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环境知识
826400000053

第53章 中国的土地资源

第二篇第二章中国的土地资源

中国土地资源简介

中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中,草地地多分

布在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森林集中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地区。

从耕地资源数量上看,中国耕地资源绝对数量(1951亿亩)较大,居世界第4位。而按人口

平均的相对数量则较少。中国的人均耕地为159亩,而世界人均耕地则为55亩。造成这

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拥有12亿多人口。

在地区分布上,耕地资源的地域分布很不均衡。东部季风区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

,却集中了90%以上的耕地面积。全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可分为下列7个地区:

1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原”地区,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0%,未利用可耕地资

源分布零星,共4000多万亩;

2东北温湿地区是中国的新垦区,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85%,仍有大片待垦荒地,约达1

5亿亩,其中黑龙江省占一半;

3西北干旱区是全国现代农垦的另一重点,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0%,垦殖指数仍不

过33%,拥有全国未利用耕地资源的40%,其中新疆达16亿亩;

4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另一个耕地密集中心,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1%,未利用可耕

地资源分布零星,共5000多万亩;

5华南湿热地区山多田少,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7%,未利用可耕地资源也不过5 000多万

亩;

6西南湿热地区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1%,尚有未利用可耕地资源近1亿亩;

7青藏高原地区仅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08%,未利用可耕地资源约4 000万亩。

中国土地资源的严峻态势

跟全球土地资源态势一样,随着人口增长,中国人地关系同样日趋紧张,并且有过之而无不

及。除人均农、林、牧业用地日益减少外,突出表现在耕地资源短缺和土地退化两个方面。

1耕地整体质量恶化,后备资源不足,绝对量和人均量都持续下降,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

的重要制约因素。

据估计,中国尚有大片宜农荒地约0333亿公顷,其中质量较好的有010亿公顷。质量较

差的荒地包括盐碱地、沼泽地、红黄壤丘陵、高寒地、干旱地和沿海滩涂等,大多地处边远

、交通不便,需大力改造后才能使用。从合理开发利用角度看,在0333亿公顷成片荒地中

,约有0133亿公顷为天然草地,宜垦为人工草场;约0067亿公顷地处南方

山地,宜发展经济林木;余下的0133亿公顷可作耕地用,按垦殖率60%计,可净得耕地0

0

8亿公顷。后备耕地严重不足,甚至难以弥补已有耕地的损失。并且,宜耕地0133亿公顷

要集中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东北湿润、半湿润地区,易受风蚀、沙化、盐渍化和潜育

化影响,开发利用十分困难。

2中国土地资源的退化和破坏严重,农业生产空间日益萎缩,已成为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

一个重大问题。

(1)水土流失面积仍在增加。建国初期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大约是15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

面积1/6。据估计,目前全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在19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1/5,其中耕

地水土流失面积40万平方公里,占现有耕地的1/5。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反而有

所增加。

(2)土地沙漠化有扩大趋势。目前,中国有近1 000万公顷的农田和草场,以及近2 000公

里长的公路和铁路不同程度地受到沙漠化威胁。更令人担忧的是,近二三十年中国的沙漠化

仍有扩大趋势。

(3)土地次生盐渍化、潜育化严重。中国有盐渍化土地资源9 913万公顷,其中现代盐渍化

土壤3 693万公顷,残余盐渍化土壤4 487万公顷,潜在盐渍化土壤1 733万公顷。另有沼泽

地1 067万公顷。由于排灌工程不配套,管理措施不当,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次生盐

渍化和湿润地区土地次生潜育化严重。

(4)土地污染在加剧。据统计,中国目前遭受大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达400万公顷,受

乡镇企业污染的有187万公顷;全国受镉污染的土壤133万公顷,汞污染的土壤32万公顷

。氟污染的土壤667万公顷,受农药严重污染的面积超过1 333万公顷。

(5)土壤肥力下降明显。自然土壤开垦耕种后,因长期用养失调,有机质、腐殖质和养分

含量日趋减少,理化性状趋于恶化。

中国耕地面积1951亿亩

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曾联合发布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公报。公报

显示,全国耕地面积19.51亿亩,人均1.59亩,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根据国务院的

决定,我国自1984年开始全国土

地利用现状调查,到1996年全部完成,并将数据成果统一到了1996年10月31日同一时间点。

次调查,全国组织了50多万专业人员,采用航空为主的遥感资料和大比例尺地形图,全野外

实地调查的方法,逐地块调绘量算面积,查清了每个地块准确的土地数据。逐级汇总出全国

土地类型、数量及分布。这项调查是以全国土地详查的原始资料为基础,通过土地变更调查

取得分行政村的耕地面积数据。这一重大成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有关政

策、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调查结果显示,从耕地分布来看,我国耕地多分布在中部地

区,占43.2%;东西部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少,各占28.4%。从耕地质量结构来看,25度的

陡坡耕地为0.91亿亩,这都是应逐步退耕还林、还草的。在耕地面积中,无灌溉设施的耕

地比重占60.2%。

从人均耕地来看,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59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人均耕地大于

两亩的省份有12个,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等自然条件较差、粮食产量较低的地区。

除耕地面积外,本次调查还对全国主要地类面积进行了统计。调查显示,园地面积为1.50

亿亩,林地面积为34.14亿亩,牧草地面积为39.91亿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3.61

亿亩,交通用地面积为0.82亿亩,其他为水域和未利用土地。

公报强调,各地、各部门编制规划和计划等应采用公布的土地调查数据;农用地转用、征用

等应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确定的地类、面积为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根据全国土地调查

结果变更后,农村土地承包、农业税赋以及其他涉及农民负坦等现行政策都不作调整。国土

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说,引起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此次调查中,以国际和国内标准的公

顷和市亩统一了各地在耕地面积计量中普遍使用但标准不同的“习惯亩”。同时,对耕地的

概念和口径范围也实行了统一标准,包括了北方宽两米以下,南方宽一米以下的沟、渠、路

、田埂面积。

全国耕地面积调查数比经常性的统计年报数大1.26亿亩,主要是耕地面积数据的计量单位

和统计口径标准化了,数据准确了,实际耕地并没有增加。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

资源不足,这是我国国情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实现耕地总量的动

态平衡,是我们执行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和目标,绝不能有丝毫的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