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826300000011

第11章

第一篇第10章“地球之肾”——湿地

什么是“湿地”?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

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

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泥炭地、滩涂等,还包括河流、湖泊、水

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海水区。

湿地与森林,农田、草地等生态环境一样,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生

产力很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

生态效益。各类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

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湿地的功能

1湿地的生态功能

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

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湿地是重要的遗传

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意义的物种,均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

的天然“海绵”。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度分配不均匀,通过天然和人工湿地的调节,储

来自降雨、河流过多的水量,从而避免发生洪水灾害,保证工农业生产有稳定的水源供给。

此外,湿地的蒸发在附近区域制造降雨,使区域气候条件稳定,具有调节区域气候作用。随

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使得农药、工业污染物、有

毒物质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2湿地的经济功能

湿地提供的莲、藕、菱、芡及浅海水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有

些湿地动植物还可入药。有许多动植物还是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如芦苇就是重要的造

纸原料。湿地动植物资源的利用还间接带动了加工业的发展。中国的农业、渔业、牧业和副

业生产在相当程度上要依赖于湿地提供的自然资源。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态要素,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

源。我国众多的沼泽、河流、湖泊和水库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

湿地中有各种矿砂和盐类资源。中国的青藏、蒙新地区的碱水湖和盐湖,分布相对集中,盐

的种类齐全,储量极大。盐湖中,不仅储存大量的食盐、芒硝、天然碱、石膏等普通盐类,

而且还富集着硼、锂等多种稀有元素。中国一些重要油田,大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湿地的地

下油汽资源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重大。

湿地能够提供多种能源,水电在中国电力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水能蕴藏占世界第一位,达

68亿千瓦,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我国沿海多河口港湾,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湿地有着

重要的水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惠于此。中国约有10万公

里内河航道,内陆水运承担了大约30%的货运量。

3湿地的社会功能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

湿地区域。滨海地区沙滩、海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还有不少湖泊因自然景色壮观秀丽而

吸引人们前往,辟为旅游和疗养圣地。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为教育和科

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一些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

化进程的信息,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保护湿地

近些年来,由于盲目的农业开垦和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中国天然湿地面积锐

减、功能下降。我国沿海地区湿地总面积的50%已经消失,全国湖泊因为围垦而丧失的容积

高达350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我国五大淡水湖的总蓄积量,近1 000个中小湖泊因围垦而消

失,这就大大加重了江河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增加了洪涝灾害风险,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中国的沼泽湿地由于作为泥炭开发和农用地开垦,面积急剧减少。三江平原原是中国最

大的平原沼泽分布区,据统计,1975年三江平原自然沼泽面积为244万公顷,占平原面积的4

8%;1985年沼泽面积下降到150万公顷,占平原面积的29%;到1990年沼泽面积仅剩113万

公顷,仅占平原面积的22%。该区域随着自然湿地面积的逐渐减小,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

,生物多样性降低,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如风蚀加重,土壤局部沙化,盐渍化,水土流

失加重、旱灾次数增多,等等。

围垦与湿地用途的改变,还使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渔业生产、湿地经济植物的种

植失去了发展场所,对渔业资源的破坏也相当严重。

此外,湿地的泥沙淤积日益严重。长期以来,一些大江、大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森林资

源遭到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影响了江河流域的生态平衡,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大

,造成河床、湖底淤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功能衰退。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及东北地区洪

涝灾害频繁,与这些地区湿地水文发生变化、湖泊拦蓄洪水功能下降有着直接关系。

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工作,国务院于2003年批准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是我国湿

地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建

设重点和主要措施。总的要求是: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强化湿地

保护;要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核心,以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和全社会力

量加强保护为基础,以湿地保护工程建设为重点,坚持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

续发展,努力从整体上维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

和加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等措施,强化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全面维护湿地生态

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使我国天然湿地的下降趋势得到遏制;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合

理调配和管理,以及污染控制等措施,恢复和治理退化湿地,努力使丧失的湿地得到恢复,

使湿地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到2030年,完成湿地生态治理恢复140万公顷,建成53个国

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全国湿地保护区达到713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0个,使90

%以上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使我国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湿地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