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环境知识
826400000010

第10章 世界环境日

第一篇第九章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的由来

联合国于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这次会议共同讨论了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了保护全球环境的战略;会上通过了《斯德哥尔摩

人类环境宣言》即《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6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

划》。我国政府代表团参与了《宣言》的起草工作,提出了经过周总理亲自审定的“全

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

32字方针。《宣言》规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会上呼吁“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

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

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

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和后代而努力”。

会议提出,建议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作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2月召开的第27届联大

作出决定,把今后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历届世界环境日主题

1974 只有一个地球

1975 人类居住

1976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

1978 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 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 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的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 沙漠化

1985 青年、人口、环境

1986 环境与和平

1987 环境与居住

1988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9 警惕全球变暖

1990 儿童与环境

1991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 只有一个地球——齐关心,共同分享

1993 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996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 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1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2 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 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环境日,普罗米修斯的困惑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似乎已成为我们的共识。

伴随着世界无烟日、世界健康日来到我们中间的世界环境日,表明了人们意识发生

的变化:从关心个人利益到关心全人类利益。显示了人类意识的觉醒。

然而,意识的觉醒是要付出代价的,意识转化为行动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当绿色和平人

士为阻止装载核废料的列车的通过而静坐示威时,却遭到警察的殴打和驱赶;当动物保护组

织的女勇士为阻止动物被猎杀而脱光自己的衣服奔走呼号时,却遭到别人的耻笑;当年

逾古稀的老人在深山荒漠植树造林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时,换来的只是别人奇怪的同情

;当“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应当慎行”的口号呼之愈高时,人们看到的依然是青山不断

地被炸毁,河流不断地被拦截,土地不断地被挖掘,大气不断地被污染。资源在消耗,能源

在短缺,环境在污染……我们生活的环境并不安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满目疮痍,各种危险因素并存的“疯狂地球

”之中。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从人类向自然开战的低技术到现在极为先进的

高技术,人类对地球的控制能力与索取能力不断增强,手段不断增多。人类为拥有高技术而

不断取得物质文明的进步惊喜万分。当“可上九天揽月”的梦想终于实现,人类为自己的技

能力癫狂的同时,人类开始更疯狂地向自然开战。但自然是会报复的,高度发达的技术所带

的也并非都是正面的效应。自2001年9?11到最近频频发生的“空难”事件,似乎强烈地说

明了这一点。

当我们继承了技术的先进性而将愚昧与野蛮抛开的时候,也抛开了道德与伦理,我们将

“孩子和洗澡水一块儿泼了出去”。

毕竟,不管意识觉醒的代价有多大,也不管意识转化为行动的过程有多漫长,我们终归

还是要行动的。我们首先应该反思造成现状的原因何在。作为在象牙塔中生活的年轻一代,

他们也许无法想到更多的原因。但至少应该想到教育。教育难道不应该对步入畸形发展的世

界和步入危境的地球负责任吗?传统专业化教育培养出单面的技术专家和人文学者,他们互

不沟通、互不理解,无法共同磋商,无法对社会和世界的正常发展与控制做出全面合理的决

策。英国人C.P.斯诺在《两种文化》中指出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对社会的危害,并

指出“教育是我们唯一的出路”。面对现实,青少年是否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既参与

到科

技教育,又参与到人文教育中去,从而将来能够为技术的应用做出全面合理的决策,做出自

己应有的贡献呢?

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和未来事业的创造者,青少年难道不应该努力参与到社会的合理发展和地

球的有效保护中去吗?青少年已经到了采取行动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