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最有用的心理学全集
826000000080

第80章 当心商贩漫天要价

第8章第6节当心商贩漫天要价

你或许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你和朋友在街上闲逛,遇到一个以800元的价格出售披肩的商贩,你和你的朋友根本就不需要披肩,但你顺口说了句“100元还差不多”。于是,商贩盯住这个价,经反复讨价还价,最后,你以120元的价格买下了一条披肩。你为自己“大砍价”后能买到这么便宜的披肩而暗自高兴。但是,当你的朋友走进一家商场时,发现商场里也有一模一样的披肩,但上面的标价却是50元,你这才发觉上当了。

其实商贩正是利用了你“占便宜”的心理,先设计出耸人听闻的价格,再让你大砍大杀,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让你以仍高出其实际价格很多的价钱购买其商品。你之所以会上当,是因为商贩首先提出的价格很高,而之后的价格与先前的价格相比,已经降了很多,所以你就轻易地接受了后来成交的价格。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提出了一个大要求后再提出一个同类性质的小要求,这个小要求就有可能被人轻易地接受。这一现象与“进门槛”恰好相反,因而人们称其为“反进门槛效应”。

这一效应在美国心理学家西阿弟尼等人1975年做的实验中得到了印证。他们要求第一组被试者腾出大量的时间做某事,当所有人都拒绝时,实验者马上问他们,是否同意做别的事情,只需要很少的时间;对第二组被试者只提出了较小的要求;对第三组被试者提出可以在两种要求中间选择一个。结果他们同意的百分率分别为50%、167%、25%。可见,运用这种让步术的效应是十分明显的。事实上,这种技巧在小商品市场中司空见惯。那些小摊贩先漫天要价,然后再讨价还价,这时人们便以为他为此让步了,价格比较合理了,因此便接受了他们的要求。日常生活中,这类例子也比比皆是。例如,你想说服别人借给你500元,你可以先向他提出借2000元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待他向你解释原因时,你就可以说:“既然2000元很难拿出手,那借500元总可以吧。”这样,他就有可能答应你这一较小的要求,被你顺利地借到500元。

街头小贩漫天喊价,还价五折可成交,买的人以为占便宜而高兴,卖的人因为仍有赚头而窃喜。“头戴三尺帽,不怕砍一刀”,就是利用“反进门槛效应”牟利之后的经验之谈。

然而,“反进门槛效应”也有其正面的社会效益,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效应,达到劝说别人接受意见的目的。劝说别人,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味进逼,适当地退让和承认对方意见的合理性,倒显得通情达理,使人易于接受劝告。如果妻子只是劝说丈夫每天少抽几支烟,丈夫可能无动于衷,妻子进而要求戒烟,不许屋里有烟味,丈夫很可能赶紧让步,答应每天只抽五支烟,妻子也就达到要求丈夫少抽烟的预期目的了。

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不以人们意愿为转移的不同意向,相互牵制的结果造成了“取乎法上,适得其中”。反过来说,为了“适得其中”,就必须提出一个更高的标准,并做出妥协、退让的姿态,以求得对方也相应妥协、退让。当对方坚持己见的时候,如果不加分析地全然否定,会使其反感抵触,觉得你不理解他,因而也全然否定你的意见。你应当设身处地理解他的处境和想法,肯定和接受他的合理性意见,帮助他认识和弥补不足的地方。

“反进门槛效应”的产生与心理反差的错觉作用密不可分。大要求与小要求会引起心理反差。一般来说,要求之间的差距越大,其心理反差也越大,给人的错觉也大。这正如鲁迅所说,你要求在墙上开个窗子,大家都反对;如果你提出要扒开屋顶,大家就同意开窗子了。因为开窗子这个小要求与扒屋顶这个大要求相比差得很远,大家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免除了扒屋顶的后遗症,便答应了开窗子的要求。“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就在这种心理反差的错觉作用下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