海岸五六十千米时就能发现它。另一说,灯室内装有透明的水晶石或玻璃镜,其作用类似今日的望远镜,能远眺接近海岸的船舶;有人甚至称此镜为“魔镜”,说它的光芒可射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它照到哪条船,哪条船就会立即燃烧起来。

随着各国商船的不断来往,亚历山大灯塔之名传播到非、亚、欧洲许多港口和地方。欧洲各国语言中“灯塔”一词,即为法罗斯岛名的音译。早在13世纪,我国南宋著名地理学家赵汝适,可能是根据海员们的传闻,在其所著的《诸蕃志》(约成书于1225年)中记述了这座灯塔的情况,但不确切。

公元700年,亚历山大发生地震,灯室和波西顿塑像塌毁。关于此事,传说东罗马帝国一位皇帝企图攻打亚历山大,但惧怕其船队被灯塔照见,于是派人向哈里发进言,谎说塔底藏有亚历山大大帝的遗物和珍宝。哈里发中计下令拆塔,但是在黎民百姓的强烈反对下,拆到灯室时便停止了。880年,灯塔修复。1100年,灯塔再次遭强地震的浩劫,只剩底层。灯塔失去了作用,成为瞭望台,在平台上修起一座清真寺。1301年和1435年,经过两次地震,塔全毁。

1477年,卡特巴素丹王巡视亚历山大,见灯塔的石块狼藉于地,为预防土耳其入侵,他命在灯塔的原址上,利用原有石块,修筑一座城堡。1480年,城堡落成,取名卡特巴。城堡四周筑高墙屯兵把守,为亚历山大海防要塞。此后,城堡几经沧桑,多次修缮。到1966年,它被开辟为埃及航海博物馆,展出绘画、模型、实物等,介绍埃及的造船业和航海史。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城堡的广场上不时举行文艺演出和纪念活动。由于受到海风的侵蚀,城堡的石块风化严重。为保护这一重要古迹,决定再次修葺,并撤出四周的驻军,使它向国内外游客全面开放。

亚历山大大帝简介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公元前323年)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征服者。他于公元前356年出生在马其顿首都佩拉市。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确是位远见卓识、才华非凡的人。腓力二世扩充、整编了马其顿军队,使其成为一支最有战斗力的队伍。他最先挥师北上,征服了希腊以北一带地区;随即又挥师南下,征服了希腊大部分地区;随之建立了希腊城邦联合政府,他自己任政府首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