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伊斯兰文化:探索与回顾
8156700000027

第27章 出访纪实(2)

代表团参观访问了德黑兰和圣城马什哈德的清真寺、伊斯兰大学及中小学、伊斯兰研究机构、博物馆、烈士陵园及旧王朝皇宫。哈梅内伊总统会见了安士伟团长,并请他转达对中国穆斯林的问候。拉夫桑贾尼议长会见了代表团,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他说:“中国穆斯林是我们真正的朋友,中国政府也是我们真正的朋友,请转达我对他们的问候。”伊朗副外长贾瓦德·曼苏里在会见我团时说:“中国落实宗教政策受到伊朗的欢迎和支持,希望今后加强我们穆斯林之间的友好往来。”伊玛目霍梅尼在霍腊撒的代表塔巴希会见并宴请代表团时说:“对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们欣赏。这个政策是正确的。”伊玛目霍梅尼的代表伊朗萨迪格大学负责人穆罕默德·雷扎·马赫德威·凯尼会见并设盛大宴会宴请了代表团,他说:“伊中两国早在2000年前就有往来,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证明。穆圣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我们希望发展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伊朗朝觐部负责人贾麦拉尼在他举行的盛大宴会上说:“伊中两国政府一直认为要发展彼此间的友好关系。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发展这种关系是有意义的。”2月5日是主麻日,安士伟大阿訇应邀在念“呼图白”前向参加聚礼的100多万穆斯林作了简短的讲话,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电台、电视台及各种报刊均报道了这一消息。安士伟团长的声音传遍了伊朗各地。

在参观马什哈德博物馆时,全团成员有幸看到了1300多年前第四任哈里发阿里亲手抄写在皮子上的《古兰经》经文和一本收集有7种注释的巨大的《古兰经注》,特别是看到自穆圣时代至近代所抄写的各种字体和各种版本的《古兰经》,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阿拉伯文字体在书写方面的演变过程。

中国穆斯林代表团对伊朗的友好访问,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原载于《中国穆斯林》1988年第2期)

再访巴基斯坦

应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际伊斯兰大学的邀请,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代表团一行5人,在团长苏来曼·张秉铎的率领下,于1988年4月对巴基斯坦进行了为时10天的访问。

代表团在访巴期间,由伊斯兰堡国际伊斯兰大学副校长、伊斯兰宣教院院长艾尼斯·艾哈迈德博士陪同,访问参观了首都伊斯兰堡、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旁遮普省首府拉合尔和信德省首府卡拉奇的大专院校、著名清真寺和名胜古迹,并到巴基斯坦国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的陵墓和著名诗人伊克巴尔陵墓做了“都阿”。令人十分高兴的是,齐亚·哈克总统和居内久总理会见了全团,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宗教部部长、西北边境省首席部长、旁遮普省省督和信德省省督分别会见并为代表团举行了盛大宴会。此外,巴基斯坦最古老的旁遮普大学和规模最大的卡拉奇大学均盛情款待了代表团。广播电台、电视台及许多报纸也都报道了代表团的访巴情况。

伊斯兰堡国际伊斯兰大学建于1980年,是一所综合性的伊斯兰大学。目前设有伊斯兰基础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等院系,还有附属于大学的伊斯兰研究院、宣教与伊玛目培训院等机构。现有学生12000人,其中一半是来自亚、非、欧、澳四大洲4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中国学生有20余人。据介绍,齐亚·哈克总统为该大学的最高校长,伊斯兰世界联盟秘书长阿卜杜拉·欧麦尔·纳绥夫为最高副校长,穆罕默德·艾富扎尔博士为大学总监,侯赛因·哈米德·翰桑为大学校长。大学设秘书委员会,是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这个委员会的成员除上述领导人外,还吸收了伊斯兰国家著名伊斯兰学者、伊斯兰大学校长等数十人。

代表团在东道主的安排下,参观了一部分民办的伊斯兰院校。如拉合尔的艾什拉菲叶学校,该校为经堂教育性质,不分年级,只有初级班和高级班,有1000多名学生,其中留学生主要是来自叙利亚、土耳其、阿富汗、缅甸、孟加拉、中国、摩洛哥、乌干达以及美国的穆斯林学生。成立于1982年的拉合尔伊玛目毛都迪世界伊斯兰学院,目前只有90多名学生,都是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13个国家的外国学生,学院有外籍教师,也有本国教师。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卡拉奇近郊的一所具有40多年历史的伊斯兰教学院,该院有数千名学生,仅住校生就达800余人,据介绍,有近半数是斯里兰卡、缅甸、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喀什米尔和东非、西非等国家或地区的学生。分初级、中级和高级3种年级授课。该校有一座较大的清真寺,有一个藏书30万册的图书馆。

在访巴期间,我们代表团沉浸在巴基斯坦穆斯林兄弟热烈欢迎的气氛之中,盛情的款待使我们难以忘怀。我们衷心祝愿中巴两国人民、穆斯林之间的友谊日益发展和更加巩固。

(原载于《中国穆斯林》1988年第3期)

伊斯兰事务最高理事会侧记

伊斯兰事务最高理事会第三届会议于1990年2月23日在埃及首都开罗阿拉伯联盟会议大厅开幕。埃及总理阿提夫·西德基博士代表穆巴拉克总统出席了开幕式。最高理事会30个成员国的宗教部长、宗教大臣和来自世界各地的100位伊斯兰著名学者、穆夫提、法官、伊斯兰组织领导人,以及伊斯兰院校校长、教授、专家等应邀出席了会议。中国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副局长、理事会理事宛耀宾,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沈遐熙应邀出席,马云福担任翻译,也出席了会议。大会讨论会场设在尼罗河畔的子午线饭店洛克索·艾斯旺大厅。饭店门前与会者国家的国旗迎风招展,它向人们展示伊斯兰世界的一次高级会议正在此召开。

大会主要由埃及宗教部部长、最高理事会主席穆罕默德·阿里·马赫朱卜博士和最高理事会秘书长贾玛鲁丁·穆罕默德·马哈茂德博士主持,每次讨论会的执行主席则由有关国家的代表分别担任。沈遐熙会长代表中国亦担任了一轮执行主席。大会讨论的主题是“伊斯兰世界所面临的挑战”,内容包括经济、文化、社会三方面。埃及总理阿提夫·西德基博士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他强调:“伊斯兰国家间的互助合作与经济一体化足可以解决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并解除压在伊斯兰世界人民肩上的债务负担。”

宛耀宾副局长在大会上发言说:“去年(1989年)以来国际风云多变,发生了令人难以预料的事情,说明导致局势动荡、紧张的各种因素并未消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更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但世界总的形势并未根本改变,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他说:“我们高兴地看到两伊罢战言和,海湾地区出现了和平的曙光。”“巴勒斯坦人民历经数十年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赢得了巴勒斯坦国的成立,使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民族权利,中东就无和平与稳定可言。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要求。”他赞扬说:“我们十分赞赏各国有识之士,特别要提到的是穆巴拉克总统为中东和平所作的不懈努力。”他强调说:“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及广大穆斯林一贯深切同情并坚持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中国人民热爱和平,非常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建设自己的国家。我们相信只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就有可能出现一个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的新时期。”宛耀宾副局长还说:“去年(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发生了一场风波,不少朋友表示关切,我愿借此机会告诉各位,中国的对内对外政策都没有改变,正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他说:“中国现代化建设是建立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靠的是自力更生,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因此11亿人民的巨大潜力,是我们迎接各种挑战、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他在结束讲话时说:“中国穆斯林十分珍惜同世界各国穆斯林之间的传统友谊,着重发展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为了寻求知识与友谊来参加这次会议。我们相信中国人民及广大穆斯林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穆斯林的友谊必将与日俱增。”巴基斯坦宗教部部长法伊德尔在会上发言说:“我们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人口的膨胀。微小的生产跟不上人口的增长,导致了生活质量下降。”他还说:“我遗憾地看到伊斯兰社会近年来逐渐变弱和影响力逐渐减小,其原因在于嗜好问题。我痛心地说,一些纯洁的人甚至儿童陷入了吸毒的困境,导致了我们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吸毒是伊斯兰教所禁止的。我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伊斯兰世界中所出现的这些危险。”伊拉克宗教部部长阿卜杜拉·法祖鲁发言说:“两伊停火已18个月,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俘虏问题,我建议:两国代表直接对话,两国穆斯林之间互相接触,重开两国间陆空通道,恢复两国的民航办事处。”他说:“考虑到两国的宗教联系,应该恢复两国间的友谊与睦邻关系,允许两国人民互相游览和瞻仰圣地,尤其是伊拉克境内的纳吉夫、克尔摆拉、巴格达、萨米拉是伊朗人民渴望去瞻仰的圣地。”

大会开幕的第一天,由最高理事会主持在一座新建的能容纳6000人礼拜的宏伟壮观的大清真寺举行埃及“宣传日”大会。穆巴拉克总统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说:“理智的不成熟将导致迷误,良心薄弱的人将遭到真主恼怒。”又说:“我们迫切需要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发展是从人开始的,只有人才能使工业、商业、农业和行政管理事业得到繁荣。”他说:“我们的经济存在问题,总结其原因有二:一是生产少,二是消费多。解决的办法就是发展人们精神世界的东西,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宗教。”穆巴拉克总统还向10名工作杰出的宗教部长、伊斯兰院校校长、穆夫提和著名的伊玛目颁发了勋章;对埃及宗教基金部组织的大型文化竞赛活动中250名优胜者发了奖。

在紧张的会议期间,大会还组织与会者乘法老船畅游了尼罗河,参观了军队主管的巴努拉毛博物馆。我国代表在埃及期间先后会见了爱资哈尔长老、伊斯兰世界联盟秘书长纳绥夫博士,并分别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纳绥夫博士表示,他希望能再次访问中国。中国代表还会见了埃及总穆夫提、埃及宗教部长、摩洛哥宗教大臣、阿联酋宗教副大臣、利比亚宣教协会主席、爱资哈尔大学伊斯兰研究院院长、前爱资哈尔大学校长等,并与印度尼西亚、文莱、希腊、尼日利亚和苏联的代表也进行了一些接触和交谈,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结识了新朋友。中国代表还接受了埃及《伊斯兰旗帜报》、伊盟的《穆斯林》杂志和“阿拉伯之声”电台、开罗电台等新闻单位记者的采访,向他们介绍了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中国穆斯林安居乐业等情况。

1990年3月27日中午,大会举行隆重的闭幕式,贾马鲁丁·马哈茂德博士宣读了反映本次大会内容的声明,博得了与会者热烈的掌声。一位诵经师朗诵了《古兰经》后,大会宣告胜利结束。

(原载于《中国穆斯林》1990年第3期)

在挪威讲述中国穆斯林现状

尊敬的主席先生和本次大会的各位主持人:

中国的宗教情况其中包括中国穆斯林的情况,中国代表团曹圣洁牧师刚才已经作了全面的介绍,我现在仅就中国穆斯林的现状再作一点补充。伊斯兰教于651年传入中国,现在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现在中国穆斯林人数已近2000万,全国有清真寺35000座,在清真寺里工作的伊玛目人数达40000余人。中国穆斯林充分享受着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具体有以下几个例子充分证明这一点。

1. 朝觐。朝觐是伊斯兰教的五大功修(简称五功)之一。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古兰经》中说:“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本着真主这一教诲,中国穆斯林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去圣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朝觐了。只是那时每年只有几人到几十人。中国贯彻改革开放政策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收入得到了很大提高,生活逐步富裕起来,因此穆斯林到圣地麦加朝觐的人数不断增加,从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五六千人。现在仅一年的朝觐人数就超过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穆斯林历史上朝觐人数的总和。

2. 为了进一步在中国推广按规则诵读《古兰经》,我们举办了两次全国性的《古兰经》诵读比赛。同时将比赛成绩优秀的选手送往埃及、沙特阿拉伯、伊朗、马来西亚等国参加国际比赛,效果非常好,既体现了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又展示了中国穆斯林的诵读水平,同时也达到了互相观摩、共同提高的目的。

3. 我们还举办了“卧尔兹”演讲比赛。“卧尔兹”是伊斯兰教宣教的一种方式。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劝导、训诫、教诲”,即劝导穆斯林大众多做善事,不做坏事。这一工作主要是由各清真寺伊玛目来进行。这是中国穆斯林的一种效果最佳的宣教形式,也是中国穆斯林通过听“卧尔兹”学习伊斯兰教知识和伊斯兰文化的一种十分有效的举措,深受穆斯林们欢迎。不仅如此,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举办这样的“卧尔兹”演讲比赛,还可以提高伊玛目讲“卧尔兹”的水平和技巧,力争收到最好的效果。每隔一年比赛一次,同上述《古兰经》诵读比赛交叉进行,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今后将继续办下去。

4. 培养接班人。先知穆罕默德说过:“学习是每一个男女穆斯林的天职。”本着先知这一教诲,我们在国内大力兴办伊斯兰教育。首先在中国相当多的清真寺培养青少年,然后成绩好的学生便可考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9座伊斯兰教经学院学习。这些学生就是未来中国伊斯兰教事业的接班人,现有人数约26000人。同时我们还有数以百计的穆斯林青年到伊斯兰国家的著名大学学习、深造。如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沙特麦地那国际伊斯兰大学、巴基斯坦国际伊斯兰大学和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等学校都有中国穆斯林留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的读大学本科,有的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他们学成归国后将对伊斯兰教事业和中阿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 为了更好地在中国传播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我们印制了《古兰经》《古兰经注》“圣训”、教法经、认主学、伊斯兰哲学及其他书刊,同时还创办了《中国穆斯林》杂志,有汉文、维吾尔文两种版本。中国穆斯林聚居的大省还办了省一级的伊斯兰刊物,加强了伊斯兰教的宣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