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伊斯兰文化新论
8156900000041

第41章 节日、娱乐与丧葬文化(1)

人的生活,就像一部交响乐,时而喜悦,时而悲痛;时而欢快,时而哀伤;时而激昂,时而低沉;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世界上的各个民族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便有了各自的节庆活动、娱乐方式和丧葬习惯。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五花八门的世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伊斯兰,以其特有的涉世性,关注人们的喜怒哀乐,从而形成了它那与众不同的节日、娱乐与丧葬文化。

下面,我们对此分别加以探讨。

一、节日文化

世界上各国各民族的节日名称不同,内容各异,真可谓丰富多彩。可以说,各民族的节日尤其是比较大的节日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社会交往、民族心理的综合反映。

(一)节日文化的内容

伊斯兰为穆斯林主要规定了两大节日:开斋节和牺牲节。这两个节日是以教历(希吉来历)计算的。伊斯兰教历为太阴历,全年12个月,单月为30天,双月为29天,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共有1个闰年,不置闰月,与公历每年约差10天,3年约差1个月,公历的32年等于教历的33年。因此,每年开斋节和牺牲节的具体日期,不与公历相合。不固定在公历的某月某日,而每年提前约10天,3年提前约1个月。这样这两大7节日,相对于公历而言,总是处在循环当中,有些年在公历的1月(最寒冷的季节),而有些年在公历的6月(最炎热的季节)。

穆斯林把公元622年7月16日,穆长率其部分弟子从故乡麦加迁徙到麦地那这一历史性事件称为“希吉来”,意为迁徙,定该年为伊斯兰教历纪元元年,这一天为岁首元旦。虽说这一年的这一天,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日子,是教历的元旦,但穆斯林却没有把它当作节日来过;甚至也没有把穆圣的诞生日(教历纪元前46年3月12日),当作像基督教那样的“圣诞节”来过。仅在这两个日子,搞一些纪念性的活动而已。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对穆斯林而言,没有像汉族等民族过春节那样过年的习惯,也没有像基督徒那样过圣诞节的传统,也没有名目繁多的其他节日。对穆斯林而言,主要还是过两大节日——开斋节和牺牲节。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特热”的意译,突厥语系的民族(如维吾尔、撒拉族等)也叫“肉孜节”。这个节日的日期是斋月结束后的第一、第二、第三天。开斋节之前的一个月是教历9月——斋月(热买丹)。正如在“宗教文化”一章中谈到的,该月被认为是《古兰经》下降之月,故在该月,所有的成年穆斯林男女都要斋戒,即从黎明到黄昏的整个白天,戒除饮食男女,谨言慎行,自我反省,自我克制。斋月斋戒是“五功”(念、礼、斋、课、朝)之一,是法定的宗教义务,受到穆斯林的特别的重视。履行这项法定的义务是一年当中的一件重大事情。该月也被看做是忏悔之月,行善之月,宽恕之月。所以,当穆斯林圆满地完成该月斋功以后,犹如完成一项重大的善功,完成这一重大善功之日,自然是吉祥之日,喜庆之日,高兴之日,可喜可贺。这样年复一年,就成了一个喜庆的重大节日。

这一天,所有的穆斯林男女老少,起个大早,重新沐浴(大净),并换上最新最好的衣服,擦上香水,把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整整齐齐。同时每个人给穷人施舍相当于一顿饭的钱财,以便让每个穷人也过好节,来个皆大欢喜。然后全体出发,一路高兴的朗诵着赞词,到荒郊野外集中,参加开斋节的会礼,听伊麻目演讲。然后,大家都走亲访友,互致问候(色俩目),品尝早已准备好的美味佳肴。此间有些地区也穿插一些游戏与娱乐活动,如此持续3天。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不过,整个节日气氛是喜庆、祥和、安乐,没有也不允许任何形式的狂欢活动。

穆斯林的另一大节日是牺牲节。牺牲节,是“尔德·阿杜哈”的意译,也有译为宰牲节、忠孝节的,总之都是奉献牺牲的意思,另外,还有称“古尔邦节”的,“古尔邦”,是阿拉伯语,本意为接近,引申为通过奉献牺牲,行善干好,来接近真主。时间在教历12月10日(即开斋节后约70天)。

关于牺牲节的来历,根据教义是这样的,穆圣的先祖,古代先知伊布拉欣,老年膝下无子,夫妻俩晚年生活很孤寂,后来祈求真主为其赐子,果然真主满足了他的祈求,使他有了一个儿子,取名伊斯玛仪。伊斯玛仪聪明可爱,十分惹人喜爱,先知伊布拉欣夫妇有爱子膝下承欢,生活十分幸福美满。可是,有一天晚上先知伊布拉欣做了一个梦,梦里真主命令他把爱子伊斯玛仪宰掉,以作贡献,真主想以此来考验伊布拉欣的忠诚。伊布拉欣非常喜爱这个儿子,但主命难违,这使他显得心事重重,爱子看到慈父这般神情,就问是什么原因,慈父说了事情的原委。爱子坚定地说道:父亲啊!您是一位虔诚的先知,也是一位最好的慈父,为了对真主的忠诚,请您毫不犹豫地下手吧!这事我十分心甘情愿;如果您面对面下不了手,请您在我脸上蒙一块布吧!伊布拉欣原本就是一位虔诚无比的先知,对于真主向来是唯命是从,现在又听了儿子的一番鼓励,便下决心准备执行真主的命令。当他拿起快刀正要宰掉伊斯玛仪时,真主念其虔诚使一只绵羊从天而降,将伊斯玛仪取而代之,伊斯玛仪安然无恙,这只绵羊成了牺牲品。从此,牺牲节的宰牲之礼相沿至今。这件事的主旨在于:它表现了伊布拉欣对真主的忠诚;同时也表现了伊斯玛仪对父亲的孝敬。故人们也将牺牲节,称之为“忠孝节”。总之,过牺牲节主要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主道的奉献、牺牲精神。

牺牲节的这一天,人们也和过开斋节一样,打扫卫生,收拾庭园,重新沐浴(大净),穿上新装,参加会礼,聆听演讲。唯一与开斋节不同的是:宰牲。各人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或1人宰1只羊,或7人宰1头牛或骆驼。所宰之牲畜,无论是牛羊还是骆驼,都要挑选膘肥体壮、外形美观的。不允许宰不满2岁的羊羔和不满3岁的牛犊,也不允许以肢体残缺的牲畜充代,表示牺牲自己的心爱之物。所宰的牛、羊、驼肉,分3等份,分别用于自家人享用、馈赠亲友和施舍济贫。牺牲品的血液、骨头等残余物都要深埋。

牺牲节所要牺牲的东西,狭义的方面指的是牛、羊和骆驼等属于自己的或花钱买来的牲畜;而广义的方面则泛指各人的体力、智力、精力、财力乃至生命。当主道需要这些时,就毫不犹豫地奉献牺牲出来,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二)节日文化的特点

从以上节日文化的内容,不难看出,伊斯兰节日文化主要有如下特点:

第一,少而精。世界上各民族的节日,可谓名目繁多,丰富多彩。有些民族甚至几乎每月都有节日,比如像汉族,一年当中的各种节庆多达15个:正月初一的春节,除旧迎新,举行各种赛会、祈年活动;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举行各种赛会、观灯;二月二的龙抬头节,准备农事活动;二月十二的花朝(又称百花生日),举办花市;三月三的清明节,扫墓踏青;四月八的浴佛节,举办佛事活动;五月五的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等;七月七的乞巧节(又名七夕),为妇女的节日,聚会乞巧;七月十五的中元年,祭祖、祭鬼;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合家团圆,吃月饼、赏月、庆丰收;九月九的重阳节,登高、赏菊;十一月四的冬至节,祭祖;十二月八的腊八节,吃腊八粥;十二月二十三的灶王节(又名小年),祭灶;十二月三十的除夕,岁终,守岁。显而易见,这些节日,名目繁多,内容包罗万象,称得上是民间各类文化现象的总汇。而伊斯兰的节日,一年当中才两个——开斋节和牺牲节,体现出少而精的特色。正因为少,所以节日气氛更浓烈,人们更重视。

第二,得意而不忘形。大凡每个民族过节都是喜气洋洋,兴高采烈的,没有哪个民族会把节日搞成追悼会那样悲哀;然而,每个民族在过节时的欢乐方式和欢乐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些民族和国家(如巴西等),每年都要过“狂欢节”,疯狂的歌舞,疯狂的饮食,疯狂的彩车,疯狂的举止,疯狂的表情……构成了疯狂的海洋,一切的欢乐,都成了“狂欢”。有些地区,有些人,在过节时,喝得酩酊大醉、摇摇晃晃、骂骂咧咧、甩酒瓶、砸东西……得意忘形,放浪形骸,昏昏然,飘飘然。而穆斯林过节,虽不乏欢乐、喜庆的气氛,虽不乏各种游戏、娱乐活动,但是由于受伊斯兰伦理文化的制约,一切娱乐活动和游戏方式都得循规蹈矩,不能夹杂饮酒、赌博、狂欢等内容,所有的欢乐和喜悦都适可而止,得意而不忘形。

二、娱乐文化

(一)伊斯兰对娱乐的态度

人生在世,都是有所为,有所思,有所乐。没有什么只有劳动、工作,而没有娱乐、嬉戏的人生。劳逸结合乃人之常情。伊斯兰作为一种信仰体系,它固然要求人们笃信真主,力行“五功”,完成宗教义务;要求人们勤奋工作,努力奋斗,劝善戒恶,完成社会义务;要求人们成家立业,夫妻之间互助互爱互勉,父母关心儿女,儿女孝敬父母,以完成对家庭的义务;不过,正如我们在本书中反复强调的,它不是苦行主义的宗教,它既责成人们完成宗教的、社会的、家庭的义务,又充分尊重人性,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身心的愉悦与休息,满足人的文化娱乐的需要。它反对人们过分地压抑自己,苛求自己,而使身心疲惫不堪和心力交瘁的做法,提倡劳逸结合,还身心以天赋的愉悦与休息的权利。在穆圣时代,一部分圣门弟子出于虔诚,认为穆斯林应该把自己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宗教功修与其他严肃的工作中,应该以此求得后世生活的幸福和享受,应该放弃今世所有的娱乐和享受,认为娱乐和享受与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是不相宜的。其中穆圣的书记官哈尼泽勒·吴赛伊德和穆圣的亲密战友艾布·伯克尔就有过这种想法。有一次哈尼泽勒·吴赛伊德见到艾布·伯克尔时,就以自责与愧疚的语气说道:“哈尼泽勒变成伪善者了。”艾布·伯克尔不解地问道:“赞美真主,超绝万物,你说什么?”于是哈尼泽勒向艾布·伯克尔说明了事情的原委:“我们在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那里,听他给我们讲了火狱和乐园的情景,他讲得就像他亲眼所见一样逼真。可是当我们从真主的使者那里出来以后,我们就去与妻室儿女娱乐,或者去忙于料理我们自己的财产,于是我们把真主的使者的教诲忘记了许多。”艾布·伯克尔深有同感,他说:“以真主盟誓,我们也碰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然后二人同去见穆圣,以饱含愧疚的神情叙述了他们的情况,并自责自己成了“伪善者”。穆圣针对这种情况答复道:“以掌握我生命的真主盟誓,假如你们经常守在我的面前,时时纪念真主,那么天使们也必定会在你们休息时,或在你们的路途中与你们握手的。但是,哈尼泽勒啊!时而这样,时而那样。”后来这句话他又连说了三次。言下之意是既要纪念真主,又要休息娱乐。穆圣本人就是兼顾纪念真主与休息娱乐的典范。当他独处时,或沉思,或参悟,或全神贯注地礼拜真主,因敬畏和感激而常常哭泣;可是当他群居时,则和颜悦色,笑容可掬,诙谐、幽默,常常引人发笑,给人带来快乐与轻松。受其熏陶,许多圣门弟子也具备了乐观的性格。阿里常给人们说:“像身体会发生疲劳一样,人心也会产生厌倦。所以你们应当以幽默和智慧,使自己的身心感受到愉快。”又说:“你们应当经常使自己保持身心愉快。因为,人们的心情一旦受到压抑,就会变得盲目而缺乏判断力。”强调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不过,伊斯兰认为,凡事都有个度,超过这个度,好事也会变坏事,事情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因此,娱乐也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切不可醉心于没完没了的娱乐与玩耍,以致玩物丧志,消磨意志,甚至耽误宗教义务,如眼看礼拜时间已到,却迷恋某种游戏与娱乐而导致旷拜;或社会上的老弱病残,急需帮助,工作岗位急需履行职责时,却沉湎于玩乐,而玩忽职守,造成社会危害;或家人(老人、孩子、妻子、丈夫等等)急需照料和关心时,却整天整夜泡在某种上瘾的游戏与娱乐之中,而忽视对家庭应尽的义务。至于不符合伊斯兰法律与道德的一些游戏与娱乐,如赌博、求签等,自然在禁止之列。伊斯兰不允许人们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吃喝玩乐,得意忘形,醉生梦死,腐化堕落,毫无价值地消耗生命与时间。

(二)娱乐文化的内容

休闲与娱乐已成为当代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休闲、娱乐的内容与方式,可谓多种多样,花样翻新,令人眼花缭乱。从交谊舞到卡拉OK,从各种纸牌到各种棋类,从钓鱼到打麻将,从插花到养鸟,从滑雪到滑冰……名目繁多,数不胜数。而伊斯兰所允许或提倡的娱乐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体育类。其中包括骑术、剑术、箭艺、游泳、摔跤、赛跑、棋艺等等。

骑术。训练骑术被受到经训的鼓励与提倡。《古兰经》指出:“他创造马、骡、驴以供你们骑乘,以作你们的装饰。”(16:8)穆圣说:“你们常常练习射击,常骑马赛跑吧!”穆圣本人曾组织过马赛,并授以领先者奖状。穆圣特别喜爱马,并把马分为三种,说:“马有三种:真主之马,人类之马,魔鬼之马。真主之马就是为主道而奔驰于战场的军马,饲养它和清洁其粪便等,都会有善功;魔鬼之马就是作为赌博之赛马;至于人类之马,就是用于劳动生产而避免贫穷之马。”

箭艺。箭艺既是一种娱乐活动,而且在古代也是一种有效的武力。《古兰经》指出:“你们应当为他们而准备你们所能准备的武力和战马,你们借此威慑真主的敌人和你们的敌人。”(8:60)穆圣再三强调说:“练习箭艺吧!那是对你们最好的一种娱乐。”同时又强调了它的实用性:“射击确是一种武术。真的,射击确是一种武术!真的,射击确是一种武术!”有一次,穆圣经过一个射击场,看见有许多弟子在那里竞赛,穆圣兴致勃勃地说道:“让我同你们一道去射击吧!”穆圣虽鼓励人们练习射击,但不允许把有生命的动物(如鸡等)作为射击的靶子。因为,伊斯兰反对人们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其他动物的痛苦之上。据此,凡是斗鸡、斗牛等残忍的娱乐都在禁止之列。

剑术。剑术跟前艺一样受到穆圣的鼓励,他甚至允许阿比西尼亚人(今埃塞俄比亚)在麦地那圣寺里面表演剑术,并允许自己的妻子阿依舍观赏。当时欧麦尔见此情景,非常恼火,觉得在圣寺里玩耍是不严肃的行为,很想制止,可是被穆圣挡住了,穆圣说:“欧麦尔啊!让他们表演吧!”

由此可知,清真寺不光是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也是穆斯林的文化活动中心,是神圣与世俗的交汇点。

摔跤。摔跤是体育性娱乐的又一项内容。穆圣对此项活动极为推崇,并且身体力行,他本人就是一名出色的摔跤手,他曾和一个名叫鲁柯南的著名大力士摔跤,连续三次把这位大力士摔倒。大力士心服口服,甘拜下风。穆圣告诉他,摔跤的目的,不在于争高低,而在于娱乐、轻松,在于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