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4节 鹰击长空 (2)
克复襄汉是岳飞的第一次北伐,岳家军完成了自南宋开国八年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的目标。此时岳飞作为武将不敢居功,上奏说自己“人微望轻,难任斯职”,要辞去制置使并请求宋廷另“委任重臣,经画荆、襄”。后来宋高宗同意赵鼎的主张,确定岳飞改驻荆湖北路的首府鄂州。八月下旬,宋廷擢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当旌节发到鄂州(今武昌)时,全军将士欢欣鼓舞。一天,雨歇云散,江山明丽,岳飞凭栏远眺,感慨万千,吟咏了那首气吞山河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短短两个多月,岳家军攻陷城池数座,未尝败绩。它对于南宋的重要性已经十分突显。首次出征的岳家军立下赫赫战功,足以检验这支军队的能力。
王牌军队
绍兴五年十二月,宋廷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军队整编,分为“三衙军”和五大部“行营护军”,“三衙军”即“禁卫军”。五大部“行营护军”中,张浚一军为“行营中护军”,韩世忠一军为“行营前护军”,岳飞一军为“行营后护军”,刘光世一军为“行营左护军”,吴玠一军为“行营右护军”。行营护军是南宋的基本军事力量。主力行营护军五大部有三个来源:一是源于南宋初年康王大元帅府的宋高宗嫡系御营军,如张浚、韩世忠、刘光世所部;二是源于宗泽的东京留守司军,这是岳飞离开王彦后加入的、和金军战斗最多的部队,是岳家军的来源;三是源于吴玠的陕西军,吴玠一军原本没有名号,在这次整编中才得到行营右护军的名号,被列入正规军。岳飞和吴玠二人纯粹靠军功起家的将领,其部队是行营护军中的主力,尽管人数较少,但战斗力最强。
岳家军的规模也从三万多人的规模增加到十万人左右的规模,从原先十将的编制扩充至三十将的编制,每将的平均兵力是三千多人。后来增至八十四将,每将的平均兵力减至一千二百余人。
军队的整编使得岳家军正式进入南宋的绝对主力部队,获得朝廷的肯定和信任,岳飞和他的军队从规模和战斗力上迎来了新的突破。主力意味着在任何重要关头、国家的危难时刻都要挺身而出。从这个意义上讲,岳家军有了挽救国家民族危局的名分和不可推卸的义务。
从绍兴六年正月起,主战派宰相张浚到前线视师,宋廷任命岳飞为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副使,并且移镇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七、八月间,岳飞再次出兵,岳飞率主力则往西北方向进攻。岳家军旋即攻占了虢略、朱阳和栾川三县以及商州全境,永宁县和福昌县也被攻克。李纲在接到岳飞的捷报后写信说:“屡承移文,垂示捷音,十余年来所未曾有,良用欣快。”可见岳飞的表现让李纲很满意。
但此时在陕西附近的山区作战,后勤供应线过长造成粮草不足,岳飞只好班师。九月下旬,岳飞回到鄂州后目疾再次剧烈发作。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又加上目疾重发,只能静心养病,满腔收复山河的热血无处挥洒,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收复山河之际无奈班师,且养病于军中,对于一个心系国运的帅才而言,无不是难以言表的寂寞,他只好“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此时,他最想重披战袍,与敌人激战沙场。绍兴七年,岳飞乘金朝废除刘豫之机,提出举兵收复中原的主张,后多次上书反对与金议和,均遭高宗和秦桧拒绝。
伪齐军在岳飞二次北伐班师后,杀了个回马枪,分路侵犯江汉,企图攻岳家军之不备。从西到东,在岳家军的整个防区,少量前沿部队与敌军展开了全面交锋。岳飞返回鄂州不久,就收到前沿各地的警报。他得悉军情紧急,星夜率军渡江,部署反击。当时任江西安抚制置大使的李纲接到岳飞的公文,不免有些担心,立即上奏,力主刘光世发兵支援。李纲还写信给张浚说:“今者伪、虏侵扰上流,虽岳帅勇锐,深虑孤军难以独抗不测之虏。”事实上,当李纲上奏和发信之时,岳家军已击退来犯之敌,转入反攻。
岳家军的第三次北伐按其规模和声势,都比前两次小。但从商州到信阳军的辽阔战场只有岳家军单独出战,岳家军少数前沿部队承受金、齐大军的突然袭击后,很快由防御转入反攻显示了这支雄师的威力。前三次北伐都是伪齐军夹在中间,岳家军没有和金兵大规模地正面交锋,对于岳家军而言,御虏于外才是他们最想实现的目标。金兵的野心使得岳家军正在向机会靠近,他们和金兀术的大交锋将要展开。
撼岳家军难
绍兴八年,宋金订立和约,南宋称臣,金朝归还黄河以南的土地。可是宋高宗和秦桧命令岳飞等大军原地驻守,河南之地没见一个宋兵的影。岳飞在鄂州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秦桧记在心里。仅过了两年,金兀术在“盟墨未干”的情况下,再次大举南下,很快重占河南之地。
陕西战场上、京东路战场两路都处于胶着状态。最关键的中部战场由金兀术亲率主力,和岳家军、张浚的行营中护军以及刘锜的八字军较量。刘锜先在顺昌府大败金军,之后各路宋军相继进兵,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胜利。但东西两线的胜利只是挠了金兵的痒,对战局的决定作用不大,真正的较量还在中线。
岳飞刚出师时,朝廷曾命岳家军的前参议官李若虚奔赴军前制止北伐。岳飞说服了李若虚,李若虚回到临安,“谓敌人不日授首矣,而所忧者他将不相为援”。这实际上反映了岳飞对形势的估计,他出师时的担忧很快变成现实。
东线和西线的宋军不能同岳飞直接配合。张浚军近乎兵不血刃,拿下宿州和亳州,却于闰六月底班师。刘锜自顺昌战胜后无意进取。他有七个军,左右两军护送家属、伤员和辎重撤回镇江府,剩下的一万多人留在顺昌按兵不动。
岳飞的孤军独进已成定局。虽然岳家军打了一系列的胜仗,占地甚广,为其他各路宋军望尘莫及,但是范围过大造成了兵力分散,犯了兵家大忌。岳家军虽然突入开封府的中牟县,夜袭金军万户漫独化的营寨。然而因孤军深入,兵力不足,金兀术的大军又近在咫尺,岳飞不得不中止正面推进,并采取措施,集中兵力,等待金兀术出战。
一场主力之间的大决战不久在郾城展开。岳飞打破金兀术的“拐子马”,金兵溃败逃走。针对性的战术运用使岳飞重创了金兀术得意的“拐子马”,郾城之战成一边倒的态势。但金兵更大的损失还在后头。颍昌之战,岳家八百骑兵与十万金军激战半日,金军气馁,在岳家军王贵部攻击下溃败,之后岳云又率五百骑兵乘胜追击至朱仙镇,冲垮号称十万之众的金兵,迫使敌退守开封,更是战争史上的神话。金兀术痛失乘龙快婿;副统军粘汗孛堇身受重伤死去,千夫长被毙五人,七十八名将军被活捉,俘虏两千多人,马三千多匹。从郾城之战到颍昌之战,无疑是岳家军经历严峻考验的时期。这两次关键性的大捷使金兀术的大举反扑完全被粉碎了。
岳家军紧接着全线进击,包围开封。完颜宗弼号称以十万大军驻扎开封南四十五宋里的朱仙镇,但在受到岳家军前哨五百背嵬骑兵攻击后即全军溃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朱仙镇大捷。这也是岳飞戎马生涯的巅峰之作。岳飞自从军以来,屡屡能出奇制胜,以少胜多,打出经典战役,源自战术的得当使用。尽管朱仙镇大捷尚存争议,但它的存在与岳飞的赫赫战功一脉相承,无论是否真实都不会影响岳飞作为一个能征善战的良将载入史册。
至此,在刘豫的伪齐垮台后,南宋主力岳家军和金国主力金兀术的女真军第一次抛开这个垫在中间的缓冲进行了一场真刀真枪的较量。岳飞对敌人的威慑力达到了顶峰,难怪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说。拥有一支未尝败绩的王牌军,一个令敌人闻之色变的统帅,南宋何愁不能重回中原。军事上,岳家军扭转了敌攻我守的颓势,进入战略反攻,军队士气呈上升状态。此时不再是被动挨打的对象,而是主动出击寻找对方有生力量作战。战场的胜利让南宋在政治上有了倾向主战派的理由,在外交上能挺直腰杆和金国讨价还价。可是以赵构为首的窝囊的南宋高层竟然把将士们用热血换来的胜利当成屈膝求和的垫脚石,可以肯定他们只想偏安一隅,并没有继续战斗的决心和勇气。岳飞就像一支上了弓亟待发射的利箭,但拿弓的人没有把他射出去击溃敌人的想法,而是想方设法百般阻挠。可叹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