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名校(学无涯丛书)
8140200000001

第1章 复旦大学

校史概况

“复旦”二字,语出《尚书大传·虞夏传》“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坐落在中国名城上海的这所具有悠久历史、享誉海内外的全国重点大学——复旦大学取其名,承其意,一直扬名于我国各大学府之列。原名为复旦公学的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1917年复旦公学改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后因1937年的抗日战爆发后学校曾迁往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学校又迁回上海江湾原址。复旦大学历来受到众多社会名流和领导人的支持。孙中山先生曾关心支持复旦的发展,他在1923年为复旦年刊题词。毛泽东同志于1951年应陈望道校长之请,为复旦亲笔题写了校名。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复旦大学成为文理科综合性大学。2000年4月27日,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现任校长为王生洪教授,党委书记为秦绍德教授,名誉校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苏步青教授。

学科建设

复旦大学学科和专业门类齐全、基础扎实、分科科学。全校有人文、法学、新闻、经济、管理、技术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医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十个学院,43个系,57个本科专业、146个硕士学位点、80个博士学位点、22个博士后流动站、29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8个研究所、61个研究中心,被定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复旦大学传承办学宗旨,始终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学校注重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交叉、组合,在“通才教育,按类教学”的原则下将“普通教学,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个性发展,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学校从1994年实施学分制教学和管理,加强学生的科研训练,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同时加强课程建设,大力提倡“名教授上基础课、带基础实验”。学校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金”,通过开设百个精品讲座、读百本书、参加百项社会实践和实验课题的“三百计划”,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相互渗透的素质教育成为校园生活的主旋律。学校建立了一套严格而有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导师制和首席教授等一系列措施,并坚持不懈地抓教风和考风的建设,形成了“学在复旦”的良好学风和校风。

骄子良师

在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招引下汇聚了全国众多天之骄子,现有各类学生26 000余人。学生学习刻苦,思想活跃,富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1988年和1993年,复旦学生两度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均获得冠军;在检验科技创新能力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中,复旦学生分别于1995年和1999年两次获得第一。排球、射击、艺术体操是复旦大学的传统体育项目,校男女排球队均是全国甲级队。校内现有话剧团、书画协会等90多个学生社团,广大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汲取营养,锻炼才干。复旦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众多学科中,既有享誉四海、造诣弥深的老学者,又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在2 500余位教师队伍中,有教授、副教授1 5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近500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6人。

教学资源

复旦大学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目前复旦大学占地面积近140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超过15亿元,有100多个实验室和一大批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学校现有藏书430多万册,期刊总数超过2.5万种。在20世纪末,复旦大学喜获新的发展机遇:“面向21世纪,把复旦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这是前任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国家领导人给予了殷切期望和和莫大的关注。1999年7月,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签定重点建设协议,复旦大学获得12亿元人民币投资。学校正以江主席的殷切期盼为奋斗目标,努力奋斗,力争把复旦建成一立足上海、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

复旦大学是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中心之一。自1995年以来,理科发表学术论文近10 000篇,出版专著近300部,鉴定科研成果300多项,获200多项各类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级30多项),批准专利数70多项。文科发表论文6 000多篇,出版各类著作1 000多部,获20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其中有5项成果获1999年全国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奖。

复旦大学还注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知识链接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校风:“文明、健康、团结、奋发”,学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