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8146700000041

第41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测试与调节(1)

第1节青少年心理健康测试及其标准

一、测试:你的心理健康吗?(针对青少年)

下列30项中,如果是“常常”或“几乎是”,就写“A”;如果是“偶尔”或“有点儿”就写“B”;如果是“完全没有”,就写“C”。因为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请你坦率地写记号。(作表格心理二287)

评分分析:

自我诊断的方法:A是2分,B是1分,C是0分,请算出合计分。

大体评价如下:0~5分,请放心,你的心理非常健康,神经强韧,能顺利地适应现实。

6~13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是你必须改正神经症与自己完全无关的想法,你也有患神经症的可能性。

14~25分,你在精神方面有些疲劳,应该减少学习量。或通过休假或休闲的方式改变情绪。应该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26~30分,是警告。有可能患了神经症。所以建议你去看医生。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发育和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独生子女时代到来及社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受到的心理困扰尤其明显,心理矛盾突出,认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难至关重要。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像力以及各种操作能力等等。

2.情绪反应适度。

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

3.意志品质健全。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毅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

4.自我意识正确,有自知之明。

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视他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5.个性结构日趋完善。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心理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意志、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生活条件、受文化教育影响、从事的生产与社会实践越是优越、丰富、完善,人的个性结构的日益完善也就越有保证。目前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重视把青少年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为人的个性结构的日趋完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6.良好的人际交往。

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坦诚、尊重、信任、宽容、融洽)多于消极态度(如忌妒、冷漠、怀疑、小气、计较);在新环境中能很快地适应,与他人打成一片。

7.行为得体,生活态度积极。

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惑,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8.反应适度。

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的。不冲动、急躁,也不敷衍塞责。

以上是心理健康表现的众多方面,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但是由于青少年在各自的年龄、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和具体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程度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要求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一样成熟是不可能的。

第2节青少年挫折心理测试与调适

一、测试:你应付逆境的能力

(作表格心理二p291)

评分分析:

你想知道你应付逆境的能力吗?请你如实回答以上问题。答“否”的得1分;答“说不清”的得2分;答“是”的得3分。

第1、2条,测验你对生命的投入。有毅力克服困难的人对生命有投入感,感到自己对生活有贡献。

第3、4、5、6条,测验你对生活的控制能力。有勇气的人,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你的成功是努力的结果。

第7、8条,测验你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能适应新环境的人,即使处于危机也会屹立不倒。

15~18分:说明你生存毅力在常人之上,遇到危难能够克服。别人有困难,亦能给予帮助。

11~14分:说明你会渡过难关,克服挫折,但所需时间要长些。

8~10分:说明你有几分懦弱,经不起挫折,应付逆境的能力也很差。

青少年怀抱着许许多多的幻想、希望,为将其变成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做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性地不能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时,就产生了挫折,挫折也可称为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如果挫折产生于较为重大的目标,如学业、工作、爱情等方面,这种挫折可称之为失败;如果这种挫折的障碍与压力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使其处于一种不利身心发展的人生位置,则称为身处逆境。挫折、失败和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紧张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心理学上称之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

二、坦然面对挫折

人生之路,总是会有坎坎坷坷的。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所谓挫折,就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体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在人生中的各个成长阶段都客观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处在身心发育时期的青少年表现尤为明显。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在非常顺利和备受宠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低,往往在学习和生活中经不起任何挫折。此外,随着身心发育的成熟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加,他们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日益增强,开始以一个独立主体参与社会活动。但是由于个性及心理发展尚不完善、不稳定,青少年的情绪容易波动。一旦遇到什么挫折和不幸,极易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有的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

不同的人对于挫折的承受力是不同的。挫折承受力不仅与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有关,也与人的抱负、经历、意志等相关。比如,同样是遭到诽谤,外向的人可能暴跳如雷,骂人发牢骚,以求心理平衡;内向的人则可能流泪叹息,用读书等其他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求忘却。怀有远大抱负和有过艰难经历的人对一般的挫折会泰然处之;思想境界高的人,也许会把挫折看成一次考验机会;意志坚强者的抗挫折能力大大强于意志薄弱者。一般说来,偶尔遭受意料之中的、较轻的挫折,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件好事。因为它能使人吸取教训,增长知识和才干,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意志品质,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而对于意料之外的重大挫折和接踵而来的多个挫折,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差和抗挫折力较低,就会加重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处理不当对其身心健康有较大的消极影响。

那么,青少年如何才能处理好挫折呢?

1.树立正确的挫折观。遭受挫折,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任何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正视挫折,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正确对待挫折,那么就不仅可以克服和消除挫折,而且还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

2.控制好自己。挫折产生后,谁都会感到紧张、烦闷,行为也不免有些失常。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采取一些比较积极的间接反应方式,从而避免加重挫折或由挫折带来新的挫折。

3.重组知觉判断。挫折感的强弱,往往决定于挫折对象的知觉判断。其实,知觉判断仅仅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特点的感情认识,所以,当挫折产生后,要认真分析引起挫折的对象的实际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估计,然后再检查自己的判断是否符合实际。如果发现自己的知觉判断夸大了事实,就要改变对引起挫折对象的认识,从而减轻挫折感。如果发现挫折是因自己的错觉造成的,便可以很快消除挫折感。

4.分散挫折的压力。不要把痛苦闷在心里,应当主动向老师、同学或亲友倾诉,争取别人的谅解、同情与帮助。这样可以减轻挫折感,增强克服挫折的信心。

5.转移自己的视线。遭受挫折后,一般人都会感觉度日如年,这时,要适当安排一些健康的娱乐活动,走出户外去呼吸大自然那新鲜的空气。丰富多彩的闲暇活动可以使挫折感转移方向,扩大思路,使内心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从而增强自信心。

第3节青少年逆反心理测试与调适

一、测试:你有逆反心理吗?(供中学生测试)

对下列题目,做出“是”或“否”的回答。

(作表格心理二p294)

评分分析:

各题答“是”得1分,答“否”得0分,将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0~9分:你的逆反心理很弱。这使你只做并且只喜欢做该做的事,而不去做不该做的。

10~20分:你存在一定的否定倾向。激动时你可能丧失理智、意气用事,有时会做一些不该做的事。

21~30分:你有相当严重的逆反心理。你所想的和所干的与众不同,与习俗和规定不符。如果你不清醒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不努力加以克服,你只能是一个不受大家欢迎的独行者。

近几年来,常见报端出现以中小学生为主角的家庭悲剧:有中小学生砍杀父母、爷爷奶奶的;也有中小学生自杀、自残的;也有与学校老师发生矛盾的……一宗宗骇人听闻的报道,让读者触目惊心,让家长、教师、教育者大感寒心。青少年学生可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啊,他们究竟怎么了?

青少年学生出现上述不可理喻的行为,源于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调适,进而发展成与家长、教师、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得不到化解时,它会逐步上升,最终酿成悲剧。

二、正确认识青少年逆反心理

1.根据心理学的解释: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因此,逆反心理的客观条件有两个,即主体和客体。可以说,有思维能力的人存在于社会就会有逆反心理、逆反现象的存在,人的一生都存在着逆反心理。

2.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成长的不稳定时期,大脑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超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青少年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因此,逆反心理在成年前呈上升状态。

3.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教育阶段,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在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和较大偏差,因而易与家长、教师、教育者的意向不同。当人们的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

三、逆反心理是正常的,也是不正常的

1.逆反心理的客观条件有主体和客体,因此,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与形成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认识了逆反心理产生的两个因素,当青少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时就可以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进行调适。

2.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当逆反心理得不到合理调适就会呈现消极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能顺利进行,进而转化为矛盾,严重者会造成事故,甚至酿成悲剧。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思变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积极的逆反心理是一面明镜,如能加以正确地利用和引导,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促进我们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因而,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态度,科学地去分析,做到扬长避短。

3.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正常心理,也是问题心理。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道路上逆反心理是必然存在的,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形态。同时逆反心理也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

三、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强,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不迷信、不盲从,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但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孩子时,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常用自己的所得经验阻止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受好奇心的驱使,听不进大人们忠告,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样,孩子不听劝告的逆反行为就形成了。

2.孩子的逆反心理从小学进入中学是一个飞跃。他们有较强的行为能力和自理能力,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是小孩,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想摆脱父母,自立自强。但俗话说:“在父母面前,你永远都是孩子。”父母却无法相信孩子已经长大,仍然要主宰孩子的大部分行动。因而孩子会渐渐地疏远父母、教师,对师长的要求会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3.在当今,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家长为了让孩子打好基础,教师为让学生出成绩,多方加压,恨铁不成钢,教育方法失当。这样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压力很大,成长历程被压变了形,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欢乐、失去了童趣。当压力超过青少年学生的承受能力时,矛盾必然产生,就会产生出逆反行为,甚至敌视父母、教师。

4.当青少年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会对对方加以反驳,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如:老师在教室里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某个学生;家长在朋友家或在孩子的朋友面前数落孩子的缺点。这些不当的教育方法也是引发孩子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四、如何对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青少年最大的变化是从儿童期间依恋父母,转向依恋朋友。因此产生了亲子关系冷淡,甚至有脱离家庭的倾向。此时,父母应善于引导,不仅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更要深入细致地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经常与他们交流,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独立自主”的权利,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这样,才会使青少年顺利度过这段情感不稳定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