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环境知识
826400000088

第88章 吃野生动物会得什么病

第三篇第十九章吃野生动物会得什么病

深港科研人员共同研究的结果证实,此次威胁人类健康的SARS病毒来自野生动物。这一研究

成果再次向人类敲响警钟:不能再滥捕、滥食野生动物了。

人类已经不止一次地为破坏环境资源付出代价。曾几何时,在一些人的眼里,宴席无

“野味”就不够排场,吃野生动物成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于是,大量野生动物被枪杀网捕

,而大自然的报复也在人们大快朵颐时悄然而至。科学研究已一步步揭示出,非典灾难就是

这种报复。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从动物身上感染致命病毒的事例屡见不鲜。动物源引起的人类疾

病包括病毒性疾病、原虫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等。由于人类生活在相对优越的

环境中,对抗病毒的能力较动物要差,因此可以断言,如果滥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再继续任其

泛滥,类似非典疫情这样的灾难还会接踵而来。

滥食野生动物不仅可能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对野生动物资源和整个生态环境造成极大

的破坏,引起整个生物链的断裂,而生物链的断裂往往会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所以

,保护野生动物,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

海南至今尚未发现非典疫情,是我省近期实施最强措施,打响非典攻坚战的结果,而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省近年来致力于生态省建设,严厉打击滥捕野生动物行为,倡导不吃野

生动物的文明习惯,也为我省防非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疫情的形势仍不容麻

痹大意和掉以轻心,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也还远未杜绝,在海南,如果子狸、蛇等常登上酒

店菜单,人们对此并不陌生,有些人就还“大饱口福”过。当前,不滥食野生动物已经成了

防非的一项重要内容,香港近日就决定停止进口野味狸猫肉。因此,保住无疫区,需要大

家从我做起,培育文明的消费习惯。

吃野生动物会得病

有关专家说,野生动物体内含有各种病毒,还携带各种寄生虫,吃野生动物会得出血热

、鹦鹉热、兔热病等疾病。这些病因少见,对人体危害很大,有一些病如狂犬病目前还是不

治之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味成了宾馆、饭店招徕生意的招牌,蛇、鹿肉甚至蝗虫、

甲壳虫等都成了尝鲜人口中的佳肴。然而,这些餐桌上的美味没有经过卫生检疫就进了厨房

,染疫的野生动物对人体构成了极大的危害。据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邹兴淮介绍

,野生动物在野外除死于天敌外,有相当一部分是死于各种疾病,如鹿的结核病患病率就不

低。而且,野生动物存在着与家禽家畜一样的寄生虫和传染病,有些病还会与家禽家畜交叉

感染。在众多的野味中,人们吃蛇吃得最多,即使动物园中的蛇的患病率也很高,癌症、肝

炎等几乎什么病都有,寄生虫更多,尤其一些老蛇抵抗力差、个体又大,有的蛇皮肉之间的

寄生虫一团一团的,拿手一捋能感觉到疙疙瘩瘩的。蛇的食物不同,体内的寄生虫也不一样

,以兔子、老鼠为食的寄生虫最多。

因吃野生动物致病的人很多。近一段时间,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抢救了十几例吃蝗虫、甲

壳虫等食物过敏的病人。副主任医师洪景福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野生动物带有的各种

病菌和寄生虫往往寄生在动物的内脏、血液乃至肌肉中,有些即使在高温下也不能被杀死或

清除。很多人因吃野味而得各种寄生虫病,如脑囊虫、肺吸虫、血吸虫、肠道寄生虫等病。

以人们食用较多的蛇为例,人们常喝的是蛇血和蛇胆酒,而蛇体毒很多,神经毒会导致四肢

麻痹,血液毒能使人出血不止,但人们对此了解甚少。甲鱼除了有许多与蛇相同的寄生虫外

,还有一种别的动物身上没有的寄生虫——水蛭。这种寄生虫将卵产在甲鱼体内,如果生食

甲鱼血、胆汁很容易连同这些虫卵带进体内,造成中毒或严重贫血。

洪景福说,能吃得起野生动物的人不多,因此因食用野生动物得病的也相对少见,诊断

起来有一定困难,往往查不出原因,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更多。即使偶然吃一次也会得病。

吃野生动物会得病,猎捕、饲养野生动物同样会得病。洪景福说,野生动物的血液、体

液也带有病菌,人接触后会受到感染。近年来,一些人把野生动物当宠物饲养,也会导致疾

病。在他接治的病人中,有一名15岁的女孩,养了一只鸟,死后舍不得扔,制成了标本放在

屋里,鸟体内的病毒导致她长期哮喘,直到标本拿走才好。

有关负责人特别提醒说,今年我国连续发生了数起投毒猎杀野生动物案,如三门峡毒死

天鹅案、山西忻州毒死野鸡案、鄱阳湖毒死天鹅案,投毒者都是用剧毒农药毒杀野生动物,

卖给餐馆赚钱。东北一些地区曾发生用剧毒的氯化钾毒死野鸡、野兔等动物,然后补上一枪

蒙骗消费者的事件。这种野生动物对人体危害更大。

吃野生动物易患怪病

有关专家忠告:食用野生动物易得怪病,而且难以诊断和治疗。人们食用的野生动物,

大多生存环境不明,来源不明,卫生检疫部门又难以进行有效监控,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就在

对野生动物的猎捕、运输、饲养、宰杀、贮存、加工和食用过程中扩散、传播。由于病体罕

见,人吃野生动物染病后,要么诊断不清,要么难以治疗,甚至稀里糊涂地丢了命。许多动

携带的病毒,寄生在动物的肌肉、血液、内脏里,而且“蒸不熟煮不烂”,煎、炒、烹、炸

、煮根本奈何它不得。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恶劣,吃野味,往往达不到进补的目的,反会中

毒。人若吃了因污染导致基因突变的野生动物,则可能诱发癌症等恶性病变,还可能破坏人

的生殖细胞,生出怪胎。

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兔形目动物、有蹄类动物、鸟类等多种野生动物与人的共

患性疾病有100多种,如:狂犬病、结核、B病毒、鼠疫、甲肝等。有10%-60%的猕猴携带B

病毒,带毒猕猴把人挠上一下,都可能导致人感染,而生吃猴脑者感染B病毒的可能性更大

人一旦染上,必死无疑。吃蛇的危害也很大,蛇胆虽是一味中药,但其药用与食用迥然不同

,鲜蛇胆里面含有许多由肝脏输出的有毒物质乃至鞭节舌虫等寄生虫。盲目吞服鲜蛇胆,极

易损伤体内器官,诱发肝、肾功能衰竭。

向吃野生动物者敲警钟

非典(SARS)病毒究竟来自于何方?目前尚无科学定论。不过国外一些医学科研机构经

过实验分析认为,这种病毒跟野生动物的基因有密切关系。

SARS病毒是否直接来源于动物,尚有待科学的权威结论。不过,非典确实给滥捕、滥

杀、滥吃野生动物敲响了警钟。大量猎杀、食用野生动物,不仅造成了动物种群的急剧减少

退化和失衡,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医学专家通过实验得出结

论:许多动物与人类患有共同的疾病,如狂犬病、口蹄疫、流感、炭疽、乙型脑炎等。另外

,动物身上的曲霉菌和寄生虫所引发的疾病多达百余种。

非典给我们上了难忘的一课,“逼”着人们深刻、认真地反思我们传统的饮食文化。中

国的“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特点是讲究饮食和菜肴的色、香、味、形。其

中,“味”无疑是人们的首选追求。近些年来,在一种畸形消费心理的刺激下,许多人竞相

嗜食野生动物,狂吃野味的直接后果,是野生动物的种群迅速锐减。

笔者以为,非典危机应该在中国引发一场“食文化”革命,促使更多的人去反思、克服

贪吃野味的陋习。据报道,国家特一级厨师、山东省东方美食学院院长刘广伟,最近率领学

生在山东发起一场“拒绝烹饪珍稀动植物”的签名运动,其誓言是:“珍爱自然,拒烹珍稀

动植物。”他计划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争取到100万厨师的签名。目前这项争做“绿色厨

师”的活动正在全国展开,已有3 000多人踊跃参加。

但是,彻底根除贪吃野味的陋习,尚有待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期待着每一个人都从我做起

,净化心灵,净化灶台。作为经营者,坚决拒绝野生动物的买卖交易;作为消费者,坚决拒

绝食用野生动物。如果每一个人都这么做,则动物幸甚,人类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