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名校(学无涯丛书)
8140200000006

第6章 浙江大学

校史概况

创建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就是现今著名高等学府浙江大学的前身,她是中国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学制最早创办的几所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01年起曾几度易名并一度停办;1927年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劳农学院);1928年4月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1928年7月1日起,冠以“国立”二字,称国立浙江大学,下设工、农、文理三个学院。浙大和国内其他几所名校一样,在发展过程中都受到抗日战争的重大影响,浙江大学被迫辗转西迁贵州。在中国著名气象、地理学家、校长竺可桢先生领导下,浙江大学历经艰辛,筚路蓝缕,崛起为当时国内有影响的几所著名大学之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1946年秋,学校迁返杭州。至1948年3月底,浙江大学已发展为拥有文、理、工、农、师范、法、医7个学院、25个系、9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的综合性大学。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进行调整的背景下,浙江大学的学科和院系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动。其部分系科调整到省外兄弟院校,部分院系或独立成校,有的与之江大学、有的和浙江省立医学院等院校组合重新建校。之江大学前身为建于1897年的育英书院;浙江省立医学院前身为建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浙江大学文学院、理学院的一部分之江大学的文理学院和浙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建立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又与新建的杭州大学合并,定名杭州大学;浙江大学的农学院单独分出成立浙江农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的医学院与浙江省立医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医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调整后的浙江大学成为一所多学科性的工业大学。

发展成果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源出一脉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均取得了较大成就。浙江大学成为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人文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高校,1995年成为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的重点大学之一。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也分别成为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浙江省属重点大学,并分别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和重点建设项目立项论证。四所学校对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9月15日,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浙江大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面向21世纪在我国组建若干所规模大、层次高、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新的浙江大学仍定名“浙江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实行教育部与浙江省共建共管。

学科建设

浙江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以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著的科学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蜚声海内外。竺可桢、马寅初、卢嘉锡、苏步青、钱三强、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钱令希、谈家桢、谷超豪、郑晓沧、梁守槃、夏承焘、姜亮夫、李政道、吴健雄等著名学者都曾在校工作或学习。浙江大学校友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已有133人,其中曾在浙大就学者就有72人。浙江大学的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门类设有本科专业104个,硕士学位学科193个(另有临床医学、工商管理(MBA)、建筑学、法学、工程硕士、农业推广、公共管理(MPA)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学科104个(另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并在29个一级学科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数量居全国第一。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3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和课程基地9个。另有各类研究机构290余个。

教学资源

浙江大学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9 3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86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人员近2 400人。全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0 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 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 500余人,攻读专业学位近1 200人,本专科生近32 000人,外国留学生480余人。有函授、夜大、成人脱产、远程教育班学生近35 000人。

浙江大学的硬件建设同样紧跟发展需求,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校舍总建筑面积162余万平方米。拥有计算与信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电教新闻中心等大量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科学馆(楼)、体育馆(场)、活动中心、游泳池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开展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完备的条件。各校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6余万平方米,总藏书量502余万册,是全国规模最大、藏书量最多、分布面最广、学科覆盖最全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之一。学校还拥有6家设备先进、水平一流的省级附属医院以及2家出版社。近100千米长的高速计算机网络以及特设的公交线路将各校区和附属医院联为一体。

教产结合

浙江大学师生在钻研科技的同时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转化为社会财富。属于浙江大学的科技开发总公司,是一家从事高科技产品、电子通讯产品及视频产品的开发、集成、推广及服务的综合性国有经济实体。

公司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大潮,以高新技术领域为市场定位,全面依托高校优势,依靠自己在多媒体通信领域的强大技术实力,广泛吸收世界最新信息技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发展开发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为用户提供从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系统安装和维护以及设备选型和引进等一整套系统集成服务,并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培训。公司拥有多种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覆盖通信网络、通信增值业务、多媒体应用系统及客户业务支撑平台等主要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通信领域。

浙江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汇集了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现代化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并拥有完备的系统实验培训平台和先进的开发工具。公司成立以来,已承接并完成了多媒体通信网络系统、Internet、Intranet、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等类型的多个大中型项目,并推出V系列多媒体应用软件的产品及支撑平台。

公司VOD事业部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完整的视频点播解决方案,全面开展技术研发、应用集成和产品销售。针对中国的市场需求开发的视频点播系统,旨在吸收国际的先进技术成果,结合中国用户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提供全面完整的视频点播解决方案。

知识链接

浙江大学在创办过程中曾几度移址,其中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曾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这13年是中国战乱中的13年,迁徙途经浙西、赣中、桂北、黔北农村与山区,行程2600多千米。浙大不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了下来,并且获得极大的发展。1938年11月19日,浙江大学西迁至广西宜山,竺可桢校长在校务会议上提出,并决定“求是”为浙江大学校训。很巧的是浙大的前身又是求是书院。这个校训一直沿用至今。浙大发展如此之快,办学成果如此丰硕,这与历代浙大人的“求是”精神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