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个文学知识
826200000066

第66章 徐志摩

第3章第32节徐志摩

徐志摩的生平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1915年从杭州一中毕业,考入上海

沪江大学,同年到天津就读于北洋大学,1916年转入北京大学。1918年夏去美国留学,先后

在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和银行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这一时期接受了民主思想、人

道主义以及尼采哲学的影响。1920年9月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旋即去英国,在

伦敦大学学习政治经济。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

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

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

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 笱Ы淌凇?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

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

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

,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

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他的创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有《落

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集《轮盘》。此外还有剧本、译作、信札

和日记等。他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在诗歌方面。

徐志摩的创作

徐志摩一生中追求的是单纯信仰,体现在作品中有他的诗作《雪花的快乐》和散文《落叶》

等。胡适曾说徐志摩的单纯信仰包括三个。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在徐志摩的

思想中还有一种朴素的平民思想。在这种单纯信仰下,徐志摩对爱的求索也就显得好事多磨

。徐志摩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位夫人是张幼仪,第二位是陆小曼。

徐志摩在文学上的成就有两方面:社会和个人的。他发起成立了“新月社”,集中了当时文

坛上的一部分精英;他还曾接管《晨报副刊》,创建新栏目;他还筹建新月书店,出版文学

杂志,给当时的文学界注入了新鲜力量。他出版个人诗集四本,散文集四本,一批优秀诗作

,如《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一直传颂至今。志摩还与当时其他国家的文人

有来往,哈代、曼殊裴尔等都是他交往学习的对象,在志摩去世后,世人又陆续把他的遗作

整理出版。

他的诗创作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富于音乐性,又不同于音乐,而基于生活的语言,主要是口语

。其妙处在于诗人用汉语白话写自己的诗,不仅得到了那一路诗的神味,节奏感,而且深得

其旋律感。在中国的诗歌韵律和西方自由体诗的综合影响下,徐志摩的诗发展出一种新诗格

律的雏形。徐志摩的创作之所以能在读者中站住脚,之所以成为新诗的杰出代表,而新诗之

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所有的一切都源于徐志摩的诗中那种基于语言本身的音

乐性。

徐志摩诗中的浪漫,浪漫在华丽的诗句,浪漫在诗人对感情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千百个

风霜匆匆流逝,但诗人的浪漫却依旧生动。

徐志摩的一生短暂,他的艺术生命却长久,而且随着岁月的推移,人们对他的兴趣也将越来

越浓厚。

《再别康桥》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

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

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

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

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

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

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结”贯

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

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

二节写了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

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

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

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这仙境般的地方,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

一条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而“

甘心”两字,也正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拜伦潭),在康河

上游,相传拜伦曾在那里游玩。那榆树浓明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可以让人想象

那五彩斑斓的景色充满了多么醇厚的诗意!在这里,诗人融情入景,诗人的留恋全都融入康

桥的风光中。第五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似乎已经忘记了他要离别康桥而去了,他撑

着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他“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

映,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诗人的快乐到达顶点。第六节诗人由幻

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消失了的梦竟无法追回,他已不能放

歌,只能悄悄地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就连青草丛中的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

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 司菜寄氲男?

境推向了极致。第七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

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

,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

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