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生物知识
826500000099

第99章 分子舞台的两位名角——沃森与克里克

第四篇第八章分子舞台的两位名角——沃森与克里克

1953年4月25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第171期,刊登了沃森和克里克合作写出的一篇论文

——《核酸的分子结构》,提出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此项成就现

在被誉为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20世纪中生物学的最伟大发现,堪与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相媲美。

沃森是美国人,少年时是神童,15岁就进了艺加哥大学动物

学系。1947年大学毕业,由于对遗传学产生了兴趣,决心弄清“基因究竟是什么”,他选择

了遗传学作为自己读研究生的专业方向。1950年他获得博士学位,经导师介绍,1951年秋来

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从事蛋白质和多肽分子结构的研究工作。在这里,遇见了

他的研究伙伴克里克。

克里克是英国人,1938年毕业于伦敦大学,学数学和物理。1940年

,因战争需要,克里克中断了研究生学习,进入英国海军所属的一家研究所从事武器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克里克选择生物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想把物理学知识用于对

生命问题的研究。1949年他来到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从事蛋白质和多肽分子结构的研

究工作。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志趣相同,知识基础有互补性。尽管两人性格不同,沃森内向,克里

克开朗,年龄差别十几岁,但两人合作得非常好,被人称为“黄金搭档”。克里克后来说过

:“我认为,我们两人中似乎无论谁都不能独立发现”DNA的双螺旋分子结构。

沃森和克里克是怎样工作的呢?为了便于理解他们的工作,先来介绍一下遗传物质。遗传物

质是核酸,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又由碱基、糖和磷酸组成,许多核苷酸相合、

组成长长的链子,这就叫做核酸。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RNA所含的糖是称为核糖的五碳糖,而DNA则含有由核糖脱去一个氧原子而成的脱氧核糖(

脱氧就是没有氧)。RNA所含的碱基为胞嘧啶(C)、尿嘧啶(U)、腺嘌呤(A)和鸟嘌呤(G)四种

;而DNA也有四种碱基,除胸腺嘧啶(T)代替了尿嘧啶(U),其做三种碱基与RNA相同。

DNA(脱氧核糖核酸)好似一个模板,能自我复制。种瓜为什么能得瓜?就是遗传物质由亲代

传给子代的结果。遗传物质为什么能自我复制呢?它是怎样复制的呢?这些机理都蕴藏在沃森

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伟大发现之中。

沃森和克里克于1951年11月开始合作研究DNA的分子结构问题。此前当时已经有两组科学家

在研究这个问题,而且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一组是在伦敦国王学院工作的维尔金斯和富兰

克林另一组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鲍林领导。沃森和克里克对这两组的研究

进展情况都很了解,他们认为,如果他们自己像这两组一样从实验做起,先得到DNA晶体,

再做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得到实验数据再考虑DNA的分子结构,那么他们一定落在这两组后

面。于是他们决定利用别人的实验数据,直接从建立DNA分子结构模型入手,迎头赶上。

发现DNA结构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初出茅庐,日夜苦干,决心摸清DNA结构,一举夺魁。

1951年 5月,沃森在一个科学会议上遇见了维尔金斯,维尔金斯身边正带着几张 DNA的X光

衍射照片。沃森立即向维尔金斯虚心求教,并开口索要DNA的X光衍射照片。维

尔金斯也不保守,不仅满口答应,还诚恳地向这位年轻人谈了自己的猜想。沃森惊喜异常

,深受感动。

沃森回到卡文迪什实验室后,立即把收获告知了克里克,并同克里克一起进行研究。

他们对不太清楚的照片进行分析,认为DNA的结构肯定是螺旋形的。

沃森拿起一个放大镜,又仔细地扫视着图面,突然,他把目光停在一个十字状的地方

,对克里克说道:“这地方有个交叉,我看这种螺旋很可能是双层的,就像一个扶梯,旋转

而上,两边各有一个扶手。”

克里克也感到很兴奋,他说:“很有可能。维尔金斯小组的富兰克林也认为它是双链

同轴排列,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就只差一层窗户纸没有捅破了。在这个双螺旋体里,到底T

、C、A、G这4种物质怎样组合排列,弄清这个也就弄清了DNA的模型。”“看来,我们现

在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制出一个DNA模型,有了这个模型才能说清遗传机理。”

他们找来金属绞合线,又参考了富兰克林测得的一些数据,在实验室的车间里开始制

作模型。他们反反复复,做成一个又拆掉,拆了一个又重做,但是,连续十几个月,他们

无论怎样摆弄,总是找不到一个理想的模型。

1953年元旦刚过,沃森和克里克就制出了一个新模型:在两股糖与磷酸的螺旋链之间,夹

着一一相同的碱基,A基与A基相对,T基与T基相对。这种模型倒是与已知的资料情况相符

,但是,构型却有点别扭,因为碱基分子大小不同,使两条外骨架发生了扭曲,看上去令人

感到不舒服。

沃森坐在桌旁,对着这个奇怪的模型陷入了沉思,他认为这样别扭的结构一般来说是

不可能的。因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都常常以一种美的、合理的结构存在,他想神秘的DNA也应

该具有一种和谐的、美的结构,而绝不应该这样歪歪扭扭。

沃森这样想了一会儿,便把碱基拆了下来,换了个位置,大小搭配,让A基和T基配对,G基

和C基配对,这样一来,面前的模型宛如一条凌空飞舞的彩绸,那样舒展自如,而且又符合

前不久关于DNA结构的另一项发现:A、T两基的数目与G、C两基的数目正好相等。

DNA结构之谜从此解开,开辟了分子遗传学新领域。这个模型阐明DNA的分子结构是由双螺旋

的结构组成,故称双螺旋结构(见下图)。其螺旋的骨架是由

核苷酸的糖(脱氧核糖)和磷酸相结合而成的,从彼此反向的两根螺旋分别伸长开来的碱基

互相结合而形成双螺旋。碱基的配对必须是A对着T,G对着C,也就是A和T配对,G和C配对。

从大象到细菌,从变形虫到人类,所有生物都具有这种相同的双螺旋结构,只有特殊的噬菌

体是个例外。

双螺旋构造DNA由A和T、G和C各自成对连接成2条长链,

各个碱基对则由氢结合

1962年,即在模型发现后九年,沃森、克里克和维尔金斯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富兰克林于1958年因癌症逝世而与此奖无缘。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正式评语是:“表彰他们

发现了核酸的分子结构和他们和它在生命信息传递中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被称为分子

生物学基石的这个DNA模型的创建者都是年轻人,沃森当时仅25岁,克里克也不过37岁,为D

NA模型提供决定性实验资料的维尔金斯也是37岁。

独占鳌头的胜者

在向DNA分子结构进军的竞争者中,有好些世界顶级的科学家。据科学史家事后的

分析,鲍林、富兰克林、维尔金斯都有可能提出双螺旋模型。

1954年,鲍林本来准备参加在英国举行的一个学术会议,并安排了对维尔金斯的访问。

可是美国政府拒绝发给鲍林护照,未能成行,也就失去了看到帝国学院X衍射的照片的机会

。在科学史家奥尔比看来,如果鲍林看到了富兰克林的X衍射片子,“无疑再用他手边的材

料,会建造DNA分子结构的正确模型”,沃森和克里克也持这一观点。

富兰克林在不知道沃森和克里克模型的情况下,于1953年3月17日写了一篇论文(有打印件可

查)。据她的同事克卢格的研究,其已非常接近正确的DNA分子结构模型。维尔金斯证实:“

富兰克林笔记上的记录(3月17日打印件的前身),肯定先于沃森和克里克的DNA模型。”

维尔金斯离正确的DNA模型也不远。1951年,他已认识到DNA分子的螺旋性,后又计算过其螺

距和直径。由于他假定DNA分子为单螺旋,所以建立模型的步伐不快。根据X衍射图的反复分

析,他已认识到那是一个糖—磷酸骨架在外而碱基在内的分子。奥尔比认为:“许多人相信

,给以足够时间维,尔金斯会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这些竞争者,或是结构化学的巨匠,或是X衍射的家,在这些专业的理论和技术上,远远超

过沃森和克里克,也没有像沃森和克里克犯那样多的错误。但竞争结果,获胜的却是犯错误

最多的,既不是结构化学家也不是X衍射学家的沃森和克里克。

他们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之所以成为优胜者,一是他们具有敏锐的科学判断力,能迅

速地抓住遗传物质——DNA分子结构模型这一关键课题;二是具有高超的分析综合能力,善

于取百家之长,把当时的生化学派、结构学派和信息学派的研究成果汇合在一起,以解遗传

之谜;三是具有突出的勤于思考、不耻下问、勤于实践和不怕失败的科学品德。直接向他们

指出错误的有维尔金斯、富兰克林、格里费思、查尔加夫、多诺休,还有间接向他们提供

帮助的鲍林父子。

这两位年轻人做出如此重大的科学发现,真可谓: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博采众长,自

成一派。