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清 末 新 政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在人
民革命斗争面前,外国侵略者要求清政府不仅要成为俯首帖耳的奴仆,而且要成为统治
中国人民的有力工具。于是,帝国主义列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它改变当时的无能
状态。而清朝统治者也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已发生动摇,国家机器——政府和军队已不
能完全应付当时的局势,财政也成千疮百孔之势。因此,修补国家机器已成为清王朝本
身生存的重要课题。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慈禧太后不得不从1901年起宣布实行“新
政”。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用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上谕,命督抚以上大臣就朝章国
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4月21日,又下令成立了以庆亲
王奕NC032
为首的“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任李鸿章、荣禄、
昆冈、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后又增加袁世凯)为参予政务
臣,总揽一切“新政”事宜。
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从1901年到1905年期间清政府先后颁布30多
道上谕,推行新政,主要内容有:
一、改革军制,编练新军。1901年,清政府废除武科举,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在全国范围
编练新军;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军事学堂,以培养新军军官;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军事;
1906年,改兵部为陆军部。在清政府的军事改革中,得利最大的是袁世凯的北洋集团,并迅
速成为清末统治阶层中最具实力的政治集团,为其后来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奠定了基础
。清政府的军事改革,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军事的近代化进程,但是清政府编练的新军并没有
起到维护清朝统治的作用,许多新军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鼓动下,投身反清革命,成为
清朝的掘墓人。
二、改革教育。1901年,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大、中、小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它规定正规教
育分为初、中、高三级,儿童7岁上学,初小5年,高小4年,中学5年,大学3~5年,通儒院
(研究院)5年,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这样由
隋朝创立的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1901年,清
政府鼓励出国留学,学成者回国给予任用。当时以留日学生最多,许多留学生在国外接受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成为以后民主革命运动的主要力量。
三、改革经济。1903年,清政府成立商部,后改为农工商部,并制订商律,提倡奖励实业
振兴商务,鼓励私人出资兴办企业、交通等。这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
四、改革法律。从1902年起清政府参照西方各国法律,修改《大清律例》。1905年,清政
府废除枭首、凌迟、黥面等酷刑,开始编纂新法典。这些措施,从客观上讲是社会的进步。
五、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改革官制是清政府“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裁冗
衙”、
“裁吏役”、“停捐纳”,对统治机构做了一些改变。1901年7月24日,清政府撤销总理各
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清政府在新政的名义下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许多内容都是戊戌变法的措施,可以说新政在
某些方面是戊戌变法的具体化和实践化。
清政府推行“新政”,原想缓和国内矛盾,维持和巩固其封建统治,适应帝国主义
的侵略要求,拉拢上层资产阶级分子。但实行的结果却适得其反。首先,由于举办“新
政”,清政府允许地方自行筹款,每年要向各省摊派2 300万两,这些都以捐税的名目
接或间接转嫁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人民不胜负担,自发斗争更为广泛。有的地方由
“抗洋捐”、“反赔款”发展到武装起义,使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其次,“新政”虽然
裁撤了一些中央和地方的衙门,裁汰了一些冗吏,但又出现了新旧机构重叠,如军机处
和督办政务处、户部和财政处并存等。1905年7月的上谕也承认,实施新政“数年以来,
规模虽俱,而实效未彰”。(《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第5 364页)再次,由于“新政
的目的与施行后出现的新生力量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引起了新旧势力之间以及旧势力
内部对待新势力不同态度的派系之间的种种纷争。这就加剧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
间的矛盾、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在“新政”推行期间,袁世凯
抓住“练兵”、“筹饷”两项要政,奏请拨款100万两,编成北洋六镇。同时,还担任
参与政务、督办关内铁路等要职,羽翼遍布朝廷内外,死党分据要津,成为声势显赫,
左右朝政,继曾国藩、李鸿章而起的又一权臣。
但清末“新政”在政治上增设了一些适应近代化的机构,修改了《大清刑律》,废
除酷刑峻法,注入了一些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原则;在经济上,允许和奖励私人资本主
义的自由发展,承担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责任,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在文化教育上,给西学以合法地位,允许学习和传播资本主义的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的
社会政治学说;在军事上,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建军理论和原则,使古老的封建专制制度
发生了一些变革,促进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
总的来看,清末“新政”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当时民主革命的高潮已经到来,
而清末“新政”的某些措施客观上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和文化的传播(如兴学堂),或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如奖励工商),因而也有利于辛亥革命的到来,同时加速了
清王朝的最终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