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826300000064

第64章

第七篇第63章南极,美丽的冰雪世界

南极,这个到处是冰雪的银色世界,神秘而又富于魅力。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

有平均2 000多米厚的冰盖,绚丽多姿的极光,憨态可掬的企鹅,刁悍的贼鸥,懒洋洋的海

豹,陨石的宝库,回游的须鲸,冰点下的鱼类和海底生物,近10亿吨巨大储量的磷虾等无

数南极之谜。

随着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一批高级打捞技术在南极科学考察中的应用,一个又一个南极

洲之谜,也源源不断公布于众。

南极隐藏着大量的信息,它可帮助人们了解地球以及宇宙的过去和未来。它是地球留给

人类的不可再生的天然实验室。

随着人类对南极的深入了解,它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凸显地球之最,又以冷极、风极

、旱极、磁极和地极著称。因此,被探险家们视为人类挑战自身极限的极佳场所。

南极大陆的发现

俄国人别林斯高晋组成南极探险队并亲任队长,于1819年7月16日,率领“东方”号和

“和平”号两艘帆船从圣彼得堡向南极大陆进发。1820年1月26日,探险队首次越过了南极

圈,当年夏季,在南极附近徘徊将近1个月,先后两次越过南极圈。1820年3月,两艘船分开

航行,考察南纬50度的印度洋东南海域。4月,两艘船在悉尼港会合。

1821年1月23口,屡遭挫折的别林斯高晋发现了彼得一世岛。1月28日,他们又发现南方

地势很高的陆地,伸向南方的海岸线的终点在视线中消失,海水突然改变了颜色。这是一条

广阔陆地的海岸线,别林斯高晋把它命名为亚历山大一世岛,这是南极第一大岛。然后,他

们在该岛北部绕过冰山,向东行驶,穿过太平洋东南部的海区——别林斯高晋海,驶进德雷

克海峡。1821年8月5日,探险队回到俄国,完成了在南部高纬度海区的环球航行任务。

经过别林斯高晋的航行,可以认为地球上无冰的洋面已探查完毕,所剩者仅是终年冰冻

的两极地区的汪洋和内陆。就其地理发现的成果而言,别林斯高晋的航行是19世纪最重要的

一个事件。

地球最大的冰库

南极大陆是一个中部隆起,向四周缓缓倾斜的高原,巨大而深厚的冰层如同一个银铸的大锅

盖,扣在南极大地上面,所以又称南极冰盖。

南极冰盖的厚度相当惊人,平均厚度2 000米,最厚的地方有4 800米,尤其是在南极冬季降

时,南极大陆冰盖与周围海洋中的固定海冰连为一体,形成3 300万平方千米的白色冰原,

积超过整个非洲大陆。南极冰盖,论面积之广,体积之大,气势之雄伟,在地球上都是举世

无双的。

科学家做过精确的计算,地球上无数的江河湖泊,再加上地下水资源,仅占全球陆地淡水总

量的30%左右,而南极冰盖的总冰量约为3000万立方千米,也就是说,全球70%的淡水资源是

贮存在南极的,以冰的形态贮存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说南极是地球的大冰库一点也不

过分。

这个大冰库一旦融化,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肯定地说,南极冰盖如果全部消融,世界海平面将升高50~60米,那时,地球上的大多数沿

海城市都将被水淹没,人类将面临一场可怕的灾难。这样一来,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将会

沉入海底,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可以行船,而全球的陆地面积会缩小2 000万平方千米。

由于南极冰盖如此之大,如此之厚,它的重量当然也相当可观。在广阔无垠的冰原上,除了

少数高耸的山峰露出点尖峰陡岭,大部分陆地都埋在深深的冰层下面。南极大陆的地壳不堪

重压,竟然下沉了600~1 000米。

也正是因为南极冰盖严严实实覆盖在南极大陆上,人们至今还难以知道它的庐山真面目。多

年来,地质学家想尽了各种方法,钻透冰盖,或者用人工地震法和机载无线电回声测探法去

勘测冰盖下面的地形,他们惊讶地发现:有的地方,冰盖下面并不是陆地,而是流动的水

,水的下面才是岩石;有的地方,冰盖下面的陆地在海平面以下。尽管南极大陆目前已勘察

的地方只占整个大陆的一小部分,但是科学家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如果去掉南极冰盖,南极大

陆的真实面孔和现在的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冰库,南极冰盖以其多姿多彩

的形态,构成了一个美丽非凡的白色世界。

这里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年平均气温低达-25°,最低甚至达到-90°。

这里也是地球上风最多、最大的大陆。南极洲的风暴既频繁又强烈,平均风速达到18米/秒

尽管南极是冰天雪地的世界,但它却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被称为“白色的沙漠”,这里

的降水很少,主要是降雪,并且主要集中在边缘地区。而南极点附近,可能是世界上降水

量最少的地区了。

冰盖透露的信息

南极冰盖是由历年的积雪堆积而成的。由于冬夏之间的温度和降雪量不同,因此年复一年的

积雪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一层一层清晰可辨,一直可以数到100~600米深处。也就是说,

人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800~1 000年以前的积雪。更深处积雪的年龄,则可以用放射性碳

14等方法加以确定。科学家根据这些成功地推算出从18万年前直到现在的气温变化,还得

到了地球上最后一个冰期的精确记录,分析出地球上几十万年以来气候变迁的情况。南极的

积雪还为若干年以来宇宙微粒的降落、大气污染的状况以及地球上火山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提

供了一种连续的记录。例如,火山学家们根据南极积雪中火山灰的含量,精确地计算出了在

最后这个冰期中,地球上出现的几次火山活动的高潮期和低潮期的时间。

南极大陆仍在升高

南极的日本昭和观测站通过长期云南海面变动的观测证实,南极大陆附近的海面平均每年下

降1厘米。证实南极海面按一定比例下降,这在世界还属首次。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5 000

年前,在地球最暖时期,冰川融化使南极大陆变轻,受其影响,目前地壳仍在不断上升,因

此看起来海面在下降。从1965年起,昭和观测站一直对海水表面变化进行观测。由于从1981

年起使用了先进的观测设备,因而可以比较精确地观测长期的平均海面的变化。

第一个征服南极的人

第一个征服南极的人是挪威科学探险家阿蒙森。童年时代,阿蒙森就被南北极探险事业所吸

引。1897~1899年,他作为比利时探险队一名伙伴在南极地区过冬,增长了许多有关知识和

经验。1909年,美国探险家彼利探测北极成功,这更坚定了阿蒙森征服南极的决心。

阿蒙森组成4人探险队于1911年10月19日出发,先乘“前进”号船到达南极大陆的“鲸湾”

。由此登陆,改乘雪橇南行。他们顺利地登上了南极大陆中央的高原山脉,登上高原后,阿

蒙森的干粮和燃料耗尽了,于是他决定杀死多余的狗以供食用,看这个高原地带,他们从2

300米的高度爬到3 300米的高度,此后,地势逐渐下降。1911年12月14日,他们终于到达南

极点,并在南极点2 700米的一片高地上搭起了一座帐篷,他们在南极点停留4天后,于1912

年1月25日返回基地,往返行程共计2 800千米。在这次探险活动中他完成了一系列的重大地

理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