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最有用的心理学全集
826000000027

第27章 系列位置效应

第3章第2节系列位置效应

“余风!背诵一下上节课我们学过的课文《春》。”

余风慢慢腾腾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唉!讲完了一课

就要背诵,烦死了!背诵对来他说真是天大的难事。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才流利地背了几句,余风的舌头就开始打结了,他

紧锁着眉头,挠着后脑勺使劲回想着。唉!怎么又忘

了?昨天还会背来着!每次都是这样,开头之后就忘

记了!

老师皱着眉头看着他。

“老师!我会最后几段!”突然,余风兴奋起来,接

着,他的嘴就像上了膛的机关枪一样,“嘟嘟嘟”地喷出

“珍珠”一串串: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老师!完了!”最后,他大声报告说。

看着他滑稽的样子,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对于这样的情形你是否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为什么余风不记得课文中间的部分,只记得开头和结尾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习材料的位置和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1961年,加拿大心理学家默多克给被试呈现了一系列无关联的词,如:铅笔、氧气、公园、蚂蚁、明星、火机、鼠标、剪刀……研究者先让被试按一定顺序学

习这一系列的单词,然后让他们自由回忆,也就是说,不必按照他

们学习的顺序回忆出来,想到哪个单词就说出哪个单词。结果

发现,最先学习的和最后学习的单词的回忆成绩较好,而中间部

分的单词回忆成绩较差。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出的曲线如下: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开始部分较好的记忆成绩称为首因效应,结尾部分较优的记忆成绩称为近因效应。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结尾部分的回忆成绩比开始部分的成绩要好。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这是我们刚刚记忆的部分,还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与开始部分的记忆效果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毕竟开始部分记得最早,却还没有遗忘。显然,结尾部分的记忆机制与开始部分的记忆机制不同。为了考察这一点,研究者改进了上面的实验,让被试在看完单词系列后马上做30秒的心算,然后再自由回忆,结果发现近因效应已经消失。见如下曲线图:

为什么做一个心算作业,结尾部分的内容就记不住了呢?其实如果我们将记单词与心算看做是同一个任务,那么心算作业就是结尾部分,而原来单词的结尾部分就变成中间部分了。不过读者可能还是有疑问,为什么单词的结尾部分在30秒内就被遗忘,而开始部分却还一直记得?这种现象说明记忆内部是有差别的。从这个实验我们不难看出记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时间来记住更多的内容。

我们如何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这个规律呢?至少有两点是我们可以从中获益的。第一,学习的时候,应该不断变换学习的开始位置。比如在背诵一篇课文时,不要每次都是从起始读到末尾,有时也应该从文章的中间部分开始读起,这样才不至于只记得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却忘了中间部分。第二,学习的过程中留下一点时间间隔可以加强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完成了某一部分学习内容后更应该留个5~10分钟的时间来休息。这样可以巩固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同时也不至于太疲劳而影响下面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