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825500000044

第44章 一个专业幻想家的创业历程

第5章第3节 一个专业幻想家的创业历程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牟其中层出不穷的“项目”,成为他套取资金时屡试不爽的工具。

追问与思索

1975年,他因一篇题为《中国向何处去》的政治短文,被捕入狱,并被判死刑。然而,死刑并没有执行,于是他才有了后来“惊心动魄”的传奇经历。

1979年,他出狱之后,当时正是中国经济改革起步的时候。他抓住了这个机会,在万县成立了一个小小的贸易公司。1980年,他做了第一笔生意,并获得成功。他从重庆的一家兵工厂购买了一批闹钟,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倒卖给上海的商家,获得了一笔在当时还算可观的利润。然而,这笔买卖也给他带来了麻烦,有关部门怀疑他牟取暴利,又把他抓进监狱,在被拘禁了近一年后释放。据说,当时他曾经想在天安门自焚,是他当时的妻子夏宗琼给他写了一封长达30页的信,才使他回心转意。

获释后他创办了南德实业开发总公司,并在1988年将他的公司搬到了北京,把办公机构设在了中国军事博物馆招待所的地下室里。从那时起,他创造了一系列“经济神话”。

这些神话中最闪亮的就是以日用品换飞机。1989年,他与前苏联作了一次传奇式的交易。他用500个铁路车厢的肉罐头、羽绒服、袜子等积压商品,换来了4架俄制图-154喷气客机。然后,他转手将这些飞机卖给了一家地方航空公司,获得了1800万美元的巨额利润。此后,南德进入了辉煌的时期,据他们自己说:“1991年南德的净资产是600多万元,1992年净资产3010万元,1993年南德的增长速度为16.9倍,净资产8.9亿人民币,年利润4800万元。”他就是曾有过“中国首富”之称的牟其中。1995年2月,《福布斯》杂志还把牟其中列入1994年全球富豪龙虎榜,位于中国内地富豪第四位。

就是这位曾被中国《财富》誉为“中国第一民间企业家”的“大人物”却在1999年1 月7 日,因涉嫌信用证诈骗罪被武汉警方刑事拘留;2 月5 日,因涉嫌信用证诈骗罪,又被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牟其中是首富还是首骗,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财富神话”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镜头回放

牟其中生于1941年6月,是四川万县人,学历高中。在讲究阶级成分的年代,出身银行家家庭的牟其中没有能够跨入大学的校门,而成了玻璃厂的工人。他后来能大谈政治,完全是自学的结果。后来因为《中国向何处去》的文章遭遇牢狱之栽,“大难不死”,出狱之后的他在经济大潮中一度成为风头浪尖上的弄潮儿。

从1988年9月在天津开发区成立南德经济集团,牟其中的人生就开始了大的转变。尤其是1989年,牟用国内大量轻工产品,从前苏联换回4架图—154民航机。这笔数额巨大、极其成功、颇具创新精神的跨国生意,使他一夜之以“农民倒飞机”而闻名遐迩。

此后,牟其中又创下了一连串的大“事业”,时时让人眼花缭乱、瞠目结舌。

1992年10月,牟其中对新华社记者说:南德正在组织通讯卫星的发射,另有众多大项目正在进行之中,包括组建航空公司,在上海浦东建造一百多层的摩天大楼。事实上,自新闻发布后,牟的航空公司、摩天大楼等工程,均如泥牛入海。

1993年6月,牟其中在重庆隆重举行新闻发布会,说重庆大学苦于办学经费不足,决定提供“经济支持”,共同发展“高科技产业”,用产业收入支持办学。但是据重庆大学声称,南德公司只在创办初期有少量资金到位,后来就没了音信。

1994年,牟其中考察陕北时激动地表示:准备在陕北投资50亿元。结果,当陕北人无限感激地找牟其中要钱时,得到的回应是,他手中暂时没钱。

1994年10月,牟其中在市长学习班上讲话,介绍说:我们南德办了一所儒商大学,投资5亿元。其实,南德公司只是在门头沟的山区,花了3万元,租了人家的几间平房,组织南德员工学习。

1997年9月,牟其中说:“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我们正在做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项目。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能生产电脑芯片,日本也不行。我们的计划是,在6~8个月内,生产出运算速度在10亿~100亿次之间的芯片。”而相关领域的专家则称,目前尚未听说有哪个公司能达到这一速度。

而牟其中的最宏伟计划则是:要把喜马拉雅山脉炸个缺口,让印度洋的暖风吹进青藏高原,让万里雪峰都变成良田……

这一切都不曾兑现,都是牟其中在夸夸其谈、自我吹嘘罢了。他的“至理名言”就是:“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而且他还把这句“名言”制成胸卡,南德400多名员工人人戴有这样的一张胸卡。据南德的前雇员说,南德的许多子公司和控股公司,“大多同空壳差不多,他们几乎没有做过真正的业务,但帮助牟其中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形象。”

那么牟其中又是如何施展“空手道”运作自己庞大的商业帝国的呢?

专业人士分析说:牟其中的理论和实践是:借鸡生蛋,用银行的钱“生钱”!这种投资方式没有任何错误。但是牟其中却能借钱不还,他们经常使用的手段就是“以一套三”,甚至是“一个姑娘许配八家”。他利用当时各金融单位尚未“联网”、对贷款人的资信状况较难掌握(有时候则是因为放贷人也可从中获取好处,因此故意违规放贷),以一处资产,重复在多家金融单位“抵押贷款”,套取超量资金,然后把巨额资金迅速投入预期回报率高的项目甚至直接拿去放高利贷。牟其中层出不穷的“项目”,成为他套取资金的屡试不爽的工具。在这类赌博式贷款中,最后的亏损者,是贷出的金融单位,甚至是国家。但漏洞总要弥补的,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最终,牟其中带着他曾经的梦想,走进了他永远的牢房。

局中悟

牟其中的人生颇耐人寻味。他的确富有商人的精明和敏感,所以会成功地把握住了以轻工业品换取苏联民航飞机的机遇,从此发迹。但是他却是又是一个志大才疏、无多少经营能力的人,为此他虽有“空手套白狼”的胆量,却无经营管理一个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的能力,他套来的资金投入的项目连连失败(其中绝大多数根本就不成为项目,只是他骗钱的工具而已),最后巨额债务无法偿还。也许,他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要偿还,最终的结果是必然的。不过,牟其中也成了一个社会现象,他从发迹到落网的经历,诠释了中国改革开放从感性到理性的回归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