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文学思潮、文学运动及文学流派第1节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的概念
所谓“诸子百家”,“子”是对学者和老师的尊称,现在“诸子”这一概念具有不同思想流
派的含义。“百家”是指诸子的不同学派,来源于其各自不同的学术渊源。据《汉书·艺文
志·诸子略》载:诸子计有189家,除去汉代的49家外,先秦诸子还有140家之多,各家“以
成其言”。清《百子全书》载:历代子书包括儒、法、道、兵、术数、小说、杂家等类100
种,先秦诸子类9种122家,各家皆著书立说。
流传至今的先秦诸子书主要有《管子》、《墨子》、《庄子》、《老子》、《荀子》、《列
子》、《韩非子》、《鬼谷子》、《吕氏春秋》等。汉代人总结百家学术,司马迁的父亲司
马谈以为主要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刘歆、班固则以为共有儒、道、名、墨
、法、阴阳、纵横、杂、农、小说九流十家。
春秋时代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大黄金时代。由于政治经济发生剧变,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
落,诸侯争霸,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于是贵族政治逐渐消灭。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
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民生苦痛日增。于是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
、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加上教育的推广和思想的自由,因此诸子争鸣,
百家蜂起。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诸
子百家成为那个战乱频频的时代最亮丽的风景。
诸子介绍
儒家
儒家本是专门从事仪礼职业的人。孔子开创私学,才有了儒家。孔子教育学生各种知识,并
且尤其重视品德的修养。孔子作为一个学者,整理了古老的典籍,孔子用作教材的《诗》、
《书》、《礼》、《乐》、《易》、《春秋》被后世奉为六经。孔子学生众多,不少学生从
政。孔子的私学教育使传统的知识得以摆脱贵族垄断,真正走向整个社会,而成为公众的文
化。
儒家思想的特点是哲学、政治、伦理学三者紧密融合在一起,政治上主张“德治”与“仁政
”,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孟子提倡尽心知性知天,以诚为基础沟
通天人。董仲舒以神学目的论建立天人感应的理论。宋儒以天理为最高范畴,是天地人物的
共同本体,人与自然本质
孔子的学说经过子思子而传到孟子。孟子的思想代表了儒家向内反省、探究心性的努力,这
一路思想在《中庸》中有集中的反映。孟子讲大义凛然、倡浩然正气,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置
生死于度外,誓作社会终极良心的脊梁精神有很大影响。孟子提倡仁政、王道,以“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记录孟子言行的《孟子》一书北宋以后成为儒家的“十三经”之一
,孟子也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儒家“亚圣”。
荀子是先秦又一大儒家。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年赵人。荀子主张性恶。他认为天没有意
志,并不能影响人的吉凶祸福。荀子还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认
为学习《诗》、《书》的目的在于“隆礼”,治国的根本即在于礼义教化的王道。
儒家统治中国学术思想两千余年,对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社会
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为后代保存了丰
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道家
道家出于史官,道家的开创者老子就是“周守藏室之史”。关于老子其人,历史上有不同的
说法。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苦县在彼时为陈国相
县,陈为楚的属国。楚惠王六年(前483年)楚国灭陈。老子家世代为周史官。他自己曾做
过周守藏室之史,是东周王朝掌管典籍图书的史官。后因避内乱,隐归故里。老子学问渊
博,相传孔子非常敬重老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周礼。老子是当时最著名的思想家,道家著名
代表,又被奉为道教的鼻祖。老子所倡导的自然无为、致虚守静、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
而不宰、知雄守雌、柔弱、不争、居下、取后、慈、俭、朴等都是生活经验中“道”所表现
的基本特性和精神。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是另一个道家宗师。其思想大致可以从《庄子》中探寻。庄子主张“
无己”、“无名”、“无功”,以为“坐忘”万物,顺乎“事之变,命之行”,摒弃智慧和
认识才能达成绝对的精神自由。庄子认为变化绝对,从而发展出一套相对主义理论,以为美
丑、大小、是非、彼此都没有差别,“万物齐一”。庄子认为自然是美好的,而一切人为都
是不好的;庄子的人生态度是虚无主义的、悲观厌世的,他反对“仁义”和“法治”的治国
方略。
除了老子、庄子之外,道家学者还有杨朱、田骈、慎到、宋研、尹文等。在传统文化中,道
家思想起到了对儒家思想的填补、调节的重要作用。
法 要?
法家主张法治,讲究耕战,致力于提高军事实力和行政效率,强化统治,以
图对敌国战争的胜利,这种强权思想切合战时经济和政治,对战国争雄有实用,所以法家成
为战国诸子中很重要的一家。
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卫公同族,也称公孙鞅。他提出了“治”
、“富”、“强”、“王”的治国目标,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主持秦的变法。商鞅前后两
次在秦变法,其主要内容有:重刑量罪,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开阡陌封疆”,普及县制
,迁都咸阳,统一度量衡,开始按户征收军赋,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等等。其结果是秦
国迅速强盛起来。商鞅因为变法而得罪了旧贵族,所以秦孝公死后不久就被杀并处车裂。
商鞅属法家中任法一派,法家另外还有申不害的用术派和慎到的重势派。法家到了韩非子而
有了大发展。韩非子对法家的法、术、势三派取长补短,结合使用,他主张加强君主集
权,剪除私门势力,选用“法术之士”,厉行赏罚,奖励耕战,谋求国家富强;文化上则主
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止私学。
法家的理论和实践最终使秦并吞六国,并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主张严刑峻法的法家
对传统中国影响至大,所谓“儒外法内”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传统中国倚重法家思
想治国的写实。
墨家
墨家主要由教师、工匠和士兵等从业者组成,掌握并重视实用技术。
墨子名翟,宋国人,一说鲁国人。出生贫寒,生活俭朴。墨翟的学生和信奉者也同样都是一
些苦行者,他们吃藜藿之羹,穿短褐之衣。这些称为墨者的信徒组织成一个有严密组织性的
集团,奉其最高领袖为钜子,听从钜子的指挥,并有组织内部的法令。墨者提倡“非攻”,
常常利用自己的技术帮助弱小国家修筑城防,并“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积极参加防御战
。
《墨子》是一部墨家的文集,墨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其中。墨家政治上主张尚贤(选拔贤
人管理政治)、尚同(统一“法仪”)、非攻、兼爱(“兼相爱,交相利”),倡导人人出
力的平等社会。在文化上,墨家讲节用、节葬、非乐,墨家以其反儒家的鲜明特色而成为与
早期儒家并称的显学。在思想上,墨家源于巫祝(出于“清庙之守”),有浓厚的宗教倾向
,主张顺从“天志”,信奉鬼神(“明鬼”);但同时墨家反对“天命”(“非命”)。后
期墨家重视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形成了朴素的自然观和理性的认识论。
兵家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分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类,这些兵书著作的主
体是53家兵家,根据《汉志》,兵家出于古司马之职。实际上,兵者,国之大事。春秋战国
,战争是国家政治的最重要部分,似乎没有可以完全独立出来的所谓兵家。
春秋战国时战争不断,涌现了许多经验丰富的军事家,这些军事家有兵书传世。春秋末
齐国孙武的《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举世闻名。孙武将“令民与上同意
”的“道”作为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提出“知己知彼”、“致人而不致于人”、“我专而
敌分”、“因敌而制胜”等军事思想。其后人孙膑《孙膑兵法》,在《孙子兵法》基础上进
一步归纳了战争经验,提出了新的作战指导思想和原则。此外,《尉缭子》、《六韬》等
也是重要的兵书著作。
其他
除了儒、道、墨、法家之外,名家重视名实之辩,代表人物如提出“白马非马”论题的公孙
龙子,如常与庄子论辩的惠施等。农家出于农稷之官,但战国时的农家其实是主张发展农业
治理国家的重农主义者。纵横家出于行人之官,实际是战国时战争外交的产物,苏秦、张仪
等合纵连衡,在群国纷争的局势下,推行自己的外交策略并以此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