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825800000087

第87章 (八十五) 康 熙 大 帝

(八十五)康 熙 大 帝

康熙皇帝,名为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继位为帝,康熙六十一年(1

772)去世。他是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在61年里,他的文治武功,直追汉唐,开

创了

“康乾盛世”的局面,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最杰出的帝王。他走向丰功伟绩的足迹,是十分

艰难的,但他以宽猛相济的政治手腕、高瞻远瞩的政策手段,以及为国为民的民族气节,终

于统一安定了全国、发展恢复了社会经济、保卫了边疆领土,成为与俄国彼得大帝、德国路

易十四一样举世瞩目、冲龄践祚的“圣明之主”时代的传奇英雄。

“三藩”原是明末农民战争时期由投降清朝的汉族大官僚所组成的地方割据势力。他们

因有功

于清朝,故被封为藩王,割据云南、广东、福建,给清朝统治造成了威胁。十二年三月,平

南王尚可喜疏请告老还乡,康熙乘机准其所请,令其归养辽东。吴、耿二藩颇受震动,决意

谋反。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骤然

发动武装叛乱,其余二藩亦与之呼应,率起烽烟。

康熙首先制定了正确的兵力部署,重点打击吴三桂。他调令硕贷进驻荆州、常德,安定民

心,遏制叛势,然后又切断三藩连军一体的通路,又令瓦尔喀奔赴四川监守云川要隘。

阻击叛军进军西北道路。他发布了征讨吴三桂檄文,数罪削爵,宣称要将叛军“务尽根株”

。但又区别对待叛军文武官员、将士兵卒,宽大为怀,从而瓦解分化叛军。

康熙剿抚并用,派图海等人平定招降了王辅臣,复官加职,准其立功赎罪。在这

次西北平叛中,原来地位低下的绿旗兵地位提高,清军战斗力增强了。

吴三桂叛乱势力的支翼尚之信、耿精忠二藩相继投降清军,因而孤掌难鸣。到1678年,叛军

龟缩于云贵地区,意称帝,建立了割据政权。八月,吴三桂患病死去。康熙乘此督促大军胜

利前进、招抚吴军。1861年十月末。吴世藩等残余分子被彻底剿平。

1661年(顺治十八),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祖国的宝岛台湾。但在清入

主中原后,台湾继续遥奉南明政权,割据海外。康熙三年(1664),清廷派施琅率兵攻下金

、厦门,本可乘胜进军台湾,但由于鳌拜的排挤,施琅被免职。

而荷兰殖民者又重新虎视

眈眈,妄图把这粒“东海上的明珠”再据为殖民地。三藩叛乱时,耿精忠以割让漳、泉二府

为条件,勾结郑经出兵支援福建。使“闽地半入郑氏”。但康熙十五年耿精忠降清,次年清

军收复漳、泉诸府,康熙帝乘胜荡平海逆,乃令原集舟师,规取厦门、金门二岛,迫使郑经

又逃回台湾。不久病死,其子争夺王位,明郑政权更加腐败,丧失台湾民心。

康熙帝大喜过望,认为统一时机已到,并任用施琅为水师提督。同时,明郑政权派人求和,

表示愿意称臣。为了维护统一,康熙同意前往招抚。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施琅率水师奋战已两个月之久,终于胜利进驻台湾。台湾人民,“壶浆

迎师,接踵而至”;七月求和的郑氏也“欢呼踊跃”地接受了康熙的敕诏。

不久,清廷内部对台湾的处理问题又出现了分歧,有些大臣认为对孤悬海外的台湾,放弃为

上,甚至认为送给荷兰人算了。施琅驳斥道:台湾物产极其丰富,又是东南数省的屏蔽,如

果让于红毛鬼,势必会使沿海诸省受到侵略威胁,因此,“关四省之害”,断不可弃!关键

时刻,康熙果断地同意施琅的建议,在台湾设台湾府,凤山、台湾、诸罗三县,隶属福建省

并派驻军队。这样,台湾就在清政府统一管辖和保卫之下。其后,又下令沿海、台湾人民可

展界开海,并实行轻税政策,4年后,“沿海之民始有起色,其船由海关给执照稽出入,南

北遄行,四时获利。”

噶尔丹是蒙古四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准噶尔部)中最西的准噶尔部的首

领(1671年篡位),一直进攻其余蒙古各部。他长久与沙俄勾结,又得到西藏第巴桑结的秘密

支持,早存叛乱分裂之心,二十九年八月的乌兰布通之战虽然击溃噶尔丹的驼城,但还是

让他率残部逃跑了!

亡命的噶尔丹为恢复元气,继续向康熙耍起两面手法。1692(三十一),派人到北京请安进

贡,同时继续与沙俄勾结。噶尔丹在得到沙皇支援的“鸟枪手一千及车装大炮”后,遂于康

熙三十四年,率叛军3万,卷土重来。

第二年二月,康熙又毅然亲征。但没料到,两军乍遇,噶尔丹见清军气吞万里如虎,即“

营宵遁”,连续三日,足不点地,一直到了昭莫多(今乌兰巴托东),与西路清军相遇。费扬

古依照皇帝指示,诱敌深入,以伏兵三面围击,击溃叛军,击毙噶尔丹的羽翼,但噶尔丹再

次以数十骑残兵败将落荒而逃。

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康熙“以靖寇安民为急务”,下令再征讨不受劝降、到处流窜的噶尔丹

集团。噶尔丹黔驴技穷,仰药自尽,其子亦被献往清朝。作乱一时的蒙古贵族集团瓦解了!

康熙末年,噶尔丹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沙俄侵略者支持下又在新疆一带发动叛乱。并占据

西藏

。康熙派皇子进军西藏,平定叛乱,安定了西藏的社会秩序。康熙深刻地认识

到这群叛

乱都有沙俄的因素,因此,康熙六十一年,他召见俄国使臣朗克,质问之后,命将其驱逐出

境!

满人入主中原,对一向奉行神州正朔的汉人来说,是个难以承受的事实,因此便有许多知识

分子自为反清义士、前明遗民,宁可隐居深山或暗发起义,也不向清政府妥协;而清初统治

者也经圈地、《逃人法》、投充等手段进行民族压迫。

康熙为了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清朝统治服务,除了用传统的科举方法招揽士子外,

还颁布捐纳制度,规定可以用捐银买官,这样又网罗了大量科举落第的人才。

康熙少年时,禁止圈地,又修改《逃人法》,严惩讹诈,轻处窝主;制止投充,限制汉人

转为旗奴,实行“满汉一体”政策,从而渐渐缓和了满汉民族矛盾。另一方面,通过几次平

叛战争,在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各族上层分子的团结。他狠狠打击坚持民

族歧视的臣僚,从而使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措施得以推行。

康熙帝经历了多次的重大政治斗争,对清朝政府中各级官吏的腐败无能,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他认识到,要正确有效地推行各项措施,就必须澄清吏治、任人唯贤。他通过实践考察结

合群臣共同推举,扶植了于成龙、傅拉塔、张鹏翮等名重一时的清官。通过考核官吏、重开

风闻言事、奖廉与惩贪结合的察吏活动,康熙年间吏治风气爽然一新,从而使民生稍稍充裕

封建中国,一向是“重农抑商”,但康熙皇帝却是“重农贵粟”、“恤商体民”。亲政未久

,他便承认“更名田”,即把明末农民革命战争期间被农民占种的藩田给予原种之人耕种,

并免掉纳租。为发展农业生产,康熙尽力鼓励垦荒,扩大耕地面积,甚至发给垦荒者印信执

照,承认他们“永准为业”。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帝又令以全国丁银额为标准,永为定

额,说:“这以后所生的人丁,不用再加纳钱粮了!”登时四海苍生,雀跃欢呼,人民的负

担就大为减轻了。此外,康熙重视水利兴修,在他南巡时,最重要的是视察治河。

商人是历来为统治者所不齿的,但康熙却认为:“重困商民,无裨国计。”

遂停止了现行重税。这项措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东南沿海一带资本

主义萌芽的增长。

八旗是清太祖所创的制度,八旗军为巩固国家统一,抗击外敌入侵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外

,作为组织最严密的社会集团,奉皇帝委派,在赡养蒙古、赈济山东、捕灭蝗虫、整修道路

中,也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在中原平定后,八旗生计每况愈下,“有饷而穷”,内部矛盾日

益激化,康熙就千方百计采取各种贴补措施,并将旗民编保甲,分遣驻防,此举暂时取得了

成效,维护了边疆稳定。

他禁止外国人来华传教,号令天主教不得在中国流传,这就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殖民

势力侵略的势头。同时,他一直主张对外平等贸易,台湾统一后,澳门、漳州、宁波、云台

山都设立了对外贸易港口。来华外商,则施之以免税减税;民间沿海,可造船出行——中国

的商船来往于东南沿海四省,交通达到占城、暹罗、满刺加、渤泥、吕宋、日本等周

边国家,中外贸易的交流和发展,康熙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