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826300000066

第66章

第七篇第65章亚马逊雨林,地球的“绿色心脏”

亚马逊雨林是一个热带的奇迹,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原始最大最好的热带雨林。远离都市的

尘嚣和人类工业、商业的文明使得亚马逊热带丛林成为一座返璞归真的孤岛绿洲,它覆盖了

南美洲20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面积,占去了巴西的大片土地和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

亚、委内瑞拉、秘鲁和圭亚那的部分领土,被称为“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

哥伦比亚的亚马逊热带雨林是一片广袤的地域,那儿潮湿、炎热、大树参天,茂密的树冠使

阳光难以透进,动物种类繁多,植物不计其数,形成一个稠密的网。2 000万的土著居民世

世代代以亚马逊河流域为家,他们从未与现代社会接触,森林是他们惟一赖以为生的家园。

那儿甚至还有一些赤身裸体的印第安部落至今尚不为世人所知……总之,那是一个与我们的

现代文明相距几个世纪的神秘的世界。

植物王国和动物世界

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大半位于巴西,面积约为印度的两倍,海拔不超过二百公尺。这里雨

量充

沛,加上安第斯山脉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每年有大部分时间为洪水淹没。有一片名叫瓦

西亚的森林,面积大如冰岛,每年有数月水深九公尺。还有一些称为伊伽普斯的地区,大部

分时间淹没在水里。雨林几乎全年闷热潮湿,日间气温约摄氏三十三度,夜间气温约摄氏

二十三度。

亚马逊雨林是个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植物王国。植物种类之多居全球之冠。许多大树高六

十多公尺,遮天蔽日,故旱地森林的地面光秃秃的,只有一层腐烂的枝叶。涝地森林则情况

异,灌木和乔木有板状基根,帮助维生。树冠由高至低分层,各层充满生机。葛藤、兰花、

凤梨科植物争相攀附高枝生长,其间栖息着猴子、树懒、蜂鸟、金刚鹦鹉、巨大蝴蝶和无

数蝙蝠。

亚马逊部分雨林辟为保护区,例如巴西塔帕若斯河岸边的亚马逊国家公园,面积近一万平方

公里。

亚马逊热带雨林是个波澜壮阔、博大精深的动物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母爱的温馨、弱

肉强食的残暴、同类相残的凶狠以及牺牲自己保护同伴的悲壮。有些动物的行为在人类的眼

中也许不可理喻,但这就是大自然法则。比如说,捕食者猎杀被捕食者的过程看起来惨不忍

睹,其实前者通常只能捕到后者中的老弱病残个体,才能使被捕食动物种群中强壮的个体存

留下来并参与生殖,因此保证了种群优良基因的传递与后代的健康。倘若没有捕食者的作用

,被捕食动物种群中一些体弱的个体也势必繁衍后代。如此以来,一方面动物的数量不断增

加,另一方面动物种群质量不断下降,两个副作用会导致种群有朝一日大难临头:爆发瘟

疫或食物枯竭。这样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整个物种的灭绝。与人类的情理相比,自然法则似

乎残酷,但却更深沉和富有哲理。

丛林求生

亚马逊雨林大树高达60多米,遮天蔽日,所以人们行走在其中很容易就迷失了方向,找

不到出路。雨林中栖息着猴子、树獭、蜂鸟、鹦鹉、巨大的蝴蝶和无数蝙蝠;水中生活着各

种鱼类、淡水龟,以及水栖哺乳类动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陆地则生活着细腰猫、貘、水

豚、犰狳等。同时,还生活着美洲豹、美洲虎、凯门鳄、食人鱼以及各种各样的毒蛇和传播

疾病的蚊蝇等对人类生命产生极大威胁的动物,所以步行穿越这种丛林是极其困难而危险的

。人们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和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其生还的希望将十分渺茫,因此,亚

马孙雨林被冒险家和旅游者们称为“死亡之林”。

陆军中校麦克伍渥德是丛林求生与医药方面的专家。他指出,经验较少的人,成功求生

的机会微乎其微。留在原地是在等待死亡;夜间行走和涨水时的陆地行走也会让自己成为食

肉动物的美餐;丛林中的野果是不能随便采摘来食用的。

丛林中的温度最高可高达华氏90多度,湿度超过日5%,这是致命的组合。高温会降低

人体散热的能力,湿度高会减少人体流汗的能力,使人无法散热,从而使人过热而受伤,人

体器官会因此丧失功能,因而死亡率大大增加。

丛林中许多水果和植物含有剧毒,尤其是那些色彩艳丽的。这些剧毒物质,对于雨林中

动物的免疫系统而言也许只是小菜一碟,但对人类却是致命的。所以,万不得已就冒险吃猴

子丢弃的食物,这样危险要小得多。

南美洲雨林中有各种各样的毒蛇,它们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是因为人行走时不小心

踩到它们,才会遭受它们的报复,所以一根用来探路的树枝必不可少。

然而,一旦被攻击该怎么办呢,海勒霍尔博士是伦敦动物园研究蛇的专家,他给出了两

点建议:一、被咬后不要惊慌。因为只有少数人死于蛇咬,大多数人死于休克。二、被咬

的部位通常是腿或脚,必须尽可能保持静止,毒液才不会顺着循环系统蔓延到全身。现在主

张尽可能不要移动受伤的肢体,并争取尽快送医院治疗。

亚马逊雨林中的头号杀手是最小的动物——蚊蝇,这些蚊子和苍蝇在林中数量多,分布

广,几乎无处不在。它们能够传播大量的疾病,最常见的是疟疾。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

世界每17人中就有1人死于由蚊子传染的疾病。马蝇不像蚊子一样被人们熟知,但伤害力更

大。狡猾的马蝇不喜欢冒险,常常捉住其他的蚊蝇,在它们的身上产卵,这些卵在蚊蝇下次

进食时,就会传到受害者身上,蝇卵孵化成为蛆虫,藏在皮肤下。在蛆虫进入几个小时后

觉得皮肤发痒,因为蛆虫这时还小,所以人们会以为是被蚊子叮咬的缘故。但是几天后,蛆

虫开始长大,就可以感觉到它们在皮肤下蠕动。这个时候应该把蛆虫尽量除掉,如果让它们

继续成长,除去它们将非常困难。蛆虫头大尾小,极易从中间断开,除去时必须把它们一起

拿掉,所以要挤捏伤口,然后将它们一条条勾出体外,否则它们的头部会留在体内。蛆虫的

头部携带多种病毒,人体感染后会流脓,引来更多的蚊蝇,甚至导致败血症。为了防止蚊蝇

的攻击,通常的做法是涂抹泥巴,将自己裸露的皮肤遮掩起来。

要想在丛林中求得生存,除了有坚强的求生意志外还必须有丰富的野外经验,正确利用自然

资源,并且防止侵袭,只有做到以上所说的这些,才能在困境中化险为夷。

如果说亚马逊热带雨林是一部书,那么我敢说它的每一页都能讲述许许多多真实而又神奇的

故事。它还是一组交响曲,那里的鸟兽、虫都是天才的乐手。

然而不幸的是,郁郁葱葱、广袤无垠的亚马逊以及生存在那里的形形色色的动植物正面临着

人类强加给它们的灭顶之灾。20世纪80年代,亚马逊每年采伐200~300万公顷森林,照此速

度,用不了多久,亚马逊就将变成一片茫茫的黄土地据《联合早报》报道:巴西亚马逊

森林将在20年内从地球上消失。美国研究人员预测“巴西大跃进”计划实施后到2020年亚马

森林将只有5%保留原始状态。直升机飘过亚马逊上空,可以看到原始森林在被焚烧、

被开垦、被吞噬,总让人有难以名状的痛心和悲愤。人啊人,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学得更聪明

一点,与孕育了人类自身的自然界和谐共存?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变得更理智一些,保卫好维

系我们自身生存的家园?别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