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最有用的心理学全集
826000000075

第75章 疯狂的抢购风

第8章消费要懂心理学第1节疯狂的抢购风

对于某种商品,不管需要与不需要,一旦看到别人哄抢,自己也会跟着哄抢,甚至囤积。这便会形成抢购风。人们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

抢购风的形成与物品稀缺有关,短缺的东西当然价高,而越短缺,人们越要得到,以满足安全需要。物品短缺往往会诱发抢购风;但即使是并不短缺的东西,若受舆论或他人的影响,也会导致哄抢。哄抢必然会导致物价上涨,但不一定是由于物品短缺引起。

相信很多人对2003年席卷我国的“非典”还记忆犹新。受“非典”的影响,一时间,社会上刮起了一阵疯狂的抢购风,人们像中邪似的抢购醋和板蓝根,在媒体澄清和官方采取限价措施之后,又转而抢购碘盐和大米。人们纷纷把需要和不需要的商品统统搬回家,结果家成了名副其实的仓库。

这场抢购风潮来势迅猛,波及面极广,究其原因,主要是群体的盲目性导致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道听途说的消息未加证实,就盲目行动。加入抢购风的人们听说醋和板蓝根可以预防“非典”,因而就加入了抢购的行列。

第二,别人抢我也抢。参与抢购的人普遍心态是:在大家争抢时,不管有没有用,抢来总是没错的。一位女士在沃尔玛超市看到有很多人排队便加入进去,然后问前面的人:“大家这是在买什么啊?”

对于“非典”所引发的抢购风,心理学专家对此发表了看法。心理专家指出,“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就是平常所说的“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而从众心理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如果一个人的受暗示性强,自我非常虚弱、幼稚的话,这个人的自我很容易被别人的“暗示”占领和统治。以人们抢购板蓝根为例,其实板蓝根的抗病毒性效果不一定比其他可替代的药好,但由于人们都去抢购板蓝根,所有的人对它都情有独钟,这正是从众心理的反映。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表明人们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对来自各方的信息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讲,市民抢购醋和板蓝根等就是一种从众心理的表现。个体在群体中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在非典型肺炎事件这样的背景下,市民的心态可能处于一种惊觉的状态,从抢购醋、板蓝根到抢购食盐,正说明市民心理此时处于比较脆弱的时期。而商家则很可能利用这种背景激发这种心理状态,把最初的少数个人行为,发展成为群体行为。由于没有权威的信息,从众心理对市民产生影响,从而形成盲目抢购风波。因此,心理专家建议,社会应建立心理疏导机制,个人也应该用符合形势的理性思维来支配自己。

20世纪60年代,买布鞋也要布票。有一次供销社处理一批积压的布鞋,只在大门口贴了个“布鞋敞开供应,免收布票”,结果人们都拥上来,排队争购。其实,排队的人大都不缺鞋穿。因而,这种哄抢效应的出现与从众心理有关。

商家有时正是利用哄抢效应实现促销的。常见的广告词是:“存货不多,售完为止。”实际上货仓里积压的货很多。商家在这里有意吊人的胃口,利用人们的争购心理达成哄抢效应,最终达到把货物卖出的目的。

过去街头卖野药的江湖骗子,最善于搞哄抢效应。他往往先用玩小魔术、变戏法、唱快板的手法把人吸引住。人围上来了,他便拿出一贴膏药,说是祖传秘方。用名贵药材配制而成,专治关节病、腰病、颈椎病,还治胃寒、胃酸、胃痛、头痛、失眠、四肢无力……总之,一切病它都能治,这是为达成“巴纳姆效应”,调起每个人的购买欲。之后,他就开始制造哄抢效应了:“我今天带的货不多,只好先发纸条,凭条购买,拿到条子的别高兴,拿不到条子的别等我。”大家于是纷纷伸手要条子,都不愿放弃买药的机会。此时,他开始凭条卖药了。布袋里的几十份药一下子卖光了,于是他又从大包里取出上百份。此时,哪里还管有条无条,哄抢效应已出现了。不一会儿,他便能卖出去数百贴膏药!

现在你知道了哄抢的内幕和心理机制了吧,了解了哄抢的内幕之后,你是否会对此有所警觉,不致在生活中再上当受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