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虎之书
8158700000012

第12章 虎年赏虎(4)

汉应劭《风俗通义》卷八《祀典·桃梗苇茭画虎》引《皇帝书》说,上古时有神荼、郁垒二神人擅长抓鬼,捉来的害人鬼都用苇索捆绑,"执以食虎","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凶也"。由此可知,虎图是最早的门神画。应劭解释说:"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虎是食鬼魅的神灵,因而后世吉祥画中多绘神虎以镇宅。旧时,民间流传端午节制"艾虎"之俗,以艾叶为虎形,或剪为小虎佩戴小儿身上作为避邪物。旧时厌胜图中有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等五毒图,都有一只虎,名曰"虎吃五毒""虎除五毒"。虎字音与福相近,吉祥图案中有"虎鹿"图,谐音"福禄";"福虎衔钱",以虎为"福"。

在民间,虎的吉祥纹图多见于剪纸和年画中。

虎头帽

虎头帽,顾名思义就是如同老虎头一样的帽子,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闪闪发光的眼睛,左右摇摆的虎尾,三横一竖的王字……一顶顶普普通通的儿童小帽,在心灵手巧的农村妇女手中,竟然虎虎生风。

虎头鞋

虎头鞋是童鞋的一种,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虎头鞋在河南、陕西、山西等地最为盛行,在民间有"头双蓝,二双红,三双紫落成"的俗语,讲的就是姑姑送虎头鞋给侄儿消灾避邪的风俗。虎头鞋宽敞的内部空间和宽阔的鞋底,既有利于幼儿脚丫的生长发育,又可以防寒保暖;不仅能满足孩子脚丫的安全防护,还能使鞋子大面积地接触地面,帮助孩子脚踏实地、稳步行走。

看似平常的虎头鞋经过几千年的传承,被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养分和新鲜血液,虽然无从考证虎头鞋最早来源于哪个地方,但是他们都是母亲们一针一线、精心绣制而成的。母亲们把孩子打扮得虎头虎脑,是希望孩子们不受邪恶侵犯,吉祥如意,同时也像猛虎那样茁壮成长。

布老虎

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是很好的儿童玩具、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布老虎品种繁多,流传广泛,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画虎脸,寓意健康、强壮、勇敢。布老虎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单头虎、双头虎、四头虎、子母虎、情侣虎、布老虎枕头、套虎等。

虎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在过去,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此外剪纸还被用做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剪纸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受到普遍欢迎。更因它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而且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工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剪纸更多的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还常把剪纸当做绣花和喷漆的模型。

虎具有阳刚气,人们认为它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并将这种被扩大和神化了的威力赋予了虎的图像,使之成为守卫门户的神兽。所以在剪纸作品中,虎的图案普遍存在,且花样繁多,内容丰富。

五、邮票中的虎

香港邮政将于2010年2月6日推出传统的贺年邮票--《岁次庚寅(虎年)》一套4枚和小全张1枚。图案是4只姿态各异的虎,它们或奔驰如飞、或警觉巡步、或极目远眺、或悠然休息,神态自若,尽显王者风范。

台湾地区邮政部门于2009年12月1日发行了《新年邮票》一套2枚以及1枚小型张。邮票图案以国画的泼墨技法,描绘出猛虎沉稳威武的神韵。小型张以展开的画轴形式,呈现出"虎虎生风"的气势。

虎年说虎

T.40《东北虎》邮票于1979年7月20日发行,一共3枚,分别是"岩谷回声""呼应原野"和"喧嚣草莽"。东北虎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寒带虎种,产于我国黑龙江、吉林省的小兴安岭、长白山一带。这套特种邮票选取的原画由我国著名的画家刘继卣先生创作。

T.107《丙寅年》是我国首轮生肖邮票中的第7枚,发行于1986年。设计者运用装饰画技法,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只雄风凛凛、气韵生动的下山猛虎。

1998年发行的《戊寅年》为我国发行的第二轮生肖邮票中的第7枚。主图为一只玩具布老虎。它出自于晋东南太行山腹地的黎城县城关镇古驼村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高秋英之手。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玩具既表现了淳朴农家艺人的巧手匠心,又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何香凝国画作品》发行于1998年。其中的"虎"邮票选取了何香凝女士1910年创作的国画作品《虎》,是其已知的最早作品。题款中的"克强先生",指的是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黄兴先生。

发行于2000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Ⅰ级)》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Ⅰ级)系列邮票中的第一套,包括鸟、兽、爬行、鱼、昆虫等五大类12种动物(包括10枚邮票),邮票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这些动物的优美体态和不同生存环境,其中第9枚为"东北虎"。

2004年发行的《华南虎》邮票共2枚以及小版张1枚,主图分别是虎头像和母子嬉戏图。两枚邮票均有华南虎的中文与拉丁文名称。小版张边饰背景分别采用梅花山风光及龙岩市提供的"中国梅花山华南虎园"中的华南虎照片。邮票设计构图新颖,分别表现了华南虎的雄壮风姿和洒脱风采,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

成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澳门邮票设计师廖文畅设计的《成语故事》系列邮票画面,以装饰性卡通漫画或国画彩绘手法描绘,生动而幽默。其中,于2001年2月1日发行的4枚《成语故事》邮票中的第3枚为"狐假虎威"。使用通俗的绘画语言,刻画出老虎的雄威。

"武松打虎"在我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中国邮政于2003年3月1日发行的《文学与人物--水浒传》邮票中的第3枚"行者武松",即以图画的形式描述了这一故事。邮票主图中,武松骑于一只威风凛凛的猛虎身上,高举拳头。而老虎也不甘示弱,怒吼反击。该枚邮票情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景阳冈武松打虎"。

1999年2月21日,香港邮政发行了《十二生肖邮票小版张》。该枚小版张将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全部包含在内。自1972年蒙古共和国首次发行第一枚十二生肖小版张以来,世界上已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十二生肖小全张和小版张。

虎年赏虎

2009年11月20日,日本发行了2010年虎年"干支文字"小版张,共10枚邮票,从上至下分别为松竹声的行书"虎"、竹内凤仙的金文"寅"、关正人的金文"寅"、鬼头墨峻的钟鼎文"寅"、金子听松的隶书"寅"、宫崎紫光的日本表音文字、柳田纯一的行书"庚寅"、鸟山岳风的金文"虎"、北野摄山的甲骨文"庚寅"、田村空谷的秦隶体"寅"。小版张边纸图案选自桥本雅邦绘制的《龙虎图屏风》局部。

澳门特别行政区将于2010年1月2日发行《虎年》邮票一套5枚和小型张1枚。设计师采用天干算法推算五行属性,遂将2010年生肖虎的属性定义为"金","金虎"邮票及小型张为农历新年增添了传统的中国元素和喜气。

韩国于2009年12月1日发行了1枚虎年邮票。这枚邮票延续了之前韩国生肖邮票的动漫风格,以一只虎虎生风的小老虎为主图,威武而又可爱。

日本于2009年11月11日发行了一套4枚的"何年邮票"。其中2枚为又将有票。图案分别选取了静冈县静冈市的脖子能动的纸质玩具虎和石川县金泽市的"加贺除魔虎"。

美国将于2010年1月发行1枚虎年不干胶邮票,这是美国第二轮生肖邮票中的第3枚。邮票主图采用了象征喜庆与幸福的中华名花--水仙花,左侧绘有剪纸老虎和草书的"虎"字。

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8年1月4日发行一套4枚的《岁次戊寅》生肖邮票及小版张1枚。图案采用了卡通的形式,选用色彩艳丽的底色,突出"百兽之王"的华丽与威严,却又不失可爱,与中国邮政发行的《戊寅年》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岩画中的虎

岩画,是古人用石器或金属刻在山崖或巨石上的艺术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它记录了人类早期生存活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岩画出现的地方就意味着那里有人类早期文明的痕迹。三万多年前,中华大地上的各族先民就开始用图画来表达心声,留下了今天连史学家们也没有完全弄清的众多岩画。其中,新石器时代大范围出现的岩画虎,形象写实,线条粗放,简练传神,硕大雄强。在众多岩画中,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及内蒙古阴山、宁夏的贺兰山、甘肃、青海、新疆等地早期岩画中虎的形象众多,这充分说明在早期人类文明中,老虎也没有缺席。相反,从许多关于虎的岩画所表现出的宗教观念看,这里的古人类是奉虎为图腾的。

宁夏贺兰山大西峰沟的虎岩画原画面有虎三只。图中右侧的是一只大虎,其上有只小虎。大虎拖长尾,伸巨爪,身上有螺旋纹装饰,威风凛凛;左侧一只虎较小,双耳竖起,尖齿阔口,尾上翘,作扑食状;中间一人,似戴长角头饰,身拖长尾饰,两臂伸开,做与虎搏斗状,场面惊心动魄。作者可能是匈奴或羌族人,距今有两三千年。

狩猎经济与野生动物联系在一起,而在野生动物中,老虎又是十分突出的,在生活中举足轻重,在艺术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贺兰山岩画中所刻的老虎图像,线条流畅,形象凶猛,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